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青海一家親董事長賈建全:讓零售有思想
出品/美好商業評論
主筆/劍峰
編輯/Elle
口述/賈建全
新鄉胖東來大胖店,入口處的地面上,有一塊類似好萊塢星光大道的金屬牌鑲嵌在地面上,人流如織,每天走過這里,把牌子上的字磨出了赤銅質感,牌子上寫著“讓零售更有思想”。
創立至今三十年的胖東來,不只是商業實踐,更是一場思想啟蒙。正是借了2022年3月加入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種子班的機緣,遠在西寧的賈建全帶著青海一家親加入了這場運動,一年后,2023年4月15日,東來哥來到青海一家親作調整指導,勸勉種子班“做一個有思想的企業,做一個有思想的團隊,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從此在賈建全的灰度人生里引入了透亮的光明。
賈建全,1972年生人,籍貫河南商丘,青海一家親董事長,2012年創立第一家店,從事商超行業13年,以生鮮聞名。截止文章發布的日子,青海一家親有8家店,全員1900人,上年度總銷售12.18億。
“真正有思想的人做事,是看到未來就去做。”賈建全對筆者說。他個性溫和謙卑,深謀遠慮,安忍靜定,后發先至。從升起創辦超市的愿望,到第一家店開出,他用了整整十一年。從第一家店開始到今天,又十三年,他總共開了八家店。
青海一家親在他的帶領下,從一家有能力,有經驗,有成果的區域零售商,恰到好處地克制了擴張沖動,一躍成為一家有思想的生鮮超市企業。賈建全說,這都是東來哥帶給他的改變,他稱之為“重生”。賈建全本就是一個擅于觀察,深思篤行的人,在東來哥的帶領下,他迅速地從充滿束縛的經驗世界,進入自由的理念王國,從有限進入無限。賈建全在進入50歲的時候,真正地“知天命”了。
2025年5月9日,賈建全與筆者深談,回顧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段落,分享他的成長和蛻變,整個口述實錄,是他思想演變的脈絡。
01
向經驗學習的時代
起于攤販
謀生西寧
我的經歷中有一點和東來哥相似,早年失學,初一沒上完,就出來打零工。16歲入社會,17歲跟著姐姐在焦作擺了幾年水果攤,又做了四年批發,就回老家結婚。婚后在老家種了幾年地,還在當地職教中心給學生做過三年飯,從學校出來去青海是1999年,那一年27歲。
因為堂弟在青海做姜蒜生意,我就跟過來,在西寧交通巷批發市場從賣大白菜開始謀生,接著又做了一年河南水煎包,后來市場拆了就趕早市擺地攤,慢慢就留下來。
去人民公園趕早市,每天得交1塊錢入場費,一天下來能賺30至50元。冬天的青海零下20多度,寒風刺骨,菜都不敢拿出來,只能拿出一個當樣品,其它都用被子包好。顧客買的菜,在回家的路上就已被凍住。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兩年。
我不會做生意,也沒人帶我做,全憑摸索。一步步走來,經歷過最迷茫,最無助,最無奈的時候,但是就想著反正怎樣都得做下去。我爸曾經給我打過電話,說要不要給你寄點錢,我說不要。其實他說寄錢的時候,我手里邊就剩37塊錢了。
我不求人,凡事靠自己。看著外表柔和,實際個性很堅忍和倔強。
生鮮超市的夢想
品質生鮮
從趕早市積累了批發客戶,再從批發,慢慢做到給超市供生鮮,那時超市在青海剛開始,是新業態。在供貨的過程當中,我就升起了一個愿,我想,“如果哪天自己有錢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一家以生鮮為主的超市。”
我在給超市供貨打交道過程中,看到那些管理層不懂經營生鮮,市場上生鮮品質參差不齊沒保障,計量缺斤少兩,也不注意衛生,更談不上服務。現在商品有啥不好你可以投訴,退換貨,那會兒沒這事,三句話說不好就干架。
我想,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收入一定越來越好,收入好了后對品質生活一定會有更高需求和要求,所以“品質生鮮”這個種子就種下了。這是2001年。
發這個愿的時候,我其實還在生存階段,但有了這么一顆種子,我也在青海扎根下來,有年冬天回老家種完麥子再回去青海,一待六年,就不走了。這六年現在看都是財富。
直到11年之后,我心里播下的種子才長出來,2012年4月5號我開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家超市。
把超市理解為菜市場
開元路店
2012年的西寧,超市業已經巨頭林立,賈建全是市場的后進入者,他沒有趕上時代紅利,唯有憑借過硬的技術。他在巨頭不來的偏遠處,找到了自己的利基市場。
2011年年底,我開車去城東經濟開發區保養車。那個地方偏遠。偏遠的概念是大的全國連鎖超市都不愿意去,人口相對較少。剛好有個930平的家具展廳要轉出去,感覺那個位置不錯,周邊人過來方便,于是晚上就留了下來,數周邊住戶亮著多少盞燈,現在知道這叫調研。雖然相對人口少,也還是有人的,有人就有需求。
這里距市中心有8公里車程,附近小區的入住率不足30%,周邊馬路的交通燈都沒有安裝好。附近沒有菜市場,這里的居民沒有地方買菜。
最后決定,開!
