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鏈戰爭來了,看看電商下半場
傳統軟件兄弟們,大家的機會來了。
因為我們來到了一個同樣的起點:中國產業鏈戰爭。正當契機,在這個契機下,大家的機會是一樣的。
一、現在是什么時代
2014年,中國B2C電子零售市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阿里和京東雙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第二件事就是阿里和京東占據了中國B2C電子零售市場的80%以上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中國B2C零售如果還能出現第三名,它需要殺死其他所有的B2C零售商才能沖出來,而且獲得的最大市場份額到頂就是20%。這在商業屬于中叫做雙子星結構,也就是說,一個市場如果出現兩大巨頭,并且兩大巨頭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那么這個市場就等于進入寡頭收官階段,新進入者已經沒多大機會。不是你不努力,不是你不聰明,而是你選錯行了。
那B2C零售市場沒什么機遇,那服務電商市場有沒有什么機遇?那我們來看看服務電商市場。
2015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合并年:在旅行服務電商市場(行),攜程、藝龍、去哪兒合并;在出行電商市場(行),滴滴快的合并;在餐飲電商市場(食),美團點評合并;在二手房電商市場(住),58趕集合并。另外,在服裝電商市場(衣),聚美樂蜂合并、美麗說蘑菇街合并。老百姓衣食住行電商主航道,第一名和第二名全合并了,寡頭時代來臨。
今年,很多年富力強的中國互聯網中生代創始CEO開始大面積卸任轉型創業導師和企業投資人。上來的是資本董事會外聘來的職業經理人,開展業績擠牛奶,要求業績年年創新高。
接下來該怎么走呢?
這么來看,中國電商甚至中國互聯網,確實已進入了下半場。
下半場具有什么特征?下半場具有什么機遇?下半場具有什么危險?
二、下半場具有什么特征
我們發現,中國電商已經吃完了最好吃的肉:標品,開始不情愿但又沒辦法的進入非標市場。如何把非標轉化成標品,這需要創新。
從圖書(實體標品)、機票(虛擬品)、酒店預訂(虛擬品)、餐飲團購優惠券(虛擬品)、電影票(虛擬品)、打車預訂(虛擬品)、旅行社(虛擬品),到3C(實體標品)、IT(實體標品)、家電(實體標品),目前已經深入到非標母嬰、生鮮、農產這些品類。而且還有人已經在嘗試打開具有政策門檻的醫藥、教育這些領域。這些深水區的品類市場,都是整個產業鏈基礎設施水平低下、潛規則多、線下重、線下市場碎片分割嚴重,不從整個產業鏈下手、線下下手,只在零售端做做促銷放量,根本無法吃掉這個細分行業。
從高客單價品類(如3C、IT、家電、旅行、機票),我們走入了高頻低客單價,如食品、日用快銷、外賣。對于更高客單價的市場開拓(新房、新車),一直沒有打開。
從消費市場來看,一二線的電商市場已經基本高速發展增長放緩,三四線城市的網上消費,還有待大力教育消費者、培養習慣。好多電商發展三四線,開始走入線下,利用當地刷墻、傳單、報紙、電視臺、樓宇廣告這些線下常規營銷方式地推,而不能啟動擅長的互聯網營銷模式。
從消費者來看,90后逐步成為購物主流,但是他們的消費口味要求個性化(非標),他們的關注點更碎片分散,他們的流行轉瞬即變,我們已經不容易像過去一樣砸主流量口(門戶、搜索等等)就能帶來流量了。
從熟悉的國內消費市場,我們也走進了跨境出口的消費市場。小電商還能化整為零玩玩,但不能做大。一旦做大,就面臨著當地政府的抵制。因為這不是過去中國低廉小商品的輸出模式,而是攜帶著高水平的采購運營、促銷運營、大型自動化倉儲物流基礎建設與運營、電商平臺研發、移動支付、供應鏈金融與消費金融、風險投資戰略控股,一整套打法進入了人家的市場,人家能不恐懼能不抵制嗎?
