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貨大樓陶曉綱:百貨危機在于對經營漠視
傳統百貨業績觸底,在零售動力不足時,多數百貨店總在努力依靠餐飲、娛樂等體驗業態外力解決問題。北京市百貨大樓總經理陶曉綱認為,以體驗帶動消費治標不治本。百貨業轉型的核心是在多渠道尋找商品價值,而非總在外圍尋找解決方案。
尋找商品屬性
消費趨勢向線上與移動端轉移,今年零售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注重渠道建設。陶曉綱認為,單純從渠道做出改變并不能扭轉被動局面,百貨業需要從核心的商品經營問題切入,重新尋找能讓消費者認可、感動、接受的價值型商品。
百貨業的核心屬性在于商品管理與銷售。陶曉綱表示,目前多數百貨店進入一個轉型誤區,在外圍尋找解決方案,忽略了核心經營問題。在商品、品牌無差異化的情況下,價格與便利性成為消費者選擇在何種渠道購物的最重要因素。在陶曉綱看來,并非成本更低的電商平臺壓制了百貨業發展,給百貨業帶來巨大威脅。百貨業的危機感其實在于行業對自身經營問題的漠視。
今年,百貨業的經營壓力很大。一方面,受相關政策影響,高端品牌業績下滑明顯;另一方面,整體市場環境低迷,消費者的購買趨向理性。陶曉綱表示,在這一時期,百貨業應沉淀自己。從經營商品、顧客出發,重新對零售業態進行考慮。
當經營處于劣勢地位、遇到糟糕局面時,經營者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要盡快脫困。如此一來,加入賦有體驗感及能帶來高客流的餐飲、兒童等業態成為眾多實體店的選擇。在陶曉綱看來,這其實是自欺欺人的行為,利用其他業態帶動說明百貨對自身價值的不認可。如果核心競爭力都不能有聚客能力,一味在非核心經營板塊發力始終難以力挽狂瀾。
保持商業純粹性
在最近一次去美國考察商業項目時,集團每個參與者都要講述自己考察完后的感想。陶曉綱是最后一個發言的人,輪到他時大家幾乎把所見所聞都說完了。陶曉綱說,他善于以逆向思維思考,多數人在求證事物時他喜歡“求偽”。也正是因此,他在講述時說,“我就講講我沒看到什么吧,我沒有看見國內商場里常出現的影院、大餐飲、體驗等業態”。
對比美國的商業成熟度,陶曉綱認為,中國商業項目經營理念不夠純粹。做商業的人不能總是將商業的不成熟怪罪到消費者身上。中國的百貨店經營品類越來越繁雜,跟風地引進很多不適合百貨店的體驗業態。與購物中心物業結構不同,多數傳統百貨店空間有限,不適合進行購物中心化轉型。在迷失自我的情況下,又怎么能獲得消費者認可。
在陶曉綱看來,百貨的經營需要堅持定位與商品的純粹性。未來零售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企業間的競爭是誰能在細分市場服務好自己的客群。不過,細分市場并不是收窄經營視野,國外有很多賦有個性、特色的品牌尚未引入中國市場。在消費主力軍從“80后”逐漸向“90后”、“00后”轉移時,經營者要放寬視野。從他們的心理需求與特點出發,把握經營方向。
傳統百貨轉型時會有很多困惑,多年疏于對消費者的購買感受重視,在從經營商品到研究消費者的轉變中,有時候企業也無從下手。好比現在的顧客大數據研究,監測到很多數據但都是信息孤島。
恢復王府井大街生機
在中國的黃金商街王府井大街上,陶曉綱說,面對如織的旅游客流,項目的定位其實很艱難。雖然不能忽視旅游群體,但這部分客群不夠穩定,商業項目如果想有穩定收益,主要目標客群還是要鎖定在本地消費者身上。
不過,近年王府井大街品牌構成過于復雜,整體品質提升不夠明顯。在交通擁堵、停車不便的情況下,對本地客流吸引力有限。陶曉綱表示,這就需要王府井大街上的主流商業項目做好各自的主力店,進行差異化但要保持一致的營商氛圍。
未來三年,王府井國際品牌中心、海港城、嘉德藝術中心等商業項目將亮相王府井大街。在多個高端商業烘托下,王府井大型商業集聚區氛圍更濃厚。陶曉綱表示,一浪推一浪,不可否認,北京市百貨大樓會受到一定沖擊。不過,項目會提早進行品牌與定位調整,適應未來的變化。
(北京商報 記者 劉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