那時候我在跟其他超市做聯營,就想930平的超市要是賠錢,能賠多少,我們在其他地方掙的錢能不能補上虧空,這是最低保障。基本上我們開每一家店都是有安全保障的,對風險有自己的考量,不能讓自己負債。
我口袋里只有三五十萬,辛辛苦苦十幾年壘的。當時我跟一起合作的伙伴劉總說,最壞就是我們掙的錢賠了,剛好等于不掙錢了。當然,我們也想開個菜市場也不至于賠錢,畢竟菜市場是我們的專業呀。
店鋪原來是展廳,地磚都已經鋪好的,頂子也是吊好的。自己把蔬菜架子焊了,省預算,想著先開出來。
當年的字號就是“一家親”。裝修完招工,招商就難,人家一了解說倆老板是賣菜的,就說他們肯定開不起來,到時候貨款補不上(笑)。這都可以理解。但我自己是自信的,我知道一定能開起來。你把超市理解為菜市場,就知道該如何經營了。
我從地攤,賣菜批發到做了超市,是漫長的深思熟慮的過程,真正有思想的人做事,是看到未來就去做。當時做的時候,我就能看到結果。
那個時候流行的超市是大賣場,對生鮮不重視,比重很小,地位低,主要靠標品盈利。而一家親開元路店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生鮮超市,生鮮銷售加上部分散稱食品占比50%、利潤貢獻度60%。這個業態模式領先了同行十年。2012年4月5號開的業,我們一開業就很好,(開業)前三天我就知道一家親未來的結果了,已經看見了。
我的理念是“用超市的環境做民生的商品,做品質和價格,給到百姓實惠!”。我們當地的超市,因為體制原因,價位都偏高。東來哥講的,你產品利潤空間越高,你培養的競爭對手越多。當時的超市在生鮮這個板塊又不專業,價格普遍偏高,這不就等于給了我一個機會嗎?
