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美妝從巨頭口中奪食,成了TOP1?
出品/聚美麗
撰文/文靜
當前,韓妝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一面是,韓企新秀美容科技企業APR快速崛起,今年以來股價飆升200%,目前市值87501.3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52.64億元),已超LG生活健康、愛茉莉太平洋兩大老牌韓妝巨頭,成韓妝市值TOP1公司,且APR老板金秉勛身家突破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4億元),成新億萬富翁。
另一面則是,與之境況大不相同,愛敬、LG生活健康、謎尚母公司ABLE C&C等老牌韓妝們面臨業績承壓、賣子求生或還債等不同挑戰。
與此同時,資本熱錢回流韓妝,該市場出現洗護領域迎來最大收購,中信投了韓國專業化妝師品牌......
而隨著上述變化的產生,當前的韓國美妝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洗牌。從今年上半年財報數據中也能窺見韓妝競爭格局已然生變!
結合聚美麗梳理的新老韓妝企業最新財報數據來看,還有以下關鍵信息值得關注:
老牌韓妝巨頭營利腰斬!LG生活健康、愛敬暴跌近50%;
韓妝新秀APR營利雙增!此外,愛茉莉太平洋作老牌韓妝巨頭也營利雙增;
韓妝本土銷售遇困境:LG生活健康、APR本土營收下滑,其中,韓國本土市場成APR唯一下滑市場;
部分韓妝在華銷售增長,除LG生活健康外,愛茉莉太平洋、APR在華營收均增長,分別同比漲3.75%、36.6%;
北美、日本市場齊漲:APR漲幅最大,在美、日分別漲236.3%、280.9%。
01
韓妝在韓國賣不動?
以化妝品相關業務的營業收入數據為標準,聚美麗對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愛敬、APR四家韓妝企業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進行了細分拆解并進行解讀:
從整體業績來看,除愛茉莉太平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APR營利雙增外,韓妝TOP1企業LG生活健康、被APR奪去TOP3位置的愛敬營利雙降,且營業利潤同比幾近腰斬。
聚焦到市場端,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呈營利雙增的愛茉莉太平洋、APR在韓國本土市場表現各異。
其中,根據愛茉莉太平洋公布財報數據計算,其上半年在韓國本土市場營收同比增長5.2%,APR則同比下跌7.5%,LG生活健康在韓國本土市場營收也下滑,較同期跌8.5%。
LG美容業務利潤暴跌70%
其中,此前長期居于韓妝營收TOP1的LG生活健康,除在韓國本土失利外,整體發展正面臨嚴峻挑戰。
細分來看,LG生活健康營利雙降主要受美容化妝部門拖累,今年上半年美容化妝部門營收同比下滑11.5%,營業利潤暴跌70%;Q2美容化妝部門營收下降19.4%,營業利潤轉為虧損。
圖源:LG生活健康財報
LG生活健康在財報中表示,盡管持續推進品牌/渠道多元化,但由于免稅等傳統渠道占比縮減,導致銷售額下降,又因銷售額減少(免稅占比19%)、北美投資擴大等導致費用增加,營業利潤下降。
在這個過程中,后(The History of Whoo)品牌占該部門銷售額的48%,主要品牌菲詩小鋪(The Face Shop)、Belif、CNP則分別占比9%、4%、4%。
排名墊底,愛敬利潤腰斬
與LG生活健康一樣,愛敬也面臨營業利潤大幅下滑。
愛敬雖并未公布各市場營收情況,但從今年上半年動向來看,愛敬被傳拋售股份將以6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賣身,此前,營利雙降已成其面臨的常態化挑戰,排且被韓妝新秀APR擠下TOP3。
2025年上半年,愛敬營業收入3223.8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68億元),同比下降5.9%,營業利潤172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9億元),同比幾近腰斬,下降49.3%,且細分來看,美容業務收入同比下跌20.3%,系拖累愛敬整體業績下滑的一大因素。
圖源:愛敬財報
愛敬表示,Q1后全球業績有所回升,但由于高基數效應,同比業績有所下降,目前主要國內數字渠道(如Coupang、Naver等)的增長有所恢復。
韓國成APR唯一下滑地區
前文提到,韓國科技美妝企業APR今年上半年在韓國本土市場業績呈下滑,且是其唯一下滑的市場。
細看各部門表現,除其他業務大跌34.1%外,今年上半年APR化妝品/美妝、美容儀器業務均為增長。其中化妝品/美妝業務營收同比暴漲186.1%至3920.7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0.28億元)。
圖源:APR財報
據APR財報透露,Q2化妝品/美妝業務同比增長216.9%,是繼Q1后繼續爆發式增長,旗下品牌Medicube旗艦產品“零毛孔棉片”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片。
愛茉莉太平洋在韓增長
不難看出,上述企業在韓的確面臨挑戰,但并非所有韓妝在韓都不行,如愛茉莉太平洋今年上半年在韓增長。
分部門來看,奢華事業部占第二季度愛茉莉太平洋韓國國內銷售額的60%(主要品牌雪花秀占比29%,Hera占比16%),較上年同期銷售額增長17.3%。
高端事業部、大眾美容事業部均占韓國國內銷售額18%,愛茉莉太平洋、韓律、夢妝以及去年大規模撤出中國線下市場的蘭芝銷售額均有增加;大眾美容事業部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12%,該部門下屬美妝化妝品業務同比增長6%。
圖源:愛茉莉太平洋財報
愛茉莉太平洋特別提及,國內業務的增長是基于一般旅客需求的免稅銷售額增長,主要渠道(在線、MBS)的銷售持續好轉,代表品牌銷售額擴大,使得整體營業利潤增長(這之中,免稅渠道占國內銷售額的18%)。
從上述四家韓妝巨頭財報數據可見,即便LG生活健康、愛茉莉太平洋、愛敬同為老牌韓妝上市企業,曾長期壟斷韓國美妝產業TOP3席位,但如今老牌陣營的內部分化格局已現。
02
收縮成韓妝在華主策略?
