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賺錢的餐飲店,比考編上岸還難!
出品/餐觀局
作者/局哥
01
考編上岸現在有多難?
2025年國考340萬人爭奪4萬個崗位,很多職位已經卷到2000人爭一個名額。
但跟開一家賺錢的餐飲店比起來,難度還是so easy。
考編只需要不斷練習那幾門功課,相當于術業有專攻。
而開店成功的老板必須成為裝修工程、商品采購、市場營銷、產品研發、人力資源等各個領域的專家,但凡不是專家級的水準,早晚賠錢關門大吉。
作為干黃好幾家餐廳的“餐飲人才”,“局哥”就拿最近很火的某東七鮮小廚來舉例,做個底層邏輯拆解。
02
某東說,要拿10個億征集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說白了就是花錢買配方。
這事在內行人來看,簡直就是大冤種。
因為在餐飲這個行業,產品最沒有護城河。
無論是漢堡披薩炸薯條,還是毛血旺水煮魚回鍋肉,再或是烤鴨燒鵝鹽焗雞等等,只要是有點水準的廚師,都能還原出別家餐廳的味道,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決定一道菜能不能成為招牌爆品,絕對不是靠配方或秘籍,而是食材的品質、配料的好壞,火候的掌握,以及廚師用不用心。
比如費大廚的辣椒炒肉,只要用同款的黑豬肉、辣椒和配料,會做飯的人在家里反復嘗試幾次,大不了幾十次,都能做出同樣的口感和味道。
就算再難的佛跳墻、小米遼參、避風塘龍蝦等高檔菜品,只要舍得花錢,在家里多練幾次,照樣能做出大酒店的味道。
所以某東花10億買配方這事,對能不能開出1萬家外賣店,更多的作用是省去了研發環節,僅此而已。
03
靠低于市場規律的價格,能不能開出1萬家店,答案一定是,不能。
口罩后,“局哥”敏銳捕捉到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消費者對低價餐飲的需求。于是前年在北京開了一家客單價10-20元的快餐店,有肉有菜,米飯管夠,純素甚至5塊錢就能吃飽一頓飯。
當時南城香、超意興的客單價都在25以上,全北京連鎖品牌包括夫妻老婆店在內,都沒有“局哥”快餐店價格便宜。
但從開業那天起,到關門大吉,一天沒賺過錢。半年時間反倒賠了幾十萬。
原因很簡單,效率不夠。
房租、人工、食材這些高昂的成本,如果想用極低的價格和利潤攤薄,就必須有極高的效率,也就是堂食不斷有人來吃飯甚至要排隊吃飯,外賣一個不停的出單。
而提高效率的辦法只能是增加人力、面積、水電等成本,增加成本又得增加銷售額,如此反復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低價沒問題,但絕不是定于市場規律的定價。
七鮮小廚的外賣定價是10-30元之間,目前優惠后能到10-20元價格帶。
這樣的價格對于純素菜來說沒問題,比如土豆絲、醋熘大白菜等,但對于雞鴨魚肉等高成本的肉菜,明顯已經低于正常市場價格了。
某東的初心沒問題,做安全健康性價比的外賣,但如果不賺錢,任何初心在現實面前都等于零。
04
在做七鮮小廚前,東子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做酒旅業務的商業模式,意思是前端不賺錢都可以,只賺供應鏈的錢就足夠了。
這套商業邏輯放在任何一個行業可能都行,唯獨放在餐飲行業不行。
電商平臺和其他行業的定價權都在平臺,比如淘寶自營想賣一本書,定價5塊錢,你不干他不干,總有人干。因為它是平臺,真正的甲方爸爸。
餐飲行業完全不一樣,定價權不在餐飲老板手里,是在供應鏈手里。
比如辣椒,國內做辣椒最大的企業就是四川翠宏,最好最優質的辣椒都在它手里。從育種、種植、加工,翠宏有完整的產業鏈。
今年的辣椒賣多少錢,好辣椒產量多少,主動權都在供應鏈手里。餐飲老板想賺供應商的錢?可以,自己去種吧!
這也就是薩莉亞為什么賣那么便宜能賺錢的原因,從育種、種養殖、加工、運輸到餐桌,全產業鏈都能自給自足,不給中間商任何賺差價的機會。
如果七鮮小廚想賣低價還能有利潤,主要原材料只有自己投入全產業鏈建設,理想才能實現。
而這個過程不只是需要投入百億,可能還需要幾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所以,做一個前端不賺錢靠后端供應鏈賺錢的餐飲品牌,可能性幾乎為零。
05
決定一家餐廳能否賺錢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專業和效率。
夫妻老婆這種單店模型,想賺錢只能靠專業能力。
選址、裝修、采購、營銷、人資等,只能靠餐飲老板一個人來完成,對,就是一個人在戰斗。
只有熟悉每一個領域并成為專家級水平,一個人才能開出一家賺錢的餐飲店。
當年“局哥”干黃的那幾家餐廳,不是踩了裝修坑,就是掉進了采購的井,每一個經驗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真金白銀買來的。
后來終于成了專家級的“人才”,本金也賠沒了。
拿最后干黃的那家快餐店來說,“局哥”當初為了找到既便宜品質又好的食材,滿北京的批發市場找貨。
最后確定了幾個供貨商,價格和品質都挺合適,結果兩周以后,供貨老板們集體要漲價。
后來一個餐飲行業老大哥說,為什么連鎖品牌從不在批發市場找貨源,因為套路就是前期他們可不能不賺錢把貨給你,只要你用習慣了,立刻漲價。想換人可以,先關門幾天去找貨源吧!
一個人單打獨斗想開一家賺錢的餐飲店,真的比考編還難。
06
連鎖餐飲想賺錢,效率是最關鍵的因素。
拿七鮮小廚舉例,每份外賣都現炒,就是一個極低的效率模式。
一個辣椒炒肉,一次炒五份和炒十份沒有任何區別,但卻是效率能力的體現。
消費者點外賣最重要的四個指標是價格、安全、口味、及時,其中價格和及時又是最重要的。
七鮮小廚便宜的價格自然能吸引很多外賣用戶,但如果因效率問題卡餐進而影響及時配送,好不容易用低價吸引來的顧客,努力又白費了。
餐飲的效率還體現在運營能力上。
比如薩莉亞,一個250平方米左右的薩莉亞門店,正式員工只需要3-4人,其余都是計時工。
在薩莉亞沒有外賣的門店中,三四名正式員工和十幾名小時工能完成4-5萬的營業額,相當于每人創造每小時200塊以上的人時效率。
效率已經不是高了,而是高到離譜。
所以一個餐飲品牌無論是開出100家店,還是一萬家店,最后拼的都是效率能力。
以某東的能力,讓七鮮小廚開出一萬店絕對沒難度,砸錢就可以辦到。
如何讓門店賺錢,或者說大部分的門店賺錢,才是真本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