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鳥都差點意思”,打工人花50買的二手順豐工服贏麻了?
來源/Vista氫商業
撰文/大稚
太冷了。
要不要重新購置過冬裝備,我糾結了倆星期,要買實在不便宜,不買真有點頂不住。
為了不做大冤種,我從拼多多逡巡到1688,從產地直購琢磨到平價替代,從桑坡雪地靴瀏覽到濮院羊毛衫,到最后,買衣服已經不是唯一的目的,挖掘“極致性價比”這件事本身就給我帶來了無窮樂趣。
把社交平臺上的平替攻略快看拋光了,我還真發現了更便宜的去處:在二手市場淘舊工服。
沖鋒衣、大棉襖,四五十就能買一套——而且還挺好看。
新世界的大門,在我面前徐徐打開。
01
穿著去挖礦都行,沒有誰比工作服更懂打工人
買衣服這事兒越來越難,難就難在選擇太多。
我們早已進入沒有攻略走不動道、沒有測評不會花錢的時代,可是即使看了攻略和測評,依然拿不準到底該怎么買,買便宜的怕沒用,買貴的更怕沒用。
看到二手工服之后,我豁然開朗——此前的一切考量,都是把問題給想復雜了。
要判斷衣服到底有什么用、好不好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就是看穿著它能去哪兒、能干嘛嗎?
“459人想要”
除非把南極科考團的裝備擺出來,否則我想不出還有啥衣服比外賣工服更扛凍。
據“ 鳳凰生活報告”報道,有抖音博主專門測評過騎手工服。這位博主穿著70多塊買到的沖鋒衣,騎著摩托在寒風中狂飆半小時,一測,衣服內部溫度為36.7℃,比我那老破小出租屋暖和,而另一件300多塊錢的棉服在同樣條件下,內部溫度只余30℃。
騎手工服外面那層“殼”還特別耐磨,博主拿用來磨玻璃的角磨機大肆摩擦,都沒留下什么痕跡,而300元棉服很快就全交代了。
這些工服防風防水、內里鎖棉,應付個通勤綽綽有余,要嫌美團那通體黃色太晃眼,也可以考慮順豐的紅黑經典配搭,低調簡約,比人均純黑長款羽絨服的“海淀風”強點。
如果覺得順豐、美團穿出去太高調,又或者覺得這些功能還不夠硬核,別擔心,多個廠牌、多樣款式、多種功能,二手市場應有盡有。
比如中石化的工服,防風保暖自不必說,穿上足夠去巡檢白雪覆蓋的輸油管道路線,此外還防靜電。有沒有同樣還在用有線耳機的家人懂防靜電的美?一入冬,我每次脫外套都要被靜電扎穿耳膜,換上防靜電外套我會有多恣意灑脫我都不敢想。
并且中石化的logo還很有設計感,知道的以為我有大編制,不知道的以為我領先潮流買了哪個小眾戶外風品牌。
國家電網工服有異曲同工之妙,全棉扛凍防靜電,都是組織上認證的純血廳局風。
85塊,版型無敵
一入工服宇宙,頓感時尚潮流深似海,被冠以奇特名號、賦予高深意涵的各種風格在這里返璞歸真。
牛仔布做的耐磨工作褲,染上電焊痕跡,難褪工地磨損,這種級別的vintage古著,放李維斯高低賣個四位數,在閑魚20一條給包郵。再配上中石化血統的牛仔衣搭個一整套,防燙耐磨不縮水、面料柔軟不起球,上臂和后背還帶潮人最愛的反光條,夜里開著閃光燈整個“街拍”,安能辨我是余文樂還是陳冠希。
同理還有日系職場穿搭,那種業務能力超強的高貴冷艷感,靠無印良品來塑造,結賬的時候得深呼吸好幾次,直接買工服,19.9拿下,山本耀司開了眼,川久保玲得服氣。
微瑕九成新且功能絕對過硬的地板價沖鋒衣,只是工服宇宙的見面禮,200塊錢的正牌奢侈品,才是在告訴你,什么是真正的奇襲消費主義。
多年以來,奢侈品一個賽一個愛賣香水、口紅或發卡這些小玩意兒,釣著想買奢侈品、又沒有寬裕到可以豪邁買大件兒的“有志階級”,賺得盆滿缽滿,想過把大牌癮的消費者,也通過這些“較易獲得”的商品獲得了快樂。
可原來,最便宜的奢侈品原來不是香水口紅或發卡,而是離職柜姐在閑魚上甩賣的工服。
今年火得不行的“小香風”,偶像劇女主角穿的都多是平替,找柜姐200塊買來的卻是“正品”。
已經不需要再談“溢價”亦或“折扣”,馳騁潘家園三十年的大爺未必撿過這么大的漏。
當然,針對奢侈品工服的爭議也不少。真假問題首當其沖,有人覺得是“賣高仿的在搞噱頭”,也有人說自己認識的柜姐就在賣;其次是質量問題,有人說員工制服跟正品根本不能比,也有人說“品牌根本不可能為了工服單開產品線”。
