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美蘭歸零重啟 “非非我”專做懶女人的精致美妝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羅秀玲
“資本已經不愛彩妝了,轉投護膚領域”
“大量彩妝品牌宣布關停”
“美妝市場內卷越來越嚴重,流量獲取越來越困難”
“再也沒有第二個完美日記”
搭上時代快車的完美日記、花西子們用“一夜爆火”證明了彩妝的“想象力”,然而爆火的背后,從產品到營銷的“標準化復制”也讓新消費品牌們陷入“增收不增利”的質疑。
在“彩妝退潮”喧囂中,前費芮互動創始人兼CEO蔣美蘭卻決定從營銷殺入“實物”領域,創立新公司上海零性化妝品,推出第一個彩妝品牌——非非我,專門做“懶女人”的“精致生意”。
“非非我”
蔣美蘭這個名字對于商業領域特別是營銷領域的人來說并不陌生。
她于2011年創辦費芮互動,為優衣庫、必勝客、星巴克、歐萊雅、悅詩風吟等做營銷企劃,管理超4億微信粉絲,交易GMV破260億 ,協助品牌完成社交平臺粉絲大幅增益。
更早之前,她是蔡康永女鞋的市場負責人,創立費芮互動十年,公司凈利潤增長了1233%,蔣美蘭卻在該退休的年紀決定二次創業,而且是跳出來最熟悉的營銷領域,“以前創業只要賣創意就好了,現在是要把產品做出來賣給人家,這是完全不同的體驗,但是這很酷”。
這個剛剛登陸天貓的彩妝品牌,叫做非非我,蔣美蘭從去年有了想做化妝品的想法,今年4月正式離職,6月搬進零性的新辦公室,和創始人雷厲風行的性格相同,10月非非我就正式登陸天貓。
“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名字”,蔣美蘭告訴《聯商網》。
不管多么浪漫的創意,在落地后都要幾經波折,蔣美蘭為了新品牌想了近200個品牌名字,其最中意的是FACING(面對),然而在注冊的最后一刻并未通過,蔣美蘭的朋友從其“品牌花名冊”中翻出來了“非非我”,“我朋友問我為什么不用非非我,我說這個名字難聽死了,她說這個名字很好啊,消費者對名字無感就可以自己定義,就這樣我又把名字拾回來了”。
隨后蔣美蘭問了很多人關于非非我的定義:
非非我的命名人稱其定義源于“世間本沒我”,不同朋友對“非非我”有不同的延展感受:“拒絕否定”“雙重否定就是肯定”……這個看起來很怪的品牌名其實成為了不同人生態度的解答,“這實在是太酷了,那就用這個名字吧”,再加上英文名“被斃”,蔣美蘭笑稱“認命了”,但是她也承認非非我能夠讓大家充滿想象,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只要1%用戶選擇,我就能活的很好
相比取名的“一波三折”,在產品定位上非非我其實很“果斷”——做“懶女人”的顏值“精致”生意。
“懶”和“精致”在蔣美蘭的生意經里不是“對立名詞”。
“我只是懶得花兩個小時化妝又不是代表我工作不努力”,可能同樣受困于“化妝之苦”,蔣美蘭的非非我更加注重解決日常的痛點,“新消費品牌急需創新,創新并不是做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東西,新消費品牌最強大的創新是解決問題”。
以非非我推出的遮瑕筆為例,遮瑕筆既能作為傳統遮瑕使用又能作為急救粉底液,特別是其雙頭刷刷筆的設計,讓使用者可以隨時上妝。
“這個做出來就是救命用的,萬一真的來不及,有刷子上妝真的就很方便,會讓你看起來氣色很好”,為了做好這款產品,蔣美蘭和工廠數次修改方案開模,“刷子的質地要柔軟,上妝才方便,刷子的頭要放在兩邊,遮瑕筆不能太長,不然不方便放進包里隨身攜帶……”
最終的產品做出來并不容易,“拿到手里覺得好好玩,也必須要感慨工廠制造力的強大“,一次次的磨合才讓創意和實物完美匹配。
盡管非非我“出生年”是國家化妝品最嚴監控年,高度看好“懶人經濟”和“顏值經濟”的非非我還是勇闖賽道。
“頻度夠、毛利高、剛性需求”是蔣美蘭最看重的創業三要素,再加上中國美妝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目前美妝市場有8620億,而且其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6%,這意味著美妝市場很容易成長為萬億市場”。
在這個萬億市場中,只要我占比1%甚至0.1%我就能活的很好。
和中國傳統企業爭做第一的決心相比,蔣美蘭顯得清醒又“佛系”,“這個市場很大,今天所有人給我舉例子都是完美日記,我聽到特別開心,這代表著這個市場上搶占消費者心智的品牌不多,我們有很大的機會”。
“非常人”俱樂部
彩妝市場的“持續向上”自然帶給了非非我絕佳的發展機會,“上車后”的非非我還面臨著多種挑戰,解決商品問題后,還有渠道和人群問題。
“最大的創新是源于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最重要就是要解決渠道問題、人群問題跟商品問題。“
蔣美蘭認為新消費品牌最需要解決的是3個問題:
渠道,不再是過去單純的渠道邏輯的“線上+線下”;
人群,不是你說可以遇到就能遇到的那群人;
商品,不是你家東西好就可以一直無敵下去。
而三者之間的解決方案,其實必須合并看待,而非個個突破。
“天貓現在是品牌的新官網,小紅書才是這一代的百度。”
對于我來說,電商“聊品”,社群“撩人”。
所以在非非我的天貓官方旗艦店,產品賣點清晰明了,“但是社群是做圈層,我最討厭在社群中丟產品鏈接,賣產品去官網就夠了”。
多年來的市場經驗讓蔣美蘭更加注重圈層打造,“我的品牌名叫非非我,所以我給俱樂部起名叫‘非常人’”,蔣美蘭希望做的是“圈層”的生意,社群的存在是一群志同道合人的線下見面會,而不是銷售的“增量”。
當流量焦慮成為品牌新常態,蔣美蘭要做的是取得顧客的信任感。
“消費者每一次跟品牌對接體驗,其實都會在心里面會有一點印象度,就會形成對這個品牌印象,并不是今天你花大錢砸下去就拿到品牌力。大錢砸下去東西是你的知名度,知名度不代表好感度,不代表品牌力,永遠要弄清楚品牌力跟知名度,跟好感度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一個直接的關系。品牌力是一個情緒分子的累積”。
結語
完美日記、花西子之外,中國彩妝市場還會有哪些新故事還屬未知。
令人欣喜的是,“需求推動創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我沒想做完美日記,也沒有想做歐萊雅第二,我只想做好新國貨,而新國貨是什么,新國貨代表別人喜歡我們的國家,喜歡我們國家的產品”。
蔣美蘭要做的就是做好產品。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