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拆分京東工業與京東產發將分別上市
來源/獵云精選
撰文/盛佳瑩、呂鑫燚
京東系組團上市的一幕又出現了。
3月30日晚,京東集團宣布拆分京東工業與京東產發,分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上市。分拆完成后,京東集團將繼續間接持有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50%以上的股權,因此,京東工業、京東產發仍為京東集團的子公司。
京東集團的分拆上市故事也隨之來到了新的篇章,目前資本市場中除京東集團本身,京東物流、京東健康、達達集團都已經成功上市,此外京東物流還收購了德邦股份。如若兩家子公司成功上市,劉強東將迎來7家上市公司。
這也表明,劉強東多年前布局的資本版圖,已得到時間的驗證。
資本市場對于京東分拆上市的舉動,給予了積極的回應。今早開盤,京東漲近8%,市值大漲50.77億美元(348.95 億元人民幣)。
相較于此前上市的京東健康和達達等更深入到C端用戶的生活場景中,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在京東系中都扮演To B的角色。
雖然不在“臺前”,但對于如今將供應鏈能力賦能外界的京東而言,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京東工業橫向打通了產業鏈,解決了工業品行業供應鏈效率低、管理難的問題。京東產發則擔任管理京東日益壯大的物流設施和其他不動產,提高京東集團的底層供應鏈能力,成為京東集團供應鏈的“壓艙石”。
如今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已成為各自領域的獨角獸,兩家子公司上市后,子公司與母公司的估值聯動,京東集團整體市值也將迎來新的高峰。
京東分拆,新一輪上市潮
2020年前后,京東健康、京東物流等剛上演完組團上市的一幕。
從上市子公司的屬性來看,在京東的組織架構中,在京東九大業務板塊中,京東工業、京東產發、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健康等為平行子業務。
此前上市的京東健康、達達、京東物流等,更多屬性還是圍繞京東零售這條主線展開的。京東物流是2007年時,京東發現終端零售客戶的投訴中72%都和物流有關。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京東才決定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目前京東物流已經是京東系中在行業內最具有競爭力的子公司,也是京東零售的護城河。
2011年,京東進軍醫藥電子商務領域,因為藥品零售是客戶需求的重要內容,再結合京東自建的物流體系形成的閉環也能給終端零售客戶帶來穩定的客戶體驗。而達達則扮演京東零售另一個場景的配送主力,為京東在即時零售端補齊最后一公里。
可以說,此前京東系的上市潮,更多的還是基于京東的零售體系。
2020年,京東集團將戰略更新,定位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代表了京東要將供應鏈的優勢發揮放大,并應用于產業的場景中,和合作伙伴一起降低行業成本,提升社會效率。
在京東看來,更大的價值不是來源于自己不斷地膨脹和吞噬,而是打開自己,連接外部。“我們甚至都不是連接器的中心,而是積極地融入到世界中去,成為別人的一部分,共生、互生、再生。”
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的成長,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京東在供應鏈方面的投入決心。
京東集團副總裁宋春正曾表示,供應鏈效率低、管理難等工業品采購行業痛點,呼喚綜合型服務商加入。而京東在企業市場服務領域有經驗、技術及資源優勢,有能力為企業供應鏈管理體系提供這樣的服務。京東產發陪伴京東的自建物流體系戰略與供應鏈生態體系一同成長,目前實現了全國現代基礎設施資產網絡覆蓋。
如今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紛紛籌備上市,不僅代表著京東系上市矩陣的擴大,也標志著京東向供應鏈技術服務企業發展的初步勝利。
前不久,張勇也biao'sh阿里巴巴將成立阿里云智能、電商、海外、本地生活服務、菜鳥、大文娛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與母公司阿里巴巴之間形成1+6+N的組織陣型。各個業務保留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從京東到阿里巴巴,或許大集團分拆上市將成為主流的發展方向。
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沖刺IPO,均連續三年盈利
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都是在2018年左右獨立運營的業務單元。
從招股書來看,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近三年發展勢頭都不錯,兩家公司均連續三年盈利。
其中,京東產發獨立運營的時間更早。京東產發始于2007年,彼時京東集團首次開啟自建物流體系的戰略。在運營初期,京東產發作為一家現代化基礎設施開發及管理平臺,運營服務于京東集團供應鏈生態系統的增長。
2018年京東產發開始獨立運營,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東產發的現代基礎設施已覆蓋國內29個省級行政區以及海外4個國家,總資產管理規模937億元人民幣,總建筑面積約2330萬平方米,按建筑面積計,在亞洲及中國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供應商中分別排名第三及第二。
2021年3月,京東產發完成A輪7億美元優先股融資,第二年再次完成8億美元B輪優先股融資。
IPO前,華平、高瓴持股均為6.47%,CPE源峰持股為0.68%。
可以說,京東產發是京東集團供應鏈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現代化標準倉庫、一體化智能產業園、數據中心、光伏新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綜合解決方案。
報告期內,京東產發營收高速增長。2020年京東產發收入為5.82億元,2021年以37.2%的增速達到7.987億元,2022年更是以190.3%的增速發展到23.2億元。
與此同時,京東產發的毛利也連續三年增長。報告期內,京東產發毛利分別為2.29億元、5.14億元、16.37億元。
從凈利潤來看,京東產發連續三年盈利,年度盈利分別為28.13億元、14.95億元、22.2億元。
來源:招股書截圖
另一個主角京東工業是一家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原本隸屬于京東企業業務(原名京東工業品),隨著工業品電商市場規模的擴大,京東也開始發力工業互聯網,2019年3月京東首次對外公布京東工業品戰略,決定將京東工業品作為子公司進一步發展。
來源:招股書截圖
獨立運營的第二年,京東工業品獲得2.3億美元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紅杉中國、CPE源峰等多家投資機構跟投,投后估值超過20億美元。隨后在2021年7月,京東工業品再度升級,成為京東集團一個獨立業務單元,并更名為“京東工業"。
今年3月,京東工業剛剛宣布完成B輪優先股融資,金額為3億美元。由阿布扎比主權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資基金42XFund共同領投,大型資管集團M&G、全球私募巨頭EQT旗下的亞洲平臺BPEAEQT(原霸菱亞洲投資)和老股東紅杉中國跟投,投后估值約67億美元。
IPO前,GGV持股為4.71%,Domking Investment II, L.P.持股為2.44%。
豪華股東陣容的加持下,京東工業的各項財務數據也都在持續增長。
根據招股書顯示,京東工業總收入由2020年的68億元增至2021年的103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22年的14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44.2%。其中總收入中,商品銷售收入由2020年的62億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幣95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22年的人民幣12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4.0%。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京東工業的凈利潤和毛利也連續三年增長。其中,經調整利潤分別為4.36億元、5億元、7.15億元;毛利分別為13.82億元、19.27億元、25.4億元。
來源:招股書截圖
招股書顯示,2022年京東工業已服務6900個重點企業客戶和超過260萬家中小企業,其中重點企業客戶包括約50%的中國《財富》500強企業及逾40%的在華全球《財富》500強企業。
截至目前,京東集團間接持有京東產發約74.96%的股權,間接持有京東工業約77.95%的股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