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App創始人楊冰:要做美而強大,發布《社區公約》
5月10日,在2025得物全明星日上,得物推出《得物社區公約》,鼓勵創作者“真誠表達、友善互助”,呼吁品牌與商家“真實體驗、誠信經營”。
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表示,得物的核心價值始終不變:要讓大家每次打開得物,都能感受到這里的真誠、真實、品質和可信賴。希望10年后,我們還能始終像最開始一樣——不忘初心、行事正當。
據悉,真人和有用,將成為得物App社區的重點扶持方向和優質創作者的篩選標準。得物App社區將不斷優化流量分發機制,鼓勵創作者以真人形象出鏡,以真實體驗為出發點,創作對他人有幫助、有價值的內容。
過去1年,得物App社區活躍創作者同比增幅143%,投稿動態數同比增幅154%,每月社區動態數525萬條動態,有現金收入創作者數83萬人,且創作內容越來越豐富。接下來,得物App社區還將重點發力更多品類,例如美妝、數碼、家居、跑步、健身、羽毛球、徒步、滑雪等。
會上,得物App社區還推出“全明星主場計劃”,面向符合《公約》的優質創作者,在未來12個月,投入超過300億曝光、30萬件免費商品和5億現金,來幫助新手創作者、進階創作者的“每一份優質創作獲得應有的回報”。
頭部創作者、潛力創作新人收獲人生第一桶金
在得物App社區,“真人故事”與“實用內容”正成為流量密碼。女性跑者「小哈愛運動」,做過建筑師、設計師、攝影師,也是鐵人三項愛好者。她在得物App社區分享自己作為跑者的真實日常,目前已是社區頭部創作者。會計院校大學生“梓彤X0”,是一名新手創作者,在得物App社區深耕真實有用的美妝教程視頻,獲得越來越多關注,并接到來自品牌的商業內容合作,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全職自媒體。
得物App社區負責人吳達表示,“過去1年,社區的搜索用戶增長了60%,越來越多人通過搜索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們鼓勵創作者在合適的內容領域下以真人形象出鏡,以真實體驗為出發點,創作對他人有幫助有價值的內容!
在得物App社區,創作品類也變得更加豐富。除球鞋和穿搭外,如潮玩、運動、數碼、美妝、家居、汽車、游戲、知識和影視類目的創作者從32%提升到65%,社區還將不斷優化流量分發機制,扶持更多運動(徒步、跑步、羽毛球、滑雪、健身)、數碼、家居、美妝等類目的優質創作者“先富起來”。
創作者“pika-pika”在得物App社區分享球鞋內容,憑借在引力平臺接單變現,如今,這位5.2萬粉絲的博主月入過萬,從村鎮搬到城市,拍攝地也從小區拓展到了新疆旅拍!耙宦纷邅,是得物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心里真的很感恩!眱让晒判℃傇O計師”瞧瞧喬喬Y“毅然放棄穩定工作,跨越1774公里奔赴上海,成為得物App社區的全職博主。并頻繁與LOEWE、CL、阿瑪尼等大牌合作。她坦言,這份轉型不僅讓她收獲人生第一桶金,更開啟了人生新維度。
新手創作者或進階創作者,付出就有回報
得物App社區還推出“全明星主場計劃”,未來12個月投入超過300億曝光、30萬件免費商品和5億現金,扶持優秀新手和進階創作者,并針對不同階段創作者,設計和提供更趁手的創作工具、更細致的內容指引、更充足的變現手段和更高檔的行業合作等服務。
例如,對新手創作者,得物App社區每月將免費發放超3萬件商品,支持其內容創作;打造作者成長體系,給不同階段的創作提供「如何經營」的系統指導,每月發放超過200萬優惠券激勵創作;提供不同品類的內容藍皮書,為新手創作者進行精細內容指導。
對進階創作者,得物App社區則將為10000名創作者提供10億流量、價值5000萬貨值的跑鞋、數碼、美妝等行業尖貨優先體驗,以及參與VOGUE、F1上海站、馬拉松賽事、NBA球星中國行等影響力行業合作。
除了扶持創作者,得物App社區也在持續識別和打擊單一同質、搬運抄襲、營銷感強的劣質內容,并將啟動對水軍、刷粉刷贊和歷史不活躍賬號的專項治理,進行包括解除其關注、限制賬號下單功能等處置,打造對創作者更友好的社區生態。2024年,得物App社區封禁和處置了104萬賬號,處罰了609萬篇抄襲搬運內容,治理限制了879萬營銷內容,識別限制了1366萬條不友善評論。
“理想不經強有力的保護,就會被踐踏!睏畋硎荆跋M蠹以诘梦铽@得的既有買到好東西時的喜悅,也有看到有趣內容時的愉悅、看到有用內容時的獲得感,以及與他人互動時的會心一笑!
