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發錢獎勵員工,賈國龍圖啥?
出品/新消費101
作者/響馬
“面筋剛上來時好吃,酸酸微辣,放久了全是醬油味。牛腩好吃,有筋有肉;魚還是蠻鮮甜的,就是有一丟丟咸,炒蕓豆絲必點!”
日前,在西北菜餐廳“西貝”用完餐后,網友小孫發帖,做出如是點評的同時,她也沒忘記感慨一句:“西貝,還是好貴呀。”
從外部視角看,這段時間,西貝被吐槽“價格貴”“月薪三萬都嫌貴”,成為了網絡上熱議的話題,而從內部視角看,西貝最吸引人的是舍得分錢。
近期,接受虎嗅專訪時,西貝創始人賈國龍透露:“每天我們會拿出20萬-30萬元的獎金,給好評排名前20的門店,每家門店發放一萬元獎勵。單是從這個會上發出去的獎勵,一年差不多有一個億。”
「新消費101」認為,外部和內部視角疊加,反映出西貝當下的經營策略,也折射出中國餐飲品牌在當前消費環境中的生存之道,值得審視、探究一番。
01
打工人苦,發錢干勁足
今年3月,在聯商網舉辦的“2025中國超市周”活動上,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透露了公司的工資狀況。
具體來說,2024年,一個胖東來基層員工的平均月薪達到8315元,而2025年前兩個月,基層員工的平均月薪達到了9886元,最低工資也有8329元。
至于基層以上的課長、處長、店長,2025年1-2月的平均到手工資分別達到2萬/月、3萬/月、8萬/月的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工資還是分層計算,基層員工和基層員工“搞平均”,課長、處長、店長也只和自己職級的人平均,而非“我和馬云加一起,平均身價多少億”那種戲碼。
除了舍得給自己員工分錢,于東來還看不慣“胖改”企業分錢力度不夠大。今年4月,正當永輝超市高管宣講門店調改成果,于東來突然登臺質問:“鄭州信萬店月盈利200萬,為何不把60%-70%利潤分給員工?”
于東來的追問,在外界引起熱烈反響,他的分錢策略也成為賈國龍這個餐飲“老將”學習的對象。
賈國龍對媒體直言:“一家企業如果只是在企業層面學華為、胖東來,但創始人不學任正非和于東來(那樣去向團隊分利益),那還是學得不徹底。”
「新消費101」粗略梳理了一下,發現賈國龍目前主要的分錢策略有以下兩種:
一種是每天給排名靠前的門店現金獎勵。
賈國龍稱,每天晚上21時30分至22時30分,他都會線上參與一個600多人(含門店店長、教練、分部干部、總部營運干部等崗位)參加、主題為“好好學習天天獎勵”的會議,獎勵好評、復盤差評,每天用20萬-30萬元獎勵好評排名前20的門店。
為了保證公正性,設有評審組,每幾份報告一個小組,還將詳細的門店信息“脫敏”,由評審組做排序。
另一種是分享分紅權。賈國龍表示,他正將自己和妻子的占股比例不斷下調,“原來我們的占股比例是85%,剩下所有持股人的比例是15%,現在我跟張麗平(賈國龍妻子)直接把70%的分紅權讓出去給團隊”。
雖然只是分紅權,但他坦承,“把小頭分給大家也不少了”。
為什么加緊分錢?淺層作用,用賈國龍的話來說,“財散人聚”。換言之,是通過真金白銀的分配,把西貝員工“聚合”在一起,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干勁更足,使業務經營更有活力。
深層作用是,借助分錢,賈國龍試圖重塑公司的整體能力。
要知道,“放手”數年后,去年9月,賈國龍宣布回歸主業,次月正式做回西貝CEO,“做事的純度更高,強度更強”,自然要求公司相應能力與此相匹配。這種情況下,分錢是一個可以快速實施、看得見效果的打法。
正如商業研究者梁寧在《真需求》一書中所寫到的:“錢是商業世界的水流。管理者管理錢和資源,就好像農民管理水流和肥料,一個企業的競爭力來自它的人才生態,而人才生態來自它的分配機制。”
每天分錢,能力重塑,接下來,便是如何承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問題了。
02
挨罵與賺錢如影相隨
對于分配機制,梁寧寫道:“最初的稟賦只能支撐一個人展露頭角,在之后長期的生存競爭里,所有能成為生存優勢的特性,幾乎都是靠自己主動投入,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在這個地方,才會擁有。”
從資源分配的角度看,在哪個領域,西貝主動投入、配置資源較多?
