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告別X會員店,緣何敗北?
出品/三車財觀
近日,零售行業一則消息引發軒然大波:盒馬X會員店全面退出市場。
7月29日,盒馬X會員店北京世界之花門店張貼公告,宣布將于7月31日停止營業。無獨有偶,同一天,蘇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磯店也同時拉響閉店警報。至此,全國范圍內,盒馬X會員店僅剩下上海森蘭店這最后一根獨苗。
然而,據經濟觀察報核實,上海森蘭店也已確定將于8月31日停業,這也預示著盒馬X會員店即將全面告別市場。從雄心勃勃的擴張到如今黯然退場,巨大的落差令人唏噓。
折戟沉沙:X會員店緣何敗北
盒馬X會員店的退場,并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在看似繁榮的背后,實則暗流涌動。
一來,倉儲會員店賽道熱度飆升,成為零售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在這場激烈角逐中,既要抗衡國際巨頭成熟的運營體系和強大品牌號召力,又要應對本土同行靈活多變的本土化策略,盒馬X會員店面臨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國際零售巨頭山姆和Costco,憑借多年深耕積累的深厚底蘊,在中國市場一路“狂飆”。以山姆會員店為例,其2025年計劃新增11家門店,其觸角不斷向二三線城市乃至縣域市場延伸,在華東、華北、華南等地持續加密布局。
本土新興品牌同樣來勢洶洶,fudi會員商店立足北京,不斷打磨本土化運營策略,逐步向華東、西南地區拓展版圖;M會員商店依托大潤發的供應鏈資源和品牌影響力,在華東地區強勢崛起,不斷搶占市場份額。
二來,盒馬X會員店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枷鎖”。在高成本重壓下,若銷售額未能達到預期,實現盈利平衡便成了遙不可及的目標,長期虧損的局面讓盒馬X會員店舉步維艱。
以租金成本為例,為追求優質地段和良好購物體驗,門店多選址于城市核心商圈或大型商業綜合體,租金成本高昂。相關數據顯示,其單店日租金可達5萬元以上,占營收比例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倉儲方面,為保證商品存儲和展示,需配備大面積倉庫和專業倉儲設備,進一步拉高成本。
物流配送環節同樣不容小覷,為實現生鮮商品的快速配送,盒馬投入大量資金搭建冷鏈物流和即時配送體系,但由于運營規模和效率限制,成本難以有效分攤。當訂單量不飽和時,單位配送成本直線上升,侵蝕利潤空間。
三來,盒馬X會員店的定位就略顯模糊,在高端與低價之間徘徊不定。
起初,盒馬試圖以高品質商品和服務打造高端會員體驗,推出高價鉆石會員,期望吸引高凈值客戶;但在激烈競爭下,又匆忙加入價格戰,大打低價牌,推出大量低價引流商品。這種搖擺不定的策略,不僅未能精準錨定目標客群,還讓老會員感到權益受損,導致會員信任危機,會員流失嚴重。
總之,盒馬X會員店的潰敗,是“外有強敵、內有高耗、戰略失焦”的必然結局。
漣漪效應:對阿里新零售的沖擊
盒馬X會員店的失敗,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阿里新零售的版圖中激起了層層漣漪,對其戰略布局、業績表現以及品牌形象都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一是,盒馬X會員店的退場,在阿里新零售戰略布局上撕開了一道不小的缺口。阿里原本期望通過盒馬X會員店,在高端倉儲會員店領域分得一杯羹。如今,這一重要拼圖缺失,使得業態布局出現斷層,難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和場景的需求,削弱了阿里新零售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力。
從市場份額來看,盒馬X會員店的關閉,意味著阿里主動讓出了部分市場份額。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盒馬X會員店布局較為密集的上海、北京等地,其市場份額一度達到10%左右。隨著門店關停,這些份額被山姆、Costco等競爭對手迅速瓜分,進一步拉大了阿里與頭部玩家在會員店賽道的差距,在整體零售市場競爭中也處于更加被動的地位。
二是,盒馬X會員店的長期虧損以及最終退場,對阿里造成了直接的經濟損失。前期大規模的開店投入,包括門店建設、設備采購、人員培訓等,均成為沉沒成本;后期運營過程中的高成本支出,如租金、物流配送等,也持續侵蝕利潤。以2024年為例,盒馬X會員店業務虧損達數億元,拉低了阿里整體零售板塊的利潤率,影響了營收增長的步伐。
品牌形象方面,盒馬X會員店的失敗,讓消費者對阿里新零售的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產生質疑。曾經大力宣傳的會員權益無法持續兌現,商品品質和服務未能達到預期,導致消費者信任度下降。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表達了對盒馬X會員店閉店的不滿,這些負面聲音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損害了阿里品牌在零售領域的口碑,增加了后續業務推廣和品牌重塑的難度。
面對盒馬X會員店的折戟,阿里站在了戰略調整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強化盒馬鮮生和盒馬NB兩大核心業務,盒馬鮮生深耕一二線城市,提升生鮮供應鏈和即時配送服務,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鮮和快速配送的需求;盒馬NB則加速下沉市場布局,憑借高性價比商品和社區化運營,搶占三四線城市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優化供應鏈也是關鍵舉措。阿里整合內部供應鏈資源,加強與供應商的深度合作,建立更穩定、高效的供應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預測市場需求,實現精準采購和庫存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商品周轉率。
盒馬X會員店的潰敗,不僅撕裂了阿里新零售的高端版圖、吞噬了利潤與份額,更重創品牌公信力,迫使阿里以“收縮止損、聚焦生鮮、下沉深耕、供應鏈再造”的緊急戰略來止血換生。
揮別過去,邁向新生

盒馬告別會員店,為整個零售行業敲響了警鐘。
首先,零售業態本土化至關重要。零售企業在引入國外商業模式時,必須深入研究本土市場,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進行適應性改造,才能扎根市場。
盒馬X會員店在發展過程中,雖對標國際巨頭,但未能充分考慮中國本土消費習慣和市場特點。而山姆等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對本土化的重視,不斷調整商品品類和包裝,融入本地特色產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其次,精準定位與差異化競爭是立足之本。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明確自身定位,挖掘差異化優勢,才能脫穎而出。零售企業應找準目標客群,從商品、服務、體驗等多維度打造差異化競爭力,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泥潭。
山姆憑借強大的供應鏈和高品質商品,主打高端會員市場;fudi會員商店則以親民價格和豐富生鮮吸引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盒馬X會員店定位模糊,既想走高端路線,又陷入價格戰,缺乏獨特競爭優勢,導致市場份額被蠶食。
總而言之,盒馬告別X會員店,是一個時代的落幕,更是行業變革的新起點。它讓我們看到零售行業競爭的殘酷,也讓我們見證了市場規律的強大。盡管盒馬X會員店退場,但盒馬鮮生和盒馬NB等業務正在積極探索,為阿里新零售開辟新路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