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佳琦618直播間,看得到電商的下一個十年嗎?
2022年的618中考,比往年來得要更早一點。京東在5月23日開啟618預售,天貓于5月26日開啟預售,兩家平臺都將預售時間調整至晚上8點,不用麻煩消費者在零點等候了。
明眼人也都感受得到,今年618的氣氛和往年太不一樣,畢竟上半年的奧密克戎給經濟、消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需要檢驗一下消費信心。
但有趣的是,今年“大降價大促銷”的味道反而淡了。
往年,消費者一邊吐槽平臺玩法復雜,一邊加滿購物車,GMV成了全民關注的重點。今年,無論是平臺、帶貨主播都更關注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淘寶天貓今年支持商家的舉措是去年的2倍多,聚劃算官方直播和“百億補貼”要重點扶持受疫情影響地區的商家。
再看被稱為直播電商領域風向標的“李佳琦直播間”,今年618主打“超級劃算、超級精選、超級省心”,對往年大促玩法進行了升級,重點也都是如何服務好直播間的消費者。
所以,變化的不止是“時間早了那么一點”,是服務的味道濃了。而這背后,是整個行業在外部環境改變的刺激下,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和秩序。618作為一個重要的練兵場,是一個觀察未來格局與秩序的窗口。
只是,我們要從哪個視角切入呢?
1
電商大促的意義,從來不只是把東西賣出去
電商大促起源于2009年的淘寶雙11,到2021年天貓雙11達成5403億的交易額,已經完成了第一個十年的使命:對整個社會電商基礎設施的壓力測試與推進。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天貓等平臺開始淡化GMV,行業與業界開始從電商大促的下一個十年會是怎么樣子,討論到電商下一個十年會怎么走。
這個時間節點疊加了太多“劇變”因子。
外部大環境看,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退、互聯網巨頭平臺需要有序發展、降本增效——都是相關因素。在行業內部,直播電商崛起,在2019年和2020年增速分別為226.2%和121.5%。2020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0萬億元,其中,直播電商市場份額占比約3%。
直播電商對電商行業的直接影響,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了全新的流量流通渠道,繼而縮短了交易鏈條,帶來了消費的新增量和新玩家。新玩家里,不論大大小小的原生或者跨行而來的主播、田間地頭的農戶,還是依靠直播、短視頻打出“興趣電商”牌的抖音,在傳統電商流量體系里都無法掌握話語權,卻在今天成了大促的主角。
這也是今年618的一個重要看點和價值:電商領域內新的規則、分工、秩序正在磨合、形成,它們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電商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將由誰來推動?
而從行業內因的維度看,這一切是由直播電商推動的,那么,要觀察它的走向,也應該從直播間開始。
2
李佳琦直播間勸你別再“買買買”
探案編輯曾問過一個妹子,你對李佳琦的直接印象是什么?妹子說:“不想關注,總覺得一進他的直播間,就忍不住買買買。”但是如果她多關注這兩年的李佳琦,就會發現,李佳琦早就開始勸消費者們慎重的買買買了。
拿李佳琦在今年618的預熱來說:5月10日,小紅書心愿池上線、5月18日,李佳琦的超級618攻略文檔上線、5月20日李佳琦小課堂上線、李佳琦超級預告上線,然后才是5月26日晚8點到5月31日晚6點的定金預售階段。
其中,小紅書心愿池是給用戶在618的“小確幸”,大家在心愿池發筆記,許下心愿,李佳琦會在6月1日攜手品牌方在許愿池里打撈筆記,為用戶實現心愿,探案編輯在小紅書看到一位妹子說,自己第一次在小紅書許愿,想要帶著護膚品看媽媽,言語間非常可愛。
接著是超級618攻略文檔,這應該是李佳琦直播間在預售階段的重頭戲。李佳琦攻略文檔誕生于2021年雙11,通過在線文檔的形式,分門別類收集各個品類及產品信息、核驗上播時間,今年618又進行了全新升級,消費者可以提前通過攻略文檔對所有播品做整理、排序,查詢產品排期、價格,還能一鍵預約。
再說李佳琦小課堂。早期的李佳琦小課堂還叫“小李課堂”,源于李佳琦希望大家不要沖動消費,所以將各個品類的產品按照功效、價位等維度梳理清楚,比如告訴大家干皮、油皮選護膚品的區別,后來就發展成李佳琦小課堂,講解內容也延伸到美妝、生活、護膚、食品等各個品類,比如為什么要把牙刷換成電動牙刷、用水牙線和漱口水(看過相關講解的編輯表示,這和我的牙醫說的一模一樣)。
