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天好中國CEO盧永臣:下沉咖啡市場大爆發
來源/36氪
撰文/謝蕓子
4月6日晚間,全球著名咖啡連鎖品牌中國業務Tims天好中國(以下部分簡稱Tims)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據最新財報顯示,Tims天好中國2022財年總凈收入達10.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2%。單看四季度,其總凈收入為3.0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6%。自營門店層面經調整后EBITDA為1279.6萬,同比增長45.7%,疫情下仍然為正。
盡管2022年疫情肆虐,國內線下零售及餐飲行業整體承壓,但Tims并未放緩在中國市場擴張的腳步。截至2022年12月31日,Tims在中國已開出617家門店,其中四季度開出新店131家。
入華以來,Tims始終被“加拿大國民咖啡”的光環圍繞。不過作為后來者,中國消費者對“小紅杯”的品牌感知仍相對模糊。二級市場上,Tims天好中國幾乎從上市第一天就遭遇了股價跌落。
針對市場關注較多的股價表現、Tims在中國的發展、是否開放加盟模式,以及三、四線城市的咖啡消費變遷等話題,36氪與Tims天好中國CEO盧永臣進行了對話。
盧永臣曾表示,要在2026年前開出2750家門店,現階段這一目標不變。2023年,Tims預計在中國市場開出1000家門店,進駐60個城市。
在他看來,中國已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咖啡市場。“盡管一、二線城市的競爭愈發激烈,卻仍是供給決定需求的增量市場。在三、四線等更低線城市,咖啡消費需求也呈爆發式增長,這更多受益于友商在下沉市場的教育!
面對資本市場對其盈利模型的審視,盧永臣依然保持信心。他表示,Tims天好中國預計兩年內經營性現金流轉正。
以下為36氪與Tims天好中國首席執行官盧永臣的對談。(有刪節)
咖啡+炸雞
36氪:從財報數據看,Tims天好中國第四季度的營收同增34.6%,似乎比預想中要好。
盧永臣: 盡管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還是表現出了較好的韌性。隨著疫情的逐步放開,管理層有信心繼續推動業績的持續增長。
36氪:為什么選擇SPAC上市?
盧永臣: 基于幾點考慮,SPAC是美國資本市場非常成熟的上市方式,可行性好、成功率高且融資成本較低,可以兼顧多方的利益。通過 SPAC,Tims可以更好地提升在中國及全球市場的品牌穿透力。
36氪:上市當天,Tims天好中國的股價就出現波動,表現不是很理想,你怎么看待公司的股價走勢?
盧永臣: 股價波動還是來自投資者的博弈、咖啡行業的整體表現,資本市場的大環境以及美聯儲加息等宏觀因素。公司的基本面和二級市場的表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股票的價格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商業價值,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當下的Tims天好中國會繼續夯實基本功,希望將融到的資本有效地投入到中國市場的擴張中,未來的股價走勢依然基于公司業績。
36氪:Tims天好中國上市后,騰訊、笛卡爾資本等大股東有怎樣的要求?
盧永臣: 股東們對管理團隊非常信任、給予了很大的自由度。以笛卡爾資本和餐飲品牌國際(RBI)為例,在去年9月Tims天好中國成功上市后,支持公司獲得了炸雞品牌POPEYES在中國大陸和澳門的獨家特許經營權,進一步增強了Tims天好中國的資產負債表。
36氪:完成收購后,對POPEYES有哪些規劃?從品牌定位到門店設計,將帶給中國消費者怎樣的不同體驗?
盧永臣: Tims天好中國將額外劃定6000萬美元用于POPEYES中國在未來幾年內的業務發展。
從產品來看,Tims以咖啡為主,POPEYES以炸雞漢堡為主,具備協同效應,可以一起去找門店、一起搭建供應鏈。在國際市場,POPEYES以大店為主,在中國市場,會增加外賣服務、并開設投資回報率高的小門店。
POPEYES之前的所有門店都會陸續關停,公司會重新調整品牌定位、菜單和門店設計,將于今年下半年重新推出品牌。在上海市場站穩腳跟之后再向外擴張。無論是餐廳環境、產品口味還是運營調性,都會更年輕化。
36氪:面對低脂低卡的飲食趨勢,炸雞這個品類的市場前景如何?
盧永臣: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任何細分領域,只要能抓住顧客需求、找到合適的運營方式,都能開出規模化的門店。目前看,Tims天好咖啡和POPEYES的客群是符合的,都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
36氪:你怎么看待未來中國咖啡市場的發展趨勢?
