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姐妹品牌GU批量關店,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出品/聯商網
撰文/李瑟
頭圖/GU極優官方微博
優衣庫姐妹品牌GU極優(以下簡稱“GU”)在中國內地市場戰線正在收縮。
日前,GU宣布將先后關閉廣州維多利廣場門店和上海淮海中路門店,前者是品牌華南首店,后者則是品牌中國首店。
由于意義特殊,首店關閉總是會引發市場熱議,特別是隨著維多利廣場店和淮海中路店關閉,GU在中國內地市場僅剩深圳兩家門店,這就引發行業和消費者猜測:GU會退出中國內地市場嗎?
對此,GU回復《北京商報》稱:目前針對中國內地地區實施運營布局優化,對部分店鋪進行了調整,但并未退出中國市場。
01
始終未能突破內地市場發展
近期,GU廣州維多利廣場店宣布進入關店倒計時,根據門店公告,該店將于8月16日正式閉店。這家于2019年11月開出的門店,是GU在華南地區的首店,也是GU在廣州的唯一門店。緊接著,GU宣布其上海淮海中路門店將于8月24日關閉,該店是品牌在中國內地的首店。更早之前,GU還關閉了上海靜安大融城店和上海南翔印象城店。
這意味著,2025年截至目前,GU在中國內地市場已經關閉4家門店。在內地市場,GU線下僅剩內地兩家門店,線上天貓旗艦店在正常運營。
2006年,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第二次創業」,打造了更貼合年輕人審美的快時尚品牌GU——定位更年輕,設計更時尚,價格也更便宜。品牌成立7年后的2013年,GU跟隨優衣庫上海淮海路旗艦店開業,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上海為起點和核心,GU持續強化在上海市場布局。
聯商網查閱發現,2014年,GU開出了上海金虹橋商場店,2015年開出上海紫荊廣場店,2016年開出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店,2017年開出上海萬象城店和上海顓橋萬達廣場店。
進入中國市場5年,GU的布局始終圍繞上海。聯商網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表示:“GU始終深耕上海,是因為彼時國際品牌普遍的共識是,當時市場化最好的城市是上海,絕大部分企業或者代理機構市場總部都選擇上海,再加上日資一直有抱團取暖的習慣。”
這是GU當時的「發展原則」,但是也是因為這種「保守」擴張態度,讓GU始終未能更多接觸消費者,更好樹立品牌形象,也始終未能突破內地市場發展「瓶頸」。
要知道,2013年到2016年,正是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快速跑馬圈地時期,以H&M集團為例,2012財年H&M集團在中國市場門店總數為134家,到了2016財年,這一數字已經來到了444家,GU姐妹品牌優衣庫門店數量也從2012財年的145家增長到2016財年的514家,這些快時尚品牌跟隨當時的商業地產一路高歌猛進,只有GU穩定保持在上海每年開出一家門店速度。
更重要的是,市場消費風向開始變了,潮牌迅速崛起,快時尚開始放緩。在這樣的背景下,GU邁出了離開上海的第一步。
2018年,GU在蘇州圓融時代廣場開出了蘇州首店,遺憾的是,這次嘗試并不算「成功」,2020年,蘇州首店便以關店收場。同時,GU在上海的城市版圖還在擴大。上海靜安大融城店、上海置匯旭輝廣場店、上海中庚漫游城店三家店均在2018年開出。2019年,GU在上海再布局上海正大廣場店、上海正大樂城店、上海復地活力城店三店,也是在這一年,GU首次進入廣州,開出了華南旗艦店。
這是GU在內地市場快速擴張的兩年,每年開出了4家門店,截至2019年末,GU在內地市場擁有13家門店,其中上海11家,蘇州、廣州各1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也是GU首次在內地市場關店,龍之夢中山公園店在這一年宣布關閉,以2019年為轉折點,GU開店速度放緩,而關店速度加快。
2020年和2021年,GU開出了上海南翔印象城店和上海寶山經緯匯店,之后兩年半的時間,GU再未開店。直到2024年6月,GU深圳領展中心店開業,一年后的2025年,GU開出了深圳1234space。
從2020年到目前為止,GU開出了4家門店,但是關閉(包含即將關閉)15家門店。
02
「門店數量增至50家」目標折戟?
作為平價快時尚品牌的代表,GU為什么會選擇在平價品牌服飾「大殺四方」之時進行戰略調整?要知道2023年,GU還曾提出要在未來3至5年在中國內地開出50家門店。
GU中國事業首席運營官何立彬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明確表示,“顧客追求性價比更高的時尚、更物美價廉的商品,GU是蠻符合這個趨勢的。這肯定是我們一個新的創業期。”根據采訪,GU將華南作為重點拓展市場,“在江浙滬我們擁有蠻高的知名度,南方有人口紅利,另外現在港澳與內地聯動密切,而GU在香港的知名度也有助于我們擴張南方市場。”
或許正式基于這樣的戰略布局,GU將唯二的兩家新店都放在了深圳。但是從目前關店情況來看,GU在中國內地目標能否達成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圖源:GU官方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4月,GU迎來了高層變化。Tomokazu Kurose(黑瀨友和)接任柚木治(Osamu Yuzuki)成為品牌總裁。據悉,Tomokazu Kurose于1995年加入迅銷集團,曾擔任多個領導職務,包括管理優衣庫池袋東口店和銀座店。他曾擔任優衣庫臺灣首席執行官,為品牌的區域擴張做出了貢獻。此外,他作為GU的全球首席運營官,于2012年負責了品牌首家海外旗艦店在紐約的開業。
新總裁或將會給GU帶來新發展戰略和機會。
寫在最后
根據迅銷集團財報,截至2024年8月的財年中,GU銷售額為3191億日元(約人民幣165.2億元),同比增長8.1%,第一次突破3000億日元臺階(約人民幣155.3億元)。而在迅銷集團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財報中,GU前三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4.0%至2562億日元(約人民幣124億元);營業利潤為263億日元(約人民幣13億元),同比減少10.7%。雖然利潤下滑,但是GU營收額還在增長。
潘玉明告訴聯商網:“過去說GU定位模糊,現在逐漸清晰,低齡、低價、時尚,與優衣庫有差別,在日本發展挺好,在大陸應該也有市場空間,但是要看集團對預期的判斷,眼看優衣庫面臨難題較多,當然就不會傻傻入局。在內部運營方面,GU進入大陸時間較短,效率也比較高,不像優衣庫時間長,相對有點僵化。要是耐心操作,還是有做大的可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