目前,每兩個30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人,就有1位是得物App的活躍用戶。得物App正在持續拓展服務,致力于成為“有品質的綜合平臺”,服務未來主流人群的品質生活。
附楊冰發言:
得物十年:初心、更新和決心
大家好,我是楊冰。歡迎大家來到得物全明星日。2025年是得物創立的第10年,我相信行業中的每個人都知道,得物得到了很多用戶的喜愛和信任,回看過去一切都那么順理成章,但10年前當我決定以“球鞋和潮流”作為切入點創業的時候,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理所當。
從醞釀到決策,讓我再三思考的是:了解、得到和分享潮流好物,會不會有足夠多的用戶喜愛這些?
我對這件事有切身的理解。我家鄉在江西井岡山,一個偏僻的四線城市,高中畢業后很久和同學們談起隔壁班的某個男生,記憶中長相已模糊,還記得球打得一般。讓我們非常羨慕嫉妒的是,他有一雙卡特的簽名鞋。我觀察了身邊大量同好和線上網友,大家在上面花了很多錢和時間,能感受到他們的需求痛點:首先,在信息獲取上,“最近出了什么新款”“這雙鞋有什么故事”,大多數人想了解但找不到;其次,在購買渠道上,光有錢買不到,還得托關系,要通過球鞋店長、經銷商在朋友圈找代購。再次,買到了也不一定是真貨。甚至經常出現購買渠道的店主被騙了,交不出貨,或者拿到的是假貨的情況。
2015年9月,我們上線了第一版得物,從社區的分享和討論切入,希望大家感受到球鞋文化的魅力,在這里聊起來。我們那時沒有外部融資,支撐團隊運轉的錢里有很大部分來自我個人出資。
到了2017年六月份,交易功能上線之前,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刻——早期攢的錢花的差不多了,幾個初創成員也在臨近上線前離開團隊。我用每天早上跑步的方式緩解壓力,當時的心態是既有忐忑,也有自信。
自信的是“這事一定行,方方面面該想到的,沒有人比我想的更清楚”,忐忑的是“萬一不行,是不是也要想一下怎么托底、怎么收場”。我每天翻來覆去想的是2件事:第一件事,如何給團隊托底?交易功能上線后,還要觀察一段時間,賬上沒錢了但要發工資,怎么辦?我打定主意自己再往里投一筆錢,保證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工資會少一毛錢。萬一失敗了,不能讓團隊同事沒工作,要想辦法給大家安排工作,每個人都要有崗位,琢磨誰適合去做什么事情。第二件事,如何給家人交代?我的投入相當于當時個人家庭現金的將近一半,是工作十幾年的積蓄。這么大一筆錢沒了,要和我的老婆溝通,要有個說法——在我的價值觀里,家庭成功是人生目標的一部分。我打算選個節假日,找個高級餐廳,搞出點小浪漫,買個奢侈品包包送給她,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要厚起臉皮和她講整個事情,“就當是經我手賭博了一次”,重點是要描繪未來:我還年輕,這點損失沒什么,以后都會有的。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交易功能上線后,結合社區積累的球鞋重度用戶,得物很快發展起來。令我感到驕傲的不僅是不斷上漲的交易額,更來自我們做了行業其他公司沒有做過的事情——得物的出現,讓更多用戶對買貴的東西,開始有了查驗鑒別的意識。
多年前,有些人認為得物是搞炒鞋的,我們沒有對外辯解,因為我們相信行勝于言,一件事做得久了,外界自然知道我們做的什么事情。到了今天,毫無疑問時間已經證明得物在踏實地伴隨用戶一起成長。球鞋是我們的起點,但不是終點。我們在持續拓展自己的服務,第一階段是球鞋和潮流,第二階段是從頭到腳的穿戴,第三階段是滿足服務未來主流人群的品質生活。
