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招股書透露哪些秘密?
出品/筷玩思維
作者/趙剛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成功在港交所IPO。時隔近3年后,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以及近期的滬上阿姨幾乎均在同一時期向港交所申請IPO,“現制茶飲第二股”進入最集中和最激烈的爭搶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02150.HK)最新股價為2.83港元,市值僅剩48.54億港元,這與其巔峰時期300多億港元的市值相距甚遠。在現制茶飲喧囂的背后,我們更應該重點關注奈雪的財報以及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最新提交的招股書里所透露的關鍵信息,這些內容是我們深度洞察現制茶飲業最好的方式和窗口。
據1月18日奈雪公布的最新信息,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經營1574間直營門店,其子品牌“臺蓋”的門店將在今年逐步關停。
值得注意的是,臺蓋并不是奈雪的茶第一次內部孵化失敗的子品牌,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奈雪曾推出過另一個子品牌“梨山”,但“梨山”早于2021年2月就已停止運營并關閉全部門店。
此外,奈雪的茶2023年全年共計新增506家直營門店,預計在2024年新開約200家直營門店,并會根據可供選擇的門店點位情況來動態調整開店目標,同時將繼續在加盟業務及境外市場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
據筷玩思維了解,從門店位置來看,奈雪的茶兩種類型門店均集中在高、中線城市。其第一類茶飲店(位于高端購物中心的門店)在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共有1097家,其它城市有133家。第二類茶飲店(位于寫字樓、住宅社區等其它位置門店)在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共有325家,其它城市有19家。由此可見,即使在放開加盟之后,奈雪的策略依然是集中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擴張。
蜜雪冰城
1月2日晚間,誕生于1999年的蜜雪冰城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及旗下現磨咖啡品牌“幸運咖”合計在全球擁有超36000家門店(99.8%為加盟門店,僅0.2%為直營門店;閉店率約為2.37%),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其中海外門店近4000家。蜜雪冰城營收來源主要是商品和設備銷售、加盟及相關服務等。
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九個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1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2%、46%,分別實現凈利潤20億元、25億元,同比增長5.3%、51.1%;毛利率分別為28.3%和29.7%;凈利潤率分別為14.8%和15.9%。
在這個新茶飲品牌層出不窮的年代,蜜雪冰城稱得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與喜茶、奈雪的茶走高端路線不同,蜜雪冰城的底色是“低價”且深耕其它品牌不愿涉足的下沉市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蜜雪這類公司在市場空間飽和之前,基本都會快速增長,但模式是可以被模仿的,模式本身并不會帶來超額溢價,更多還是規模溢價和品牌溢價”。
1月29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僅10余天,蜜雪冰城遭到監管部門的“追問”。證監會要求蜜雪冰城補充五大事項方面材料,涉及用戶個人信息安全、是否存在禁止上市融資的情形以及補充說明前期申請A股上市是否存在對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影響等內容。
茶百道
成立于2008年的茶百道于2023年8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其計劃今年一季度在香港上市,擬募資最多3億美元。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茶百道已經趕在IPO前進行了大額分紅,實控人(王霄錕、劉洧宏夫妻及一致行動人)有將近12億元落袋為安。
在公司經營層面,茶百道被質疑的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門店數量與營收增長天花板顯現,估值面臨下行;自加盟激進擴張以來,公司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并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這一點與蜜雪冰城很類似。
值得注意的是,茶百道實現高速增長的手段之一是外賣。據國內媒體此前發布的一項調研數據,茶百道是所有茶飲品牌中外賣訂單比例最高的一家,占比達70%-80%。招股書顯示,茶百道線上銷售占比從2020年1月的47.6%增加到2023年3月的58%。
此外,茶百道的利潤率在2020年之后連續下滑,這與營銷成本的增加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有直接的關系。為了保住利潤,有評論指出,茶百道是通過極致壓榨加盟商完成的。
業內人士測評茶百道加盟商的毛利在14%左右,門店扣除人工、房租、水電等成本,一家門店的回本周期已經從剛開放加盟時的短至四個月延長至2-6年,回本周期不如蜜雪冰城。
在產品力打造上,茶百道和其它腰部選手一樣,天花板效應嚴重。就研發費用而言,茶百道2020年和2021年均為0,2022年研發費用率不到0.1% ,遠遠低于營銷費用投入,這也可見茶百道更看重的還是營銷聲量帶動加盟業務,而非產品創新。
古茗
1月2日,創立于2010年的古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聯席保薦人為高盛和瑞銀集團。招股書顯示,古茗公司自稱系“中國最大的大眾現制茶飲店品牌”(古茗將自己單獨歸類為“平價現制茶飲店”),截至2023年底,門店數突破9000家(僅有6家為直營店,占比不到1%)。
