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泰國零售女王:商業的秘訣,是創造幸福感
出品/mall先生
撰文/曉虎
作為泰國最大的商業中心運營商之一,The Mall集團憑借The Emporium、The EmQuartier、EMSPHERE在內的一系列標志性商業地標,不僅代表了泰國零售的天花板,更以在非標商業、公園商業、未來零售等話題中的持續探索,成為世界同行打卡、對標的必到之處。
The Mall集團的董事長Supaluck Umpujh女士,更是在去年入選國際百貨及零售協會頒發的世界零售名人堂,并當選為亞洲企業卓越與可持續獎項(ACES)2024年度女性企業家。
Supaluck在2024世界零售大會上入選名人堂
這個備受矚目的泰國商業巨頭,最近正式與印力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并在第九屆印力Super-V花花節活動期間,聯動全國220余個印力商業項目,在40余項目中落地“酷泰假日Kud-Thai Holiday”主題消費場景。
借著這次活動,我們有幸專訪了Supaluck Umpujh女士——一位把自己定義為“藝術家多過零售商”的傳奇女性。
她的表達充滿直覺和判斷力,也為當下的中國商業提供了不少值得重新思考的命題。
人們想要的是幸福感
你可以說自己與眾不同,但你的獨特之處是什么?
You can be unique. But what kind of unique you are?
這是Supaluck Umpujh對當今零售行業提出的靈魂拷問——也是她為The Mall集團設定戰略方向的出發點。
她坦言,自己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零售專家,也不擅長比價和鋪貨速度。但正因如此,她始終站在消費者那一側,問自己一個問題:人們走進一個商場,究竟在尋找什么?
從韓國到日本,再到歐洲,大量的考察與走訪,讓Supaluck從同行那里汲取了許多經驗。但同時她也發現世界各地的百貨店、購物中心都陷入“格式化”——她用“in format, from format, have format”來形容這種無趣的模板化體驗。
她問我說:“每個商場都有Zara、H&M、MUJI……但你為什么會走進這個,而不是另一個?”
她給出了一個高光答案:“人們想要的是幸福感”(At the end of the story, people want happiness.)
在Supaluck看來,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一代,幸福感才是人們走進商場的真正理由。它既是消費動機,也是The Mall經營理念的出發點。
The Mall Lifestore Bangkae舉辦的PAWNOSAUR WORLD活動 | 來源:Facebook@The Mall Group
而在具體的執行標準上,她強調了兩個關鍵詞,一是獨特(unique),二是非凡(extraordinary)。
獨特代表著提供金錢所買不到的體驗,讓人們愿意為了最好的服務而買單。
因此,哪怕大家看的是同一部電影,她也希望能夠在不同的空間、配合不同的場景設計,為消費者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
正因如此,The Mall集團于2023年底推出的最新旗艦項目Emsphere,一經開業便以其“未來零售”概念在行業中掀起波瀾。
項目引入的首家市中心IKEA、可容納6,000人的UOB Live室內秀場等特色空間,將尖端技術、沉浸式零售與生活方式整合于一體。
2025年,該項目憑借顛覆傳統零售的創新模式,斬獲Future Trends Awards中的“Most Future Brand”獎項,評委認為其是“重新定義泰國零售業未來”的標志性空間。
潮流先鋒的設計+極具特色的店鋪組合,讓Emsphere成為了未來零售的代表 | 來源:TMG集團官網
非凡則意味著事情的挑戰性與執行的標準。她頻繁強調的話是:“做那些更超前的事情”(Do something more beyond)、“做那些別人無法模仿的事。”(Do something people cannot copy)
在她看來,真正的“世界級”,不是跟隨歐美的格式化模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去創造出無法被模仿的消費體驗。
不要被困在“盒子”里
如果你站在盒子里看世界,就只能看到盒子里的世界。
If you stand in the box, you see in the box.