盧永臣: 2023年,線下消費場景的恢復對Tims天好中國是極大的助力,公司會進一步深化“咖啡+暖食”的差異化優勢,創新產品與服務,提升粉絲粘性,擴大用戶規模。
根據《2022中國咖啡產業發展報告》數據,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咖啡市場,預計2025年超萬億元規模。從人均消費杯數上看,中國目前的人均數量只有10杯/年,會逐漸向日韓兩國的200多杯/年靠攏。
從這個量級來看,中國的咖啡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距離成熟期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很難看到“天花板”,而整個中國的咖啡市場肯定是多元化發展的,能夠容納更多好品牌。
36氪:Tims天好中國是如何抓住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的?
盧永臣: 截至2022年12月31日,Tims天好中國有近1130萬會員,公司會結合消費者數據推陳出新。比如,植物基咖啡產品受到歡迎,Tims今年新春就推出了牛油果生椰冷萃,該款產品一度脫銷產品,接下來要解決的是供應問題。
實際上,Tims天好咖啡也會參考中國新茶飲行業的創新研發。
暖食營收占比提升
36氪:近年來,有感覺到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加劇、越來越“卷”嗎?
盧永臣: 中國的咖啡市場變化非常大。2018年,Tims入華之初,占據市場主導的還是幾個歐美品牌,國內的主要咖啡品牌還處于萌芽階段,不過業內已在當時達成了共識:中國咖啡市場一定會有巨大的發展。
這兩年,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更激烈,尤其是一、二線城市。不過我認為,一、二線城市仍是增量市場,供給驅動消費,蛋糕會越做越大。
36氪:不管星巴克還是瑞幸,都在瘋狂搶占下沉市場,低城市已經有足夠大的體量去支撐品牌們的爭相進駐嗎?
盧永臣: 連鎖咖啡品牌搶占下沉市場是出于防御策略,看誰能最先搶占用戶心智、爭取到最大的市場份額。去年,Tims天好中國在舟山、鞍山等城市都有開店,公司也在研究如何更好地進行市場下沉,包括產品、定價等。
2020年以后,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咖啡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我認為,友商品牌在下沉市場的咖啡普及,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36氪: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咖啡消費需求與一、二線城市有什么不同?
盧永臣: 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市場已經非常成熟,要進一步解決顧客購買便利的問題,Tims的店型也會更多樣。
三、四線乃至更低線城市,咖啡市場還在成長中,Tims天好中國也基本以金楓店或者紅楓店這類大店進入,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實際上,連鎖品牌店在進入下沉市場時,優勢比較明顯,受歡迎程度要高于當地的網紅店。飲料式的咖啡產品在三、四線城市也更受歡迎。
36氪:相比星巴克、瑞幸咖啡,Tims天好咖啡想給中國消費者怎樣的品牌印象?
盧永臣: 2018年Tims進入中國時候,就希望咖啡能夠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日常飲品。所以Tims的定價更親民,鮮萃咖啡中杯只有16元。Tims在中國市場的部分產品的價格比加拿大略高,主要是基于成本做出的調整。
其次,Tims天好中國不光做咖啡產品,還堅定地做了暖食產品,希望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能夠養成去咖啡店吃簡餐的習慣。
從品牌調性看,Tims希望任何人隨時來到Tims,都能有回家的感覺。也因此,Tims非常強調服務,希望能盡可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深耕社區文化。
36氪:目前暖食的SKU有多少?有怎樣的營收占比?
盧永臣: 暖食的SKU超過40個,食品收入占比已提升至25%,還有很大空間。在北美等其他市場,Tims的暖食營收占比能達到40%。
訂單占比上,Tims天好中國含有食品的訂單比例已從2021年第四季度的38.5%,增加到2022年第四季度的47.1%,比例還在上升。
36氪:輕食或暖食的毛利率應該比咖啡產品低一些。
盧永臣: 是的。
從成本看,不管租金、人工都是逐年上漲的,咖啡行業的核心指標是同店銷售額的穩步增長,這意味著要時刻關注單店營收模型。同時,咖啡產品的壁壘并不高,未來各品牌的同質化會十分嚴重,若只聚焦咖啡產品,必然會導致價格戰。折扣越多、驅動單店營收增長的因素就會越少。
但Tims有暖食,消費者早餐、午餐、下午茶的時段都能進店消費,這就給同店營業額的持續增長帶來了保證。
36氪:現階段的平均客單價是多少?
盧永臣: 30元至40元之間,一直都是這個情況。
36氪:之前北京五道口的雕刻時光首店關閉,咖啡陪你在華公司也宣布了破產,這些早期的連鎖咖啡品牌也是“餐飲+咖啡”的模式。
盧永臣: 一家咖啡品牌能否成功,取決于品牌力、產品力和運營力的綜合能力,一方有短板,就會導致產品復購率下降。Tims堅持加入暖食,打造差異化的同時也增強了品牌力。
在中國市場,Tims已與貝果深度綁定。2022年全年,Tims總計賣出超過950萬個貝果及貝果相關產品。
何時盈利?