不過奢侈品就是這樣,買衣服比買配飾有面兒,買包比買鞋有面兒,買包內部又分買什么包,款式材質發售年份都有得比,可謂藝無止境,太深了。這么一想,200塊收件工服,不但省了錢,還省了大量的學習成本,如果只是為了logo,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Logo又確實是一件工服與日常衣物最顯著的不同,有時候可以用來撐場子,有時候是在為認同感充值,就像寫著YALE(耶魯)的衛衣是韓國學生摯愛的時尚單品,別人的工服也可以是我的文化衫。
作為麥門信徒,我就想來一件麥當勞襯衫,靛紫色是我的敏銳,湖藍色是我的深邃,袖口一個M字刺繡,是我在與生活關系中的自我定位,有時M得厲害了,只有來頓麥麥才能換半晚安睡。
偶爾也想穿件帶蘋果logo的衣服,這樣所有看到我的人,都會忍不住在腦子里稱我一聲——“天才”。
是的,幫你修電腦手機Apple watch的人,叫天才
質量過硬的功能型衣物、溢價最低的名牌貨、展示精神狀態的文化衫,工服原來是個大寶庫。
02
工服,把時尚治得服服帖帖
工服比起時裝,確實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自帶“場景”。
別小看“場景”,現在這也是品牌營銷的命門。比如說,貴價沖鋒衣要賣給你,得費盡心思找達人直播、找博主帶貨、找明星代言,為的不過是讓你腦子里建構起一個場景,就是穿上防風防水還時尚的它,你風里來雪里去還特瀟灑。
“場景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022年刷屏TikTok的始祖鳥“防水挑戰”,各大博主穿著沖鋒衣站到淋浴間,讓這大雨全部落下,展示其貌不揚的鳥是多么防水。
而工服,從來就活在場景里。
博主專程買件幾千塊的衣服回家淋水,是為社交平臺量身定制的浮夸玩法;快遞員和外賣員穿上工服冒著暴雪還能準時送達,則無疑是對衣服質量的完美背書。
不管哪個牌子棉服羽絨服,說自己有多少硬核黑科技,我均謹慎觀望,但軍大衣被翻出來,我知道這個鐵定暖和。
場景佐證質量,這一點買工服比買時裝省心。
但如果追求的就是時裝,想要的就是品牌,那工服又是廠家直購了。
格局再打開一些,工服宇宙中還有隱藏款。
這就要回到工服存在的意義,除了質量過硬,保證職工工作所需——技術工種需要衣服耐造,柜姐銷售需要衣服好看——之外,還有啥用?
——體現品牌調性,強化員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所以,想撿名牌的漏,不一定要盯著名牌自身找,也許它還給其他公司做過工服。
上周,肯德基為了慶祝在中國門店數破萬,找來白敬亭的潮牌GOODBAI做了一系列新工服,Polo衫、小馬甲、闊腿直筒牛仔褲,確實很有潮牌范兒。有人已經動了為衣服去肯德基打寒假工的心思,還有人問:“入職小時工能把衣服帶走嗎?”
更早的2018年,耐克把自家SHIELD系列改了改,給順豐做了一套工服,兩邊肩膀配置反光貼條,增強安全性,此外防風、防水、透氣、自重輕。這衣服可不便宜,白色同款當時在耐克官網賣2099元。
據媒體報道,置辦這么一身“閃電戰衣”,主要是順豐總裁覺得之前的工服不夠透氣,一出汗就顯得“邋遢”,有礙品牌形象。耐克工服一登場,氣質立馬不一樣了,順豐內部頗為轟動,現在這款在二手市場上依然很吃得開。
不過除了提升格調,順豐向耐克豪擲1億人民幣定制工服,據透露也是向耐克拋出橄欖枝,希望在電商配送業務之外,能把耐克工廠至經銷商的配送業務也一并拿下。
再往前追溯,1981年,索尼找來了日本著名設計師三宅一生,為公司制作員工服。時任索尼公司會長的盛田昭夫是這么說的:“現在的時尚早已和過去截然不同了,希望可以制作出讓員工穿上后感到自豪的衣服。”
于是索尼就有了一件男女同款、冬夏兩用的尼龍工服。
圖源微博@喵娘叫做徐小喵
索尼員工有沒有感到自豪不好斷言,反正喬布斯看到這件工服之后,動了讓三宅一生給蘋果設計工服的心思,后來又請三宅一生給他本人定制了黑色高領衫,成了他下半輩子不離身的經典look。
三宅一生給蘋果設計的工服沒能投產,但Patagonia等戶外品牌的logo,倒確實常常出現在蘋果工服內側標簽上。
要說在做工服這件事上,Patagonia也算登峰造極,讓硅谷、華爾街排著隊拜在腳下,那地界哪個公司沒給員工發一件Patagonia聯名工服,都有點抬不起頭來。
為啥?就是因為認同感。
