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宜家裝太陽能電池板 光伏業期待新政出爐
7月3日,總投資300多萬元、約3000平方米的太陽能薄膜光伏電池板鋪滿了北京宜家商場的屋頂。
宜家中國零售經理朱昌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些太陽能電池板裝機容量達416.24kWp,年均發電量約為452000千瓦時,所提供的電力將能滿足宜家商場總電力需求的10%至15%。
由于這一項目年均減少碳排量約426噸,因而也被北京市有關部門看好。北京宜家商場被批準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并網發電模式,成為北京市第一家由北京電力公司受理成功的屋頂太陽能并網發電企業。
宜家的這一太陽能發電項目是與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集團共同完成的。2012年6月,兩家企業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宜家所有中國門店安裝太陽能光伏電池板。
宜家中國可持續發展經理王林告訴記者,短短一年間,宜家已經在北京、深圳、大連、南京、沈陽等5個城市的宜家商場安裝了屋頂太陽能薄膜光伏電池板,并進行了試運行。
“其他城市的宜家商場和位于上海的宜家分撥中心下一步的安裝也將陸續展開。我們還將向宜家在中國的供應商推廣這一太陽能發電項目。”王林說。
而對于宜家的這筆大單,漢能控股集團執行總裁劉民也贊不絕口。
“這一項目很有示范意義。”他說,包括宜家本身的電力系統的安裝、跟下游供應商的合作,以及將來漢能家庭用的太陽能系統能夠進入宜家商場進行出售等,這一項目為漢能打開了一扇大門。
漢能全球應用集團執行總裁周捷三稱,經初步調查,僅宜家中國供應商可安裝太陽能薄膜光伏電池板的量,就超過了宜家商場用量的20至30倍。
對于處在歐盟“雙反”、市場“嚴冬”中的光伏行業來說,這樣的項目,無疑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今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就去年9月啟動的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作出初裁,決定將從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期間雙方未能達成新的和解協議,自2013年8月6日起,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
中國生產光伏的企業大部分依靠出口,繼美國政府進行“雙反”之后,歐盟“雙反”給幾乎完全依靠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再潑了一瓢冷水。
從2007年起,中國太陽能組件產量持續居世界第一,但晶硅材料與產品市場“兩頭在外”的產業現實,讓中國光伏行業具有不容忽視的脆弱性。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章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