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界蘋果”也做美妝了
出品/青眼
撰文/Hazel 九歌
頭圖/戴森官網
跨界風潮仍在持續席卷美妝行業。
據外媒報道,戴森近期推出護發產品新系列——Dyson Omega™,宣稱這是其首款采用“自培”原料系列的護發化妝品。
不過,據青眼號外調查發現,這并非戴森首次跨界進軍美妝行業,去年8月,其就推出了首款護發化妝品。
時隔一年,戴森再推護發化妝品
公開資料顯示,戴森Dyson的歷史可追溯至1983年,其憑借全球首創的旋風分離式吸塵器和無葉風扇技術聞名業界,推出的無塵袋吸塵器、高速吹風機和無葉電風扇等創新產品在行業內引發追捧,也被稱為“家電界的蘋果”,銷售規模逐年攀升。
除了家電科技巨頭的標簽之外,戴森在其官網上還展示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也就是英國農業領域巨頭。據悉,戴森農業在英國林肯郡、牛津郡等地擁有超過36000英畝的土地。從林肯郡農場采摘的向日葵籽,正是Dyson Omega™系列護發產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據外媒報道,Dyson Omega™系列歷時兩年多研發,以歐米伽(Omega)這一營養學概念為產品定調,通過溯源其配方中的活性成分,強調戴森護發產品的差異化定位。
具體而言,Omega™系列宣稱采用了戴森旗下農場產出的葵花籽油、橄欖油、夏威夷果油等七種富含歐米伽(Omega)脂肪酸成分,能夠滋養頭發、減少毛糙、強韌發質。同時,免洗調理噴霧還宣稱提供紫外線防護。
截至目前,Omega™系列共兩款產品,已在戴森美國官網和亞馬遜渠道正式上線。其中,保濕發油定價為54.99美元(約合人民幣395元),免洗調理噴霧(165ml)定價為69.99美元(約合人民幣503元)。
據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介紹,其農場上向日葵的培育成果源于長達十年的精準農業實驗與投入,該公司將繼續通過創新、技術和成分科學開拓改善頭發健康的新方法。這或許暗示著戴森在美妝護發領域的投資不會止步于此。
據青眼號外對比發現,戴森去年首發推出的Dyson Chitosan™主打造型護發科技,而Omega™系列更偏重基礎護理和滋養修復。
目前,Chitosan™系列已進入中國市場,據戴森天貓旗艦店內商品詳情頁介紹,其產品瓶身還內置NFC芯片,可通過手機觸碰獲取使用和造型指南,不過該系列所有產品銷量平淡。
截自戴森天貓官方旗艦店
Chitosan™系列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其上市時間短、定價高以及營銷推廣力度不夠等不無關系。而結合社交媒體平臺的用戶反饋來看,部分用戶對產品的造型效果和香型表示肯定,也有網友稱基底乳沾到皮膚會過敏以及造型效果不夠持久。
困在跨界里?
據了解,戴森自2015年開啟高速發展期,至2020年后增速趨緩。根據其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戴森全球營收達71億英鎊(約685.5億元),同比增長9%,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其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14億英鎊,低于2021年。(注:戴森非上市公司,尚未公布2024年全年財報數據)
近幾年,戴森一直在嘗試新的賽道,比如造車、美妝,試圖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品牌價值的延伸。然而,其備受矚目的造車計劃在投入超百億人民幣的巨額研發資金后,最終泡湯。
聚焦戴森進軍護發化妝品領域的布局,在業內看來,通過強調自建農場種植、原料可追溯等賣點,戴森順應了當前美妝行業追求成分純凈、供應鏈透明的主流趨勢,為其跨界嘗試找到了一個差異化的突破口。
另外,戴森已經憑借吹風機、卷發棒等家電產品在美容美發市場建立了品牌認知,跨界推出護發化妝品系列可視為其產品線的自然延伸。并且,這種“硬件設備+配套產品”的商業模式在美妝行業已有案例可循,譬如資生堂、蘭蔻等品牌也已布局美容儀器市場,歐萊雅近年也推出了搭載紅外技術的專業吹風機產品。
不過,化妝品與美容儀器、家電美發產品在產品屬性上存在本質差異,從研發邏輯、監管體系到供應鏈管理都截然不同。正因如此,家電企業跨界美妝,或是美妝品牌進軍美容儀市場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數。
再加上,近年來,全球洗護發化妝品市場的競爭格局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一方面,美妝巨頭如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等持續加碼;另一方面,大量新興品牌憑借個性化賣點快速崛起。
在這個紅海市場中,當代消費者的需求也日趨精細化,他們既追求產品的天然安全性,又對護發功效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換言之,戴森能否在護發化妝品領域復制吹風機的成功,面臨著諸多挑戰,從Chitosan™系列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口碑來看,戴森護發化妝品要贏得市場認可仍待市場驗證。
跨界風潮不斷
2025年以來,除了戴森這樣的家電科技巨頭公司打入美妝行業,其他行業的玩家也不甘落后,爭相“搶灘”美妝市場。
青眼號外梳理發現,當前跨界美妝領域最直接的路徑就是借助品牌原有的技術積累、渠道優勢或場景化運營能力,通過品牌價值外溢實現快速切入。
例如今年3月,駱駝(CAMEL)正式推出其美妝子品牌“駱駝戶外美妝”,并發布首款“膜外膜科技”防曬噴霧,以“戶外護膚”切入市場,意圖將其戶外基因轉化為美妝差異化定位。無獨有偶,新銳防曬品牌蕉下此前也推出了雙效防曬美白噴霧,進一步模糊了防曬服與護膚的產品邊界。
相對而言,海外時尚品牌跨界美妝領域時,香水依然成為首選賽道。比如,亞瑟士旗下品牌Onitsuka Tiger(鬼塚虎)近期正式宣布推出品牌首個香水系列,產品外觀設計靈感來自鬼冢虎最具代表性的鞋款上的虎爪紋。
這種“單刀直入”式的跨界策略,意在通過盤活現有技術、渠道和品牌資源,在美妝領域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但要在研發體系、產品力和消費者認知等維度建立起真正的競爭壁壘,無疑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除了親自下場做美妝,部分企業也選擇通過資本并購迅速建立市場入口。
典型如,今年6月,母嬰零售平臺孩子王與巨子生物共同出資,宣布以16.5億元收購養發連鎖品牌絲域。而2024年12月,孩子王就以1.62億元,收購幸研生物60%股權,后者旗下擁有OANA、博創等護膚品牌。
不同的入局方式,代表著不同品牌的資源條件、風險偏好與戰略選擇。盡管跨界者們在美妝行業的結局乾坤未定,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妝市場的邊界正在迅速擴張,這也將激發“原生”美妝品牌的斗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