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額逆勢增長 宜家在上海開出第3家門店
宜家近日則在上海開出了第3家門店,進車庫的車經常排成長隊,生意火熱。為啥電商搶不走宜家的生意?
大部分線下家居商場銷售額下滑的大環境下逆勢擴張,宜家的銷售額電商為啥搶不走?
在上海地區約有120家家居賣場門店,但許多門店平日里往往都是“營業員比顧客還多”,不少家居企業撤出實體店,加入網售大軍;而家居賣場宜家近日則在上海開出了第3家門店,進車庫的車經常排成長隊,生意火熱。為啥電商搶不走宜家的生意?
流失的銷售額去哪了
今年8月15日,亞洲最大的宜家商場在寶山大場鎮開業,當時有人預言,除了開業一周內會有人湊熱鬧,未來肯定沒啥人氣。開業一個半月后,記者再次前往探訪,發現這里依然人頭攢動。
在一街之隔的紅星美凱龍,人氣卻明顯清淡很多。事實上,紅星美凱龍已是“國產”線下家居商場中生意最好的一家。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好美家、喜盈門等賣場“保平已屬不易”。根據上海家居行業協會的統計,目前上海每年的家居銷售額在350億元左右,其中線下商場的銷售額只有150億元左右。網購家居已成為一大消費趨勢。僅從天貓家具部門一個平臺提供的數據來看,去年家飾類目成交額達340多億元,同比增幅達300%,其中家具類目增幅最快,達324%。
被忽視的消費者需求
據數據顯示,宜家在中國的擴張速度十分迅速,中國銷售額已占到全球銷售額的20%,截止到8月20日的2013財年中,宜家中國的銷售額超過6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17%。這不禁讓人反思,為何宜家依然能逆勢擴張?
上海家具行業協會秘書長徐關榮告訴記者,“這與定位有關,宜家與國內其他線下家居賣場的定位截然不同。”國內家居賣場都是以出售成套大件家具為主,比如紅星美凱龍,駐扎了200多家品牌商,一套紅木家具的售價高達30萬至40萬元,就算一套普通的臥室5件套也需2萬元左右。問題是目前滬上的購房主力軍都是年輕夫婦,購房趨向于精致小戶型,怎么可能購買面積大、價格貴的成套家具?宜家則恰恰“鉚牢”了消費者心理和需求,主打小家具、組合家具,平均每件產品的售價在1000元左右,是白領人群、年輕夫婦結婚期間比較青睞的家居。
“收租型”模式需轉型
“宜家能抵擋電商沖擊,最主要的優勢在于產品和服務。”宜家中國零售總裁朱昌來說,宜家的產品制造有一套特殊流程,先制定最低的價格,然后激勵設計師與供應商去尋找創造性的方法來實現它。如果出售的產品有任何問題,商場直接負責退換貨,然后再向供應商索賠,國內的家居賣場很少有這種人性化服務。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張喆認為,宜家的模式難以模仿,它既是家具企業,又是創意企業,既提供產品,也提供服務。
傳統家居賣場都是以場地出租為主,賣場里,消費者接觸的是經銷商,不利于賣場的整體品牌發展。徐關榮認為,傳統家居賣場需要轉型,“收租型”發展路徑并非長久之計。
(文匯報 記者 徐晶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