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對零售業發展走向是顛覆性的
來源/零售顧事
撰文/顧國建
去合肥看了王衛的生鮮傳奇,令人吃驚又十分驚喜的是生鮮傳奇用上了無人駕駛智能化配送車,這可是我一直的夢想!
2020年12月20日我在《零售顧事》發表的《建言十四五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一文中寫到:
“用無人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搬運機器人這樣的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術來代替傳統的物流配送和快遞小哥”。
“這一系統的建設是城市社會公共服務系統,任何企業、商品、信息和物流設施等都可以接入使用這一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將現有企業的各種2B、2C的服務模式都能包容在這個系統里面,做到社會資源最大化的利用與共享”。
今天在合肥、在生鮮傳奇,我看到了這個系統的零售企業版,看到了我理想實現的雛形(現在就差最后一步搬運機器人),興奮不已啊。
白犀牛無人駕駛智能化配送車正式上路投入商業化運營
白犀牛配送車整車全景圖
白犀牛配送車前方正面圖
白犀牛配送車后方正面圖
白犀牛配送車右側貨物出入口容積3立方可置放26個標準儲物箱
白犀牛配送車側面員工操作顯示屏
白犀牛配送車運營的基本要義:
1、以8家門店為一組配送單位,在其中的一家門店設立前店后場的小型配送和加工中心,該配送加工中心為8家門店轉配標品和小型加工中心加工的生鮮商品;
2、用無人駕駛智能化配送車完成8家門店一日多配、隨調隨配,其配送的成本、頻率和效率已經超過了便利店的一日多配;
3、 生鮮傳奇的白犀牛無人駕駛智能化配送車已經在合肥市獲準上路,并能駛上馬路上街沿,不占用交通道路在指定地上貨卸貨。
在我的了解中,除了深圳天虹有一家門店中進了無人車常溫品到家配送業務外,像生鮮傳奇這樣用無人車從衛星倉向8家門店進行多個溫度帶、多頻次的配送,生鮮傳奇還是全國商超的第一家,了不起。
白犀牛無人駕駛智能化配送車是AI技術在零售業突破性應用的范例會改變零售業未來發展的走向嗎?
我的認知和理解是一定會改變零售業未來發展的走向,也許會很快!
白犀牛所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配送方式改變,而是零售業整個經營管理和運營模式的顛覆性改變,因為它是一種衛星倉產業鏈模式(零售終端衛星倉——零售企業大倉——工廠),主要體現在:
零售終端的衛星倉(如生鮮傳奇8家門店一個配送單元的配送加工倉),通過白犀牛配送車將一般貨品和生鮮食品按銷售訂單實際需要實行對8家門店進行庫存最少、加工時間最短、鮮度最好的低成本高效配送。
衛星倉的生鮮商品加工設施
衛星倉的冷藏冷凍庫
衛星倉的轉配商品存放貨架
衛星倉產業鏈模式的建設是從零售終端的衛星倉發動的,具有非常強烈的零售對產業鏈的先導性拉動,因為零售終端衛星倉是整個零售企業從門店往后推導業務模式再造的源頭,不完成零售終端的業務再造,整個衛星倉產業鏈就不能形成按市場需求的業務邏輯,主要體現是:
1、POS系統的實時銷售、門店的庫存(要求都在門店的陳列貨架上)、倉庫的庫存(大倉和衛星倉)全數字化打通,實現基于大比重零配(支持更多拆零)的高效率門店商品支持系統;
2、基于從POS陳列貨架、庫存(大倉和衛星倉)數字化貫通的實現,大大簡化了門店自動訂貨的邏輯,實現全自動、高頻次(傳奇號支持的前提下)高精度的自動補貨體系;
3、光從人工成本上就大大降低,第一,大大降低了用工標準(員工的能力和經驗要求),第二,大大減少了員工訂貨、理貨的工作量。
王衛告訴我起碼節約了人工成本50%,可以將生鮮傳奇現有的門店用工從12個人降低到6個人,甚至更少。
除了人工降低50%外,同時也會降低商品損耗50%,大約在4-5個點左右,增加15%的銷售機會,以每家店日銷平均2萬元計,每家門店可增加3000元銷售額,按生鮮傳奇現在200家門店加總統計每日可增加銷售額60萬元,新科技帶來的效益是突飛猛進的提升啊。
衛星倉產業鏈模式的效益向產業鏈縱橫兩軸和消費者個人點的溢出