全是深水區難題,大鱷也無法發揮過去積累的強大標品供應鏈、線上營銷引流,甚至過去的優勢會成為未來轉型的包袱。
也就是說,我們在新的問題面前,大家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三、電商巨頭也在轉型
電商,我們過去一想起電商,就想起他們是干零售的,他們的價值在于消費者末端,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采購選品、做促銷、做倉儲物流配送。他們跨越了過去的渠道分銷模式,用物流配送、供應鏈金融、線上促銷營銷代替了過去渠道分銷商的職能。集中自動化處理的倉儲物流,優化了過去渠道分銷價值效率與成本,所以電商立住了腳。
但是,電商想再進一步通過優化整個價值鏈條效率與成本來為自己騰挪出更多的利潤,僅僅在消費者末端做功,已經遠遠乏力了。必須深入到整個產業鏈去優化整個產業鏈,才能擠出更多的利潤。
所以,電商巨頭紛紛轉型,從過去的零售自營,轉型走入到產業鏈服務平臺。利用產業鏈服務平臺,來優化整個產業鏈。
除了自己優勢的營銷能力、交易平臺能力、倉儲物流能力、金融支付能力、供應鏈金融能力,電商往后走向了全國售后資源整合組織運營管理,直接向客戶提供售后服務。電商往上游走,通過客戶社群運營、客戶反饋收集、3D打印、VRAR虛擬設計虛擬測試、云渲染切入了上游研發環節;通過智能硬件、傳感器,切入了智能制造環節;通過在線招聘、面試、測評、培訓、人力資源保險,切入了產業鏈人力資源整合與培養環節;通過SaaS切入了網絡協同生產組織管理、財務處理、人力管理,進而和電商前端IT平臺打通,共同組成完整的產業鏈信息平臺。
再進一步,他們會提供更基礎性的高尖端生產工具,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社交網絡技術、智能設備技術、自主大型自動化倉儲物流技術,為整個產業鏈的優化與升級,提供了高額的利潤空間。
也就是說,過去的電商上半場,電商完成了零售角色的地位夯實,目前正在行進轉型成為產業鏈服務平臺,再下一步就成為高科技技術公司。
很多人不理解電商怎么掙錢。我說,想靠那點可伶的批零差賺錢,怎能支撐前期那么大的風投資本投入與回報期望?只有高科技,才有高利潤。中國電子商務商業模式正在變化。
我們再來對比對比美國。美國的制造業衰退了嗎?No,并沒有。美國的制造業恰恰轉型成了產業鏈服務平臺。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就受到日本的攻城略地痛定思痛進而轉型,把價值最低的生產加工放給了亞洲四小龍以及中國大陸,而自己通過金融資本Hold住了最寶貴的原料資源,自己通過實力研發Hold住了核心部件,通過品牌塑造Hold住了產品高溢價,他們通過卓絕的資源整合組織能力、運營管理能力、人才培養能力、質量保證能力、IT能力,控制了整個產業鏈的核心七寸。而中國電商、中國互聯網,恰恰利用國外的開源和中國強大的應用場景結合,可以有機會快速上位升級轉型為產業鏈服務平臺。
我相信,在未來,各個細分領域,都會出現該細分領域的產業鏈服務平臺商,他們會利用卓越的高科技能力、資本能力、整合能力、組織能力作為細分行業領域的領頭羊,做大行業大餅,優化該細分領域的產業價值鏈,重新分配產業資源和產業權力,他們攫取這個行業的最豐厚的利潤。而且我也相信,這樣的平臺巨頭商,在每個細分領域也只能存在1-2家,誰會成為這雙子星之一,誰就會成為未來的巨頭。
很高興的是,我已經看到了一些行業的潛龍,他們正在這條正確的路上進化自己。我已經收集了大約20多家企業的實際案例,希望把這種標桿能力擴散到更多的細分領域行業,為中國實業升級轉型貢獻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四、實業怎么轉型升級成為產業鏈服務平臺
大家不要一提起實業就覺得中國實業很傳統很落后。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企業絕對數量很多。確實,很多企業很傳統很落后、老板很小富即安。但是,有希望的企業絕對數量也很多。就如同中國窮人很多,但中國有錢人的絕對數量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這就是中國人多的原因。
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有希望的品牌實業,他們具有核心產品研發與設計能力,他們也具備了品牌塑造能力、他們也具備了很好的渠道建設與管理能力,甚至有些實業已經做到了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業務。在過去的十年里,他們開始全國化布局發展,具有了很好的全國化管理能力;他們開始投資化,在風險投資、戰略并購、資源整合方面也并不遜色;他們也在國外投資、國外并購、國外業務開展方面也很有成績;他們在雙十一電商促銷也占據了TOP 10的位置。你能說他們傳統嗎?
