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檔時尚品牌紛紛在中國拓展業務
來源:
聯商網
2004-04-19 15:15
著名設計師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周六為其在上海外灘的、占地1,062平方米的旗艦店主持開業典禮,這將是一次明星云集的盛事,另外還有室外時裝表演和之前與之后的一系列社交聚會為之助興。卡地亞(Cartier)駐中國的首席代表Dimitri Kaczorowski說,“人人都在期待時尚浪潮。時尚浪潮現在就在這里。”
然而,盡管廣告宣傳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但一個清醒的現實正在顯現。少數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的先行者(它們中大部分花了10年時間苦心經營自己的品牌)已開始實現可觀的銷售額和利潤。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功者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Ermenegildo Zegna和登喜路(Alfred Dunhill)。但對絕大多數高檔商品店,特別是那些現在剛開始構筑自己的銷售網絡的商店來說,可能要虧損好幾年。而它們還必須接受店面租金和雜志廣告費用不斷上升的局面。它們也需要守住自己的目標客戶,因為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擁擠,同時中國人的品位也越來越高。
從事消費行業研究的咨詢公司Kurt Salmon Associates東亞地區主管Mohan Komanduri稱,對多數公司而言投資回報的期限會很長,如果5年后就能獲得回報就很不錯了,這都可能有點過于樂觀了。
盡管如此,有幾家高檔商品點仍計劃在今后1年中在中國大規模擴展業務。卡地亞計劃開6家店,目前卡地亞在中國有3家店。高檔女裝品牌普拉達(Prada)計劃在明年底之前新開15家店,而男裝品牌Zegna計劃在其先有的42家零售店的基礎上,在十多個城市新開2家旗艦店和16家規模較小的店。Zegna表示,其中國業務是盈利的。專門經營高檔商品的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A的子公司路易威登則計劃在原有的9家店的基礎上,今年再新開4家店。LVMH Fashion Group的總裁Yves Carcelle在上個月舉行的電話會議上向分析師表示,在該公司全球總的年度銷售中,中國大陸已經名列第四。
規模較小的新銳品牌也紛紛在中國豎起它們的旗幟,像Ann Demeulemeester和Costume National這樣的設計師都在外灘三號樓(Three on the Bund)中出售它們的服裝。外灘三號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建筑,目前里面集中了餐飲、畫廊、溫泉浴和占地兩層樓的、包括阿瑪尼新店在內的各種設計師品牌專賣店。與此同時,已經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則把注意力轉向了改善服務和增加銷售。
中國高檔商品市場頗具吸引力有幾個原因。業內管理人士稱,中國市場銷售的年增長率在20%-30%之間。許多公司稱,它們在中國的銷售增長率高于全球任何其他地方。高檔商品在中國是沒有來自國內企業競爭的少有領域,而其他行業幾乎都面臨著激烈競爭。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的潛在市場大約有1,500萬人,主要由企業家和高層管理人士構成,另外還有少量的中產階級專業人士,這些人已開始在品牌店購買一些小東西。
很多中國城市居民對時尚品牌的品味見解發展之快也是高檔商品市場頗具吸引力的另外一個原因。身著風格保守的黑色套裝的37歲女士陳詠(Chen Yong, 音譯)數日前來到上海最昂貴的購物中心Plaza 66,她在Celine店買了一雙將近400美元的棕色休閑鞋。她說,Celine是她鐘愛的品牌,它不像路易威登和Christian Dior那樣有一個夸張的LOGO,但它的品質高貴、式樣樸實,質量和設計卓越。陳詠在上海的一家中外合資公司工作。
但上海的時尚意識并不總是轉換為購買力。一位身著鮮綠色短衫和高跟靴子的26歲模特和男朋友逛了一家又一家的時尚店,但都是空手出來,她說,“我們經常來這看看出了什么新貨。這對了解最新時尚趨勢有好處。但我們很少買:實在太貴了,而且街上到處都是冒牌貨。”
雖然中國市場發展迅速,但它還需要更多投資者的努力。多年來,奢侈品牌都滿足于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店鋪。但要跟上競爭,這些股市現在感覺到有壓力在內地如成都和東北的大連及瀋陽開設分店。登喜路的管理人士稱,由于營銷、廣告和租金成本很高,在中國開店的成本差不多同在歐洲和美國一樣,這樣一來擴大規模的壓力就大了。
在不同地方開店,各個品牌就必須迎合當地完全不同的品味。比如說,在南方,男士喜歡軟的皮鞋,但在北方人看來那很女性化。而在北方,男人們喜歡招搖的LOGO,南方人卻覺得這很沒檔次。
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研究,中國奢侈品市場更多吸引著男性購買者,在整個奢侈商品銷售當中有大約60%的為男性商品。這里的消費者比其他地方的更傾向于年輕,因為這部分人群在經濟改革當中收益最多,而且他們也是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中最愛炫耀品牌的人。
對于新來的競爭者來說,最大的挑戰可能是要在一個擁擠的市場中突出自己的不同之處。數年前,登喜路大力開發所謂的暴發戶市場。這些人是那些在經濟改革的早期階段最早發財的私有企業家。他們喜歡的東西有:POLO襯衫和男式手提包,很多中國男人用這種包攜帶大筆現金,這種包也成為了他們的身份象征。登喜路說,現在他們在針對目標客戶群時更加謹慎,主要集中在工商企業領導和受過更多教育的人身上,并推出了為客戶量身定作服務來吸引人。手提包的銷量已不如高峰期。登喜路的管理人士稱,專門服務才剛剛開始,再過三、四年,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將十分擁擠,大家必須選擇如何給自己定位。(消息來源:鳳凰衛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