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一個月悄然開打,平臺還在乎618嗎?
出品/電商在線
撰文/王嶄
“毛戈平沒了?那肯定沒了,毛戈平就是一秒下架。維密睡衣10萬套沒了!”5月13日晚上八點,618預售正式開始,李佳琦從桌下掏出一面鑼,一邊敲一邊呼喊所有女生快沖,嘴里還播報著直播間的戰績。
淘寶天貓618的第一天,李佳琦從下午一點就現身直播間,走起“不賣貨只講解”的風格,提前為晚上的618預售預熱,在讓直播間的粉絲趕快提前加購的同時,他還不經意間透露天貓昨天開了個會:“我們天貓雄起!昨天開的會還是很重要的,開會的狀態還是很好的!”
李佳琦直播間背景變化
除卻李佳琦,淘寶直播的首頁,各路頭部主播紛紛在5月13日下午就開始618預售活動,從“交個朋友”到“蜜蜂驚喜社”,從“香菇來了”到“烈兒寶貝”,每個直播間的封面,都少不了“5億定金紅包”的口號。
再把時間線往前拉,早在五一假期期間,就有不少頭部主播開啟了618活動:李佳琦在5月2日就開啟了“618預熱加購”第一波,“交個朋友”5月5日推出“618小樣節”,陳潔kiki在5月4日開啟“618劇透”……
直播間鑼鼓喧天,但消費者對于今年618的感知,卻頗為微妙——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有人吐槽“618怎么這么快就來了”,有人感慨“還沒想好要買啥就開始618了”。
今年以近乎“潛行”姿態提前闖入消費者視線的618,顯得格外低調,卻又來勢洶洶。
淘寶天貓早在5月13日便開啟首波預售,京東同日上線疊加國家補貼、外賣百億補貼的618玩法,拼多多、抖音等平臺也在同日開啟618大促……平臺們默契地將戰線拉長至35—40天,卻又沒有選擇高調宣傳。
一方面,是去年618大促的“一盆冷水”。星圖數據顯示,雖然2024年618延長了大促時間,但618期間全網銷售總額為7428億元,同比2023年618下滑了7%,出現了618大促誕生16年來首次下滑。
另一方面,是消費理性化擠壓了618的增長空間。今年618穿插著多個節日,從“五一”假期、母親節、520再到端午節,促銷活動一場接著一場,而經歷9年直播電商和16年618大促的消費者,也從“囤貨狂歡”轉向“按需比價”,下單更加理性冷靜。
歷經17年,618大促已經到達了一個拐點,從“平臺之爭”變成“用戶日常”,各個平臺也開始思考起大促不同的發展方向——大促的起點早已不再局限于某個具體的日期,而是各個平臺比拼誰更能提供更好的“人、貨、場”,切中不同消費者真正的需求。
貓狗拼三巨頭,立減、外賣和品牌
作為年中最重要的消費戰場,今年的618大促,正在成為電商平臺競爭邏輯切換的分水嶺。
淘寶天貓和京東,不約而同選擇了“搶跑”。
淘寶天貓今年的618從5月13日便拉開序幕,比去年提早了七天,整體活動周期長達39天,直接創下歷年最長紀錄。第一波“搶先購”在5月13日—5月26日,其中5月13日—5月16日預售,5月16日—5月26日就開始支付尾款和現貨搶購。不過,淘寶天貓暫時還沒有公布5月26日—6月20日第二波大促的玩法和節奏。
作為618開創者的京東,今年選擇在5月31日正式開始618大促,比阿里晚了半個月。不過,京東在5月13日—5月28日開啟名為“心動購物季”的預熱活動,算是變相提早開啟618。
其中,淘寶天貓今年618最直觀的變化,是放棄了沿用多年的跨店滿減規則,轉而采用“立減”等直降玩法,相比于往年,消費券的門檻也更低了,88VIP還新增了三張滿500-50的消費券。
滿減和立減,兩者只相差了一個字,實際的差異卻不小。和直接打折降價的“立減”相比,滿減走的其實是“湊單”邏輯,天貓總裁家洛曾解釋過滿減出現的原因,“當你走進一個小的超市,這個小超市只有100件商品的時候,消費者會更關注單件商品的優惠;但當你走進的這個超市,已經有10萬件商品時,為了讓消費者提升購買體驗,超市往往會選擇提供一個購物籃,進行統一結算”。
可以說,滿減的出現,其實算是契合了一個消費時代的變化,在消費升級時期,消費者有著眾多購物需求,滿減則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優惠,提升購買效率。
但近幾年,消費趨勢悄然發生變化。
蜜雪冰城崛起,各類“平替”當道,曾經追求消費升級的消費者,紛紛開始了消費降級,性價比人群逐漸龐大,滿減也逐漸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所出入,立減反而更加有優勢——面對10元、20元的低價商品,湊到200—30、300—50的滿減門檻,也不過減了兩三塊錢,不少消費者干脆舍棄湊單,直接下單。
