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進駐深圳將帶來新游戲規(guī)則?
本土商家欲大干一場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宜家進入,給深圳家居市場帶來了新的游戲規(guī)則。”星河商業(yè)地產常務副總經理陳鐵身表示,在4月16日深圳宜家開業(yè)之前,深圳幾個著名家居零售品牌撤離筍崗根據地,搶先布點歐洲城,似乎有意拉開架勢跟宜家“大干一場”。
陳鐵身認為,宜家的進入對于深圳市場具有積極的作用。與華東、華北市場相比,深圳家居文化理念滯后,而宜家對于華南片區(qū)家居文化理念的提升和培育將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宜家已經在年輕人中掀起了一股“家居熱”,對于整個深圳家居市場同樣也有所“教育”。2006年前,深圳家居市場以筍崗物流基地為主戰(zhàn)場,經營模式以分散的專業(yè)批發(fā)市場為主,靠規(guī)模和價格吸引客戶,產品同質化,長期依賴價格戰(zhàn),而在賣場布置、品牌策劃、產品特色、營銷策略上嚴重缺課,這樣一個“國際級”大師來深進行普及教育,對于深圳企業(yè)也是一件好事。
此外,宜家的進入更會起到“洗牌”的作用。盡管深圳已經有百安居、樂安居、國安居等眾多家居品牌,但市場并不成熟,陳鐵身認為,宜家的進入將使深圳市場透明度進一步加大,價格競爭更為規(guī)范,商家在競爭中更注重產品品質。但陳鐵身認為,深圳家居企業(yè)的危機短期內還不會顯現,在半年時間內宜家還只是“教育者”,對市場起到引導的作用,培育更多的潛在消費者。他表示,未來市場上宜家將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無論在整合、設計、物流還是網點方面,在世界市場都很難有對手。
“建材大賣場”直接受沖擊
對于深圳的家居企業(yè)而言,宜家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擁有一支能夠主導家居消費市場的產品設計團隊,可以在自己的品牌下推出產品,然后再在嚴格的成本控制下,選擇合適的制造商,憑借這一點,牢牢控制其定位的中檔消費市場終端。而深圳本土家居零售企業(yè)慣以“規(guī)模+價格”為殺手锏,同質化競爭嚴重。這種原始的競爭模式,隨著宜家的進入,將由“設計、價格、規(guī)模、效率”四者合一的競爭模式取而代之。新的游戲規(guī)則下,對于品牌和設計先天不足,規(guī)模、效率難以與之抗衡的深圳中低端家居零售品牌,將是一場非常嚴酷的挑戰(zhàn)。
星河·第三空間副總經理管磊表示,宜家對于深圳的高端家居企業(yè)并不會構成直接的威脅,畢竟目標群體不同,宜家主要吸引的是“錢少、房小”的市民,尤其是深圳規(guī)模龐大的年輕人市場,實際上宜家對于高端家居市場的推動作用更大,因為家居市場的“塔尖”也還是需要龐大的“塔座”支撐,而潛在的消費者也需要被宜家等“教育”之后才會轉向高端家居消費。
業(yè)內人士分析,受到宜家沖擊最大的,應該是百安居等建材“大超市”這種形式。陳鐵身表示,百安居采用的是大量供應商通過采購鏈進行整合的方式,而宜家更為強勢,早在產品設計、生產之前就會根據消費目標群體來量身“定制”,因此在生產、定價方面明確,對于消費者而言性價比更高,在供應鏈上的整合力度更大。
但陳鐵身認為,宜家也并非十全十美,深圳的家居商場同樣有競爭的空間。他分析說,宜家也有其自身的弱點,價格方面并非“人人可享有”。通常別的賣場可以買一套沙發(fā)的錢,在宜家也許只能買一張椅子。由于歐美國家與中國在經濟發(fā)展水平及消費水平方面的差異,即使宜家產品在歐美地區(qū)是非常便宜的價格,在中國市場上往往也為普通消費者所難以接受。另一方面,中國人們早已習慣了家具廠商在商店里的熱情服務,在購買家具等大件時也習慣了商場提供的免費送貨服務,但在宜家購買商品,顧客如需送貨服務則需額外付費,家具運送到家后,顧客還要自己組裝。平裝DIY的方式避免了宜家花成本運輸,但是卻令顧客必須犧牲掉堅固耐用的訴求。成本低廉、成品化程度高、便于更換的另一面意味著未來的大額重復性投入。
(新華網廣東頻道 徐維強)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