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量大幅下滑,失去價格優勢的庫迪又不“香”了?
來源/藍莓財經
當前,國內咖啡市場如日中天。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相關報告顯示,中國咖啡行業整體高速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已達569億,未來幾年預計仍有超25%的復合增速,2023年可以實現1806億元的市場規模。
與此同時,咖啡品牌之間正掀起新一輪規模競速賽。
走在前面的瑞幸加快了開店步伐,前者已率先達成萬店KPI。后來者庫迪、挪瓦和幸運咖亦是不甘示弱,例如庫迪,已于6月底正式將門店數拉到了4000家。
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直奔5000家門店的庫迪,近期剛剛提價,就引來了加盟商的不滿。
有加盟商透露,6月份1元0元喝咖啡的活動一停,很多門店杯量基本下滑了30%-50%,除非店鋪本身的位置特別優越。據騰訊數據顯示,7月3日當周相較6月26日當周,庫迪APP啟動率減少了30%,Mini啟動DAU減少了38%。7月3日當周平均杯量也由6月26日當周的307杯降至255杯。
作為擴張勢頭迅猛的新品牌,庫迪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本文主要探討以下兩個問題:
1.視低價促銷為法寶的庫迪為何突然決定漲價?
2.加盟商相繼離場對庫迪未來發展將有何影響?
01
當“卷”不動的庫迪開始漲價
瑞幸比之星巴克的價格優勢,是其早期迅速完成規模擴張的關鍵因素之一。受此影響,咖啡賽道的新玩家們紛紛選擇調低價格加入市場。
近期的典型代表是幸運咖,其7月初推出的活動里,2杯咖啡都只要9.9元就喝到。
庫迪原本也不例外地將低價促銷視為法寶,只是,其做法并不穩定。
從最初的9.9元/杯到全面提價又到1元喝咖啡,再到如今的二次全面提價。自年初開始,庫迪的產品價格已歷經多輪調整。
行業競爭正酣,頻繁的價格調整容易影響門店經營的穩定性,庫迪不至于不清楚。更可能的原因是缺乏核心競爭優勢,以及現金流不穩定的壓力,讓庫迪屢屢出現被價格帶著走的被動局面——
進入市場至今,除開每一次低價促銷活動掀起的熱度,庫迪沒有任何能引發現象級討論的產品,可以說尚無作品傍身。
在產品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庫迪也沒能將新時代消費者最關心的服務落到實處。
新客1元優惠券活動,本是一次絕佳的引流機會,但在黑貓投訴平臺卻有消費者反應,自己的優惠券沒使用,想喝卻用不了。
無論是有意為之還是平臺系統bug,都直接指向庫迪在活動運營上并不“成熟”。價格的確是打下來了,但后續的流程和服務卻沒跟上。
在黑貓投訴平臺“線下餐飲機構”類目里,庫迪咖啡位列黑榜第一。
除開缺乏核心競爭優勢,現金流問題亦是可能原因之一。
結合此前庫迪斥巨資簽約阿根廷國家足球隊、用承兌匯票向供應商結算,可以推測庫迪的現金流或許早已吃緊。
而向外部尋求融資這條路,又基本被陸正耀所在團隊“堵死”。
稍微了解行業內幕的人都十分清楚,當前瑞幸的扭虧為盈,與陸正耀所在的“前瑞幸財務造假團隊”并無關系。陸老板此后在趣小面、舌尖英雄項目上的相繼折戟,市場更是不陌生。
數個“黑歷史”在前,資本沒理由拿錢去賭一個難言光明的未來。
外部融資無望,總部現金流又難以維系日常的高額補貼,庫迪只能通過停止補貼、上調價格來“救火”。
回看當年的瑞幸,其能順利在市場站穩腳跟,得益于外有數輪融資支撐、內有數字化能力傍身,并未將希望完全寄托于單一的價格優勢。
庫迪如今想在內外都不具備優勢的背景下復刻瑞幸,無疑會將自己置于被動的危險境地。
02
加盟商不愿陪跑,前路堪憂?
從庫迪近乎“單月千店”的開店速度不難發現,陸正耀所在創始團隊希望庫迪能再現早期瑞幸“以規模換市場”的打法,再造一個咖啡神話。
想如愿達成5000家門店的KPI,庫迪必須給予加盟商更大的信心。只是,從閉店退場的加盟商越來越多來看,庫迪并未讓他們看到太多誠意。
其一,頻繁變動的門店政策以及隨政策上下起伏的杯量和營業額,既“勸退”了部分現有加盟商,也讓持觀望態度的潛在加盟商不愿貿然進場;
基于庫迪尚未構建起顯著的競爭優勢,導致一旦產品價格發生變化,門店的杯量和營業額就會跟隨價格出現波動。
近期新一輪產品漲價過后,不少加盟商都在內部群吐槽,杯量下滑嚴重。有加盟商甚至從一天八九百杯掉到了一天兩百多杯。
而根據騰訊數據庫迪周杯量預估,在取消新人券和裂變券的7月第一周,庫迪周杯量較前一周已下滑52杯,較1元喝咖啡活動剛剛發布期間的428杯則下滑了173杯。
實際上,庫迪的周杯量自1元喝咖啡活動期間到達頂峰后,便進入了下滑軌道。后期的優惠力度雖然逐漸減弱,但仍在持續做活動。可即便如此,也沒能止住頹勢。
站在加盟商的角度,杯量下滑就意味著營收下滑,在成本并不會隨之降低的情況下,別說盈利,保證收支平衡都十分困難。
其二,比預期更高的開店投入、比預期更低的日常營收讓加盟商的信心開始受挫,最終因屢屢碰壁的對接流程和遙遙無期的回本之路離開庫迪;
不少加盟商之所以選擇庫迪,除了不具備加盟瑞幸的資質外,更因為庫迪官方不斷強調的“輕資產”模式、風險共擔等宣傳語。
某位開了兩個月庫迪的加盟商表示,開店以前,拓展跟他保證的是17萬左右就能開一家門店。但在實際開店過程中,不僅花費的錢遠遠大于17萬,原本要開的快取店也中途變成了店中店。
這位加盟商起初選擇庫迪的原因,是出于對陸老板能帶出三家上市公司的信任,但正式開店后才發現諸多與他預期相悖的現實:投入遠大于預期、營收遠低于預期;杯量不足300杯不僅得不到總部的幫扶,還會被內部通報。
不僅如此,加盟商最終選擇閉店的時候,也是重重阻礙。由于自己移交時候的負賬從六千多變成了八千多,他想問清楚緣由,但回答他的只有十條沒回復的信息和兩個沒回復的電話。
而不論是政策不穩定還是總部對加盟商幫扶不足,都勢必會影響庫迪對加盟商的吸引力。
當庫迪失去加盟商信任,其能否如愿達成開店KPI逐漸成為未知。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同行們不會因此慢下腳步。
隨著瑞幸達到萬店規模,包括幸運咖、挪瓦等在內的咖啡品牌也在提速搶市場。
幸運咖2杯9.9元的活動背后,其靠低價博市場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不久前,挪瓦咖啡創始人喊出“五年2萬家”的開店口號,也預示著其將加速擴張的決心。
對本就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庫迪而言,這并不是個好消息。當價格優勢已經褪去,若再在規模上失勢,其大概率要面臨“查無此迪”的后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