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交電商的困境和未來趨勢 | 聯商報告
聯商網消息:近年來,隨著網民規模的提升、網民結構的變化、電商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不同類型社交工具的出現。
依托于社交工具的新型電子商務模式“社交電商”開始出現,并在行業、資本等因素的推動下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零售領域電商業態中不可忽略的力量。
按照商務部批準的《社交電商經營規范》送審稿定義,社交電商是基于人際關系網絡,利用互聯網社交工具,從事商品交易或服務提供的經營活動,涵蓋信息展示、支付結算以及快遞物流等電子商務全過程,是新型電子商務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在波云詭譎的2019年,社交電商市場又有何新變化?為此,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中國社交電商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內容顯示,雖然社交仍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但是仍面臨供應鏈、信任度、合規化等問題。不過就未來發展來說,社交電商行業將迎來快速規范化發展,注重商品品質和口碑已經成為趨勢,而傳統零售商將會更多參與進來。
就供應鏈方面來說,社交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眾多商家進駐平臺,而社交電商較低的進入門檻使平臺上商家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社交電商平臺對供應鏈無法做到有效的把控。
自2016年社交電商大火以來,假貨、劣質貨問題就一直伴隨著每一個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小紅書、云集等一系列社交電商頭部企業也不能幸免。數據顯示,61.6%的網民在使用社交電商時候,最看重的是商品質量的保證。
在信任度方面,社交電商是以人為中心的銷售模式,其根本核心就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由于快速擴張和低門檻,平臺商家不可避免地出現產品質量低劣、售賣假貨、服務態度差等問題。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沒有實名認證的信息交流渠道,很多情況下無法對違法主體追究法律責任。如果遇到糾紛,消費者無法提供購物憑證、交易信息和賣家的真實信息(因為購物時沒有刻意去保存這些信息),這就造成了消費者售后得不到保障,維權困難。
另外,許多廣告缺乏必要的審批手續,使得其在社交平臺投放虛假廣告十分的容易,一些本應經過嚴格審批的廣告未進行審核,卻能隨意發布夸大廣告、虛假廣告,商家甚至能通過軟件捏造好評和成交額,以虛假信息蒙騙消費者。數據顯示,39.1%的人認為社交電商商品質量保障差,31.8%的人認為社交電商的過度分享對他人造成了滋擾,這一系列亂像降低了消費者對社交電商的信任。
在合規化方面,目前社交電商,特別是分享型社交電商的“拉人頭分銷”、消費返利等營銷模式,很容易讓人將單純的商品經營轉向人的關系經營,從而導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了傳銷行為?墒,由于社交電商平臺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且具有很強的隱秘性,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如何監管成了一個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
自2017年以來,已有包括云集微店、花生日記、未來集市等在內的多個社交電商平臺因涉嫌傳銷被監管部門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交電商的影響力增大,政府監管部門也將越來越多關注,未來將有更多的政策規范出臺,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自2015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先后出臺了多項法律法規來約束和引導社交電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015年11月,原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網絡市場監管的意見》:研究社交電商、跨境電子商務、團購、O2O等商業模式、新型業態的發展變化,針對性提出依法監管的措施辦法。
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 2019年1月1日實施。
2019年3月,浙江省電商子商戶行業團體標準《社交電子商務行業經營和服務規范》。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社交電商本質還是零售,零售的本質是商品,隨著社交電商競爭的白熱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未來社交電商的競爭將從目前流量和人的競爭轉向商品和供應鏈的競爭。
另外,社交電商體驗式消費和傳播模式則進一步加強了平臺口碑的重要性,因此社交電商平臺將更加關注商品質量保障,加強品質把控。
而在傳統零售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將會有大量的傳統零售商(電商、實體零售、品牌)嘗試社交電商,試圖發現新的增長極。如實體零售商山東愛客多,其從2019年4月開始上線社交電商項目“愛客優選”,當月銷售為460萬。而截至8月份,其銷售已突破2000萬。
(來源: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文字綜述/陳新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