2023,零售業的渠道“進化”
來源/零售商業評論
零售業在朝什么方向進化?
我們先把視線拉長來看。近年零售業新興模式和消費場景可謂是處于爆發階段,如社區團購、社交電商、直播電商、O2O、即時零售、私域公域電商等出現,一些好的模式逐漸被市場驗證,并成為零售業增長的新動力。
在此前舉辦的FBIF2023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及FBIF食品創新展上,我們也看到渠道新的變化。重點說3個點,折扣店模式、即時零售、數字化加碼。
01
折扣店模式:從長尾市場中挖增量
近年折扣店模式也開始瘋狂增長。據艾媒咨詢顯示,這一數據到2017年已幾乎翻了三倍,2021年,我國折扣零售行業市場規模達1.62萬億元,近5年CAGR為4%。
目前我國折扣零售業態大致可分為三類:硬折扣連鎖、臨期折扣連鎖和品牌特賣。但從模式本身來看,都是挖掘長尾市場的增量。奧樂齊就是很典型的硬折扣店,臨期折扣連鎖如好特賣等。
作為一家折扣店模式的企業,好特賣成立至今僅3年零2個月,但目前其在全國已經擁有500多家門店,營收規模目前保持著每年翻倍增長,預估今年還會加速增長。
而區別于傳統零售模式,好特賣實際是一個“披著零售外衣的科技公司”。
好特賣聯合創始人張寧表示,“每年進入我們倉店的有10萬個SKU。我們的定價不是采購訂的,買手只負責提報信息,最后的定價全在AI。因為AI可以根據預測產品動銷速率以及門店目前品類缺失情況進行定價,這是非常復雜的定價系統。”
而對于定位方面,好特賣并未把自己定位成只是打破價格的渠道,而是助力各個品牌創新的渠道。
好特賣聯合創始人 張寧
圖片來源:FBIF2023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及FBIF食品創新展
“我不認為創新是失敗的,因為我們發現在傳統渠道貌似銷售不好的產品,在好特賣卻賣得特別好。所以需要好特賣這樣的渠道幫助大家消化。”張寧表示。
而除了像好特賣這類臨期折扣連鎖超市,其他折扣店模式玩家也在大力發展。
比如盒馬也在自己的業態版圖中,推出盒馬奧萊,發展勢頭也很好。6月底盒馬奧萊在上海松江區、浦東新區、閔行區同時開出5家盒馬奧萊,截止目前已在全國14個城市開出68家盒馬奧萊。
硬折扣店的代表奧樂齊ALDI于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經過4年多的發展,如今上海的門店數量已增至43家。據媒體報道,奧樂齊ALDI計劃在中國繼續開設數百家分店,僅在上海地區,奧樂齊ALDI就有可能開設500至600家門店。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折扣店還會加速擴張。折扣店模式通過高性價比優勢,能聚集相當一部分的特定消費人群。目前也在朝著差異化和創新產品的角度進行。折扣店將會成為一種新型超市細分業態,是重要的補充業態。
02
即時零售:30分鐘內的競爭
再說下這兩年發展迅猛的即時零售。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通過即時零售平臺提供的線上門店商圈和高效的即時配送網絡,門店的商圈將由現在的1公里擴大到3至5公里,門店用戶覆蓋范圍較原來大幅提升。
即時零售,已成為本地零售的最大增量場。預測至2025年國內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50%以上。
對于零售商、品牌商而言,即時零售也進入了搶生意階段。而現在,即時零售無論從品類和場景上都變得更全、更多元。
從品類來看,用戶可以通過30分鐘的時間拿到想要的商品,外賣不僅僅是在餐飲,而是延續到更多的品類。比如3C數碼、鞋服、化妝品等等。
從場景上看,根據美團平臺的數據來看,近幾年,整個平臺用戶下單的地點非常的多元化。以前更多是到家服務,現在火車站、百貨公司、健身房、公園、酒店、醫院等地點,訂單量在持續攀升。
美團閃購品牌營銷負責人 呂穎
圖片來源:FBIF2023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及FBIF食品創新展
美團閃購品牌營銷負責人呂穎表示,即時零售創造非常多的增量來源。
第一個來源是年輕的消費群體。以深圳為例,通過用戶調研可以大致看到,學生群體的滲透率可以達到30%,年輕群體會天然地用即時零售這種方式生活。
