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割韭菜,王老吉卷入“詐騙門”
近期,王老吉因品牌授權一事引發爭議,據悉,一批損失慘重的代理商們控訴稱,“簽約公司不履行招商承諾,我代理的王老吉產品根本就賣不出去!
對此,7月13日,針對有商家假冒廣藥集團或子公司進行招商一事,廣藥集團發布聲明,稱“集團接到多起投訴,經調查發現,2021年以來巿場上陸續出現多家公司以“王老吉運營中心”的名義,通過違規使用廣藥集團商標甚至偽造廣藥集團相關授權文件材料,模仿廣藥集團裝潢、宣傳材料、工裝等方式進行招商,以廣藥集團或下屬子公司等名義開展業務,誤導商戶以為該類企業是廣藥集團相關聯的企業!倍,廣藥集團還表示,已向執法部門報案,并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工作組配合相關部門予以查處”。
具體的事情是這樣的,近幾年,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有不少人打著王老吉旗號的招商廣告,涉及花茶、漱口水、姜茶、燕窩酸奶等多個品類,聲稱是王老吉新品上市,無需保證金,一車一倉庫就能做代理,而且項目由王老吉總部扶持,利潤豐厚。
面對此條件,全國各地有不少代理商因賺錢心切,便心甘情愿的簽了合同、交了錢。但沒想到的是,這些代理商在交完錢之后才發現被騙,落得個血本無歸。
網上有代理商表示,在“代理”王老吉產品后,一年虧了70多萬元。另有媒體報道,王老吉酸梅湯系列產品涉及的39名代理商,損失總金額合計達394.06萬元。而王老吉和廣藥集團,之所以會卷入詐騙門,和其本身的品牌授權亂象脫不開關系。
公開資料顯示,王老吉首次開放品牌授權是在2010年,同年10月,廣藥集團宣布王老吉品牌價值已超千億,打算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合作伙伴。據悉,在招募過程中,廣藥集團采用了自主經營、品牌授權、產品外包、品牌租賃等方式,將王老吉向藥酒、藥妝、食品等多個領域擴張。其中,品牌授權的方式讓廣藥嘗到了甜頭。
然而,在2015年前后,廣藥集團開始轉變方式,改用一些如“吉悠”、“吉動力”等的子品牌與授權公司進行合作。
2018年12月,廣藥集團將王老吉相關商標專用權,轉讓給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與此同時,二者簽訂了《業績補償協議》,約定王老吉商標資產需要在2019-2021年分別完成相應的指標。為了完成目標,白云山在品牌授權方面投入了不少的力氣,但同時也屢陷糾紛之中。
2019年,王老吉和廣藥集團授權的王老吉新品“吉悠 ”曾被爆涉嫌傳銷。2021年,王老吉遭到加盟商的集體維權,指責其“夸大宣傳、虛假招商、運營不專業,導致加盟商大幅虧損”。類似的事情,在近幾年中頻頻發生。
事實上,這些授權在帶來糾紛的同時,也為廣藥集團系列公司帶來不錯的收益。年報數據顯示,白云山2021年“其他”板塊的主營業務收入高達3.39億元,同比增長了58%,增長的原因是廣州創贏拓展品牌運營業務及廣州白云山醫院經營規模擴大所致。
然而,從整個涼茶行業發展角度來看,自2015年開始整個市場規模出現下滑跡象,2018年甚至出現衰退情況。而在品牌授權雙刃劍中掙扎的王老吉,在內耗的過程中也浪費了大量的市場資源。為此,王老吉在近些年開始開辟新的戰場,比如開奶茶店、買可樂、推出火鍋品牌等,但大多都反響平平。
從業績來看,2019-2020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02.97億元、68.62億元,凈利潤13.80億元、11.95億元。其中,2020年營收同比下降約33.3%,凈利潤下滑約9.71%。2021年,王老吉大健康實現營收97.28億元,凈利潤12.88億元,雖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并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