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X會員店關閉,可能對盒馬是好事
出品/首席商業評論
撰文/七月
01
盒馬X會員店關閉,但盒馬鮮生和社區店依然在
這邊淘寶還在外賣領域瘋狂補貼時,另一邊的“兄弟”盒馬,卻在收縮業務線。
2025年7月底,隨著北京、蘇州、南京三地盒馬X會員店同步關閉,以及上海最后一家森蘭店宣布8月停業,至此,盒馬的所有倉儲式會員店全部停業。
很多人乍一看以為盒馬倒閉了,其實大家不必擔心,盒馬鮮生和盒馬社區折扣店業務繼續在運維和擴張中,此次應該只是盒馬整體戰略的調整。
當然,這意味著盒馬徹底關閉了曾號稱對標Costco(開市客)的倉儲式會員店業務,“第二增長曲線”正式宣告失敗。這場始于2020年的商業實驗,暫時畫上了句號。
更早之前,就有媒體發現盒馬似乎有意將部分會員權益轉向線上。今年4月,盒馬將原有的“盒馬云超”升級為“云享會”,其中包含了超過800款盒馬MAX自有品牌商品,盒馬X會員用戶可享受“天天會員價”及全年無限次滿49元免郵到家的服務。
說起盒馬X會員店,誕生于4年多前。2020年10月,首家盒馬X會員店在上海開業,盒馬X會員店的會員分為黃金會員和鉆石會員,收費標準分別為258元/年和658元/年。這個價格也與一般的會員店類似,目標群體主要對準的就是中產家庭?和?高端消費群體。
彼時任盒馬CEO的侯毅對其充滿信心,稱“盒馬倉儲式會員體系X會員店絕大多數特供研發商品,都可以完美競爭Costco(開市客)”。作為盒馬鮮生之外的獨立會員店業態,X會員店也被視作盒馬的“第二增長曲線”。
畢竟,當時的會員店可謂是香餑餑賽道,這一時期,永輝、麥德龍、家樂福等傳統商超也紛紛入局,試圖通過會員店模式轉型。
盒馬進入會員店,當時也有不小的雄心壯志。侯毅在第一家盒馬X會員店開業時曾介紹,“我們希望與Costco、山姆正面交鋒,能快速、高效地提升我們自己的能力”。?
侯毅
盒馬會員店一度發展至全國10家門店,宣稱付費會員超300萬,年費貢獻近6億元收入。當時一度被認為能夠發展成為中國的Costco。
02
盒馬砍掉X會員店,未必是壞事
看起來似乎是個好生意,盒馬會員店怎么就干不下去了?
首先,盒馬會員店陷入雙重身份困境,既想復制山姆、Costco的倉儲式會員模式,又難以割舍盒馬鮮生的常規生鮮超市基因。
這種矛盾直接導致商品結構混亂——SKU數量達5000個,遠超山姆的4000個,卻缺乏拳頭爆品。
更致命的是,其大包裝商品與中國家庭小型化趨勢嚴重錯配。以北京建國路店為例,選址CBD卻主打家庭裝商品,面對周邊白領的“一人食”需求束手無策,僅運營7個月即關閉。
其次,會員店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商品差異性與性價比,而盒馬在此并無創新優勢。
盒馬X會員店一方面對標山姆、Costco的高端會員模式,設置258元/年(黃金卡)和658元/年(鉆石卡)的會員費門檻;另一方面,自營商品比例和性價比低于預期,讓很多人質疑“辦會員卡的意義何在”。
盒馬自營MAX商品占比僅20%-40%,低于山姆Member's Mark的35%以上,大量MAX自營商品與普通門店同廠同源,僅更換包裝規格。如三元極致鮮牛奶在會員店售價高出鮮生店約6元,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消費者發現部分商品"會員價比普通店更貴";肉脯夾心海苔卷等商品雖貼有"盒馬MAX"自有品牌標簽,實則與普通店商品同廠同源,僅包裝不同。
更重要的還有爆品缺失問題。山姆依靠瑞士卷、榴蓮千層等年銷10億級爆款形成消費心智,而盒馬始終未能打造出具有市場辨識度的獨家商品。
此外,供應鏈規模效應未體現,也是壓垮盒馬X會員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盒馬的供應鏈體系也有兩大挑戰。一方面,是冷鏈成本高企。生鮮占比過高導致物流成本較高,而山姆通過標品優化將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另一方面,規模議價弱勢。盒馬會員店的全球直采商品占比僅35%,遠低于國際巨頭。部分進口商品因采購量小,難以獲得價格優勢,采購量被碾壓,采購價格也遠沒有同行的優勢更大。
因此,如果盒馬X會員店要和山姆,Costco硬剛市場,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和長期的堅持,而這對于目前的盒馬來說顯然不現實。
