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豬肉價格斷崖式下跌,餐飲人的好日子來了嗎?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內參君
01
牛肉價格全線崩盤
價格能和豬肉媲美
今年的牛肉價格怎么了?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牛肉全國批發最高價,是1月的77.88元/公斤,之后便是“飛流直下三千尺”,6月已經跌到了73.72元/公斤,迎來了近三年來的新低!
數據來源:農村農業部官網
這個價格說是慘不忍睹,也不為過。
按照往年經驗,5、6、7月本是牛肉銷售淡季,有一定的下跌是正常態勢。但目前的跌勢空前迅猛,像是鐵了頭要把地鑿穿,看不到一點向好的態勢。截止發稿前(7月14日)食品商務網上,內參君看到的牛肉批發價格,依舊是65.5元/公斤。
另一個重要數據——活牛收購價格,同樣低到不可思議。
據凍品頭條消息,國內集貿市場活牛價格年初就在走低,目前跌至13元/斤已是常態。據7月份各地報價信息匯總,上海、山東、河南、廣西等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12元/斤上下的報價,創下五年來最低點,并且有向全國蔓延的趨勢。
再這么降下去,養殖戶的心都快碎了。
以肉牛為例,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20年我國每頭肉牛的平均養殖成本是16185元,如果按出欄活牛平均重量1300斤測算,肉牛的盈虧平衡點在12.5元/斤。
12.5(元/斤)這個數字,是一道明晃晃的警戒線,如果市場的肉牛價格跌破這條線,養殖戶就要面臨虧損,未來的一段時間甚至會有無人養牛的局面出現。
往常,價格下降在供應鏈端和餐飲端的表現較為明顯,餐飲人也可以敏銳的捕捉到部分食材的價格趨勢,但很多消費者不太能感知到這一變化,往往會有“新聞報道價格下行,菜市場還是這個價格”的困惑。
但就在上月初,#進口牛肉降價后價格堪比豬肉#沖上熱搜,線上平臺出現了25.5元/斤的進口原切牛腱和19元/斤的進口原切牛腩,比線下菜市場便宜了三分之一。
圖源:新浪微博
02
一路向下的不止牛肉
其他畜禽價格也在降!降!降!
牛肉價格已經跌到讓人麻木,和牛肉互為替代品的豬肉,價格也走低了大半年的時間。
自去年“二師兄”在國慶節7天7連漲,身價一度飆升至每公斤35.9元,緊接著便迎來了國家發改委兩天三次出手穩豬價。
這種連漲的情況并未持續多久,11月份,各種食品廠商、餐飲商家都在沖刺年底、需求量的擴大在節日影響的加持下,豬肉價格本應處于一漲再漲的高位水平。但從2022年11月份至今,25個省份豬價持續飄綠,僅有地理位置特殊的海南省略有上漲。
生豬價格下從去年年尾風暴拉開序幕。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監測,相較于去年11月份的每公斤35.9元,6月生豬價格僅為每公斤19.12元,降幅達到了46.74%。
截止發稿,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持續下跌中,每公斤18.94元,依舊沒有半點起色。
數據來源:農村農業部官網
其他平緩走跌的,還有雞蛋、羊肉和白條雞。
雞蛋批發價從去年11月的12.32元/公斤跌至今年6月的9.83元/公斤。據新農觀消息,6月中旬,全國主產區雞蛋價格已跌至5元/公斤附近,其中部分產區已落入了“3字頭”。前兩年,由于蛋雞產能較低,加上疫情囤貨等原因,供不應求,蛋價在“5字頭”徘徊了很久。
在今年豬肉低價的影響下,雞肉也出現了“旺季不旺,價格下行”的現象。去年8月份,雞肉價格為28.98元/公斤,年后價格便跌落至23.43元/公斤,現在更是跌倒了21.02元/公斤,降幅達27.4%。
數據來源:農村農業部官網
03
牛肉、豬肉降價背后
供需不平衡才是真正原因
牛肉價格跌斷崖式下跌,豬肉、雞肉價格持續走低,雖說現在處于消費淡季,往年這個時間我國的畜禽類產品價格也會呈現出一定的降幅,但今年來的格外迅猛。
