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原版圖書零售專區開張
來源:
聯商網
2004-04-29 11:26
圖書大廈此次設立的原版區,位于地下一層,即原來的圖書特賣場。改裝后,原版區分為讀物區、生活區、藝術區和社科區,屬全品種經營格局,包括英、法、德、日等十幾個語種。據企劃部人士介紹,圖書大廈的原版物最初是在賣場一隅,后來又分布在各個圖書分類中,直至今天在近千平米的專區“集結登場”。據原版部銷售經理劉秀云介紹,試營業期間,原版物的銷售數量增加了2—3成。圖書大廈此次推出原版專區,是意在開發書店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新的文化品牌。
看到原版物“錢途”的不只圖書大廈。據中關村圖書大廈副總經理王寶華介紹,他們也在考慮把原版區做大。目前,中關村圖書大廈有原版物4000多種,主要分布在外語類圖書集中的三層。與圖書大廈的“全品種”經營不同,中關村圖書大廈意欲在“小語種”原版物上有所作為。但王寶華也表示,得視市場而動。
而北京最早銷售原版物、也是目前零售品種近2萬種的外文書店,則給日益高漲原版熱情潑了一盆冷水。該店總經理汪立家表示,原版物市場的擴大“不是想象得那么快”,外文在此領域的經營一直“如履薄冰”。
汪立家認為,原版物有市場,卻是“窄幅”市場,讀者面窄。反映在發行上,科研單位和大中型圖書館等機關團購是其主要銷售渠道,零售只是“添彩兒”。而且機關團購以原版期刊為主;其次,在實際操作中,銷售方面臨著“不能退貨”、“不能延期付款”的壓力。書店銷售國內版圖書,賣不了可以退回出版社,超過三個月的付款期結算是常事,但經營原版物卻不行;另外,日益增多的“購權”圖書對原版物形成沖擊。汪立家介紹,所謂“購權”圖書即國內出版社向原版物的版權擁有方購買版權,取得在國內復印該出版物的權利。“購權”圖書通過增加印數攤薄了成本,所以其售價較原版物低。汪立家表示,“購權”圖書將是外文今后的發展重點。
據悉,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在時代廣場和東方廣場兩處的原版物銷售區均在去年關張歇業。這可以說是經營原版物風險的一個縮影吧。(北京現代商報 賀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