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權到手、壟斷打破 民營書業新華書店平起平坐
來源:
聯商網
2004-04-21 08:25
總發行權和全國性連鎖經營權的放開是中國出版業改革又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信號。今年12月1日以后,我國將對外資開放全國各地所有圖書零售市場。目前我國的圖書發行流通領域主要依托于新華書店“主渠道”,還沒有形成若干個覆蓋全國且規模相當的發行網絡并存的健康競爭態勢。外資企業的進入無疑將令我國的書刊發行業重新洗牌。新政策給予民營資本進入圖書流通領域更大的空間,是為了加速出版物市場化改造速度,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以降低國外資本進入后對我國發行業的沖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世紀天鴻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幸運兒。
目前志鴻教育集團凈資產規模1.29億,主營文教圖書,年銷售額5億碼洋。集團董事長任志鴻表示,在未來三年中,集團將通過自建和特許加盟的方式在全國建立500家連鎖店,銷售目標為18個億。
在昨天的授權儀式上,任志鴻表現得頗為低調和謙遜,尤其是在被問及和國有新華書店的關系之時。他說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并進一步表示,未來的市場主體仍舊比較模糊,民營書業的規模和人員素質決定了它不可能發展太快,新華書店改制需要漫長的周期,外資進入也需要一個過程,而世紀天鴻主營的教輔書又是新華書店的弱項,所以目前還不會形成直接競爭,未來還有相當長的一個“和平共處”時期。
目前包括世紀天鴻在內,已有幾家民營企業獲得了出版物國內總發行權,但它們各有側重,還沒有一家像新華書店一樣進行全品種經營。新華書店的利潤大頭———教材專營權更是民營書業無法染指的,再加上覆蓋全國、分布均勻、深入農村的銷售網點,因此新華書店總店負責人認為自己依然優勢明顯。
然而科文書業當當網總裁、中國書刊業發行協會非國有工作委員會的代表李國慶昨天激動地發表了一番演說。他以“一盤散沙、半壁江山、與狼共舞、鶴立雞群”來形容民營書業艱難的發展歷程,說民營書業長期在夾縫中生存,扮演“沙丁魚”的角色,就是“咬一咬國有書店,讓他們更活躍些”。今天兩權的放開,民營企業只比外資早了不到8個月,“我是應該感謝現在的領導,還是該說他們給晚了?心情很復雜!崩顕鴳c進一步呼吁,民營企業獲得了入場券后,最大的希望就是反壟斷政策出臺,具體而言就是中國200億元的教材市場,不應該被新華書店壟斷經營。任志鴻也表示,未來他們對新華書店的沖擊更多體現在教材發行改革上,也就是說,如果教材發行實行招標,他們將與新華書店競標。
據新聞出版總署有關人士透露,年內還將有更多符合政策條件的民營企業獲得兩權,加入到平視新華書店的行列中,這家國有“老字號”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競爭并不意味著敵意,事實上雙方都放出了信號,期待在新華書店實行股份制改造后能有資本層面上的實質性合作。產業變革對普通讀者而言也許顯得有些遙遠,但競爭總是意味著讀者買書時將獲得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服務。 (消息來源:北京青年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