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支付寶和萬達總部落戶上海的消息占領了各大媒體的版面,這看起來似乎只是個集體搬家的巧合,但事實上,近幾年各大中外企業將總部遷至上海似乎已經形成一種浪潮。從個人角度出發,“上海是具有魅力”似乎并不是一個太難論證的題目。但對于企業來說,它們關心的是什么呢?上海近些年又有哪些變化吸引了大企業陸續將總部移到上海?
明星企業到底愛上海的什么?
上海里流淌著金融的血液
所有的歷史都預示著未來,為了更加了解上海的今天,我們先復習下上海的過去。早在解放之前,上海就已逐步發展成為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第一。當時的上海是僅次于芝加哥的全球第二大期貨交易中心;全球最大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鉆石現貨交易中心。但隨著1956年公私合營政策在上海實施后,所有的資本市場都被迫關閉,上海的輝煌也逐漸暗淡了下來。直到1987年交通銀行恢復營業以及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再度成立,標志著上海的金融市場再度恢復。
緊接著,中央連續部署了幾個報告進一步扶持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199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浦東;1992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海要“逐步發展成為遠東地區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10月,中共十四大報告提出“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隨著國家對于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定位,很多相關機構都陸續落地上海。到1995年,上海的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已占全國27%,居全國首位。
經過25年的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得到了認可。據2014年“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較上一年又進步一位,與香港并列第五。
總的看來,上海在關于“國際化”和“金融中心”上面的成功是吸引各大公司紛紛將總部落戶上海的關鍵原因。
對于外資企業來說,上海一直持續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鼓勵外資進駐上海。隨著外資企業的陸續搬家進上海,上海逐步建立起了獨有的外資生存環境,企業之間也形成了成熟的行事規范。同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吸引著外資不斷將目光轉向中國,而上海正是一個打開中國市場的一個不錯選擇。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可以通過這片區域對外做買賣,而政府對自貿區的買賣活動不過多插手干預,同時還減免外來貨物的關稅。這無疑給國際企業落戶上海增加了更多理由。
上海很好,但為什么香港和新加坡不行?
金融界有個說法,“資本永不眠”,這可以保證資本在資本市場24小時內不停流動。那么當西方證券交易中心睡覺的時候,東方金融中心就要起來high了。在亞太區,除了上海,香港和新加坡都已經是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了。那么同香港和新加坡相比,上海的金融市場會有哪些優勢?
大陸由于一直實行相對封閉的經濟制度,香港以它自由的商業環境和特殊的港英制度成為了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正因為香港的政治特殊性,造就了香港的成功,但也因為香港的政治特殊性,使中國不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與它。同時,當前中國經濟體制面臨改革的關鍵時刻,香港的成功經驗并不足以指導大陸的改革。為了獲得現有體制內的改革經驗,政府從體制內選擇了一片試驗區——上海自貿區實行改革計劃。而為了使改革成功,將上海迅速培養成可以媲美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政府必將會為其開更多的綠燈。而香港很有可能在這場計劃中,逐漸勢弱。
另一方面,香港也存在政治不穩定因素,“小便門”和“反水客”事件后,甚至還出現了港獨的聲音。從市民到政府,香港和大陸的關系都在逐漸疏遠。這種疏遠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去香港旅游的大陸人變少了。在往常應該是旅游高峰的五一,卻有商戶反映生意不好:“燕窩和花旗參買一送一都沒有人”,“店鋪外邊也不再排長隊”......香港也因此在最新的全球最宜居住的城市排名中從17跌至33。無論是外資還是中資在選擇總部地址時,政治穩定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標注之一。
而上海相對于新加坡的優勢是主要來自于上海背后的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的復雜程度不容小覷,如果想要贏得中國這片市場,將總部設在新加坡每天遙控中國區工作是成本高昂而且不易成功的。這些公司需要將公司落地中國,深入了解市場的情況。不僅如此,更多的外企發現用中國的本土人才能夠更好的管理中國區業務。
下面是兩個近期發生的支付寶和萬達將總部落地上海的案例,讓我們看下兩家公司選擇上海的腦回。
上個月末,消息稱支付寶的注冊地址已由杭州更改為上海浦東新區,但其實,支付寶移址上海的事情謀劃已久。在2012年,支付寶斥資了30億元買下了位于陸家嘴的“浦東金融廣場”2號樓。當時就有消息流出,說支付寶的總部要搬到浦東。但當時支付寶官方澄清說,“買樓是為了滿足上海總部日益龐大的業務需求,是應經營擴充的需要”。直到去年7月,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自貿試驗區分公司注冊成立,釋放除了支付寶可能會落戶上海的信號。
支付寶看中上海很久了
北京青年報消息,螞蟻金服資深公關總監陳亮昨天表示,上海浦東對于支付寶將來的國際化發展路線是更有利的,而且支付寶的總部搬遷也得到了浙江省及杭州市方面的大力支持。
雖然支付寶的總部注冊地之前一直是在浙江杭州,但其實自2004年12月成立以來,支付寶日常辦公一直都是“雙總部”運營模式,杭州和上海各自承擔相近比重的業務。那么維持了“雙總部”模式十年的支付寶為何在今年宣布將總部從杭州遷往上海?