「新消費101」覺得,兒童餐是其中一個越發顯眼的領域。
頗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在西貝微信服務號上,截至6月23日,近一個月時間內,已經有“西貝專業兒童餐食材大公開”“西貝暑假兒童美食節”“西貝寶貝涂鴉大賽”等多條與兒童餐相關的消息,對這一領域的投入可見一斑。
當然,并非近期突然發力,而是持續加碼。2017年,西貝就開始切入兒童餐賽道,且越來越凸顯自身帶來的情緒價值。
比如,當孩子和家長“無聊”排隊的時候,店員會給孩子扭花朵氣球,拿飲料和小零食,還會播放動畫片。
菜單也為兒童“量身定制”,畫著動物和蔬菜,趣味性十足,籠絡“童心”,而聯名更絕,舉個例子,西貝與動畫IP“超級飛俠”聯名,推出聯名套餐、“反反車”玩具、主題店、主題生日會等多種玩法,多維度吸引孩子。
至于餐品本身,西貝不斷進行升級,除了前文提到的食材公開,今年還承諾不添加雞精、香精、味精、人工色素、防腐劑。顯然,這會大大減少父母消費決策時的阻礙。
這么做的結果是,2024年,西貝賣出超2000萬份兒童餐,兒童客群近650萬人次,兒童餐營收增長顯著。
饒是如此,凡事都有多面性,西貝兒童餐快速發展之際,也有消費者吐槽使用預制菜,或存在食材縮水現象。更受關注的是價格,據媒體稱,西貝兒童餐價格不斷上漲,外賣39元套餐升級后增至52元,新增“大黃魚套餐”售價69元。
結合起來看,消費者一面吐槽不止,一面繼續排隊。就西貝而言,挨罵與賺錢如影相隨,正成為西貝兒童餐乃至整個品牌的“一體兩面”。
這背后,員工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比如,對于“大黃魚套餐”,據稱要經過三次挑刺,包括專門負責的工人手工剔除,還要經過3次X光檢測,“反復檢驗,確保無刺”。
回過頭再審視賈國龍的分錢策略,每天拿出二三十萬元獎勵好評排名前20的門店,本質是“刺激”門店和員工提供更好的產品、更細更有獲得感的服務。
其實,這也是那些敢于分錢的品牌所做的“習慣動作”。想想看,海底撈、胖東來服務細不細?以胖東來為例,一份“員工工作手冊”事無巨細,僅保潔一職,員工手冊就有數百頁之多,這些最終都指向服務和體驗,指向消費者主權。
而從現實表現看,對于挨罵與賺錢的平衡,西貝或許需要做得更好。也就是說,不管是產品的價格和價值,還是整體的服務和體驗,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這不正是賈國龍獎勵好評更多的門店的目的嗎?
03
要求更高,挑戰性更強
賈國龍從分錢入手,希望催逼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與西貝正在經受考驗密切相關。
接受媒體專訪時,賈國龍談到2024年,稱這一年“預期會很好但非常不好”,“給了我們當頭一棒”,“就是西貝整體的危機,2024年營收下降、客流下降”。
面對這場危機,他表示:“餐飲干的就是一個解決人基本需求的業務,要追著顧客的需求去滿足。”
此外,希望催逼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餐飲行業進入“新周期”有關。
今年3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洪濤撰文稱,中國餐飲行業進入了結構性調整新周期。
其中一個關鍵變化是,行業正發生從“快魚吃慢魚”到“好魚勝快魚”的競爭邏輯轉變。在王洪濤看來,行業粗放的擴張時代已經過去,高質量發展的車輪滾滾而來,實施精益化管理的企業穩步增長,不斷穿越周期。
另一個關鍵變化是,消費者對于餐飲的需求更加豐富,飽腹之外,還有對環境、服務、體驗的綜合需求,對餐飲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好吃,還要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需求。
王洪濤稱:“例如對原材料的溯源,食材的功效,菜品呈現的方式,服務的舒適度,用餐的環境,氛圍,甚至是企業的價值觀等等,都需要根據自身的定位做好匹配,讓消費者有明確的認知和感知。”
結合來看,兩個關鍵變化有高度相關性,前者凸顯“高質量發展”“精益化管理”,既有戰略也有戰術,后者強調更精細地承接消費者需求,更多聚焦戰術。
而從前述分析不難看出,對于這兩個關鍵變化,賈國龍正帶領西貝努力應對,以期扭轉去年一定程度的頹勢,2025年表現得更好。
問題在于,在餐飲這樣高度內卷的行業,實施精益化管理、滿足消費者的“綜合需求”,從來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要求更高,挑戰性也更強。
別的暫且不說,僅僅分錢,就不是輕松分掉了事,畢竟分錢的目的不是“做慈善”,是要取得效果。
對此,賈國龍坦言:“我當下更多的顧慮在于:這么多錢怎么分才能分得合理。這是個技術活,分不好不一定就是激發積極性,反而激發了惡。”
是錢分得熱鬧,效果大打折扣,還是在挑戰中越戰越強?作為創業37年的餐飲“老將”,賈國龍無法停下自己的腳步。
參考新聞:
1.《西貝賈國龍:今年開始,我會把70%的股權分紅給員工》,商業弧光
2.《胖東來,實在太舍得給員工分錢了!》,星海情報局
3.《西貝兒童餐:高價背后的受眾與市場策略》,DoNews
4.《69元兒童餐搭無人機配送:西貝的“向上卷”是收割家長還是真剛需?》,商業那點事兒
5.《西貝,找到了漲價密碼》,金角財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