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將全資控股 上海羅森便利加快擴張
從今年開始的未來三年間,上海現有的大批便利店的物業租約將陸續到期,以往在選址上處于劣勢的羅森、全家和7-11這三大外資便利公司,勢必大肆“搶鋪”以達到強勢擴張的目的,由此上海便利店行業又將掀起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最早進入上海的外資便利店——上海羅森便利股權結構再次生變。早報記者最新獲悉,上海羅森便利目前的控股股東百聯集團已經決定將其持有的51%股權全部轉讓給外方股東——日本羅森株式會社。
業內人士認為,日本羅森在滬實現獨資后,肯定將加快羅森在上海的發展速度。而從今年開始的未來三年間,上海現有的大批便利店的物業租約將陸續到期,以往在選址上處于劣勢的羅森、全家和7-11這三大外資便利公司,勢必大肆“搶鋪”以達到強勢擴張的目的,由此上海便利店行業又將掀起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羅森股權二度生變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羅森的股權轉讓事宜正在向有關機構進行報批。據分析,羅森此次股權變化符合雙方股東的利益。對于百聯集團而言,出讓羅森股權意味著解決了旗下擁有兩家便利公司(另一家為快客便利)所導致的同業競爭問題,超商板塊的重組借此更進一步;對于日本羅森公司,以獨資的方式在華經營,將更容易實現其在中國大幅擴張的計劃。
據了解,日本羅森株式會社成立于1975年4月,目前在日本已擁有超過9000家店鋪,是日本僅次于7-11的第二大連鎖便利店集團。今年1月,有日本媒體報道稱,作為日本第二大便利店運營商,羅森CEO(首席執行長)剛史透露,羅森已大幅調高在中國的擴張目標,2011年計劃增加5倍資本支出(至5000萬美元),在中國開設130家店面。截至2010年三季度,羅森在重慶和上海分別擁有3家和300多家門店,按計劃2011年將分別增加至100家和360家。未來四年間,羅森將向中國投資2億美元,目標是到2020年使中國門店總數達到1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亦是羅森股權二度生變。1996年7月,羅森在上海古北新區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它是上海第一家標準的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也是最早進入上海的外資便利品牌。當時,根據雙方協議,中方股東華聯集團(2003年并入百聯集團)持有羅森便利30%股權;日本羅森則持70%,并輸出“羅森”品牌,合資公司總經理由日方人員出任。不過,入華8年后,由于遲遲沒有實現贏利,日本羅森于2004年年中將其持股比例由70%下降為49%,將羅森便利控股權轉讓給了中方股東。
上海大批便利店租約到期
盡管過去14年在上海的發展歷程并不順利,但日本羅森此時選擇獨資很可能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時機。其一,目前占據日本便利市場的前三大品牌7-11、全家、羅森已經齊聚上海,同時準備大舉開店,其中全家已經宣告實現贏利,外資集團軍在滬作戰的局面將極大地增加其成功可能性;其二,上海便利店大批量開店的風潮集中在2001-2003年之間,當時的物業簽約期一般為10年左右,以此計算,從今年開始,上海大批便利店的物業租約將陸續到期,外資便利公司此前在選址上所面臨的困難將獲得極大程度的緩解,而內資便利門店此前所占據的“地利”優勢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在羅森進入中國8年后,即2004年,日本第三大便利店運營商全家便利也宣告進入上海市場,經過6年拓展目前已經成為上海規模最大的外資便利公司。全家中國大陸總經理薛東都曾表示,全家在大陸的門店2008年已做到店鋪端賺錢,去年第三季則跨過總部費用的損益平衡點,單季獲利突破1000萬元。由于總部費用屬于固定成本,店數增加、平均成本就會降低,在跨過該項的損益平衡點后,隨著全家門店數的增加,獲利將快速提升。
據悉,全家現階段布局上海、蘇州與廣州,股東結構以頂新集團持股50.5%為最大股東,臺灣全家、日本全家與日本伊藤忠合資的FMCH公司持股49.5%。全家預計今年大陸總門店數將突破1000家大關,營業收入將倍增至20億元。
7-11是日本最大的便利公司,2009年,臺灣統一集團獲得了7-11在上海地區的經營權,截至目前,已經在上海開設54家門店。盡管全家便利的相關人士認為7-11進入上海太晚,成功可能性不大,但是在臺灣便利市場游刃有余的統一集團信心滿滿,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去年就曾放言,今年在滬開到100家,2012年前實現贏利。
有分析認為,伴隨著全家、7-11和羅森這三大外資便利公司的強勢擴張,上海便利店行業又將掀起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一場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已經不可避免。
不過,上海商學院流通經濟學院院長周勇表示,三大外資便利公司確實在商品結構、選址布局以及人力資源上,對內資便利公司帶來很大的挑戰,但五大內資便利公司目前在上海占據了2000多家網點的“地盤優勢”,這么大的市場份額,外資便利不可能輕易奪走。他認為,外資便利在上海的發展將促進上海便利店行業的內部調整,快客等有一定規模的內資便利公司通過品類擴張、區域擴展以及發展電子商務等手段,依然可與外資便利公司一比高低。
(東方早報 記者陳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