另外,那時大家都認為生鮮難做,做超市的都害怕附近有菜市場。而那時我已經在一個超市做過六年兼職,給他們采購蔬菜,水果,水產,散稱南北干貨,雜糧,一個人干完。我認為超市生鮮做好的話,實際上你是可以優于菜市場的,超市的優勢是環境好,品質好,價格又合理。
一家親就是以“生鮮為主”的特色進入市場,一炮而紅。開元店這個模式在2001年就想好的,11年之后呈現了出來。
▲2012年開業的一家親生鮮超市首店——開元店
開拓縣域
德吉店
2013年10月9號,我們開了第二家店,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德吉店,德吉在藏語是“幸福吉祥”的意思。
2012年年底去當地考察,想著看完就拒絕(不開店)算了。結果一看,當地那些超市,賣的基本都垃圾產品。藏族喜歡吃甜食,喝飲料,小廠子進的四、五塊一大瓶,花花綠綠的色彩,添加劑兌出來的沒牌子的飲品,賣個八塊十塊的,50%的毛利。最關鍵不是毛利多少,而是老板沒有品質意識,眼里只想著掙錢,賣的都是沒品質的商品,心里邊就不舒服,拿消費者的健康來換取自己的利益,這不行(看到藏民拿洗潔精洗衣粉洗頭發,牙膏也都是假的。偏遠州縣假貨橫行。)。
出來我就跟管理團隊說,我們還是把這個店開了吧,改變他們的現狀。當時初心就是這樣的。開業后,共和人都說德吉店像放了一個炸彈,影響太大了,一下就改變了當地的購物習慣。在當時,德吉店的標準在共和乃至海南州都很高,生鮮做得非常強勢。
德吉店2013年10月開業,位于海南州共和縣香巴拉廣場,現有員工126人,經營面積約2800平方米;這家店在2021年,就能實現年銷售額破億。
▲2013年10月 為藏民不再買垃圾食品,能用海飛絲洗頭開了德吉店
突破常人思維
城南店
從2012年開出第一家店到第三家店,賈建全用了9年的時間,而每一家店都不是上一個的重復,無論是區位、規模和模式上,都帶著全新的思考。一家親不是在復制自己,而是在創造自己。
一家親的第三家店是城南店,2019年開出來,奠定了一家親的品牌。
城南店在西寧市偏遠郊區,房價和經濟相對都很低,大超市也不愿意去,招商的人認為一家親在生鮮方面做得好,找到我們了。
我沒有認為這個地方偏。商圈是什么,商圈是一個個圈,別人認為市中心才是商圈。但我認為在小范圍內,它也是有一個圈兒。
城南店單層實際面積1萬2000平,租金給得合理。我很自信我們能開起來,但是我擔心什么,我反而擔心因為租金給人家壓得太低,等你銷售效益好的時候,房東心里會不平衡。所以我就先給人家,給到合理。凡事要站到對方的角度上,圍繞公平來。
從設計到賣場規劃,到裝修,到去佛山定瓷磚,還是我一個人搞定,辛苦是辛苦,但主要還是因為喜歡。當然也想證明自己的理念、模式是正確的,能做到。
當地有兩家超市,加起來日銷售也就15萬多,不超過20萬,而我們店計算的盈虧平衡點不能低于30萬。給我們做設備的老總問我,一家親做生鮮沒問題,但是你說一天賣30萬才能盈虧平衡,他們兩家一分錢不賣全給了你,也不超過20萬,那另外的十幾萬從哪兒來呢?更何況人家也不可能一分錢都不賣吧?
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回他,為啥?因為他不是這個專業的,他看不到。我就跟他半開玩笑說,你不知道一家親從來都是創造奇跡的呀。當時就那么自信。
在招商的過程中,供應商也不看好,都認為一家親城南店可能弄不好砸手里了。他們想你第一家店930方,第二家擴大了也就3000方,你突然開個一萬多方的賣場,他們感覺這不可能,這就是常人思維。
我們采購被供應商說得都沒底氣要進場費了。我知道后,還是有點生氣,但生什么氣?他們跟著那么多年竟然不懂我!(笑)
我給他們說了一句非常自信和霸氣的話,(現在回看,這么說是不成熟的。)“你們太不懂我了,一家親城南店一旦開業,西寧的同行業再沒有發展的機會。”