第二個增量來自用戶閃爍性的需求。因為有即時零售的存在,閃爍性的需求可以被及時的捕捉到,轉化為購買力和平臺訂單。舉兩大場景為例,第一個場景是早上6-8點,發現乳品的訂單增速非常高。第二個場景是凌晨兩三點到六點,啤酒、冰淇淋的訂單都非常高速的增長。
第三個增量來自及時心意的送達。即時零售非常多的訂單來自于對親朋好友的關愛。美團閃購平臺數據顯示,有20%訂單的對象,既非本人也不在用戶常駐地,所以有非常多及時的愛意表達是通過即時零售傳遞的。
第四個增量來自于創新的商品組合和服務。因為即時零售和電商最大的區別在于,電商需要計劃性的購買,并不是當下要用商品。而即時零售,每一個訂單的背后代表了用戶當下非常著急要用商品。
比如一個好評率特別高的商家,用戶在平臺上買了寶寶發燒帖,商家會給用戶一瓶AD鈣奶。如果你是一名女性用戶,下單一個衛生巾,夜間會送你一包姜茶。
這是即時零售的魅力,因為用戶在使用場景里有很多痛點和需求,當你能夠看到這些用戶的痛點和需求之后,不只是小的商品,可能有更多的服務和更多的商品組合。
呂穎表示,即時零售提供的不僅僅是把商品A送到B,即時零售為消費者提供的是自在生活的解決方案,每一個消費背后都是用戶當下的痛點,甚至里面加夾著非常大的情感需求。
目前,美團有7億的用戶,閃購服務的用戶已經達到2.3億,不同的商家業態對應服務不同類型的商品需求。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即時零售未來是一個主流商業模式,這部分的量會占據到整體零售有一定的比重。品類上,覆蓋會越來越全。目前即時零售的推進,大多還是依靠平臺方發力。但作為品牌商,其實也要聯合終端零售商、平臺商,主動去參與,拉升業績。
03
數字化加碼:知道每個產品的動銷
我根本不知道我的產品賣給了誰?一天市面上動銷了多少貨?這是很多快消品行業企業面臨的通病。甚至很多企業將自己視為2B的企業(主要是針對渠道商出貨)。
東鵬飲料副總裁蔣薇薇表示,飲料是深度分銷的生意,從品牌方到消費者,中間有經銷、分銷、批發、二批、終端,最終到消費者,整個模式中間環節比較多。以往品牌商非常希望將優惠直接給到消費者,從而增加黏性和復購。但往往在操作的過程中,并不知道自己的費用流失在哪個環節,所以久而久之,費用觸達率低,風險比較大,消費者得不到真正的實惠。
沒有數字化,就有非常多的弊端。深刻意識到這一點,東鵬飲料從2015年開始,用了9年的時間,完成了數字化的兩個握手:即左手1.6億多不重復的消費者,另一邊是300萬以上的終端小店。
在數字化賦能渠道端,讓每一瓶飲料都能實現“瓶箱關聯、五碼合一”。即出廠的每一瓶東鵬飲料在產線上就會被賦予蓋內碼、蓋外碼,24瓶飲料被包裝成1箱時,又會將瓶碼與箱內碼、箱外碼關聯起來,最后將前面的四個碼與垛碼和每批貨的批次號緊密關聯。
產品到了市面上之后,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云南某一個縣城的某一個網點,有一瓶飲料,一個消費者兌換了,則視為一個動銷。這樣東鵬飲料能客觀及時知道,市場上賣了多少貨以及庫存多少。
圖片來源:東鵬飲料
“我們無意中走通了BC一體化,我們先走的C端,然后再走B端,現在是整個BC一體的聯動。”蔣薇薇表示,東鵬飲料已經達到了300萬商戶會員。
零售數字化已經開啟進程提速,東鵬飲料數字化加碼走在前頭。
但據2022 麥肯錫數字化白皮書 CXO調研發現,目前大多數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階段還只處于數字化 2.0,即 " 線上化 " 探索;只有少部分企業小步快跑,邁入數字化 3.0 " 數智化 " 階段。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對于零售業而言,數字化要打通人貨場的“任督二脈”。2023 年全渠道業務布局的零售企業也越來越多,將對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門店、數字化選品決策等等提出更高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零售業的渠道進入多層面競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