36氪:除了選用“天好咖啡”作為中文名,Tims還做了哪些本土化的舉措?中國消費者咖啡偏好有哪些不同?
盧永臣: 在北美市場,Tims主要以鮮萃咖啡、甜甜圈為主。在中國市場,則是鮮萃和意式咖啡“兩條腿”走路。
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飲料化”的特征明顯。基于此,Tims天好中國也在創新研發。比如去年推出的暴打檸檬冷萃、生椰冷萃等,在迎合年輕消費者口味的同時,也讓咖啡更具有飲料的口感,讓很多原本不喝咖啡的消費者接受咖啡。
此外,Tims也進一步推廣了貝果產品的本地化。在歐美市場,貝果以“低脂、低膽固醇、低發酵”的特色受到歡迎。在中國市場,Tims將貝果做得更軟,也加入了本土口味,比如馬蘭頭風味等。
36氪:在未來,Tims天好中國會更注重線下還是線上?
盧永臣: 公司會堅持線下消費場景的服務,門店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力。消費者只要愿意走進門店,就能得到包括門店環境、服務、品牌理念在內的全方位體驗。
為了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景的需求,Tims在中國市場主要有四種門店模式,即旗艦店(金楓店)、標準店(紅楓店)、Tims Go(捷楓店)和Tims Express(靈楓店)。
其中,金楓店作為城市首店,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上;紅楓店是標準店型,滿足消費者的基礎需求,面積在80至150平方米之間;Tims Go店型較小,點位比較靈活,滿足消費者即取的需求。Tims Express靈楓店主要采取融合的模式,目前Tims天好中國已與中石化易捷咖啡、21世紀不動產等合作開店。
36氪:線上、線下訂單的占比分別為多少?
盧永臣: 2022年第四季度,自提和外賣訂單數量同比增加了47.3%。數字化訂單占比也從2021年第四季度的75.1%,提升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81.2%。
36氪:你之前表示,Tims天好中國2026年要開出2750家門店,這一計劃是否改變?
盧永臣: Tims天好中國2022年的門店總數達到617家,共進駐39個城市。計劃2023年年底達到1000家,進駐城市60個左右,2026年開出2750家盈利性門店的目標不變。
36氪:未來會考慮開放加盟模式嗎?
盧永臣: 目前Tims只有區域加盟及KA加盟兩種模式。
區域加盟是指Tims在某城市,與餐飲經驗豐富、資金實力充足的加盟商合作。截至2022年12月31日,Tims天好中國已經有12個城市加盟商,預計今年再拓展約10個新加盟城市,加盟城市可覆蓋至烏魯木齊、銀川等。KA加盟則指與中石化、21世紀不動產等重要用戶的合作,主要開設Tims Express的合營門店。
目前,Tims天好咖啡還是以直營為主,要先把這個品牌樹立起來。公司會逐漸開啟加盟模式,但會比較謹慎,因為加盟商會更關注盈利性。
36氪:在中國開一家Tims門店,多久能實現投資回報?
盧永臣: 紅楓店大概在2至3年,Tims Go和Tims Express基本在兩年以內。
36氪:咖啡豆的成本逐年遞增,是否會考慮通過提價應對?
盧永臣: Tim Hortons作為全球品牌,可以用合理的價格采購到最好的咖啡豆,這是Tims在供應鏈端的一大優勢。產品價格上,Tims會始終保持親民的定位。
36氪:未來會采購云南咖啡豆,或增加云南咖啡的產品線嗎?
盧永臣: 還在評估階段,相關產品的推出在計劃之中。
36氪:門店擴張也意味著成本投入增加,Tims天好中國的單店營收情況如何?計劃何時全面盈利?
盧永臣: 受益于品牌、規模效應及運營效率提升,公司門店利潤率水平持續優化。隨著公司經營策略的有效實施,以及疫情政策的放開,公司業務已逐漸恢復正常運營。今年2月,Tims在中國市場的老門店已實現同店收入增長17.1%。
基于目前經營向好的勢頭下,公司對全面盈利非常有信心,Tims天好中國也一直在優化各項成本。
四季度財報顯示,在自營門店層面,食材成本占比32.8%,較同期減少0.7%;人工成本從占比33.6%降至24.5%,門店層面其他運營費用占比從13.1%降至8.5%,公司總部層面,市場費用占比也從9.2%降至8.1%,這還是在疫情期間、多方成本上漲的背景下。
Tims天好中國預計,在兩年內實現經營性現金流轉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