2019年4月26號一家親城南店開業轟動全城,雖說離西寧市有點偏遠,但只要周末,西寧市內的人都開著車,帶著家人,甚至帶著老人過來購物。不光購物,更是一種體驗,都說咱西寧開了一家最大的超市,最好的超市,他們進來是一種體驗。
民生保障,共赴國難
品牌的樹立
如果說2012年的城東店是一家親“生命的誕生”,那2019年的城南店是一家親“品牌的樹立”。當地老百姓還想著一家親可能是全國連鎖超市,這兩年慢慢大家對一家親了解了,才知道是本地企業。
疫情來的時候,我們開了五家店。疫情對我們民生保障行業影響不大,但說實話疫情期間我們沒掙上錢。你要把它當成商機的話,就能掙到錢。但我們說這不是商機,是國難,你不能發國難財。很多商品我們都成本價銷售的。讓掉的是利潤,得到的是信任,信任是無價的。
海湖店恢復營業的時候,老百姓排隊進賣場,限流兩圈人們都不愿意到隔壁的全國連鎖超市里邊去。后來我們又開了三家店,到現在一共八家。
02
進入理念世界
要不是遇見東來哥,我們可能就開到蘭州、開到西安了。遇見東來哥后,理解了做企業不是做規模。
在2022年加入種子班之前,我聽過東來哥幾次分享,一般是在行業會議上。2016年我第一次帶高管和合作商進到胖東來時代廣場的時候,我就給他們說,這就是我想要的一家親的標準。后來聽說東來哥收種子班我高興壞了,那不是錢的問題,這個機會太難得,只要能加入就是好的。說實話,想著能報名,沒想著能被錄取。此外,原來以為是學技術學模式回去再圖發展,完全沒想到是學理念。
▲2023年4月15-17日 東來哥走進一家親走訪指導
看見自己
為善而不自利的初心、苦干的習性
我做超市,初心就是想改變西寧超市的狀態,從來也沒想著是自己要掙多少錢,做這個事兒就是因為喜歡!當時我們企業文化有一條就是學習,改變,傳播。
以前我靠自己摸索,思想,意識,價值觀都是自己通過不斷觀察,從內在探索出來的;也基于對西寧當地超市,行業,企業的熟悉和了解,思考自己該怎么做事。
我以前很傳統,農村走出來的嘛,就是干,很辛苦沒有休息,扛住干。直到一家親品牌形成,在西寧只要我們想開超市的地方,別人就沒機會。
結果2015年我確診糖尿病,掉頭發,都是累出來的。累是干得多了,但沒意識到這么累其實是“不正常”。
中間經歷了這么多勞苦,遇到哥就完全改變了。
看見哥
親切、真心
第一次見到哥,是2022年6月,種子班在許昌時代廣場六樓見面,各自介紹自己。那時候的視頻如果現在自己再看,這不就是傻子嘛(笑)。
當時光介紹自己企業做得怎么好,證明自己,哪是自我介紹,那是自我宣傳。現在提起來都笑。哥當時啥也沒說,哥就是智慧,他會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現在他會說。那時他理解大家傳統,照顧大家面子。現在知道大家放下了,就會調侃。
2022年那時疫情嚴重。中間在威海開會見過一次,就感覺哥人好,平易近人,哥對我們很親,很真心,但我們還是有一點傳統。
哥開完會去真實惠師兄那指導的時候,我惦記著這邊有事就回了。后來哥去綠籃子張兵師兄那指導的時候,他也特別希望大家跟的。那時候我也沒跟,還覺得進企業指導,每家人家都有核心機密,是不是不方便去(笑)。我好多次都沒跟。哥想著,這么好的機會你都不跟。實際上那時候我要跟上了,跟著哥指導兩到三家,一家親就不至于等到2023年4月15日才能轉變,基本上是拖了一整年。
給哥的印象,我還有另外一個同學太傳統,面子太重,怕不好改變。哥去我們兩家企業之前還跟相民交代(相民是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給我們指導完,把錢就給我們退了,就不帶咱了(笑)。他認為改變你太難了,太累了。給你指導完,把錢又退給你了,這樣他心里面就沒負擔了。
哥教會我如何思考
重生之日
東來哥說:“賈總這樣的人是我在中國這么多企業家中,見到唯一一個本質上這么善良的朋友,可能付出的太多了,有這個本心,跟我的性格非常相似。但我方向上非常清晰,賈總還是在我30歲左右的時候的狀態,一種奉獻精神和滿腔的熱情。當真正想去創造美好,體現善良的時候,需要有智慧,首先要讓自己非常理性地懂得什么是善與惡,什么是美與丑,什么是黑與白,什么是對與錯。”——引自《美好之路》