當零售端門店數字化智能化真正打通各業務端高效無縫連接之后,衛星倉產業鏈模式的效益向縱、橫、點三個方向溢出:
縱軸段1——零售企業大倉(總部配送加工中心),大幅度減少大倉的庫存,實現門店端的精準配送,減少壓庫商品加速了商品資金周轉,中型的無人駕駛智能化配送車對衛星倉的配送加上倉庫作業機器人的運用可把大倉的物流配送費用降低到1%以下(現階段一般為3-5%);
縱軸段2——產業鏈源頭端工廠和農產品產地的貨物可以通過大型集裝箱電動無人駕駛卡車向零售企業大倉配送,甚至直接向衛星倉直接配送,商品的周轉會更多地體現在生產線和運輸線上而不是停留在各種形式的倉庫里,流通速度大大加快,整個社會的生產與流通成本大大降低;
特斯拉航程可達805公里的大型集裝箱電動卡車沃爾瑪是最大的買主
橫軸——門店零售端,在AI技術的支持下高效率高收益地拓展加盟連鎖店,完美地把高科技與個人的辛勞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社會普通百姓創業勤勞致富的新天地。
消費者個人點——今天我們已經看到80%的消費者網上購物是通過搜索引擎的,當衛星倉產業鏈模式接入社會各大搜索引擎和各類APP、小程序時,衛星倉的無人配送車(大車里裝更小的車)就可以最短的距離最快的速度實現商品的到家服務。
即時零售的主體就可能從第三方配送平臺轉移到實體零售商,真正實現實體零售商的O2O的全渠道銷售。
如果衛星倉產業鏈模式能夠走通的話,那么可以這樣說,新零售盒馬店倉合一的模式、山姆會員店分離式大店小倉的模式、叮咚、樸樸前置倉的模式也是能夠走通的,因為克服了他們長期不盈利或更多盈利(山姆前置倉)最大的障礙(快遞小哥成本巨大),我很堅定地相信。
我一直有這樣的觀點,現今的以快遞小哥到家服務的模式是從實體經濟中抽取掉了最寶貴的青壯年勞動資源,國內現在有500多萬快遞小哥,加上外賣員人數達到8400萬,讓他們回到實體經濟中去將會根本改變中國農業、工業等產業領域就業人口的結構和面貌。
AI技術在衛星倉產業鏈模式創新上的艱難
在與王衛的交流中深切體會到生鮮傳奇為了讓AI技術在零售業的落地發展作出了及其巨大的付出與十分艱苦的努力,以下列舉一些片段:
無人送貨車如何躍上交通道路的上街沿不影響交通?吭谂渌忘c
為實現即時加工高頻次配送就必須保證庫存商品的準確性,為此要做到:
如何實現用AI技術識別商品檢核庫存
如何實現門店的可視化高頻次盤點
如何實現門店的可視化收貨
如何實現POS系統的滿足不同情況(如贈品也必須過POS)下的銷售實際記錄
如何做到商品陳列的準確高效
配送中心統一打印發送到門店用于商品陳列位置的標價牌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和商品陳列的準確率
如何做到同類不同品商品有序擺放
不同商品陳列在一起時用不同顏色和阿拉伯數字表明上下左右排序的位置等等,等等.......
不容易的很那!
AI技術在零售業的應用空間到底有多大?
除了以上衛星倉產業鏈這一根本性改變零售業發展走向的模式之外,我問了王衛這個問題,他回答說,“AI技術在零售業中的應用非常之廣泛,而且是顛覆性的”。
比如,
52周商品營銷計劃的用AI技術制定
商品海報計劃
改變超市公司大型配送中心現有的傳統模式向通過式和小型化轉型
企業和社會卡車司機的大規模轉崗
企業管理層和員工隊伍的知識結構改變,用工制度的改變
企業設施設備投資方向改變——機器人
等等、等等......
零售的AI賽道我還會在嗎!
王衛甚至告訴我,他非常擔心,“零售的AI賽道上我會在嗎”!
我知道王衛是在提醒零售業同行要重視AI技術對零售業的顛覆性影響、否則會出局。
王衛是中國零售業中不多的具有前瞻性眼光和思維的企業家,為了在生鮮傳奇落地AI技術他甚至收購了一家軟件公司,投入巨大的精力朝思暮想設計AI技術開發的業務需求,難能可貴。
在生鮮傳奇我看到了AI技術在中國零售業的應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王衛為中國的零售業做出了表率,大大滴點贊!
顧國建與王衛在生鮮傳奇第一家衛星倉門店前的合影
右生鮮傳奇董事長王衛、左螞蟻商聯董事長田建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