Supaluck Umpujh在談及她的商業哲學時,屢次強調這句話。她所說的“box”,既是對傳統商場建筑形式的反思,也是對思維慣性的質疑。
在她看來,過去的商業空間太強調“格式”與“效率”——一格格分租、一塊塊陳列、重復的消費動線。最終失去的,不只是個性,而是人與場域之間的情感聯結。
于是,她開始嘗試用一種“非零售”的視角重構商場。比如對于“開放空間”(open space)的強調。她以COVID之后的消費心理為例:“人們經歷了低谷,需要新鮮空氣”( People are so sad, people need to breathe fresh air.)
于是,在她的項目里,有大量留白的廣場、孩子奔跑的草地、自由可坐的邊界模糊區域。這些看似“非商業”的空間,恰恰成了情緒觸發的入口。
The EmQuartier室內外,都有大量開放、自然的設計 | 來源:P.L. Design
她也表達了對人工智能的隱憂。盡管The Mall集團并不排斥對于先進技術的應用。事實上,去年集團所創新開發的室內增強現實導航解決方案,還摘得了《亞洲商業評論》辦法的泰國技術卓越獎(虛擬化 - 零售類別)。
但Spualuck擔心隨著AI和電子游戲對年輕人娛樂方式的主導,那些缺乏“人味”的線下實體空間,會淪為少人問津的冷漠場所。
這也解釋了為何The Mall集團在項目中注重文化、藝術、音樂與美食的共融。只有當空間承載了這些復合的元素與功能,它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停留的地方,而非只是買完即走的消費場。
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反格式化”的建筑觀,一種由內而外的空間哲學。她不再將商場視為“零售盒子”,而是一個“beyond retail”的場所、一種“生活的策展館”,用人的情緒動線去反向建構空間邏輯,讓幸福感成為真正的設計基準線。
文化,是永不過時的
文化是真誠的,也是永不過時的。
The culture is genuine and timeless.
在Supaluck看來,文化并不是商業空間的“加分項”,而是立身之本。
她強調:“每一個國家都有文化,中國、日本、韓國都是幾千年的歷史沉淀。”而真正能穿越周期、跨越地域的商業價值,恰恰來自這種“不需要翻譯”的文化認同感。
她用“真誠”(genuine)和“永恒”(timeless)這兩個詞,給文化定了調。它不是營銷手段,而是一種根植于生活日常的真實表達。
今年年初,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The Mall集團在曼谷EM商圈策劃了一場城市級文化事件:
超過3,000只熊貓裝置出現在商場與公園之中,配合Panda Culture Truck巡游城市地標,以及與泰國航空攜手打造的熊貓主題機艙。
這場融合公共藝術與國家情感的策展,不僅在泰國引發全民關注,也在中國與東南亞社交媒體中廣泛傳播。
The Mall集團用“熊貓”形象,展現了中泰友誼與文化交流 | 來源:Nation Thailand
從這種綜合性的全場景設計中可以看出,在The Mall集團的項目中,文化是多維度融入場所的一部分。但這并不是盲目“混搭”,而是有“故事”的設計——“你必須用一個好故事來實現它”。(You need to do it with a great story)
The Mall集團的經典活動IP:Kud-Thai市集,就是一場圍繞“地方文化、手工藝、青年創業”展開的敘事工程,以極具參與感的文化場景,創造了與更多本土社區的鏈接。
今年舉辦的“Kud-Thai 2025: Only's Thailand Best & Beyond” | 來源:bangkokpost
這也是她此次來到中國,與印力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希望打開市場,就需要一個更懂得中國的優秀合作伙伴。
Supaluck用自己的名字開了玩笑,稱自己非常幸運(Super Lucky)能和萬科集團與印力集團聯手。在此之前,她從未想象過Kud-Thai市集能夠落地在中國,并呈現的如此有趣和令人驚喜。
與印力集團合作,在國內落地的“酷泰假日”活動 | 來源:印力集團
這種價值層面的認同,才是構建長期商業力的關鍵。
做一條海鰻,
而不是鯨魚
Supaluck Umpujh說,自己經營的The Mall Group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并不是因為公司成立年份短,而是因為它的“心態年輕”(Our heart is young)。
在她看來,這種定位也是由市場和環境所催生的。她提到,泰國年輕一代的消費節奏非常快,“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變了”(Today like this, tomorrow like that),這決定了商業必須具備快速感知、快速響應與快速試錯的能力。
整個訪談中,Supaluck反復強調了“創造力”(creativity),并把它稱為是整個The Mall集團的戰略關鍵詞,盡管這意味著需要更主動地走出舒適區。
她打了個很有趣的比方:
我們不要成為一條“鯨魚”,因為“當水位下降時,鯨魚最先擱淺”。她更愿意做一條“鯊魚”,甚至是“海鰻”,在巨頭之間游弋、迂回、迅捷出擊(I don’t want to be a whale. I want to be a shark. Or even a moray eel)。
換句話說,她并不追求成為最賺錢的、規模最大的企業,但是要成為最靈活、也最有創意的公司。
商業的終極價值
是連接人群與世界
消費者的忠誠度,不只為了金錢,更是彼此的連接。
Loyalty not only come from money, but from connectivity.