那是2023年4月15日,也是我心心念念一直在講的“我的重生之日”——耽誤了近一年的重生之日。哥來了西寧,為一家親輔導調改。哥很有觸動,他看見了我們為在西北奮斗的中原人民建立了一個值得依靠的小窩,有河南的、安徽的、山東的、河北的。那幾天哥的淚水不止。心疼我們背井離鄉十多年,從奮斗到落腳,造福大西北。感動我們以善良凝聚人心,平凡人在一起創造美好的生活。他說在一家親看到了親情、友情、鄉情、民族情、國家情和博愛之情。
我本來內心里對哥就升起了一種敬仰之心,一直期盼著哥去,等哥看完店,指導我們分配,給我們團隊分享,我見證了哥的那種真情流露,非常觸動,心就開始發生變化。
哥教我們如何思考。如何在三到五年真正成為一家幸福的企業。如何在第五年的時候開始規劃要做一個偉大的企業。他說,不但是讓青海西寧的人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美好,也能影響像新疆、寧夏、甘肅這些地區從事經營的企業家,也能從平凡向偉大的方向去進步和學習。
哥看見我們的優點,也指出我們的不足,比如我們生鮮很強,在洗化和百貨方面還跟不上。他指導我們在整個超市的方方面面都按照文化來做。他說,心如果想要做一流品質,要知道我的賣場、硬件、環境、商品、員工,綜合的考慮,任何一個點都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愛,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整個企業健康地向前發展。就像我們人的每個器官,每個部位都得健康。
本來我也是舍得分錢的,所以哥來之前,我們已經漲過一批,但也怕有拿捏不到位的地方。哥來后,我們干脆把賬面的錢,交給團隊制定分配方案,沒分完的錢,采購了一批坦克越野車,改裝好發給團隊,讓大家會干也要會玩兒。
哥讓我們盡最大的能力來成就團隊,用三年的時間爭取成為一個相對優秀的企業,他看見了我們的“基因”——團隊善良。
隨哥西行遠游
跳出工作之外
離開西寧,我隨哥一起繼續西行,去甘肅張掖李玲總的新樂那里探訪,他讓我坐他的車,開車帶著我們一路走到青海原子彈試驗基地,海晏縣有一個博物館,進了博物館,他給我們講原子彈的歷史文化。
他說這種武器不是個頭越大威力越大,反而是個頭越小威力越大。造原子彈的人,如果在國家層面,這些人隱姓埋名都是英雄;如果站在人類角度,一旦原子彈用于戰爭,就成了罪人。如果用于核能發電,它就是造福人類的,如果用于戰爭,它又是傷害人類的。他讓我們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同一個事物的不同面向。他看待事物帶著理性、客觀和科學,不偏頗。
▲與東來哥、種子班兄弟在原子城紀念館
走到青海湖,他帶我們到青海湖的鳥島,講青海湖的文化,再講祁連山的文化,講河西走廊的文化。他喜歡非常純粹的地方,喜歡跟雪山、湖泊、熊、鷹、狼、狗熊相聚在一起。因為它們太單純。我跟李玲總都在當地生活多年,但對當地很多事情一無所知,就越聽越羞愧。
哥帶著大家玩的時候,就是讓大家更多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體驗更多大自然的美好,在大自然更安靜的體驗中,你會有更多的思考。
如果一個人一直在企業里邊待著,可能會被企業環境束縛住你的思想。當你從企業走出,走到大自然的時候,會有一些靈感和深度思考,回來再去看你的企業,你會對你的企業會有更多思考。
人就是要有自由。人在自由的環境和狀態下才能走向思想的層面。有思考的層面,有思想的層面。思想是無價的,只有思想才能有創造。不只是你待在企業里邊去創造。企業里我們各有各的崗位,該做什么就好了。但你是企業的引領者,你是決策者,你就應該跳出企業,融入大自然,產生更深的思想。