支付寶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
首先從支付寶的發展方向來看,其正在逐漸向金融公司轉型。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支付寶就已經開始為搬遷上海鋪路,與上海本地企業開始的各方面的合作。
去年4月,阿里巴巴33億元入主恒生電子,馬云成為這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去年11月,A股上市公司恒生電子在上海的全資子公司恒生聚源將引入第一財經、螞蟻金服、寧波云漢的投資,共同打造一家領先的數據服務公司。
今年3月,上海國際電影節、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5年起簽訂三年戰略合作協議,搭建新人扶持、服務、創新的平臺。
今年4月17日,上海通用汽車和阿里巴巴集團阿里汽車事業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汽車大數據營銷、汽車金融、原廠售后O2O業務和二手車置換四大領域,展開全方位創新合作。
上海有無可替代的金融環境
毫無疑問,正如本文開始介紹的,上海有著無可替代的金融環境從大環境上來看,比起杭州,上海能夠為支付寶提供更多的交易機會,同時上海金融景氣度也在持續提升。來自上海市金融辦數據顯示,2014年上海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268.43億元,同比增長14%;金融業稅收完成1002.6億元,同比增長12.1%;金融市場交易總額786萬億元,同比增長23%,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總額6.1萬億元,同比增長42.6%。在成長發展要素方面,上海連續五年排名第一,是亞太地區最具成長性的金融中心城市。
上海可以提供最成熟的金融環境,同時這里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金融人才,
另一方面,支付寶正籌備拓展海外業務,也正需要上海的國際化土壤。“螞蟻金服”品牌與公眾溝通部資深總監陳亮透露了支付寶今年將國際化的決定:
“今年是支付寶國際化的重要一年,在發展跨境支付之外,我們會深入全球很多國家,以我們的技術能力、風控能力和發展經驗,幫助當地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的發展。支付寶的注冊地遷往上海浦東將有利于支付寶國際化的拓展,這也得到了浙江省及杭州市方面的大力支持。”
能享受利好政策,怎能不動心
此外,支付寶新的總部的所在地——陸家嘴可以享受很多政府福利政策。
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管委會在《暨創新孵化基地配套措施》,即“陸九條”中指出,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31.78平方公里之內,無論是入駐創新孵化基地或是自由選址的相關企業,都將同等享受“陸九條”的優惠政策。有關專家稱,“陸九條”是國內迄今為止含金量最高、考慮最為周全的互聯網金融扶持辦法,包括了幾乎所有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新業態。
萬達雙總部,王健林:“這樣做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資本市場”
在萬達方面,王健林在和馬云達成了10億賭約(如果2022年電商市場占零售市場的比重達到50%,王健林將輸給馬云一億元,反之亦然。)后,也開始了在上海的積極布局,目標似乎只有一個——復制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造出一個萬達金融集團。
“萬達想要打造的,就是類似馬云的螞蟻金服的金控集團。去年底收購的快錢,就類似于螞蟻金服中的支付寶,打通包括萬達電商、地產等在內的集團其他業務。而新成立的公司,萬達將會逐步把它升級成集團,目前它就是未來金控集團的雛形。”一名知情人士說。
萬達有著明確的轉型決心
據澎湃新聞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3月24日,萬達互聯網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新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4億元,法定代表人為萬達集團總裁、上市公司萬達商業董事長、總經理丁本錫。按該人士的說法,萬達集團今年會大規模轉型,而金融將是萬達集團未來的業務重心之一。