以前有同事問我,得物是不是想做“小而美”的平臺?我說如果“美”代表“品質”,那么“美”是前提,但我們不能接受“小”。我們堅定地增強自身服務能力,不斷擴寬品類,最終要做到“美而強大”——我們致力于成為“有品質的綜合平臺”。
目前我們正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前進。為此我們最近也更新了slogan:從“得到運動×潮流×好物”升級為“得到美好事物”。希望大家在得物獲得的既有買到好東西時的喜悅,也有看到有趣內容時的愉悅、看到有用內容時的獲得感,以及與他人互動時的會心一笑。
來看一看得物有什么樣的新的變化。首先是用戶變多了,性別也更加均衡。去年年底得物已經是中國互聯網上年輕人聚集度最高的平臺,每兩個30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人,就有1位是得物的活躍用戶。可以說,中國有一半年輕人都在使用得物。過去有種說法“潮流是男性的時尚”,大家可能會誤以為這里是一個男多女少的地方。實際上,使用得物的女性用戶也在持續提升,目前得物活躍用戶中,有49%是女性。我們用戶變多的同時,創作者數量也在增長。過去1年,日均活躍的創作者同比增長143%,日均新增內容發布量同比增長154%,他們每個月會創作超過525萬條動態。我聽到越來越多公司以外的人說,得物社區更好看了。我們從內部看數據,的確如此,不僅創作者的數量在變多,創作的內容質量也在變高,品類也變得更加豐富。我非常開心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能在得物賺到錢。僅僅過去1年,創作者總收入同比增長89%,有現金收入的創作者人數也增長了161%,達到了83萬人。
并非所有變化都是正向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得物,我們在和創作者、用戶交流時感受到:是不是有些有損社區氛圍的變化在發生?我們團隊也會花很多精力去看,到底是不是真有問題?如果是的話,到底問題出在哪里?我一直相信,只要用戶的反饋了真實的問題,我們就該改,就該做的更好。平臺要能夠自我更新,像系統升級一樣新增不同的能力。要能夠「治未病」,而不是總在有損用戶信任的事發生后,我們再做治理。在和創作者、用戶、商家做了多輪調研、訪談后,我們意識到,在一些問題上,用戶希望我們做得更好,比如大家不僅希望“多一些專業內容”,也希望看到更多真實感受的內容。而在另一些問題上,用戶希望我們從快、從速處理,比如“嚴查盜視頻盜圖盜帖子”、比如“夸大其辭的虛假營銷”,又比如“不走心的測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內部又做了許多討論,經過反復修改和完善,今天在這里正式推出《得物社區公約》,期待社區用戶做到“真誠表達、友善互助”,呼吁品牌與商家做到“真實體驗、誠信經營”。
回看過去,因為我們沒有提煉、明確平臺的要求,包括我們作為平臺方在內,各方都會有一些沒有做好的地方。對此,我們對內要求虛心傾聽,對外不作過度苛責,也不必追溯過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來路。但是面向未來,平臺一定要具備更強的能力,努力做出對社區中所有角色長期發展最有利的決定,讓大家以后的路越走越寬。我希望社區中所有角色都能有更多共識,更多信任,最終也是為了更好保護大家的權益。