▲與東來哥、種子班兄弟在哈拉湖游玩,體驗無限的大自然
十天以后,我們在李玲總那待了三天,三天后哥又帶著我們走祁連山去哈拉湖,到德令哈住了一晚上,后來哥去廣州有事,我們回西寧。直到6月份在杭州開聯商大會,我們又聚了。
聯商大會結束,哥就帶著我們先到賓克(杭州氿悅里總經理)那看一看,然后從氿悅里到浙江麗水萬家惠。哥帶著我們一路走,原本打算開始對種子班的第二波走訪,結果走到江西上饒嘉百樂,就停那了。正好是在那年的端午節。
03
信仰戰車上的戰友
東來哥說,他把種子班的十幾個人都放到了一個戰車上,這個戰車就是信仰,讓這些人背負著責任去為了這個社會的美好,奉獻自己的能量……那種信仰的力量,讓多少人能找到寄托,找到生活的方向,能找到溫暖。——引自《美好之路》
投入嘉百樂調改
成為戰友,發現自身價值
端午節后,我們跟隨哥看了嘉百樂的賣場,感覺并沒有變化(距離上次輔導已經一年過去了),前面教了那么長時間,沒有作用,哥就要來財務報表,看完后把他們叫過來開會。當時,我感覺肯定是有問題了,哥已經看出來了。哥讓懂財務的李玲總,曉彬哥他們再審一下。那時候,嘉百樂認為公司還掙錢。哥看了,發現他是賠錢的。
哥決定要給他調改——這是很突然的決定——一開始大家都不理解。這是大家第一次集體調改一家公司,我就毫不猶豫,直接跟上了。
▲2023年4月-10月 參與第一個行業調改案例嘉百樂
從2023年6月到江西上饒,我一直住到10月,為紅麗(胖東來超市輪值總經理,嘉百樂調改負責人)做協助。
第一個店的賣場動線我給他們做了規劃。小調,調通道,調完以后,他們把商品跟上,通道寬敞了,商品跟上了,銷售就立馬翻了兩番。哥發現了我對畫圖有一定理解,后來他在行業里分享的時候,說老賈畫的圖像風水一樣。有一次在許昌的車上,他就問我你這個畫圖怎么學的,我說也沒學,就自己悟的,站在顧客的角度畫。
在調嘉百樂的時候,除了給嘉百樂畫圖,還給種子班師兄畫圖。沒事天天畫圖,紅麗給取了昵稱圖圖哥,大家就叫我圖圖哥了。現在想想那會兒真跟打仗一樣。哥讓我去幫大家做調整,我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出來了。
▲畫得像風水一樣的圖,是圖圖哥昵稱的由來
因為哥的安排,我在那住得挺好的,在上饒大酒店。我的費用基本都是哥安排的,都是他們承擔,哥給派了車,康帥負責給我開車。他特別懂得照顧人,也是最會成就人的。他特別能把每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和價值發揮出來。我那會兒沒其他想法,就想著把這件事(調改)做好。
嘉百樂是我們第一個重大調改案例,前前后后用了一年,胖東來團隊一直在那堅守。我的收獲巨大,一方面我的自我價值展現了出來,另一個我感到和哥、和胖東來的感情走向了親情,比如和紅麗比親姊妹還要親的,又是真戰友。
胖東來的團隊,你只要跟他們一接觸,包括我們的團隊,12家種子班團隊跟胖東來的團隊一接觸,就感覺到他們每一個人都有那種高度都有那種格局,都有那一種成人之美的心,都有一種利他的心,都會照顧人,都是懂得對人好。任何時候你去向他們去請教學習,都會不厭其煩的給你講。
感化人心
綁在一起作業
嘉百樂調改最難調的不是賣場,是團隊。完全改變嘉百樂的現狀,整整花了半年,整個調改用了一年。哥用無私的愛,把他們感化了。他召喚了上百位胖東來團隊,從許昌來到上饒,駐扎幫扶,又提供3000萬無償的資金,幫助嘉百樂度過難關,全程自費一共投入了 不少于5000萬。
整體上調改是個感化的過程,用世俗的這種認知是理解不了的。然而,東來哥是個脫俗的人,胖東來整個文化理念是脫俗的,不是世俗的文化和理念。
從嘉百樂開始,種子班12個學員企業老總們就跟東來哥的胖東來團隊深深綁在一起作業了。正好通過幫扶嘉百樂,讓種子師兄企業跟著學習,有計劃地去推進調改,最后剩下的四家店,三家師兄一個店,承包責任制,成果還都不錯。前期有兩家店的調改經驗,后面就發揮大家的才華,鍛煉大家。
