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阿里,被薇婭戳破了夢想?
前段時間,素有“淘寶主播招牌”、“直播帶貨一姐”之稱的薇婭,因偷稅漏稅超過13億,一夜間震驚全國。如今塵埃落定,薇婭在烈火烹油般的直播帶貨賽道中黯然離場,過往的一切,也都成了或玩笑或惋惜的注腳。
且不提這一年末大瓜產生了多少輿論風波,也無論薇婭的商業信譽、公眾形象、商業帝國如何崩塌。作為薇婭的老東家,也是承載阿里巴巴對直播電商業務大部分期望的淘寶直播,可謂是一連串風波中最令人心疼的存在。
先是雪梨因偷逃稅6000多萬元被全網封殺,緊接著薇婭爆雷,淘寶直播連續“痛失”排名前三的兩大頭部主播。而僅剩的李佳琦,也在隨后因為雙11直播帶貨不合規,被浙江消保委公開點名,一時間謠言和猜測層出不窮。
頭部主播對于直播帶貨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連損兩員大將的淘寶直播,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還有余力去應對抖音、快手等電商咄咄逼人的腳步。
同時,直播電商業務受挫后,在C端業務逐漸放緩、廣告收入陷入停滯的當下,阿里是否到了應該全力押注ToB的時候?
主播爆雷,直播帶貨自我優化
嚴格來講,薇婭為首的頭部主播爆雷,對淘寶直播而言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根據CN10、CNPP等品牌數據研究部門整理收集的數據,結合大數據統計,目前國內直播帶貨平臺排名前十的品牌,由上到下分別是淘寶、抖音、快手、京東、小紅書、蘑菇街、拼多多、蘇寧、洋碼頭、得物。
其中,根據2021年上半年數據統計,全平臺銷售額排名前二十的帶貨主播中,快手占據9位、淘寶7位、抖音4位,三家平臺可謂是瓜分了頭部主播群體。即便失去薇婭和雪梨,淘寶的主播團隊依舊站在第一梯隊之中,甚至原有排名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盡管薇婭退場后,淘寶直播會在賬面上損失年銷售額將近300億的業績,短期內也很難再扶植同等體量的主播,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卻有利于對整個業務架構和主播生態的進行重新梳理。
作為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直播帶貨的商業邏輯并不完善。大部分直播帶貨平臺僅靠平臺本身很難維持足夠的用戶粘性,必須依賴于頭部主播的私域流量反哺,這也導致了平臺培育出頭部主播后,反而要受到主播的鉗制,進而丟失主導權和議價權。
不過在辛巴“售假”風波、雪梨逃稅等負面事件的持續影響下,主播迷信已經開始破除,越來越多的資源逐漸集中于中腰部主播的培養上。而此次薇婭退場,其所聚集的粉絲和用戶會向整個平臺分散,對正處于崛起時期的中腰部主播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場非常好的機會。
而且,即便沒有偷逃稅之類的負面新聞導致暴雷,像薇婭、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隨著直播帶貨市場不斷拓展,行業底層邏輯的自我優化,也在不斷削弱他們的商業地位。
就好比近兩年的雙十一、雙十二等促銷活動中,頭部主播的直播間中,已經很少出現類似于全網最低價的宣傳噱頭。折扣和福利開始回歸品牌的自主直播間中,而品牌方培育的主播群體正在趨向成熟,也開始對第三方帶貨主播形成沖擊。
資源下沉、邏輯變更,當整個行業都在改變“頭重腳輕”的畸形結構,朝著更良性的發展方向進行自我調節時,類似薇婭這樣的超級主播離場,解放了過分集中的資源和流量,于行業而言自然也就成了好消息。
除了市場環境的變化,淘寶主播的接連出事,也暴露了ToC業務的不穩定性。越是直接面對C端個體消費者,所需要注重的環節就越多,特別是事態發生后的危機公關,很難及時控制住謠言之類的輿論傳播,進而導致品牌產品落入無可挽回的境地。
雖然在阿里的版圖中,直播帶貨相關業務依舊會保持重要地位,薇婭的300億業績不至于造成整個體系的動蕩。但從整個運營層面來講,阿里巴巴接下來的戰略部署,或許會更加堅定于回歸ToB。
效能轉型,阿里賦能企業ToB
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隨著C端消費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逐漸消退,市場環境與資本運作的基層邏輯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各大互聯網企業被迫重新重視起ToB領域。這對于本就由B2B業務起家的阿里巴巴,不得不說是某種優勢。
不同于ToC產業相對較低的創業門檻,ToB業務是對企業渠道、供應鏈、產品生態等整體綜合實力的考驗。在C端市場無往不利的互聯網流量思維,造就了一大批產業結構單一、基礎缺失的企業,轉戰B端市場時,很可能會面臨“水土不服”的結局。
