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養一頭牛啟動上市,會成為乳業的元氣森林嗎?
上市
眼下,養好牛,做好奶的這家公司開始著手上市了。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已于近日披露,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于9月末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A股掛牌上市。按照計劃,輔導時間預計為今年9月至2022年4月,而后將擇日遞交招股說明書。
沖刺A股的消息一出,業內外再次將目光聚焦在這家成立不滿7年、憑借“認養概念”和網紅營銷模式起家的互聯網乳業品牌上。
公開資料顯示,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成立于2014年,創始人徐曉波于2014年投資4.6億在河北故城建立牧場“康宏牧場”,并于2016年在杭州正式創立“認養一頭牛”品牌。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乳制品和生鮮乳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現代化牧場經營業務。目前,旗下產品主要包括“認養一頭牛”品牌純牛奶、酸牛奶、奶酪棒、奶粉等多個品類。
啟動IPO之前,認養一頭牛已經完成三輪融資,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的A輪融資,由KKR、德弘資本聯合領投,具體融資金額并未披露,資金主要用于擴大上游奶牛養殖規模、加速企業的數智化升級和產業鏈精細化運營。此前的兩輪融資分別發生于2017年和2018年。
只是,網紅品牌上市,總不免引來更多關注。
“核心目的就是融資,最近幾年建牧場、搞上游建設,花了大量的錢,需要通過上市來進行融資。”一位了解認養一頭牛內部運營情況的業內人士表示,通過上市不僅可以進行融資,還可以做股權置換,引入新的投資者和一些合作伙伴。
有觀點認為,其“缺錢”主要因為此前的奶源建設投入導致。
作為一家網紅乳企,認養一頭牛一直認為“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好”,但外界對其自有奶源一直存疑,認為其沒有自己完全掌控的奶源,這對牛奶生產企業來說是致命傷。另外,從2019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奶牛進口成本大幅提高,我國原奶出現緊缺情況,預計未來一到兩年,原奶還會繼續維持供不應求的態勢。
鑒于以上兩個“卡脖子”問題的現狀,認養一頭牛近兩年加快了自有奶源的建設進程。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認養一頭牛已投入建設7個牧場和1個加工廠。然而,奶源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拿地、建牧場、買奶牛,到飼養管理,需要巨大的資金和時間成本投入,這對一個初創品牌來說,無疑是筆巨大的支出。
一個相關的佐證是,認養一頭牛旗下牧業公司去年12月與通遼市政府、科左后旗政府達成簽約,該項目擬定建一個6萬頭奶牛的牧場和一個奶粉工廠,宣稱總投資50億元,而其對外公布的年銷售額也不過20億元。
今年4月的A輪融資,認養一頭牛對外公布的資金用途主要還是擴大養殖規模。由此來看,奶源建設所需的資金問題困擾該公司或有些時日了。
謀變
盈利,是每一家公司的核心命題。
對認養一頭牛而言,一方面是奶源建設帶來的巨額支出;另一方面,其盈利問題也被外界關注和質疑,這或將最終影響其上市進程。
有觀點稱,這與其“失衡”的渠道分布和營收占比不無關系。
在品牌成立初期,認養一頭牛把蒙牛、伊利等乳企巨頭“忽視”的線上作為主攻渠道,避免在線下與其直面競爭,不失為一種快速占領市場的明智策略。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觸及到細分市場的天花板后,如果經營模式不做調整就很難再有大增長,可當前的認養一頭牛就進入了這樣的階段。
不容忽視的是,對國內大部分傳統乳企來說,90%的生意仍在線下。而認養一頭牛雖然也在布局盒馬鮮生、新型便利店等線下渠道,但70%的生意都在線上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早期的流量紅利正在消散,當線上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營銷投入也隨之著增加,公司的盈利就會出現問題。這些問題,也是認養一頭牛需要面對的。
而按政策規定,在A股IPO的企業需要具備一定的利潤水平,要求企業前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雖然,認養一頭牛此前公開稱公司的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毛利率達到30%,但盈利水平一直未對外公開。換言之,其盈利能力也會隨著IPO進程的進一步深入而經受考驗。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像認養一頭牛這種借助新零售方式,在某個細分領域快速崛起的網紅品牌,短期內看起來“小而美”,但想把規模做大比較難,具體怎么往前走,要看公司的定位策略。
“如果定位做‘網紅食品’,那就學元氣森林,不要只涉及乳業,不斷地在食品行業中跨界,不斷創新,然后在某個細分領域做到最優,攫取消費最前沿的那一段紅利。如果定位只做乳業,要在現有業務上做拓展的話,那就免不了要跟傳統乳企競爭。”宋亮表示。
從認養一頭牛目前花重金建牧場的行為來看,走乳企定位的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接下來的轉型工作不會太容易,“就像一個60公斤級拳擊選手,來到了90公斤級陣營”。就上文提到的奶源和渠道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另外,從產品品類來看,認養一頭牛目前主要聚焦在常溫奶上,而常溫奶賽道常年被蒙牛、伊利兩大巨頭霸占,新品牌很難有話語權;相對來說,低溫奶市場更為分散,健康化和零食化的創新發展方向,對新品牌入局來說,更加友好。宋亮也表示,如果認養一頭牛要專注做乳企業的話,除了布局奶源和渠道,低溫奶后續也需同步涉及。
總體來看,啟動上市,對堅持要做“養牛人”的認養一頭牛來說,或是當下“脫困”的最好選擇,只是,如何走得更穩、更遠才是認養一頭需要好好思量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