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城鎮化給藥店帶來的歷史機遇
一、城鎮化帶來內需增加
十八大文件中有這樣的表述:“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今年兩會城鎮化的提案達到500多件,城鎮化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國策。
李克強總理認為中國城鎮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事件,是前所未有的富農政策,目前每年會把1.2%的農民轉化為市民,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城鎮化將改變中國自然、經濟、社會、人文面貌。城鎮化將有兩億多農民進入大中小城市和縣城,加上現有的1.6億人口,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未來十年中國城鎮化的將拉動40萬億元的投資,這是潛力巨大的市場。
2011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差距為3.34:1,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意味著至少有1300余萬人將從農民變為市民,這將直接帶來1740億元的新增消費。而這個消費者,對醫藥保健品的需求則是剛性的,必須的,因為人不可能不得病。
此外,必須注意到,這次城鎮化是政府主動推動的城鎮化,這意味著政治制度、經濟體制、投資政策、經濟結構等方面講發生重大調整與變化,可以認為是工業化創造供給,但城鎮化創造需求,這次洶涌澎湃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而提升和滿足人的需求才是城鎮化的根本,因此李克強總理認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說,本屆政府在城鎮化中要著力解決1000萬戶以上棚戶區居民的問題,也認為因此城鎮化將是投資和消費的重要載體。
二、城鎮化的區域預測
綜上所述,未來十年,藥店擴張發展的黃金機遇就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那么藥店擴張的機遇在哪里呢?
1、中小城市和縣城是未來城鎮化的主流區域
由于我國大城市都已較夠大了,切都比較發達了,大城市病也出現了。大城市的藥店密度都已超過約1店/ 5000人的標準, 因此城鎮化的區域重點,筆者認為主要是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市和縣城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各地投資往縣里,大學或者大學城往郊縣搬,開發區設縣城,人們房子也在小城市和縣城買,這些都證明,中小城市和縣城,才是未來城鎮化的主流。
2、中西部是城鎮化的重點
中西部城鎮少,經濟欠發達,但人口多,人力資源成本低,隨著東南沿海地區加工制造等地技術含量的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未來中西部才是城鎮化發展的重點,而且農民工現在進城都優先選擇本地城市,不愿背井離鄉,還有一點也讓農民工不爽,即在外地的城鎮打工,你一旦離開醫保就不能享受,其他福利待遇沒有本地戶口居民好,外地農民工女就學于高考限制還存在,沒有本地戶口購房還要限制等等,都鼓勵農民工留在本地,因此中西部才是城鎮化的主要區域。
3、新城鎮化的區域有市場需求,競爭也少。
在新興的城鎮化區域內,社區衛生中心和社區衛生站由于投入較大,切實政府決策投入,因此其跟進建設,一定是有一個滯后期,但該社區居民對于醫藥的需求確實存在的,因此正好形成市場需求的空檔期,有利于藥店快速做起來。
三、藥店如何才能抓住城鎮化的歷史機遇
1、制定進入城鎮化的發展戰略
城鎮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確實是本屆政府著力推進之事,連鎖藥店的決策團隊,要能看清這個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及早制定相應的逐步跟進的戰略決策,及時關注各地中小城鎮的城鎮化的發展規劃和城鎮化投資發展規劃,及早在城鎮化中先布點,先入為主。所謂發展戰略,就是今天做了該做的事情,明天、后天就有相應的結果,由于不是城鎮化不是一天完成,就得先進行戰略投資,短期內可能較難盈利,但未了未來的市場,還是要進行中小城鎮的藥店布局的戰略安排。
2、優先在城鎮化區域進行屬地化人才貯備
在新的城鎮化區域,可以招當地人員,進行培訓、培養和貯備,還可以加盟創業的方式,把目前就業困難的的大學生鎖定,給與其參股和新城鎮化區域創業基金,藥店進入偏遠的中小新城鎮,人才是最大的問題,從大中城市外派幾乎是不可能和不現實的,因為新的城鎮區域,人文和生活設施和條件都還在處于發展完善之中,很難找到人愿意去新城鎮化區域。
3、購置自有房產
無論國家怎么限制房地產市場,城鎮化4億左右人進城,住房和經營用房都是剛性需求,中國人對房地產是異常看重,有房就有家,因此,新城鎮化區域如果要布局開店,就應該在新區域未完善發展起來前,在鋪面價位尚低時,購置屬于企業自己的房產,未來經營時,就可以在房租成本上具有與租房無法比擬的優勢,從而可以保證自己能夠經營下去,熬出碼頭來,美國連鎖藥店之王沃爾格林,很多門店的房產都是自己的自有房產。
4、前期培育市場時,以多元化日用品維持營業額
由于藥品是剛性需求的商品,藥品需要的份額是相對固定的,有人就有需求,但人數不能快速增長時,因此新的城鎮化區域開店,緊靠藥品是難以提升營業額的,這樣在前期培育市場階段,就必須依靠其他多元化的產品銷售,貼補營業額的不足,消化場地租金和人工成本,包括給愿意到新開發的相對偏遠地區工作的員工,進行收入上的適當補貼。
(作者:李從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