大家現在翻開手上的《公約》,會看到這樣的說法——“如遵循《公約》要求,平臺將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給予鼓勵……如違背《公約》要求,我們將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加以調控和限制……”這段話是我特地要求團隊加上去的,也許給人一種感覺,有點強硬、嚴厲。我希望認真解釋一下,為什么這么說。這句話體現了我對理想的認識:理想不經強有力的保護,就會被踐踏。我和團隊講,如果我們真的在乎理想,就要同時具備兩種能力:對正向行為的引導和扶持,對負向行為的識別和打擊。我們已經上線并將持續迭代多種模型,通過流量和商機分配,扶持有信息量、有真人感、畫風美觀的優質內容,打擊營銷感過強、搬運抄襲、單一同質的劣質內容。
我們從不缺乏捍衛理想的決心。3年前,我們審查發現站內有83家品牌存在打版商品,這些商品款式雷同,只有商標和外包裝不一樣。到底該怎么處理成為了一個問題。當時這些品牌聽到風聲,通過各種人找到我托關系說情,希望免除處罰或從輕處理,其中有我多年沒見的老同學、朋友的朋友和行業前輩。公司內部也有聲音,說這類打版抄襲在其他平臺司空見慣,不要搞得像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而且對我們的收入都有可觀的貢獻,甚至是服裝類目毛利最高的部分。與其全部取締,不如抓幾個典型。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對的事情,我們要賺這種亂七八糟的錢干嗎?活著就應該堂堂正正,犯錯了就該第一時間改,痛有時候是件好事,讓自己夠痛下次才會長記性。最終我們的決策是:下架并集中清退了83家品牌的全部6000多件在售商品。這意味著,我們主動放棄了21億交易額。
這些品牌有相當部分來自福建泉州石獅。今年的一次商家調研,我聽到泉州石獅的服裝從業者說:清退事件的發生,后來反而對當地的服裝制作工藝升級起到很大積極影響。此前石獅當地不做“光版”,品牌從供應鏈廠家拿到貨品時,都已有一模一樣的印花、刺繡,所以才會顯得雷同。部分品牌為了繼續經營得物,響應平臺避免抄襲同質的號召,自建版房,倒逼供應鏈升級制作工藝,從“光版”上從頭開始做原創設計。我聽了又開心又感慨,對于服裝行業,我們的做法是有意義的,能起到一點推動作用。對我們內部,尤其是全程參與這事的同事,我希望這能讓我們更堅定、自信,始終選擇做正確的事。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做正確的事最終會帶來好的結果。我相信,總有一些東西是數字之外的,我們今天的數據分析能力,不足以捕捉很細微的人心變化。我始終相信做了壞事、做了好事,都是藏不住的,用戶都會知道,只是早一點,晚一點的區別。
在推出《社區公約》前后,我們發現,過去的10年里,得物社區累積下350萬的水軍、刷粉刷贊和歷史不活躍賬號。這影響到很少一部分創作者,使他們的粉絲數虛高。我們注意到,用戶對此并非毫無察覺,有用戶反應,印象是“有粉絲無互動,感覺像是僵尸粉”,這也會損害品牌與商家對其他創作者的信任,影響他們與其他創作者的商業內容合作。
得物公司價值觀,排第一位的是“求真”。我們始終追求“數據真實”,如果數據不真實,用戶如何相信這個社區?品牌與商家如何放心投入?我們決定把這批不真實的賬號清除掉。過去我們做得不夠,我們要承認問題。面向未來,我們丟下包袱、輕裝上陣。
我們要求自己保持開放和傾聽,能有足夠敏銳去更新迭代。另一方面,我們的核心價值又始終不變:要讓大家每次打開得物,都能感受到這里的真誠、真實、品質和可信賴。希望10年后,我們還能硬梆梆地說,始終像最開始一樣的——不忘初心、行事正當。
接下來我們會推出「全明星主場計劃」,面向符合《公約》的優質創作者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去提供幫助。
再次歡迎今天到場的所有創作者,你們是得物真正的全明星!祝愿大家收獲滿滿,帶著“真誠表達、友善互助”,在得物獲得成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