不過,這9000家門店絕大部分是加盟店,直營店僅6家,且分布都基本上在江南一帶,少有北方城市,連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也都還沒有覆蓋。
截至2021年及2022年年底,古茗分別錄得凈負債12.58億元及8.17億元;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以及2023年9月30日,其分別錄得凈流動負債17.13億元、15億元及5.59億元,總資產負債率高達95%。
古茗在招股書中提到,2023年,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達到37.6萬元,單店經營利潤率達20.2%。可以簡單算一筆賬,一年要實現37.6萬元的收入,意味著加盟商月均利潤要在3萬以上。目前現制茶飲店的單店經營利潤率為10%到15%,古茗就算按照遠高出同行的20.2%凈利潤率,以15元/杯的客單價,加盟商一個月就得要賣到萬杯以上。
而截至2023年,古茗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占總量的79%,公司38%的門店位于遠離城市中心的鄉鎮,單月萬杯銷量對鄉鎮市場的古茗加盟商而言,事實上很難達到。
值得注意的是,古茗大本營的浙江省門店數已經超過2000家,但其2023年的同店GMV增速已經只有5.1%,低于全國同店GMV增速(9.4%),這說明門店已經接近飽和,未來的收入和利潤增速的下降趨勢也不可避免。
古茗另一個顯眼的問題,則是在報告期內,古茗的一起與偷逃稅有關的處罰事件。
筷玩思維注意到,2021年12月,臺州市稅務稽查局發現古茗于2018年6月14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間少繳稅金及附加共計2360萬元,并對其處以1160萬元的罰款及650萬元的滯納金。
古茗已于2022年1月前全部結清少繳稅金及附加、罰款及滯納金。從競爭態勢、企業規模和利潤模型來看,古茗都并非最佳狀態,此時謀求上市,自然也是想要通過資本市場滿足自身發展的一些需要。
滬上阿姨
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成立于2013年的滬上阿姨也出現在港交所新上市申請名單中。按門店規模,滬上阿姨是我國第四大現制茶飲公司,前三大公司分別為蜜雪冰城、古茗及茶百道。
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4年,滬上阿姨分別在A輪、A+輪、B輪和C輪融資7500萬元、5300萬元、2.3億元和1.215億元,每股對價從11.96元到50元,這意味著四年來其估值翻了3.2倍。
IPO前,單衛鈞和周蓉蓉合計持股80.63%,嘉御資本通過蘇州宜仲、蘇州祥仲、南京祥仲合計持股8.15%,為第一大機構股東。
滬上阿姨近幾年得益于數輪融資的助力,在加盟模式下門店規模增長迅猛,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滬上阿姨全系統門店數目分別為3776間、5307間及7297間。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滬上阿姨收入分別為16.4億元、21.99億元及25.35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分別為8339.9萬元、1.49億元及3.24億元。其中在2023年前三季度,滬上阿姨收入增長率均優于蜜雪冰城和古茗。
不過,滬上阿姨凈利率相較于上述三家競對并不高,2023年前三季度,滬上阿姨凈利率為12.8%,同期蜜雪冰城、古茗的凈利率分別為15.9%、18%,茶百道2020年至2022年凈利率則均超過20%。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滬上阿姨與蜜雪冰城、古茗和茶百道有不小的差距。以2022年為例,按順序計,這四家企業收入分別為21.99億元、135.76億元、55.59億元、42.32億元。
滬上阿姨在招股書中稱,未來將借助多品牌戰略來拓展新市場。
除了滬上阿姨品牌外,滬上阿姨與蜜雪冰城一樣切入了咖啡賽道,其于2022年推出咖啡品牌“滬咖”,一般內置于滬上阿姨門店內。
2023年,滬上阿姨還推出了輕享版,該品牌為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茶飲選擇,門店主要為街邊店,主要產品的價格范圍在2元至12元。輕享版的面世,滬上阿姨意在以更低的價格挖掘鄉鎮市場的機遇。
結語
有分析預測,2023年新茶飲市場規模增速高達44.3%,但2024和2025年,增速或將下降至19.7%和12.4%。隨著新茶飲市場增量轉存量趨勢明顯,行業正進入新一輪競爭周期。奈雪、喜茶等在內的高端新茶飲品牌紛紛放下身段,以9.9元的特價和競爭對手們大打價格戰。
愈發內卷的新茶飲市場,倒逼企業加速上市節奏。
業內人士表示,一眾茶飲品牌扎堆籌劃上市,無疑與茶飲市場格局息息相關。現制茶飲競相沖擊上市,一直被看作是行業高速發展的表象,但這兩年來,另一種觀點也不斷冒出:大家想方設法搞IPO,其實是市場內卷嚴重后無以為繼,只得抓緊向資本市場爭取紅利。
相比滬上阿姨、蜜雪冰城、古茗和茶百道拼搶“現制茶飲第二股”,近幾年明顯低調的喜茶在發展上的策略其實很值得研究和關注。
截至2023年底,喜茶門店數已突破3200家,其中事業合伙門店超2300家,門店規模同比增長280%。喜茶會員總量超1億,成為行業首個私域用戶規模破億的茶飲品牌。2023年喜茶直營門店連續12個月實現月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單月同比增長最高達80%,出現了眾多月均銷售額超100萬元的門店。
2023年,喜茶相繼在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標志性城市開出首店。
在供應鏈創新方面,喜茶自主研發推出了3大類共7款智能設備,覆蓋門店全流程應用場景。
值得強調的是,喜茶日前率先在行業內公開60多款產品的配方原料信息、超70種真茶、真果、真奶、真糖等原料溯源信息,產地涉及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超20個省份、40多個市縣,此外還上線了60多份產品營養成分權威檢測報告,并成為所有產品標配。喜茶此舉推動了現制茶飲配方原料透明化、健康化,由此開啟了新茶飲行業的“配料表時代”。
為何不斷修煉內功的喜茶不急于上市?為何喜茶愈發顯得低調了?喜茶低調的這些年都在干啥?這些問題或許才是值得深度思考和持續關注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