淘寶首頁變化與618立減商品
這一情況下,立減反而比滿減更加有吸引力,也能讓不同層級的消費者都享受到優惠。
相比之下,京東依然保持著滿減規則,但首次整合了政府補貼與京東外賣百億補貼等資源,還開啟多場主題日活動,直接排滿大促日程表,力求能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淘寶天貓和京東,這次都沒打出“最低價”標簽,對于商家參與大促的流程也進行了簡化。相比于去年,淘寶天貓和京東紛紛講“價格力”故事,今年它們顯然有了各自不同的想法,選擇了不同的戰場。
淘寶天貓在這次618前夕選擇牽手小紅書,直接打通小紅書評論區“上鏈接”功能,用小紅書爆款筆記直接把消費者“搬”進淘寶天貓,借助外部的流量為自己補充彈藥。
在今年大力布局外賣、即時零售業務的京東,則把戰場向外延伸。一邊整合站外全域流量,遵循老傳統和B站推出“京火計劃”,還打通了小紅書直鏈功能,另一邊用登上主站首頁的外賣、秒殺等新消費場景,通過以高頻打低頻的策略,把外賣騎手變成了“流量搬運工”——QuestMobile數據顯示,外賣業務嵌入京東“秒送”頻道后,京東APP日人均使用時長從2月11日的18.3小時提升到了4月19日的19.9小時,日人均使用次數也從2月11日的4.8次提升到了4月9日的5.1次。
圖源:QuestMobile
“貓狗拼”三員中的另一位玩家拼多多,在對手們忙著搭建新戰場時,選擇將價格力的護城河挖得更深,同時瞄準了品牌和服務。
同樣在5月13日開啟618的拼多多,首頁尚未出現618相關的字樣,只有通過搜索“618”才能到達618大促頁面,目前公布的大促節奏和往年類似,但依舊沒有放棄強調基礎的價格力。
拼多多首頁尚未出現618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雖然要求參與大促的商品提供“價保”服務,但部分品牌在拼多多618大促活動不需要做到“全網最低價”,只需要對標店鋪同款做到同款同價。618前夕,拼多多還推出了拼多多驛站,支持送貨上門,在“最后一公里”上做文章,提供末端快遞服務。
比起其他兩位,拼多多選擇用扶持政策吸引平臺上缺少的品牌商家,用服務吸引更加看重后端履約能力的消費者。
早兩年都在同一條賽道上卷價格、卷商家和卷服務的“貓狗拼”,今年默契地不再提及“全網最低價”,紛紛尋找起了各自的出路。
內容電商,大促補短板
內容平臺,同樣沒有缺席2025年的618大促。
抖音的618同樣選擇5月13日啟動,持續到6月18日結束,分為搶跑期、蓄力期、爆發期三階段,延續了以往“立減折扣”和“一件直降”等核心玩法。快手早在5月8日就開啟618招商報名,雖然具體節奏和玩法尚未公布,不過從快手透露的“520+618雙節點計劃”能看出,快手此次的618大促,時間周期不會短。
對于抖音和快手而言,今年618,同樣是一個拐點。
據虎嗅報道,2024年抖音電商GMV總額約3.43萬億元,同比增長35%,市場份額已達到行業第三。但將時間線拉長,可以發現抖音電商的增長速度正在一路放緩,2022年5月曾公布同比增長320%,2023年5月則同比增長80%。
曾經和抖音相提并論的快手,處境則更為艱難。快手財報顯示,2024年,快手電商年度GMV為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7.3%,規模不及抖音的一半,增速也越來越慢,2022年和2023年,快手電商的GMV分別為9012億和11844億,增長率分別為32%和31%。
經歷了9年直播電商的消費者,正對直播帶貨帶來的刺激感“脫敏”,抖音和快手兩個平臺內的頭部主播們,聲量也在變小。
抖音上,小楊哥陷入爭議停播半年,雖然近期露面,但能否在618復播仍未可知,東方甄選、交個朋友等抖音原本的頭部主播也開啟了多平臺作戰;快手上,辛巴個人賬號最近一次更新還是在2024年11月,絲毫沒有參與618大促的意思,今年幾次現身也多是在徒弟蛋蛋的直播間中。
辛巴和小楊哥的更新停留在2024年
頭部主播缺席或是多平臺作戰,也讓兩大靠著直播帶貨飛速增長的內容電商平臺,探索起了新道路。
今年618,抖音選擇用流量和消費券扶持平臺上報名的“優價好貨”,給爆款商品提供短視頻、直播間和搜索等渠道的資源傾斜,針對商家推出商品卡免傭升級,商家報名一次就能全年免傭,還推出萬人團等玩法。