豬肉連跌9個月不說,牛肉更是直接跌至三年最低,其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供需不平衡問題
我國對于牛肉的整體消費量大,且消費噸數連年上漲,但目前國內的飼養業不能完全支撐起消費量,存在一定的缺口,而我國整體牛肉消費量有三分之一左右依賴進口。
或許是去年年底外部環境的放開,讓這兩年“憋壞”了的進口商,準備摩拳擦掌大干一番,據統計今年的前四個月比以往多了十一萬噸的牛肉。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整理
其次是去年牛奶滯銷,出現噴粉現象,今年年初,約有一百二十萬頭溢出的奶牛也被宰殺后(約二十萬噸左右),流通在了牛肉市場上。再加上2021年進口的牛肉存在一定的滯銷情況,約有三十萬噸牛肉面臨著臨期、降價銷售的情況。
這就讓我國市場在今年上半年相較以往,多出來了六十多萬噸的牛肉,供過于求,價格下跌。
第二、外部環境因素
上游本就存在供過于求的情況,下游的消費端也呈現出一定的疲軟態勢。
我國進口牛肉以凍肉為主,占比高達98%。這批進口肉的最主要的銷售渠道是B端,如加工廠、餐飲、經銷商渠道等。
今年餐飲市場整體情況雖較去年同期漲幅不少,但進入5月后整體消費力有一定程度的下滑。餐飲端一方面不再大量存貨,導致進口牛肉積壓、庫存消化需要一定時間。另一方面在一定周期內勢必會擠占進口增量空間,也導致進口價格下跌。
第三、豬肉和牛肉的替代性關系
問題我國是豬肉自產自銷大國,豬肉的存欄率、產量、消費量都占據世界第一位。
進入6月份以來,氣溫升高再加上養殖端生豬出欄量增加、屠宰場壓價、養殖戶虧損加劇、市場情緒變化,導致近期國內豬肉價格連續下跌。
現在豬肉價格已經連續下降了9個月,價格跌幅接近一半。豬肉價格的下跌,讓牛、羊、雞等和豬肉有替代性的畜禽類產品受到“牽連”。
04
成本下降
餐飲人的日子會好過嗎?
對于牛肉價格在短時間內是否會高漲,凍品頭條采訪到了業內專家,專家認為目前消費低迷的大環境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再加上6-9月是肉類消費淡季,所以牛肉行情在短期內都會維持下跌或者微漲的態勢;國慶節前后,可能會迎來一波消費小高潮;待到元旦、春節,才有可能迎來大幅回升。
而對于豬肉,部分專家預測,目前國內生豬價格已處于低位,不太可能出現繼續大幅下跌的情況。部分對于牛肉、豬肉是剛需性的餐飲企業也可以適當進行儲備。
在今年特殊的消費環境下,我國常見的肉類價格都有或多或少的降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利好餐飲業。在供過于求的降價行情當中,也可以簽訂保價協議,為年底可能發生的漲價情況做準備。
原材料作為壓力餐飲人三座大山中的一座,受到市場行情影響會進行不斷波動,但相對于房租價格來講,這種風險因素也更容易控制。
當原材料價格上漲時,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講,可以簽訂保價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也可以采用組合供貨方式,保持對其他供應商價格的關注;需要提高自己的話語權,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或者直尋找供應鏈源頭……等等方式來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當原材料價格下跌時,對餐飲業釋放出了利好信號,餐飲人也可以進行一定量的儲備,來提振企業利潤。
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曾經說過:“原材料價格波動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這個問題是所有做快餐和剛需類餐飲人,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但原材料價格波動是挑戰也是機遇,這不應當成為阻礙你活下來的理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