關閉X會員店,收縮業務線,聚焦核心業務盒馬鮮生和盒馬NB社區折扣店,才是盒馬近期該堅持的戰略。
總結:盒馬從“多業態試錯”(2019-2023年)轉向“雙核驅動”,本質是回歸零售效率與用戶分層運營——盒馬鮮生鞏固高線城市體驗與即時零售,盒馬NB以硬折扣攻占下沉市場,同時通過中臺體系降本增效,這一調整也使其在2025財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GMV超750億元)。
另外,盒馬鮮生目前運營超過420家門店,計劃今年開出近100家門店,新增超過50個覆蓋城市,門店數將超過500家。盒馬會員體系并沒有停止,近期還與淘寶88VIP會員合作,進一步拓展會員人群。
03
中國會員店的生死密碼
而與盒馬X會員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姆會員店咄咄逼人的擴張趨勢,以及Fudi等本土新秀的差異化崛起。這場潰敗,也揭示了中國會員制零售市場的殘酷真相。
先來說山姆,與盒馬的急功近利相比,山姆展現出了跨國巨頭的戰略耐力。
山姆最出名的優勢,就是精準定位中產家庭的“黃金三角”,先通過260元普通卡與680元卓越卡區分客群,后者續卡率高達92%,而且會員定價體系始終堅定。
然后用爆品引擎驅動,每個品類僅保留3-5款精選商品,如瑞士卷通過自動化產線降本15%,形成極致性價比,還會針對中國口味開發低糖瑞士卷、小份牛排,榴蓮千層蛋糕月銷超百萬盒。
幾十年積累的全球供應鏈+數據化閉環也是山姆的護城河。建立了成熟的全球直采體系;Costco雖然2019年才進入中國,但也有全球采購規模優勢。
如果說外國會員店不好學,那么本土新勢力的逆襲也值得參考。
比如同樣是在盒馬潰敗的陰影下,北京會員超市Fudi展現出的生存智慧。
同樣是推出多層次會員體系。推出188元普通卡、365元福卡、680元福星卡及0元體驗卡四檔選擇,但比山姆更靈活,最低的會員檔次價格也更低,這種設計顯著降低中產嘗鮮成本,擴大用戶基礎。
而且,依托母公司堯地農業多年生鮮供應鏈積累,在國內多地已建立超過100個農產品直采基地,并在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地擁有自己的農產品基地,種植面積累計達到26.9萬畝。直采模式下,fudi能有效控制產品成本,還從源頭對產品質量進行深度把控,時令果蔬超300種。因此Fudi的水果品類,成為區別于外資巨頭的核心賣點,在網上也火成爆品。
Fudi也沒有像盒馬一樣急于擴張,而是穩扎穩打布局區域市場。截至2023年,Fudi僅開設3家門店,計劃年內增至4家。這種克制打法使其能專注打磨單店模型,避免盒馬式的資源分散。
總的來看,盒馬X會員店的潰敗與山姆、Fudi的生存,也更加說明了中國會員零售市場的殘酷生存法則。
首先,是商品力>模式復制。
山姆瑞士卷與盒馬MAX堅果的對比證明,差異化不在包裝而在產品本質。Costco入華時投放飛天茅臺、愛馬仕的策略同樣印證,稀缺商品才是付費會員的理由。
其次,產品本土化需尊重消費基因。
比如中國消費者更傾向“小份量、近場即時配送”,更注重會員店產品的稀缺性。山姆通過2小時極速達破解大包裝痛點,而盒馬會員店仍堅持199元免運費門檻,還多為次日達,服務體驗差距顯著。
同時,資本也要給更多的耐心才行。就像山姆在中國蟄伏20多年才突破100萬會員,而盒馬因母公司盈利壓力,在會員店投入不足5年被迫放棄。
零售業沒有捷徑,時間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盒馬X會員店的退場,并非會員制在中國的失敗,畢竟中國零售業的探索從未停止。這也更加說明一個道理:
唯有深耕商品本質、敬畏供應鏈規律、尊重本土消費習慣的企業,才能在付費會員的牌桌上贏得長期籌碼。
參考資料:
1. 新黃河客戶端:盒馬鮮生計劃2025年新開100家門店,X會員店退場,淘寶88VIP“買會員送會員”,盒馬老會員排隊咨詢。
2. DeepSeek
3. 《盒馬告別會員店》,經濟觀察報;
4. 《又關2店!告別“中產幻覺”,盒馬會員店全國僅剩3家!》,品牌觀察官;
5. 《fudi創始人王興水:會員店必須堅持三個“毫不動搖”》,聯商網
6. 《盒馬會員店將“歸零”,原因何在?》,財聯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