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化妝品十強最新榜單出爐
來源/青眼
撰文/小南
8月30日,隨著上美股份2023年上半年財報出爐,國內美妝上市公司2023年年中成績單已盡數揭曉。
據此,青眼根據已公開的財務數據梳理出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美妝企業TOP10榜單,除了上海家化仍穩列第一外,其他上榜企業排名均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當前,化妝品零售市場增長放緩,行業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仍未消退。正因如此,上榜企業和排名變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美妝市場的格局和趨勢變化。那么,今年上半年有哪些美妝企業在領跑市場?它們又有著什么樣的增長秘訣?
10家企業半年收入破200億
從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來看,頭部美妝企業仍牢牢守住其市場地位,且前十名單整體變動不大。而不變當中,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前十隊列中,已有3家朝著80億級企業邁進。
以20億元為分水嶺來看,目前國內美妝企業可分為兩個梯隊,首先是以上海家化為首的20億+梯隊,其中上海家化和珀萊雅位列第一和第二位,營收分別為36.29億元、36.27億元,兩者僅相差約200萬元;華熙生物則以30.76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三。第四、第五名則歸屬于貝泰妮和水羊股份,營收分別為23.68億元、22.9億元。有多家券商機構預測,按照當前的增速,上海家化、珀萊雅和華熙生物三家企業均有望在近兩年突破80億級大關。
而第二梯隊則均在10~20億之間徘徊,其中逸仙電商、巨子生物、上美股份上半年業績超過15億元,分別為16.24億元、16.06億元、15.87億元,而福瑞達、丸美股份則剛剛突破10億大關,分別為11.06億元、10.59億元。
從業績表現來看,大部分企業營收均錄得增長,而2022年全年,僅有半數企業錄得增長,可見頭部企業們已開始逐步走出疫情陰霾。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巨子生物和珀萊雅營收增長最為迅猛,增幅分別達到63%和38.12%; 上海家化和逸仙電商則分別出現了2.3%、11.87%的下滑。
在歸母凈利潤方面,3家企業有望在今年突破10億元。
具體來看,逸仙電商雖然仍錄得虧損,但其虧損幅度在持續大幅縮窄,距離扭虧為盈已然不遠。其他企業中,除華熙生物錄得10.27%的下滑,其余企業均取得了凈利潤的增長,其中上海家化甚至取得了90.9%的超大幅增長;此外,珀萊雅、水羊股份、巨子生物、上美股份均取得了超50%的增長,增長幅度分別為68.21%、72.02、52.50%、60.78%。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環亞目前暫未公布上半年經營數據,所以本次統計暫未將環亞列入榜單。根據環亞此前公布的數據,其2022年營收為20.9億元,歸母凈利潤也達到2.28億元,按照去年上市/擬上市公司數據,環亞已超過福瑞達和丸美股份,位列第九名。
此外,今年8月剛剛登陸深交所的敷爾佳,也成為國內美妝企業十強的有力競爭人選。根據其最新公布的財報,今年上半年,敷爾佳營收錄得8.68億元,同比上漲6.33%;歸母凈利潤更是達到3.53億元,已經超過了當前營收排名第一的上海家化,可位列歸母凈利潤榜單第5位。
當然,不僅是敷爾佳,目前暫未上市的伽藍集團、宜格集團、橘宜集團等均是十強企業的有力競爭者,且根據此前部分企業公布的數據,有不少企業已經可以被列入十強榜單之中。
據青眼統計發現,目前榜單中的十家企業上半年總營收已經達到219.72億元,同比增長13%,已然跑贏大盤。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2071億元,同比增長8.6%。按照這一數據計算,國內前十家頭部企業的營收已占全國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的10.6%?梢哉f,頭部化妝品企業們已經開啟了強勢復蘇,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第一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整體而言,雖然前十構成企業名單變化不大,但從近三年的排名變動來看,國貨頭部企業的競爭在日趨白熱化,僅有上海家化一直保持著龍頭老大的地位,其他企業的排名幾乎每年都在變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業績公布后,珀萊雅已經有了沖擊第一名的勢頭。
青眼通過梳理近三年國內頭部美妝企業半年報發現,增長勢頭最猛的是珀萊雅。2021年,珀萊雅上半年營收還僅接近20億元,但其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幾乎實現了營收翻倍,并從第五名的位置直追第一;诖耍翮耆R雅在下半年能夠保持住上半年的增長速度,則有望在今年奪得國貨美妝企業頭籌。
另值得一提的是,珀萊雅品牌今年上半年單品牌營業收入已經達到28.92億元,同比增長35.86%。若按此增速,今年珀萊雅或能成為首個突破60億的國貨品牌(僅包含已公開品牌業績)。
此外,貝泰妮也從2021年的第7名上升至了今年的第4名,上半年營收從14.12億元一舉突破20億元錄得23.68億元。同時,薇諾娜單品牌上半年營業收入也已達到22.6億元,從貝泰妮集團上半年整體增速來看,也有望在今年突破50億大關。
從已公布的單品牌營收來看,薇諾娜和珀萊雅這兩個單品牌可以說已經實現斷層領先,其余已公開品牌業績均未超過20億元,距離年收50億元仍有較大距離。
有增必有落,逸仙電商就從2021年的第二名直落到現在的第六名,營收也從2021年上半年的29.7億元跌落至16.24億元。不過,相比于直落的營收,逸仙電商近兩年一直在優化盈利結構,其歸母凈利潤從2021年的虧損7億元,已經縮窄至今年的0.58億元。逸仙電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錦峰在財報中表示,逸仙電商正在進行業務模式調整,并在品牌建設和研發上加強投資,目前其戰略轉型計劃基本保持在正軌之上。此外,水羊股份、福瑞達、丸美股份、上美的排名均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下滑。