再加上國內經濟環境正處于提質增效的轉型時期,“流量為王”的消費互聯網經濟,也不斷轉向更注重效能權益的產業互聯網。這或許也注定會有一部分企業難以為繼,必須依靠與大企業進行合作,通過“抱大腿”來完成業務領域的更迭。
相較之下,阿里自創立以來的22年左右時間里,從沒有放棄過對B端市場的重視。天生自帶ToB基因的阿里,在幾乎所有產業架構中,都埋有足夠清晰的ToB暗線。
比如收購得來的餓了么,從2019年11月份就以“口碑”的形式,向本地生活商家供給側開啟了數字化輸出。由純粹以出貨為主、增量優先的ToC外賣模式,轉變為兼顧商家經營能力升級的綜合模式。
還有高德地圖基于“POI興趣點”定位的商家生態、淘鮮達的店鋪數字化改造、盒馬的全國老百貨店鋪改造計劃等等。以支付寶、淘寶、天貓等平臺為流量入口,阿里所構建的全品類生態中,從來都不缺少保留ToB效能,并且為商家提供產業鏈服務的產品。
從天眼查的數據庫里,明顯能夠看出,阿里巴巴近些年來投資最多的公司行業,ToB企業服務所占數量最多,有73家之多。而傳統的支柱板塊,電子商務則是以72家的數量略居第二。
綜合阿里的產品布局,不難看出,除了充分發揮本身的ToB優勢,阿里近些年始終在為之努力的方向,還是在嘗試搭建一個為所有企業進行ToB賦能的平臺。就像是幾年前阿里B端業務負責人曾說的,阿里要做的不是去搶生意,而是幫別人做生意。
從淘寶、天貓、支付寶、釘釘的產品軌跡,清晰體現了阿里利用自身渠道優勢,聚合零售、金融、企業等諸多B端客戶的策略。而且每一時期各不相同的產品架構,也都能看到其背后技術迭代的痕跡。
尤其是在ToB互聯網進入生態時代的當下,阿里寄希望于通過硬件和科技手段,組建一套勾連整體供應體系的數字化鏈條。這不僅能在ToB基礎上更進一步,實現人與貨的高效相連,同時也是展現阿里云計算實力的舞臺。
去年9月份宣布的新一輪戰略部署,升級大釘釘事業部,并且與阿里云全面融合,也即是阿里整合所有資源推動的“云釘一體”戰略,也就成為了下一階段的重中之重。
云釘一體,困境中最好的機會?
所謂的云釘一體,架構上和微軟Azure較為類似,都是以云計算相關技術為核心,為企業提供軟件+服務的操作系統平臺。不僅能夠大幅度節省企業經營成本,還能夠為有意向轉型ToB的企業帶來最大限度的賦能。
由于疫情對全球數字化進程的提速效應,云計算的價值已經得到資本市場的普遍認可。甚至于,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國際企業,如果砍掉云計算相關業務,其市值或許要遭到近乎一半的損失。
再加上近期以來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幾乎可以判定,云計算會成為未來十年內,數字化轉型領域最穩定的投資機會。而早在2009年就頂著巨額虧損和輿論壓力,率先進入云計算行業的阿里云,顯然已經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除了2020年以9.5%的市場份額占據全球第三,近期,阿里云更是超越微軟、谷歌等廠商,在計算、網絡、存儲、安全四大領域斬獲全球第一。在國內市場中,今年第三季度,也以38.3%的份額位列云計算服務排名第一。
另一方,釘釘的與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93億,遠超企業微信和飛書,成為國內名副其實排名第一的OA辦公平臺。兩相結合,阿里“云釘一體”戰略一旦成功落地,或許將會催生出不遜色于淘寶、支付寶的下一款現象級產品。
而且對于已然陷入經營困境的阿里來講,將資源和精力集中于ToB,也是擺脫現狀最好的機會。
截至12月20日開盤,阿里巴巴股市收跌5.81%,接近全年最低水平。而且從去年11月最高點至今,股價由311美元跌至108美元,跌幅高達65%。
究其主要原因,無外乎182億元的反壟斷罰單后,監管日益加重持續拉低了資本市場的信心。再加上拼多多、字節跳動等企業的不斷崛起,市場競爭加劇,阿里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經開始喪失領跑地位。
同時,受疫情影響,國民消費支出放緩,導致ToC業務增長滯后,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盡管下沉市場和國際電商業務都還保持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相對而言,未來的增長主力還是以阿里云為首的云計算相關業務。
誠然,近期因未及時向電信主管部門報備嚴重安全漏洞,阿里云被暫停工信部網絡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臺合作單位6個月,阿里云多少有些毀譽參半的趨勢。不過,經過這些年的“飽和式”投資布局后,阿里云計算相關業務仍然是國內為數不多,在企業用戶集體進行IT基礎設施遷移到云端過程中,最直接的紅利收獲者。
無論如何,希望這一次薇婭偷逃稅所引發的風波,催促淘寶直播環境加快優化進程之余,也能夠讓阿里對推動“云釘一體”的戰略更加堅定吧。畢竟,留給阿里的時間,似乎并不充裕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