回頭看,東來哥是在嘉百樂現場設了一個巨大的行動學習工作坊,讓學員企業直接參與到學習里面,現在回想起來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值得懷念。哥這兩年做的事,真的是可以寫入中國的商業史。
▲與東來哥一起為行業工作
投入步步高調改
越來越自信
轉過年到2024年3月,調完嘉百樂開完超市周。哥就讓相民跟我說,老賈先別回去。他已經想好了,說讓我先不回去,在酒店等通知一塊兒跟著去步步高。
原來想著步步高是上市企業,應該啥都規范,啥都有。進入調整過程中一看,人是有,團隊也有,就傳統。啥都得重新改變,把原來的得全部推翻掉。
在調整的時候,架構要變革,人事要變革,會牽扯到個別人的利益。這些原來的崗位,本身那種環境造成的,人都不成熟,可能通過這次調改,就會調整掉了。比如工資,如果降個千塊錢,幾百塊錢還能接受,嘩啦給你降個一萬塊錢,那不瘋了。那時候哥就跟紅麗說,把架構組織弄好,人事權我們不負責,讓步步高自己安排。
當時還會考慮到個人安全的問題。當然現在想也沒得必要,當時你不得不考慮。現在他們都很成熟了,完全不一樣,這都是生命的覺醒。就是一年的事。
哥都是用普世的、無私的愛感化了他們,就是感化。哥一直在說,我們做企業一定要成就團隊成就人。實際上這個成就團隊成就人,就是感化,引導感化。
最高峰的時候,差不多得有百八十人在步步高工作,這樣的工作幾乎是要掃清各種障礙,全部都推完。一切全部否定完之后重建。
嘉百樂是啥都沒有,平地起高樓,步步高是需要清場再建。但有了嘉百樂的經驗,到了步步高就不難了。循序漸進地推進,沒有感覺到難。因為東來哥填哥給大家分享了幾次理念,特別是把梅溪湖店一調整,效果出來以后,大家都是非常支持的。特別是填哥,還有負責超市板塊的靜哥文輝,他們非常優秀,他們的變化非常快,他們生命的覺醒更快。
▲給聯商東來總裁班的兄弟企業指導圖紙
從自我到無我
不為自己工作是什么樣子?
兩段調改經歷對我的生命影響,是讓越來越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無形中增加了很多自信,感受到自己對這個行業還有那么大的價值;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高度,格局,認知。原來看到那些企業大老板,都是仰望的姿態,崇拜的,但是接觸多之后,大家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然后自己越來越自信,自信了,才有了更多的勇敢。
重生之后,我就被卷入了這兩場非常高密度的變革行動里。嘉百樂那一年,前后得關心操心,其他種子班的同學,每張圖也都得畫,相當于是已經開始在為行業工作了。原來講到一家親是一種榮耀,現在已經脫離了那種小我的榮耀。這個過程是從小我到完善自我,到逐步無我的成長過程。
哥說高度和格局,慢慢就打開了,高度更高了,也更有家國情懷,行業情懷,然后就找到了使命一樣。
我感受到了不為自己工作是什么樣子。不僅自己會做,還要幫助他人會,成全他,成就他,讓他們能夠掌握這個能力。把他們成就起來了,就可以讓他們去承擔這個地方的社會責任了。做好民生,做好保障。這幾年我成長了,而且是很具體的實踐,不僅僅是概念上的成人之美,是非常具體的實踐。
▲和胖東來超市輪值總經理申紅麗并肩調改,親如兄妹
常青樹
必然王國
有的企業主感覺讓胖東來調整,按照東來哥的理念,就得分老板的錢,分股東們的錢,股東越多越難。畢竟他們對胖東來的文化和理念理解不夠,所以他們會認為我好不容易掙到手的錢,你再讓我掏出去,困難。
再一個就是我不調整我現在還掙著錢了,你讓我一分,我就不掙錢了。大家就還是想要錢,要更多的錢。但是,大家就沒想著這個企業得往健康的方向(發展),更沒有看到這個企業未來可能會給他帶來災難。他看不到他就不害怕,因為還不害怕,所以那掙的錢他就不想拿出來,是不是?