從韓妝的海外市場表現看,在華遇冷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而,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韓企近年來不得不調整在華策略,其在華營收情況在調整周期也出現了較大波動。
由于愛敬并未公布具體在華營收情況,謎尚母公司ABLE C&C等尚未公布財報,因此本次統計的數據僅愛茉莉太平洋集團、LG生活健康、APR三家。
上圖可見,LG生活健康在華營收同比下滑6%,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微增3.75%,APR則大漲36.6%。
時間往前追溯,2024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華營收同比大跌26.7%,LG生活健康同比增長12.5%。
也就是說,愛茉莉太平洋營收同比由跌轉升,LG生活健康業績增長勢頭逆轉,由升轉跌。這是否意味著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華戰略調整見效?
對于中國市場業績增長,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財報中指出,“Q2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增長23%,系中國法人去年對主要線上渠道進行庫存調整,且基數較低,使得整體銷售額增長。且得益于業務結構優化和成本削減,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營業利潤盈利。”
結合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此前在華動向來看,今年7月,旗下品牌悅詩風吟天貓海外旗艦店宣布正式停止營業。彼時,愛茉莉太平洋相關負責人回應南都·灣財社報道稱,此次調整是品牌為進一步整合資源、開辟并致力于構建更高效渠道而采取的行動。
圖源:天貓
隨后,悅詩風吟再次宣布,將于2025年8月全面關閉在日本市場的所有直營門店。其中,位于新宿Lumine Est的門店已于7月31日關閉,福岡Parco門店則于8月17日結束營業。自此,悅詩風吟將把戰略重心完全轉向電商平臺與批發分銷渠道。
就悅詩風吟品牌第二季度業績來看,其是集團主要品牌中唯一呈下滑態勢的品牌,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9.0%。
圖源:愛茉莉太平洋財報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悅詩風吟在華有收縮舉動,在此之前,旗下護膚品牌蘭芝、平價彩妝品牌伊蒂之屋(Etude House)、高端品牌HERA赫妍均宣布撤出中國線下渠道,向線上渠道轉型。
從這個角度來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華業績回暖,與其收縮戰略調整有一定關系。而將有限的資源全力押注于更具增長潛力的平臺、市場,短期內雖會導致品牌業績下滑(如悅詩風吟),但這是剝離低效資產、止損聚焦的“必要代價”。
8月5日,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宣布旗下敏感肌護膚品牌AESTURA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強調將專注于各大電商平臺,在天貓、抖音、京東、唯品會等各大電商平臺上線。
再從愛敬在華業績表現來看,愛敬同樣提及線上渠道對其業績的助力。“通過抖音渠道網紅和直播實現收入增長,未來會繼續強化類似抖音的視頻內容。”
而與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華增3.75%)一樣,在華業績增長的APR,雖在規模上未能比得上愛茉莉太平洋,但增幅卻遠超,今年上半年APR在大中華區業績同比增長36.6%,Q2同比增長34.4%。
圖源:APR財報
另一韓妝頭部企業LG生活健康在財報中,對于中國市場僅簡略提及2025年上半年業績同比下滑6%,未作詳細闡述。不過,財報數據顯示,盡管出現下滑,中國市場仍是LG生活健康最大的海外市場。
相對來說,其財報對美國、日本等市場的描述則更為詳盡。結合最新韓妝出口情況來看這也是有據可查的,中國雖高居韓妝出口國家TOP1,但也是其中少見的出口額同比呈下滑的國家。
反觀美國、日本,為韓妝出口量TOP2、TOP3,同時出口額同比呈雙位數增長,
且韓妝對美國出口量與對中國的出口量,僅相距0.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億元)。
04
韓妝在美、日市場熱賣?