研發升級,自研產品成標配
不可忽視的是,上述企業之所以成為市場的領跑者,與其近年來抓住了行業發展趨勢關系密切。眾所周知,今年以來,國貨護膚領域掀起了一股“中國成分”風潮。這一方面說明國貨美妝的崛起,另一方面也說明不論是消費端還是企業端,研發越來越成為頭部企業的立身之本。輕研發重營銷的時代早已過去,要想成為真正的頭部企業,研發投入必將成為重中之重。
青眼梳理了今年上半年各企業研發投入,發現除逸仙電商外,其余均呈現增長態勢,福瑞達未公布化妝品板塊具體研發費用,因此暫不被列入對比行列。其中,巨子生物研發投入增長幅度最大,達到了80.8%,位列所有企業之首;而珀萊雅和貝泰妮則以49.87%、33.58%的增長率位列第二、三位。此外,貝泰妮還憑借1.09億元的研發費用位列榜單第二,榜單第一則由一直以來都以強研發著稱的華熙生物摘得。
從今年上半年各大頭部國內頭部企業的研發成果來看,當前的增長有兩個重點,其一是繼續建立研發中心/工廠或聯合實驗室,其二是布局自主知識產權化妝品原料。
首先,研發中心和擴產成風潮。其實,早在前些年疫情較為嚴重時期,頭部企業們也一直沒有放棄持續加碼研發,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大規模的研發擴產已經開始。
今年4月,水羊股份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上市,募資金額共6.95億元,主要被用于水羊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和持續加碼研發投入等;今年7月,珀萊雅上海研發中心也有了新的進展,或許在不久后就將正式落戶閔行區;本月初,逸仙電商宣布其首座工廠——逸仙生物科技在廣州市從化區正式開業,該工廠是逸仙和科絲美詩共同打造,投資超6億元,集研發、制造、品控為一體。
在產學研方面,華熙生物宣布和山東大學合作創立“華熙生物-山東大學干細胞與皮膚組織再生研究中心”,同時繼續與江南大學、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校機構合作,延續進行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2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今年6月,“瑞金醫院-逸仙集團醫學護膚聯合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首期投入超過千萬元,逸仙將和瑞金醫院一同進行皮膚科學基礎上的護膚產品研發。
同時,在中國成分的風潮之下,自主知識產權原料成為重點布局方向。僅今年上半年,就有水羊股份和貝泰妮兩家企業官宣了化妝品新原料備案,水羊股份備案的新原料為化學原料“吡咯并喹啉醌二鈉鹽”,貝泰妮備案的則是植物原料“水龍(LUDWIGIA ADSCENDENS)提取物”。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貝泰妮就成立了創新原料研發中心,聚焦創新原料的自主研發。在上半年財報中,貝泰妮也指出,其創新原料研發中心正在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同時其獨立的醫療器械研發部,正重點開展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轉化和注冊申報工作。
水羊股份也在財報中表示,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正在籌備頭部化妝品新原料備案,以提供更高效的獨家成分。
今年上半年,上美股份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成立了“護膚功能原料聯合研發中心”,預計將在生物分子設計、植物分子改造等領域做出全新的嘗試。
除此之外,華熙生物財報也顯示,其目前在研原料及合成生物研發項目共121個,華熙生物北京合成生物學國際創新研發中心也進入高效運營階段,已實現合成生物生產菌種的快速迭代,超10個產品進入中試階段。
融資、收購……擴張已經開始
集團的擴張,是以研發為始,但最終會落腳于品牌?v觀當前全球任何一個大型美妝集團,都是由多品牌組合構成的多點增長,而當前國內頭部企業如珀萊雅、貝泰妮等,仍是以一個主品牌撐起主要業績增長。不過,近些年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各大集團品牌擴張的戰爭已經打響,各家都在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上半年,不少頭部化妝品企業都以新品牌為錨點,開始了對市場的新一輪嘗試。如貝泰妮在今年推出了首個AI功效護膚品牌貝芙汀,意在開辟“AI+痤瘡治療”、“科技+護膚”的新領域;前十的有力競爭者伽藍集團于今年首次推出嬰童皮膚科學功效品牌“己出”,意在入局嬰童護膚賽道。
除新品牌外,直接的對外投資和CVC投資也成為頭部企業們擴張的重要方式。
僅在今年上半年,貝泰妮就花費共計4億元參投了兩個投資基金,還作為資方跟投了和化妝品無直接聯系的上海睿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這也引發了投資圈對于貝泰妮押注VC基金的討論。
無獨有偶,今年6月,華熙生物正式發布CVC(企業風險投資基金)戰略,并宣布和賦遠投資共同成立賦遠合成生物基金,以深入發展合成生物技術。同樣,近年來多次設立投資基金的丸美股份也不例外,今年上半年對基金公司青島茂達增資6000萬元,以擴大基金在美麗消費事業相關產業領域的投資布局。
此外,珀萊雅持股的永沃基金投資了上,|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和微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前者是一家基于創新材料的高端介入醫療器械公司,后者則是生物科技公司。
可以說,在化妝品零售市場增長放緩的當下,頭部企業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尋求增量。截至今日收盤,華熙生物、貝泰妮、珀萊雅和巨子生物仍位列頭部企業市值的第一梯隊,其中華熙生物市值居首位,為450.6億元。
總體而言,頭部企業們的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沒有新的成長引擎,就會被持續跟進的“后浪”們所趕超。這,也是當下正發生的新變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