哥去幫助調整企業的時候,其實他不是分他們以前已經掙到的錢。他是拿你上一年的數據來,按照今年做個參照,把今年的利潤給你預估分出去。一來,大家有點被嚇著了,再來,是人還沒到痛的時候。
哥所推動的是真正商業本質的價值,他的思想理念碰觸的文化,體現出“本真的價值”。他并不是讓你去一個更復雜的地方,反而是一種回歸。
這樣的文化會推動中國超市行業,零售行業乃至各行各業,甚至世界商業的文明方向。胖東來的文化理念,不是在生意層面,也不是在企業層面,它是在生命層面,在文明層面。
這種理念,是普世的價值,你做任何行業,只要是造福社會的,什么時候做都行,什么時代都適合。這種文化是常青樹,它不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是常青樹。
在商業領導人里面,當大家在接觸東來哥的時候,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覺醒,覺醒的速度要快;一是放下。放下小我,完善自我,再到追求無我,三重境界。
不管是哪行哪業的領袖,都要真正意義上審視一下,自己的小我在哪里。不要拿這個時代的商機,當成自己的能力和專業。
▲與胖東來團隊、種子班同學們玩在一起,釋放人的快樂與本真
胖東來現象背后,有這種先進科學理念和先進文化做支撐。
胖東來今天的狀態,它是一種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東來哥就是想把這個必然的價值,合于道的、自由愛的信仰分享給大家,讓大家能夠見證到,這里面有一條永恒之路。這是一顆常青樹,它不受時代的影響,周期的影響。
你看在這種理念下,企業越來越健康,還能造福社會。團隊也幸福也輕松,還有那么多假期,還有生活,還懂得什么是生命。老板還能是自由的,是解放的是輕松的,是無為而治的。那這么好的理念文化,你說誰不愿意去接受?
未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隨著人類對文明的覺醒,對生命的覺醒,對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可能中國的商業乃至世界的商業都會走到這個方向。
這是本質,不是神話
相信相信的力量
很多人沒有機會去相信這個。當他聽到這個,反應是“好像太好了,跟自己原來的慣性理念不相合”。我們以前所謂的“事業”,都是為了榮耀自己證明自己,或者說出于財務缺乏的恐懼,或者因為驕傲。這些帶來對過往商業理念的執著。過往商業理念其實不斷在傷害我們的生命,我們變得越來越不自由,越來越多束縛。很多時候,更加像個奴隸一樣在工作,而不是生命活潑的狀態。
我跟隨哥走的道路,正在啟發大家的,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文明,并且是用生命已然證明了的這件事情的可行性!這里面實際見證的,不僅僅是東來哥,還有胖東來的團隊上上下下19000人!我的團隊1900人,也在參與這個過程,我的個人生命狀態的重生,包括種子班成員企業的所有人的見證,這一系列的證明,其實都是要向大家顯現,商業可以如此行!
胖東來不是學不會,想學的話是轉念之間。胖東來的做法,不是神話,是商業的本質,是企業的本質。只是做了企業的本質,企業應該有的樣子。
▲一對傳播美好的天使
53歲的我與過去的我對話
相信自己
今年我53歲,回望14歲那年的我,無知而無畏,基本上不懂事,也是非常老實的一個人,從小到大的記憶當中,沒跟別人打過架。14歲的娃完全沒想過今天有這樣一種生命成就感。而我在認識哥以前,也從來沒想過還能為這個行業做事,更別想著是竟然能為整個社會做。現在的高度和格局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再回看2012年開第一家超市的自己,就想對他說,人的生命就在于經歷,感悟。哥講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就是活出最美的自己。
我會鼓勵那個年輕人,你會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力量,你會越來越相信每一個人的生命身上的潛能都是無限的。每一個人身上善的那一面,都需要我們去激發去點燃。
我重生之后的人生計劃,三分之一在企業,三分之一在行業,三分之一屬于自己。
哥一直都是鼓勵我們,用理性改變奴性,實現個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個性的,一定要走到個性的層面,只有走到個性的層面,每一個人的生命才能真正得到自由的心靈和靈魂的綻放。
有了高度,有了情懷,有了格局的時候,加上你這么多年的經歷,你的內心是強大的。你的內心越強大,越能承受。再大的事情在你跟前,正常。正常不就是平常嘛,平常不就是平衡嘛?你的心一直是一個平衡的心,當你的心是平衡的時候,不就是宇宙的道德規律嘛。
我們一起去做傳播美好的天使!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