有分析認為總部的搬至上海是為了萬達的金融轉型和海外業務拓展。王健林曾宣稱萬達集團要進行“輕資產模式轉型”。知情人士透露,轉型有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眾籌模式,王健林會親自主抓這一塊,并提出兩個目標:一是到2020年集團服務業收入、凈利占比力爭超過65%,房地產銷售、凈利占比低于35%;二是海外收入占比超過20%。
“商業、文旅、金融、電商四大板塊將是萬達轉型的重點,其中金融是重中之重。”前述知情人士一再強調關于萬達的轉型方向。
去年8月,萬達與騰訊、百度三方宣布設立萬達電商。按計劃,3年內,一期投資50億元,其中第一年投資10億元;萬達持70%股權,百度、騰訊各持15%股權。
另據資料顯示,萬達的最新一筆金融投資是去年年底控股第三方支付“快錢”。這也是萬達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首單并購。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萬達金融道路的第一步,而其最終目的將是布局O2O市場。合作達成后,萬達旗下的所有業務板塊均將使用快錢支付平臺,并將推出優惠措施鼓勵商家與會員使用快錢,提升塊錢行業地位。
前述消息人士還透露,事實上,萬達已在上海注冊了萬達商業基金管理公司,也將在萬達金融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政策趨勢也是吸引萬達來上海的原因
從國家對上海自貿區的大手筆投入來看,國家想實行金融改革的決心已經十分明確。過去由于金融體制封閉,市面上金融投資產品有限,百姓只能將投資地產,造成了房價的暴漲和地產業的繁榮。如今,政府欲大力實行改革,這預示著未來百姓可選擇的金融投資產品將變得豐富,地產將不會再是百姓的唯一選擇。萬達似乎看準了這個時機,將公司業務核心從“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旅游和連鎖百貨產業”向金融轉型。
除了“陸九條”,上海去年也頒布了兩項其他金融扶持政策。上海政府將提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等財政資金。相比較,北京出臺的金融扶持政策更面向小微企業,扶持力度相對較小,不能滿足萬達這樣的大企業。
而且對于正在發展金融2.0的上海,還處在先占先得的狀態。能夠在上海首先大規模開展新興金融業務的公司,就很有可能在未來的金融業掌握話語權,這也是支付寶與萬達分秒必爭的原因。
歷史上還有哪些公司將總部搬到了上海?
日化巨頭早早便齊聚上海
2004年,雅詩蘭黛和資生堂分別將總部搬至上海;
2009年,歐萊雅和聯合利華將總部搬至上海;
2012年,強生也將其嬰幼兒業務全球總部搬到了上海;
2013年7月,寶潔將總部才從廣州遷至上海。
相比于其他日化巨頭,寶潔公司在2013年才遲遲將總部落地上海。自從寶潔1988年進入中國以來的25年里,廣州一直是寶潔總部和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寶潔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期間,廣州政府和寶潔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廣州政府為寶潔提供了大量優惠政策,寶潔也為廣州政府帶來了滿意的稅收數目。
但隨著各大日化領頭企業紛紛將總部落戶上海,上海逐漸成為全球化妝品在華的中心所在。據業內人士介紹,上海對于跨國日化企業的吸引力近年來正在逐年加大。另外在2013年這一年,正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獲批成立的一年,這也許也是促成寶潔遷赴上海的原因之一。從寶潔內部原因來看,其凈利潤增速下滑的問題成為當年壓在寶潔管理層頭上的重擔,加之來自包括聯合利華、強生、立白、藍月亮等對手的強勁的競爭,寶潔便需要將業務重心轉移至上海以尋求轉變。
地產逐漸更重視資本市場
2010年,新城地產和寶龍地產將總部遷至上海;
2012年,陽光地產將總部從福建搬至上海,
2015年,王健林稱萬達將在上海、北京建立雙總部;
另外正榮也計劃在2016年將總部移至上海。
地產企業本是強烈依賴政府資源的,而從企業紛紛將總部搬至上海,可以看出地產業正在從重政府資源轉向重視資本。上海有上交所,包含各類豐富的金融業態,無論是融資還是上市,上海都可以為企業提供最佳環境。同時,上海由各類豐富的金融業態,無論是公司融資還是上市,上海都能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
(虎嗅網 Sher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