總之,李佳琦直播間既希望幫助大家做消費升級,也要幫著大家漲知識,少踩雷。今年的小課堂從5月20日到24日,共五天,幾乎都是圍繞化妝護膚品的知識,這也是女生消費的大頭。
這些事情在銷售這個行當可能顯得比較叛逆。為什么這么說呢?消費者買東西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即時滿足,簡單來說就是看到了,有興趣了,馬上就買。一種是延時滿足,簡單來說就是看到了,有興趣了,我再等等,比如比比價,排排雷。
幾乎所有的銷售,都有一個至理名言:“寧可掙今天的5000、不掙明天的10000。”也就是說要推動消費者做即時滿足,因為人家如果選擇了“延遲滿足”,等冷靜下來可能就不滿足了。
李佳琦其實是希望消費者們做延遲滿足,在618預售前,幫助你分門別類的整理好心儀的物品,再通過持續數日的李佳琦小課堂講解知識,留足決策時間,讓消費者尤其是女生冷靜下來,只買自己需要的產品。
3
直播間的加減法
李佳琦團隊顯然希望打造一個“超級618 IP”,這個過程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李佳琦在2016年年底出道,迅速成為直播電商的帶貨一哥后,開始做減法,而有了減法后,也就有了做加法的空間。
最重要的“減法”是直播間的商品鏈接,看過李佳琦直播的朋友都知道,李佳琦的語速很快,一場直播下來掛上四、五十個鏈接其實很輕松,他也有能力把這些商品賣出去,而業界里,一場直播掛上百個鏈接的情況也是有,但是李佳琦直播間在四、五個小時的時間里,只會上二、三十個鏈接。
鏈接數量可能決定了方向性的不同。比如上百個鏈接的直播間,可能存在這樣一種場景(這里就不點名了),由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帶的直播機構組局,前臺請大明星,后臺把招商分包出去,吸引商家直播,掙得主要是坑位費的錢,至于貨能賣多少,不是最重要的。結果就會衍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把控不嚴、商家賠了坑位費不說還壓了貨,造成巨大損失。
而鏈接少呢,直接的影響是:
1、主播團隊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做選品,像李佳琦直播間的選品在業界都是出名的嚴苛,綜合選品通過率不超過5%,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2、主播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服務好消費者,比如大促前對商品分門別類的梳理、講解,直播時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展示產品本身的特性和適用性。
還有一些更能夠產生長期價值的地方:服務好新消費時代的商家增量。
這個商家的增量怎么理解呢,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是在傳統流量體系內無法掌握話語權的品牌或者創業者,但是對中國未來的社會經濟有著非常重要價值的群體,他們至少包括兩個群體:
第一是新國貨群體。比如在化妝品和飲料兩個非常依靠傳統零售渠道的領域,基本由國際巨頭把持,要突破只能琢磨怎么利用變化彎道超車。
化妝品討論的太多了,我們說飲料,曾經在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如果給你可口可樂的配方,你能做出來一個中國的可口可樂嗎?結論是很難,因為配方實際上已經算是公開的,難的是你無法通過生產、品牌、渠道等維度全面發力,打造出來一個同樣價格低廉還具有國民度的品牌。
所以李佳琦的直播間一直努力讓銷售慢下來,有更多的時間接觸更多的國貨品牌,和他們一起共創,走出以低價取勝的魔咒,比如花西子散粉的定價在149元,打破了國產散粉在30-40元的心智;元氣森林產品的單價也在5、6元,是高于主流的大眾飲料1-2元的定價的。
現在,李佳琦直播間里的國貨比例越來越高,美妝類的國貨品牌比例超過50%,在其他品類國貨超過70%。
第二類是鄉村的產業帶頭人,他們希望通過直播讓山里的農產品流通出去,以銷促產,帶動鄉親們擴產增收。李佳琦直播間這些年也進行了非常頻繁的直播助農活動,資料顯示,李佳琦直播間助農銷售額已達到近3億元,2021年為超過20余個省份、地區公益帶貨。而有關直播助農對電商的意義,我們后面再講。
4
再小的主播,也要去建立自己的領域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用李佳琦直播間當切口,來對電商業的新秩序、分工做個簡單的觀察。
首先是數量龐大的主播。盡管李佳琦是直播一哥,可能有人會說拿他舉例子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但他的動作,的確對廣大主播是有借鑒意義的。