將視角聚焦至韓妝財報中重點表述的北美、日本市場,從業績整體來看情況來看,APR在所有海外市場均為增長,且在美國、日本市場均呈三位數增長;LG生活健康、愛茉莉太平洋則在除中國市場外的海外市場營收呈增長。
不過,APR雖在增速上遠超LG生活健康、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但在規模方面不及兩家老牌韓妝企業。
結合前文提到韓妝對日本出口同比增長,日本最大的展會主辦方RX Japan海外業務總經理鈴木肇對外表示:“現在是(韓妝)進入日本市場的最佳時機。”
再聚焦北美、美國市場,四家韓妝企業表現如下:
LG生活健康:2025年上半年Dr.Groot在北美的銷售額同比增長800%以上,在北美亞馬遜頭皮護理品類中銷量第一。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美洲地區因新品牌韓律推出和蘭芝、悅詩風吟等核心品牌的表現,整體銷售額增長10%。
APR:Q2在美國市場同比增長4倍;與Ulta Beauty確立合作關系,將于下半年拓展線下業務。
此外,據外媒Chosun Biz EN報道,今年7月,APR旗下醫療美容品牌Medicube在美國亞馬遜“Prime Day”活動中,排名美容和個人護理領域的銷售第一。Prime會員日活動期間,Medicube品牌在四天內銷售額超過2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愛敬:通過亞馬遜渠道運營,開展營銷活動,在Cosmoprof美妝大獎中榮獲彩妝類第一名。
那為什么韓妝能夠在美國市場取得高增長?
零售分析平臺Trendalytics 的市場營銷副總裁Michael Appler表示:“隨著(歐美)消費者偏好逐漸轉向溫和、保濕、抗老和成分導向的配方,再加上TikTok的影響,韓妝護膚迎來指數級復蘇。”
Vogue Business同樣報道稱,韓妝護膚在歐美市場正迎來第二次復興,背后是社交媒體的再次走紅和消費者對成分導向護膚品的強烈需求。像Anua和 BiodanceSkin1004這樣的新興品牌正在迅速崛起,主要零售商如Sephora、Boots和Debenhams也在擴大韓妝護膚產品的品類布局。
不過,當前韓妝雖在歐美市場的增長,但其也正面臨關稅政策的潛在挑戰。7月底,特朗普稱美國對韓關稅從原來的25%下調至15%,但這一調整仍終結了韓國美妝產品自2012年《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所享有的免稅出口優勢。這意味著,韓國美妝產品,將首次迎來出口成本的實質性抬升。
據美聯社報道,主打銷售韓國產品的在線商店Ohlolly店主Herra Namhie表示:“在多年不征收關稅之后,進口稅將對我們造成成本的巨大增加,我們必須提高價格,但有可能會造成消費者流失。”
05
韓妝新秀崛起瓜分份額
不可否認,今時今日,K-Beauty的全球名片,已不再是初代韓妝伊蒂之屋、悅詩風吟等,而是眾多高增長的中小型獨立品牌。
據韓國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部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小企業出口趨勢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小化妝品企業出口額同比增長19.7%,占韓國化妝品出口總額的71.2%,與此同時,中型化妝品企業出口也增長20.6%。但大型化妝品企業出口下降7.3%。
NH Amundi Asset Management在發布的《2025年8月HANARO ETF月報》中表示,K-beauty出口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獨立品牌的快速發展上,而不是大企業。
前文提到的Medicube便是個中典型,在日本、美國市場均取得了不錯的增長。
此外,資本熱錢在今年也回流韓妝,其中也包括初創企業。
時間往前追溯,2023年3月,摩根士丹利私募股權MSPE斥資6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9億元)收購擁有MEDIPEEL、DERMAMAISON等品牌的Skin Idea,宣布進軍K-Beauty市場。
另據中小企業并購咨詢公司MMP發布的《化妝品產業并購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韓國化妝品企業并購共計18起,規模為2.337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0億元),且自2020年的4起后保持增長趨勢,2021-2022年為10起,2023年增至11起。
反觀老牌韓妝企業,則普遍面臨增長乏力、品牌老化、國際市場受新興力量擠壓的困境。前文LG生活健康、愛敬營利暴跌、愛茉莉太平洋收縮線下門店等均是例證。
韓妝新銳頻獲資本青睞與老牌巨頭增長乏力的鮮明對比,進一步說明了當下韓國本土美妝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競爭格局的洗牌,從APR市值、營收排名與韓妝老牌巨頭的較量中,可以看到韓妝新秀的崛起,使得韓妝的競爭格局也在變化。
未來,韓妝或會在資本加持、各市場不同競爭生態,疊加關稅、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下,迎來新一輪大洗牌!在這輪競爭中,之于韓妝老牌巨頭,如何留在牌桌上、不被踢出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文中換算:1美元≈7.1845元人民幣;1韓元≈0.0051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
《資本為何重返韓妝賽道?》,Vogue business,作者:編輯團隊
《在大陸市場節節敗退的韓妝,正在歐美迎來 “第二春”?》,Vogue business,作者:Nateisha Scott
《Tariffs threaten Asian beauty product boom in US》,美聯社新聞,作者:MAE ANDERSON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