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貿大學陳立平教授:未來中國零售業如何發展
聯商網消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加劇,解決養老難問題已成為當前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養老服務模式正對社區商業提出新的要求,而這正是零售下一個5年發展的主線之一。
作為素有“中國社區商業之父”的行業權威,首都經貿大學陳立平教授認為,沒有新流通,就很難有新零售,中國零售業未來的發展,完全是建立在一個新流通體系的基礎之上。而未來超市應該起到它的社會責任,成為國民健康、促進人們飲食生活幸福的主要提供者。
▲陳立平教授確認參加2018聯商風云會將帶來精彩演講
未來5年,中國零售在于構建新流通體系
十年以來,中國零售業從效率角度來講,沒有很好的發展原因是什么?效率為什么沒有提高?陳立平教授認為,效率沒有提高的原因,就是成本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所有成本控制當中,對商品采購成本的控制十幾年來并沒有太大變化。
流通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零供關系上,現在零供關系處于長期博弈中。超市和供應商的博弈,實際上就是風險轉嫁和風險回避的過程。
首先,近十幾年來,超市把經營風險轉嫁給供應商,前提就是經營權的放棄。同時供應商通過各種方法回避經營風險,主要的方法就是取得商品的經營權、賣場的經營權,這兩者之間博弈導致流通成本大幅度上升。
沒有新流通,就很難有新零售。現在的流通體系,主要是通過制造商的促銷活動進行合作。新的流通體系是通過組織一體化進行合作,目前零供關系合作的基礎是在交易條件上達成一致,未來新的零供合作應該在信息共享和戰略上達成一致。提升效率的方法主要就是成本的轉嫁,而未來零售商和生產商應該坐在一起共同考慮如何對成本進行優化。
現在合作的方式是盡量去滿足交易方的要求,而未來流通體系一定是面向消費者去提高效率。現在制造商、供應商與零售商的關系是分化的,未來將走向一體化。制造商的主要作用,就是以營銷為基礎,構筑品牌競爭力,未來的流通體系應該是加工與品牌營銷。
所以,中國零售業未來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新流通體系的基礎之上。
未來5年,建立商養結合+醫養結合的社區商業體系
從國際的經驗看,老齡化下社區商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老年群體。在陳立平教授看來,中青年人大多會開車、騎車和利用公共交通到離家較遠的大型超市、購物中心購物,在移動互聯網及新零售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還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平臺享受極為便利的商品和服務,因此社區商業對中青年人來講是生活的補充而不是生活的必要條件。
真正離不開社區商業的首先是那些空巢老年人、獨居老年人、行動不便的高齡老年人、不會開車的老年人以及殘疾人,即現代大城市中生存的“社會弱者”和“購買弱者”,社區商業是維系老年弱勢群體居家養老和基本生存權利的根本所在。
而健康的飲食生活、以飲食樂趣為基礎的健康活動、以及以分享為基礎的社會交往構成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三個關鍵因素。
目前國內社區商業的各種討論中,普遍存在只講商業不講社區,只講盈利不講服務的觀點。老齡化社會下社區商業要融入到社區生活中,要重視商業與人的連帶關系,要為老年人的健康飲食、健康運動和社會交往創造理想的支持環境。
第一,需要社區商業能夠為老年群體提供經濟上可支付、區位上可抵達、觀念上可接受、品類充足、營養健康、安全保證的食品。
第二,社區超市要宣傳健康生活理念,提供健康飲食生活解決方案,積極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遵循時令的生活方式。
第三,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社區商業模式為社區商業與居家養老的結合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不僅可以提供購物的便利化,還可以起到對獨居、空巢老年人的基本照看作用。
總之,老齡化的持續發展將成為貫穿我國21世紀的基本國情,在新的環境下,迫切需要建立以健康飲食生活為目標,生鮮食品有效提供為基礎,社區商業服務支持為條件,商養結合+醫養結合的社區商業體系。
下一個五年中國經濟到底會是怎樣的走向?貿易戰、稅改等外部環境和新政策對零售消費會有怎樣的影響?未來消費是持續升級還是降級?中國零售又將何去何從?新零售的下半場怎么走?
任何的變革總是思想先行,圍繞“中國零售·下一個五年”,10月12-13日(周五-周六),2018聯商風云會將在南京·景楓萬豪酒店召開,這將是今年下半年中國零售行業規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行業盛會。屆時,陳立平教授將帶來題為“下一個5年,社區商業的崛起之謎”的精彩分享,敬請期待。
參會聯系:
鄭祥中:18657180488(零售商)
蔡群峰:15858154884(商業地產)
羅勝輝:17681818430(品牌商)
戴旭慧:13858145085(贊助聯系)
諸振家:13819153520(嘉賓聯系)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