在采訪的尾聲,Supaluck Umpujh拋出一個頗具野心的構想——她希望構建一個橫跨亞洲、面向全球的“超級消費者聯盟”,就像“星空聯盟”那樣,將不同城市、國家與產業的資源鏈接成網,打造真正有流動性的生活方式平臺。
她一口氣描繪了三類用戶群的畫像:
第一類是全球高凈值人群(High-End Tier),他們追求金錢也買不到的體驗;而The Mall集團將為他們提供“只此一件”的藝術珠寶、藏品,甚至是前排專屬的香奈兒秀場邀請。
第二類,是“年輕的富二代”——她笑稱,他們并不在意性價比,他們只是喜歡花錢(They don’t care, they just spend)。她設想打造一種跨國的“五大洲生活方式計劃”,一邊聯動全球文化地標,一邊推出“每年一地”的高端游學、觀展、派對計劃。
第三類,則是大眾用戶。將通過大型文化節事、特展、打卡活動等內容吸引他們來到這個商業生態圈,獲得屬于自己的“情緒價值”。
但這一切的核心,不是折扣,也不是購物,而是連接——連接人、文化、情緒與想象。
她希望未來的The Mall,不再只是商場,而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與生活方式策展平臺。
她說:“我們會和航空公司合作、和酒店合作,甚至和娛樂公司、地產商、車企、珠寶商等一起協作”,打造一種從消費到旅游、從體驗到生活的全鏈條“共創生態”。
The Mall集團和曼谷銀行合作推出了M Visa聯名卡
在Supaluck看來,正如香港曾是“制造之港”,迪拜是“交易之都”,曼谷則可以是“文化與創意貿易的中轉站”,其中也包括對于中國商品與文化的“再分發”。
比如通過此次與印力集團的戰略合作,她也希望不只是讓中國人來泰國消費,也要讓泰國成為中國品牌走出去的中轉口;
又比如把更多從來沒聽說過珠海的泰國人,帶到這座她去過的美麗的城市。
這也許就是她想做的終極商業——不單輸出商品,而是輸出幸福;不只做一家“泰國商場”,而是一條連接亞洲商業文明的文化紐帶。
結語
Supaluck Umpujh的表達風格極具魅力:邏輯清晰,金句頻出,且善用比喻。
比如說起戰略合作,她輕描淡寫卻一語中的:“如果你想登頂珠峰,一定需要有人在下面支撐你。”(If you want to go to the top of Mount Everest, you need someone below to support you.)
Mall先生主理人唐曉虎專訪The Mall集團董事長Supaluck Umpujh
整個采訪下來,幾乎看不出她已年逾七旬。她聲調不高,但思路清晰,神采飛揚,仿佛自帶能量場。
或許這就是她常說的“永遠年輕的心”,也是The Mall集團始終走在行業前面的秘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