主播群體經歷了2020年、2021年直播電商高速增長的紅利,在2022年是要面對一定的壓力的。
政策層面,各項監管措施在過去兩年密集出臺,整個電商直播行業都在朝合規的方向走,行業的從業門檻會有一定的提升,渾水摸魚或者游走在灰色地帶賺錢的空間在一步步變少。
行業內部,店播開始興起。淘寶這些年,包括今年618其實一直在鼓勵店播,包括抖音這類基于PGC、UGC的內容平臺現在也在引進店播。店播的興起勢必會削減人播的一部分價值,比如店家必然對自己的產品更了解,有足夠的定價空間,甚至因為不一定非要在直播間賣貨(消費者可以回到店鋪購買),所以反而有條件更好的給消費者講解知識,照顧體驗。
比如有賣多肉的商家,可以在工作日持續直播,白天光線好介紹多肉,晚上賣花盆。另外,有一些店播,人播也做不了,比如現在淘寶賣蘭壽金魚,很多店家都通過視頻讓消費者去池子里挑,這個事兒就不是別人能代勞的了。
當然,有些店播也會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直播的鏡頭表現力不足、講解冗長煩悶、或者會過于吹捧自家產品,不具備客觀性。
再從李佳琦直播間的動作看,人播對比店播的優勢也有幾個方面:
第一,在理論上可以做到專業、獨立、鏡頭表現力強,能夠同時為用戶提供客觀評價和情緒價值。
第二,要么品類多、要么產品多,便于消費者一站式購物和橫向對比。
第三,理論上能夠高效挖掘增量,比如幫助某個新國貨品牌或者農戶做爆款。
總之,小主播限于資源,不可能像李佳琦一樣面面俱到,用低價吸引消費者可能也是不可持續的事情了,但是利用直播電商去中心化的特性,找到自己的定位,總還是有生存和發展空間的。
比如探案編輯原來接觸過一個主播,他的相貌平平,也不是什么行業大拿,但是在老家有一定的人脈關系,偏巧老家的大米又非常不錯,所以就走直播助家鄉賣農產品的路線,做好了自然皆大歡喜,而就算將來直播做不下去,回老家做點別的,也算有個退路。
當人播和店播各自的定位、分工理順了以后,他們也會產生合力而不是競爭關系,比如店鋪找人播做新品、爆款,自己的店鋪用于日常銷售的推進或者粉絲的維護等。
對平臺來說,以后的直播電商方向,甚至平臺內部的流量分配體系也就更有方向感了。一位電商平臺的高管曾對探案編輯說,直播電商火起來的時候,內部對直播電商的方向是有激烈爭論的,比如有人認為要對抗抖音,應該大量鼓勵人播,有人認為公司的基礎是貨架電商,要鼓勵店播,怕頭部主播做大,成了流量黑洞。但是現在,這些方向性的事情應該是達成共識了。
5
電商的反效率與長期主義
前面提到過,李佳琦直播間在做一些銷售層面反效率的事兒,事實上,這是整個行業都在思考的問題。透過這次618的大促內容,我們會發現不論是李佳琦也好、淘寶天貓抖音也好,做的事情的底層邏輯是相同的:
第一,延伸對消費者的服務鏈條,不再只以低價和GMV取勝。
比如淘寶在2020年12月升級買家秀,變成淘寶逛逛,占據了底部菜單欄的第二順位,這就是在平臺內部創造內容場景。盒馬嘗試新零售,數字農業,產品可追溯,也是為了縮短交易鏈條,提升消費體驗。
第二,在新國貨和鄉村振興里找增量。
這件事情的大背景是國家未來經濟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和我國在鄉村全面脫貧后推進的鄉村振興戰略。而行業內的背景是,互聯網紅利消退,加上疫情制造的消費和增長壓力,讓電商平臺們卷不動了,需要降本增效、開源節流。
而新國貨和鄉村振興是有無限的“開源”可能性的。拿鄉村振興來說,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情況都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貴州的氣候適合中藥材、云南適合生產咖啡豆,上海崇明特產翠冠梨……和工業生產容易形成產業集群不同,農產品天生就具有物理上的“去中心化”的特點,正好和流量去中心化的直播電商對接,提升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以銷促產。
另一方面,在這個行當里,沒有什么贏家通吃,大大小小的參與者都能依托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小主播可以專心做老家特產、大主播幫助各地農產品打響品牌,制造爆款、大平臺做基層組織、生產、流通、銷售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每一個人或者單位都能夠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可持續的創造新價值,而不是卷在流量和價格里,這是理想中的長期主義,也是我們期待電商在下一個十年該有的樣子。從今年618來看,“反效率”的李佳琦直播間,已然成為了大促中的一個新變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