剛才說了這么多先進實業的特點,那實業轉型升級產業鏈服務平臺是否有框架體系否?
嗯,我根據美國企業轉型產業鏈服務平臺,以及中國電商轉型產業鏈服務平臺,以及先進實業轉型產業鏈服務平臺的經驗,我綜合總結了一套產業鏈服務平臺框架體系,它由兩部分構成:產業鏈整合能力框架、產業鏈變革能力框架。先要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再具備產業鏈變革優化能力。
1、產業鏈整合能力框架:
1.1、消費者整合能力:消費者聚合、營銷傳播、品牌塑造
1.2、供應鏈整合能力:產業鏈資源組織與管理、網絡化協作生產整合
1.3、研發設計整合能力:核心部件研發、產品外觀設計、標準制定、督導質管
2、產業鏈變革能力框架:
2.1、金融資本能力:資本籌措、戰略布局投資、供應鏈金融、移動支付
2.2、產業鏈IT平臺能力:產業鏈IT平臺、數據分析洞察
2.3、產業鏈人才能力:人才聚合、人才培養、團隊組織打造與經營
五、產業鏈服務平臺大時代,IT廠商也有機會
大家會發現,未來的巨頭的核心能力都是軟實力,而且都是高智商崗位工作。這就是IT廠商的機會,也就是說,在產業鏈服務平臺打造的這個大時代,IT廠商也有機會分一杯羹。當然,只會靠關系銷售打單、只會做增刪改查功能的IT廠商,永遠也沒戲,它們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內。
剛才也說到,即使是電商,也在往產業鏈服務平臺轉型升級,他們已經不能待在舒適的擅長的消費者末端,而是需要延伸到上游實業,需要深入到線下資源整合、線下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在這個深水區,電商、實業、IT廠商都有一定的機會。
我去年就說過,中國SaaS1.0時代就要過去了,把舊醋灌在新瓶子里已經不好使了,移動App、SaaS租用,都是新瓶子而已,不會改變本質。要想躍變,我們必須站在大時代來看事。
從去年下半年,我就已經看到一些走的靠前的SaaS1.5廠商,他們已經和中國SaaS1.0時代企業已經有很大不同:他們的技術更厲害了,他們真正在研究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移動支付;他們的業務也更厲害了,他們連接了電商、互聯網,甚至有些Saa1.5企業已經能做到消費者觸達、經營、營銷引流;他們的商業模式也更厲害了,我過去就說過每家企業都應該成立一個媒體、成立一個社區、成立一個風投部門。還真的有SaaS1.5企業這么做了,他們正在進化為SaaS2.0企業,他們已經漸漸不靠賣(租用)軟件賺錢了,有的SaaS1.5的企業甚至開始切入細分行業業務,和細分行業一起業務增長抽成。他們用風投的能力在業界合縱連橫,他們已經變的和電商未來想進化走的路一模一樣了。只有高科技才能攫取高利潤。
站在大時代,我們才能看清楚眼前。
也許,阿朱的價值就在于此。
(阿朱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