一方面是為了推動抖音貨架電商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店播的發展——抖音官方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在所有通過直播帶貨獲得收入的商家中,店播動銷商家占比接近70%。同時,虎嗅報道顯示,2024年,抖音電商GMV大盤中,貨架場景和店播占比合計超過 70%,頭部達人貢獻占大盤已降至9%,中小達人占比升至 21%。貨架電商和店播,正在成為抖音的新增量。
圖源:虎嗅
快手的“補課”更加艱難,盡管大促周期變長了,但頭部主播辛巴的缺席,顯然讓這場大促少了一件有力的武器。即便辛巴徒弟蛋蛋早早就宣布自己會在5月16日開啟618首戰,但能否讓用戶買單,還是個未知數。
在2024年把“買手電商”概念變成“生活方式電商”概念的小紅書,也積極參與起了這場618大促。
雖然尚未公布具體時間節奏和玩法,但今年年初,小紅書先是推出全民評論區上鏈接的功能,隨后又在618前夕先后和淘寶天貓、京東打通直鏈,顯然是想一邊進一步實現平臺內的“交易閉環”,一邊補足平臺內的“貨”,借勢打好這場大促之戰。
作為后起之秀的視頻號,同樣沒有公布具體的時間節奏和玩法,但動靜一直不小。
先是在618前夕推出“好店”標識,為有“好店”標識的店鋪提供更多的公域流量,隨后又發布和618節奏契合的熱招品牌拉新激勵活動,給微信下單不超過3單的用戶提供同一筆訂單下活動商品總金額滿20-10的優惠活動,同時平臺提供激勵補足商家讓利。多平臺作戰的東方甄選,也悄悄在視頻號開播帶貨。
東方甄選在視頻號開啟多場直播
時間再往前推,微信今年大力發展的“推客”,或也將加入這場618大促中,用類似淘寶客的手法,激活微信的私域流量,也進一步打通微信視頻號和其他組件。
抖音、快手、小紅書和視頻號集體參戰,但目前為止,今年的618,既沒有鑼鼓喧天的戰報,也少見頭部主播的吶喊。內容電商黃金時代正在退潮,曾經的內容電商黑馬們,也開始用“補課”尋找第二曲線,當內容流量紅利見頂,GMV增長必須向貨架要效率、向供應鏈要利潤、向私域要復購。
618,沒有硝煙
2008年,京東第一次開啟618年中促銷,用618自證“價格屠夫”的殺傷力。
彼時的618,不過是劉強東為了慶祝公司年中業績所推出的活動。但之后,618和雙11一樣,逐漸從一個電商平臺的慶祝日變成眾多電商平臺的戰場,從促銷節變成全民參與的“商業奧運會”,成為中國電商平臺逃不開的話題,也見證了中國電商的黃金年代。
早年的劉強東
早期的618大促,硝煙味十足。
價格戰是電商平臺的武器,GMV是勛章,就連商家也會面臨二選一的情況,直播間里的主播敲鑼打鼓宣傳造勢,消費者熬夜做Excel表,按著計算器比較著哪個平臺更省錢更劃算……各個平臺不斷在618試驗著自己的策略,推出各種玩法,為下半年的雙11打樣。
直到2019年的618,拼多多帶著“百億補貼”闖入戰場,隨后將“百億補貼”常態化,“天天都是618”的節奏,和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的大促,讓低價成為日常標配,促銷節光環開始掉落,618也從價格戰、流量戰,變成了平臺間更深層次的角力。
今年618,淘寶天貓用立減,想要提高用戶決策效率,順應當下消費環境;京東靠著外賣百億補貼和即時零售驗證高頻場景的價值;抖音則發展起貨架電商,進一步挖掘流量價值……策略看似分散,實則指向同一命題:當低價成為標配、流量紅利見頂,電商平臺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尋找通往下一站的道路。
平臺策略的轉變,同樣反映出行業的變遷。
2003年,淘寶的第一筆訂單是一把寶劍
去年以來,各個電商平臺也逐漸回歸商家,專注核心業務。
2024年,淘寶先優化五星價格力體系,又在7月率先宣布松綁“僅退款”,又針對售后場景推出降低商家運營成本的“退貨寶”服務,天貓也在2024年9月針對2024年1-8月經營成交額達成全年目標的商家“免年費”。京東、拼多多也在2024年推出針對商家的扶持政策,作為低價電商代表的拼多多,還在今年1月成立“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當增長放緩,留住供給端,或許比爭奪消費者流量更緊迫。
這場持續17年的大促,或許正在成為電商行業的一個拐點。
當電商平臺不再執著于打造“購物節神話”,不再用戰報上的數字來證明大促的成功,轉而低頭修補物流、打磨服務、研究消費者和商家需求,或許意味著競爭正在逐漸回歸本質,誰能滿足消費者更確定的需求,誰就能在存量市場中獲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