認同感部分來自Patagonia的硬核功能,不過鑒于精英們平時也用不太上,推崇這個牌子更因為其“環保至上”的價值觀,穿它比穿別的更有腔調。同時,有公司logo的“工服”又比自己掏腰包買的“常服”更顯社會地位優越,胸口再別上工牌,你就登上了鄙視鏈頂端。
惠普CEO梅格·惠特曼、亞馬遜公司創始人杰夫·貝索斯
2019年4月,Patagonia宣布,企業定制業務將優先“B類認證企業、1%For the Planet成員,和其他以優先考慮地球為使命的公司”。一言以蔽之,想讓我給你做工服,你們公司得跟我一樣熱衷環保事業。
正是這種一切為了地球永續發展的使命感,讓Patagonia被華爾街和硅谷捧上神壇,又正是這種使命感,讓Patagonia選擇與自己最忠實且最多金的客戶劃清界限——這就讓多金客戶更愛了。
Patagonia給高盛做的150周年紀念背心,曾在國外拍賣網站Ebay上標價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26元)出售,是發售價的三倍,詳情頁擲地有聲:Patagonia可不會再給高盛做衣服了。
“戶外圈”信息差就在這兒了,科技公司、大學、非盈利組織的制服,經常是戶外品牌聯名,淘vintage往這個方向淘,低價獲得Patagonia抓絨小馬甲、北面羽絨服的概率或將大幅提升。
1986年,蘋果開發過時裝業務,其中一件小馬甲就是北面做的。
實際上,就算拋開質量、品牌,工服也依然有獨到優勢,那就是時尚。
時裝品牌就不說了,既然是柜姐工服,那也算品牌門面,必然是經典不過時、最具品牌特色的樣式;
多少靠“氛圍感”“故事感”引流的新消費品牌,對工服也必然是重視的,你就看香氛品牌觀夏的工服,比無印良品還懂尼姑風,這叫啥,叫森系,叫禪意。
品牌借工服提升格調,反過來,品牌發展得夠大,也自然會給平平無奇的工服“抬咖”,和奢侈品憑logo貴一個道理。
這就不得不提到麥當勞。多年來,麥當勞是無數設計師的靈感源泉,不管高奢還是快時尚,總有拿金拱門整點活兒的沖動。巴黎世家創意總監Demna Gvasalia最近在《紐約時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提到他對麥當勞的看法:“是美食界的路易威登,當你旅行的時候,到處都能看到它,你的心也暖了起來,因為你知道可以期待些什么。”
作為一個極其知名且相對討喜的品牌,麥當勞的標志已經出現在各種毛衣、夾克、托特包上,而這些合作產品永遠在售罄。
而最普通的工服,也是值得拍成每日穿搭的。
畢竟,工服現在就真的很潮。
今冬最強勢的流行是“勞保風”,軍大衣整頓羽絨服,勞保鞋艷壓雪地靴,這些“保護勞動者人身安全的防御性裝備”被重新發現,本來以為只圖省錢,穿上一看美式復古。
“勞保風”這才剛剛刮起,未來還大有可為。
看看Carhartt就知道了。
這個從1889年服務勞動人民的美國“勞保服”,是鐵路工人、建筑工人、農民的好幫手;1989年推出了新的定制服裝線,主打街頭時尚;2020年前后,Carhartt真正走到分岔點,變成了“紐約酷小孩”的出街必備。
時尚分析人士認為精髓在于勞保服DNA里自帶的“真實感”,就像瑞士環保品牌Freitag用廢舊卡車皮做的包風靡全球,像Carhartt這樣童叟無欺的真工裝也變成了街頭宣言。
普華永道2019年發布的報告《街頭服飾:新的排他主義》中寫道:“有著悠久歷史的品牌,如Carhartt、Patagonia和匡威,忠于最初的藍領客戶群和服裝的功能性需求,擁有強烈的真實感。”
這種真實感正在成為潮流。Instagram穿搭大V丹尼斯·托迪斯科(Dennis Todisco)表示:“工服現在正風靡,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工裝時尚發現了Carhartt這個品牌。”
二手市場給出了例證,“英國版閑魚”Depop上,Carhartt工裝褲11月的搜索量增長108%,T恤搜索量增長342%。
所以別拿工服不當時尚,很多時候潮牌只是贏在“模特看起來厲害一點”,只要咱也支棱起來,沒啥衣服是不潮的。
圖源b站@辣辣pony
冬天總是流行“美麗凍人”,光腿神器一年賣好幾個億,超短羽絨服恨不得向胸衣看齊,不夠抗凍且不夠有錢的我,衷心支持工服成為潮流。
不說了,我再挑挑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