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買菜全面爆單,黃崢熬走了所有對手
出品/電商派Pro
作者/李松月
01
多多買菜“躺贏”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足足活了73歲,硬生生熬走了幾乎所有的競爭對手,成為了三國最大的贏家,為西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而商場如戰場,有時候“以靜制動”可能就是最好的戰術。
不久前,美團的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大規模撤出長期虧損的城市市場,僅保留在廣東、浙江等具有發展潛力地區的運營,旨在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更具戰略價值的業務板塊。
圖源:美團優選
如此一來,曾經的“百團大戰”就只剩下了拼多多這一家巨頭,“潑天的富貴”突然就砸到了多多買菜的身上。
據北京商報消息,美團優選撤退一周后,多多買菜部分大倉和末端訂單量暴漲,還有倉庫開出了上萬元薪資急招分揀員和司機。
四川一個小縣城的團長表示,最近有很多用戶開始轉移到多多買菜下單,以往日均訂單量不足50單,如今卻直接翻倍,訂單量增長超100單;還有多多買菜倉庫的管理人員透露,當前一個分揀員每天的分揀量能達到5000-6000件,差不多也超過以往的兩倍,薪資也水漲船高達到了8000-10000元。
同時,不僅僅是消費者集中涌入,美團優選的供應商也開始爭分奪秒清理庫存,多多買菜當然是首選的渠道之一。
由于目前社區團購模式還是以生鮮為主,此類貨品保質期短,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很容易造成巨大損失。
此前有消息稱,部分供應商的手上積壓了幾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生鮮,不得不緊急尋求多多買菜和其他本地團購商“接盤”。
圖源:多多買菜
在此背景下,只要多多買菜愿意接,即使給到的價格極低,供應商為了不讓貨砸在手里,恐怕也不會猶豫太多。當時有供應商直言:“多多買菜差不多還有80個倉,現在能進就進。”畢竟能在短時間內消化如此龐大庫存的,基本也只剩下了多多買菜。
而作為平臺方的拼多多,最近也是動作不斷。先是多次調整多多買菜入口位置,一度排到了“百億補貼”上面,占據了App首頁最重要的流量入口。此后在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一批多多買菜招募團長的宣傳海報,主打“團長漲傭50%”“加倍補貼”等,吸引團長和消費者。
可以說,美團優選的大撤退,讓多多買菜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已經做好了進一步擴大規模的準備。
猶記得2022年4月,美團優選從西北四地撤城后,多多買菜接手了其先前所占的市場份額,迅速在這幾個地區達到了盈虧平衡。
如今,美團優選又給多多買菜騰出了更多市場,至于后者能否借此機會實現全面盈利,就得看多多買菜自己的了。
02
社區團購的未來在哪里?
時至今日,再去回顧社區團購的發展歷史,確實是令人唏噓。
2016年,在興盛優選的大本營湖南長沙,出現了一批自稱“團長”的人。他們借助微信群,拉攏社區用戶加入社群,再以用戶為籌碼與供應商談判,爭取到較便宜的商品團購價格,并在社群發起團購,這便是此后社區團購模式的雛形。
2018年,隨著微信進一步豐富生態,小程序的出現顯著提高了社群電商的交易效率,興盛優選、美家優選等區域性的社區團購平臺便是在這時誕生。這一年,興盛優選在長沙的單月GMV突破2000萬。
2019至2020年,隨著社區團購的模式得到進一步驗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在這之中,既有十薈團、食享會等獲得大規模融資的初創平臺,也有美團的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滴滴的橙心優選、京東的京喜拼拼等巨頭入場。
當時正值疫情,社區團購“無接觸配送”“送貨到社區”的模式正好滿足了消費者的剛需。2020年,社區團購正式進入爆發期,據企查查統計,這一年社區團購賽道吸金超過百億元,同比增長356.3%。
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國家和地方陸續加強對社區團購模式的補貼以及市場監管,叫停了巨額補貼亂象和砸錢圈地的惡性競爭。彼時,前期野蠻生長的后遺癥也開始顯現,大部分社區團購平臺都因為供應鏈斷裂、客流下滑而面臨破產或兼并,尤其是沒有巨頭撐腰的平臺,幾乎都開始被時代淘汰。
2022年以后,社區團購的市場格局基本確認。按市場份額從大到小來看,仍留在場上的玩家基本只剩多多買菜、美團優選、興盛優選和淘菜菜。
即便如此,這幾家平臺的日子也不好過:多多買菜被曝關停并轉讓多個低效站點;美團優選撤出多個地區;興盛優選自2021年后再無新的融資,運營區域逐漸縮回大本營。
在這之后,僅存的幾家社區團購平臺又出現了頻繁調整。
像是美團優選將自身的定位改成了“明日達超市”,并入美團電商業務“團好貨”,企圖擴大SKU,探尋社區團購新的解法;淘菜菜選擇與淘鮮達合并為“淘寶買菜”,一度受益于淘寶“本地零售”戰略,接連開城、試圖反撲。
但結果也很明顯,美團和淘寶新的嘗試并沒有起到太多作用。
今年3月,全國多地的淘寶買菜用戶收到公示通知稱,淘寶買菜次日自提服務已停運,全國多個城市的淘寶買菜自提點也已經下線,“次日自提”業務改成了只能通過“淘寶買菜-農場直發”頻道快遞到家。
圖源:淘寶買菜
6月,美團優選大規模撤城,僅保留了部分地區。雖然美團方面表示,會繼續探索“次日達+自提”模式和社區零售新業態,但短時間內估計很難再有新的動作。
如今,淘寶閃購和美團閃購正打得火熱,即時零售已然成為了新的競爭焦點。社區團購對于它們而言,不過是一種嘗試了幾年都沒跑通的模式,已經到了必須拋掉包袱的時候。
從商業模式來看,社區團購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履約成本高,由于生鮮品類成本結構特殊,損耗率高達15%-25%,遠超標品電商;二是運營成本高,比如社區團購平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市場推廣、用戶獲取和團長維護等。
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急于盈利的平臺,在停止燒錢補貼后,不僅商品價格上漲,給到團長的傭金分成也在降低。而當團長和消費者開始逃離,社區團購陷入虧損的惡性循環也是必然的。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社區團購的用戶心智畢竟已經被建立了起來,大量美團優選用戶轉向多多買菜就是最好的證明。
雖然價格比電商平臺貴,但能夠做到次日達;速度比即時零售慢,但又更有價格優勢。尤其是對于一些較為固定的家庭采購來說,社區團購確實有其獨特優勢。
當然,想要得到市場的廣泛接受,僅憑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目前我們看到,多多買菜已經著手進行新的嘗試。
比如用戶呼聲較高的“送貨上門”,多多買菜已經在部分地區試點,并逐漸擴大送貨上門范圍,用戶則需要支付10元配送費給自提點。
圖源:多多買菜
此前還有消息稱,多多買菜正在上海等一線城市試驗自建商品倉庫,最快將于8 月上線即時配送服務,可能與閃送、順豐同城等第三方平臺合作,配送速度類似京東秒送、淘寶閃購等即時零售平臺,可以實現“小時達”甚至更快,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配送方式選擇。
可以說,對于碩果僅存的多多買菜而言,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就像當初司馬家雖然贏得了天下,但也不過三世而亡。想要真正吃下這塊市場并站穩腳跟,多多買菜不僅要加快實現全面盈利,進一步驗證社區團購的價值所在,也需要維護好供應商、團長、消費者等多方的利益,推動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