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芙蘭換帥
據WWD報道,現任絲芙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tin Brok將于本月底離開絲芙蘭Sephora,其職位將由絲芙蘭母公司LVMH集團精選零售部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hris de Lapuente兼任。
另有媒體引述內部說法稱,Martin Brok離職的原因系“由于意見分歧”。對此,Martin Brok并未作出回應。截至發稿,目前LVMH集團官網顯示Martin Brok仍為絲芙蘭董事長兼CEO。
絲芙蘭前任CEO重新接棒
從加入絲芙蘭到被傳離職,Martin Brok入職時間不到兩年。
公開資料顯示,Martin Brok畢業于美國哈佛商學院,2020年9月被任命為絲芙蘭全球CEO。此前,其曾在可口可樂公司、漢堡王公司工作;還曾擔任過NIKE公司全球首席運營官和商品運營分析總裁,隨后加入星巴克公司擔任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總裁。
▍Martin Brok
據WWD報道顯示,Martin Brok本月底離職后,絲芙蘭全球總裁和CEO職位將由其直屬上司Chris de Lapuente接任。據悉,Chris de Lapuente目前職務為LVMH集團精品零售業務部門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負責監管香水和化妝品部門的相關業務。同時,他還是LVMH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
▍Chris de Lapuente
LVMH集團官網信息顯示,Chris de Lapuente畢業于英國白金漢大學經濟系,1983年入職寶潔公司,并在英國、西班牙、土耳其等多個不同國家工作。2004年,他被任命為寶潔全球護發業務部門總裁。
2011年,Chris de Lapuente加入LVMH集團,并擔任絲芙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2020年9月,Chris de Lapuente卸任絲芙蘭全球CEO,由Martin Brok接任并直接向其匯報工作。
簡言之,Martin Brok離開絲芙蘭后,Chris de Lapuente將重新接棒絲芙蘭全球總裁和CEO職位。“可能是離職比較突然,還沒有找到新的接班人,讓老人頂上。”一位行業人士就此表示。
FashionNetwork報道則稱,據其獲得的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Martin Brok的離任是由于“意見分歧”,但目前Martin Brok暫未回應相關問題。青眼號外發現,截至發稿,目前LVMH集團官網顯示Martin Brok仍為絲芙蘭董事長兼CEO。
兩大關鍵詞:實體店與數字化
據Martin Brok此前履歷顯示,作為NIKE、星巴克等多個知名公司前高管,Martin Brok在新零售、線上運營和組織發展等方面有著豐富經驗。2020年Martin Brok上任時,LVMH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曾表示,Martin Brok過去的業績十分出色,也擁有在多家快節奏和以客戶為導向的企業中的工作經驗。并認為,“他將為絲芙蘭創造下一個突破性篇章。”
從服裝及食品等領域跨界到美妝,并擔任絲芙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VMH集團顯然對Martin Brok給予了厚望。
那么,Martin Brok入職絲芙蘭后,兩年時間內又做了哪些工作?
回看Martin Brok入職絲芙蘭后LVMH集團的首份年報(2020年年報)。年報提及,疫情閉店期間,絲芙蘭得益于靈活的全渠道策略,線上銷售在全球市場均達到了歷史增長新高。
彼時,LVMH集團公開表示,“2021年絲芙蘭將加速在關鍵市場的擴張,特別是在中國和北美市場的實體店和數字化腳步。”
從結果來看,過去兩年絲芙蘭在數字化上可謂是“步履不停”。2021年6月,絲芙蘭與德國時尚電商平臺Zalando簽署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同年10月,又完成對英國在線美妝零售商Feelunique的收購。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2月,絲芙蘭還設立了全球首席數字官一職,這顯示出絲芙蘭發力線上業務的決心。Martin Brok曾就此表示,“為了在新的全渠道環境中取得成功,我們現在需要進一步加快數字能力的部署,明確如何創造最佳的獨特用戶體驗方法。”
而在門店擴張方面,2021年起,絲芙蘭在美國連鎖百貨Kohl's設立了首批200家門店,并預計2023年門店總數達到850家。
可以看到,2021年的絲芙蘭可謂是“按部就班”,遵循著年報中的規劃前行。針對Martin Brok的工作,Chris de Lapuente也曾表示,“在Martin Brok的領導下,絲芙蘭保持了全球增長,并走在轉型加速和鞏固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的道路上。”
另據LVMH集團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絲芙蘭所在的精品零售部門實現銷售收入839.15億,同比上漲了18%;營業利潤則由2020年的虧損14.49億元變為盈利38.12億元,同比上漲362%。LVMH集團就此表示,精品零售部門2021年收入比2019年仍下滑了18%,但得益于絲芙蘭門店的強勁反彈和在線銷售的持續勢頭,2021年絲芙蘭的活動水平已超過2019年。
絲芙蘭中國去年營收108億
不難看出,因持續落實數字化轉型與門店進一步擴張,2021年絲芙蘭全球銷售有著良好的表現。具體到中國市場,2020年是Martin Brok履任絲芙蘭的第一年,同樣也是中國高端美妝零售品牌開始“內卷”的一年。
比如2020年12月,HAYDON黑洞在武漢開出全球首店;同年,另一定位高端美妝零售品牌的HARMAY話梅正式開啟連鎖化的腳步。除此之外,還有調色師、WOW COLOUR等大眾美妝集合店也在2020年快速崛起,分食線下零售市場。
不僅是來自中國零售新物種的“威脅”,2020年屈臣氏旗下高端美妝集合店Marionnaud Paris首次進駐中國內地市場,并在過去兩年在全國開出了5家門店。
面對2020年多個美妝零售品牌的“追趕”,絲芙蘭選擇加速在中國的開店步伐。公開報道顯示,僅2021年前11個月,絲芙蘭新開門店數就達38家,而2005年-2020年,絲芙蘭在中國年均開店數為18家。
然而,快速開店并未給絲芙蘭中國帶來實質性的利潤提升。據上海家化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全年,絲芙蘭上海公司與絲芙蘭北京公司分別實現營收89.56億元和19.21億元,共計108.77億元,同比2020年上漲了17.41%;實現凈利潤共計4.31億元,與2020年的4.32億元凈利潤略有下降。
▍截自上海家化2021年年報
一邊是快速開店帶來的銷售增長,保證了企業整體市場規模;另一邊,絲芙蘭中國下滑的利潤,也反映出美妝零售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
但不可否認,絲芙蘭顯然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的發展,國貨品牌也越來越多出現在絲芙蘭的門店中。2017年,瑪麗黛佳的高端系列產品就已獨家入駐絲芙蘭;2020年,絲芙蘭分別與毛戈平、相宜本草合作開發了高端產品線。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受疫情反復影響,包括絲芙蘭在內的一眾美妝集合店均遭受重創。比如黑洞今年就關閉了位于杭州、哈爾濱、上海的4家門店;LVMH集團也公開表示,今年一季度在中國受疫情影響,店鋪客流量減少,一度被迫關閉其在中國大陸15%至25%的門店。
不過,絲芙蘭中國自5月初開始通過“線上訂、線下送”的方式,以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截止到6月3日,絲芙蘭上海35家門店已全線復商復市。
由此,也驗證了LVMH集團兩年前定下的數字化+門店擴張路徑的前瞻性。可以預見,CEO的離任未必會帶來品牌整體戰略格局的變化,但同樣,當下的中國美妝零售市場,早已不是2005年其進入中國時的獨樹一幟,絲芙蘭面臨的競爭壓力不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