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我們總結了行業這些變化和趨勢
出品/聯商網
撰文/沈追
凡事發生,皆有意義!
2025上半年,零售業又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胖改、品質零售、折扣零售、外賣大戰、銀發經濟、情緒經濟、生成式AI等關鍵詞不斷被提及;而胖東來、奧樂齊、山姆、華豫佰佳、淘小胖、鮮風生活、成山農場等標桿及新星也陸續涌現,行業總有熱點,生生不息。
當行業不允許再有“混子”的時候,我們聚焦的,才是有價值的。
由于形勢周期,不管體量如何,所有商業零售都在回答兩個問題:一是生存,內卷嚴重,未來總是壓力重重;二是發展,做大做強,必須要生長。
上半年零售業能總結出很多大事件,而透過這些大事件,我們會感悟到什么?
01
以“道”躬身入局
調改,仍是半年度最熱的話題。
胖東來幫扶之后,永輝站到了舞臺中央,同時還有物美、聚暉、悅惠、氿悅里、世紀隆、美聯、真實惠、萬家惠、歐德福、美連美、新樂等一長串的企業。
輿論爭議也很多,行動者真誠,評論家也會冠以“學個皮毛”“學不會”“博流量”等定性。
調改,一方面是因為生存壓力,不得不調;而另一方面,向胖東來學習的企業,絕大部分是因為相信了“胖東來模式”的價值。
調的方法,有人已經感覺“缺乏新意”:優化動線和空間、調整商品結構、加強3R、優化服務、增加員工關懷等,也有各種變種。但對調改店周邊的用戶來說,調優后的門店體驗是全新的;就全國市場來說,“胖改”后的優質門店還非常少,現有的大量賣場還是那種格調:強制動線、堆頭雜多、空間擁擠、單品老化。即便沒有胖東來的示范,大量實體也是需要升級。許多學習胖東來的企業,用戶體感領先是斷檔式的。所以,不在事中,有時很難評價。事實上,“胖改”仍是一劑方法正確的系統解藥,不過見效需要時間。
但不可否認,不同企業的調改效果參差不齊。用優秀的尺度來衡量,一些調改后門店仍然有大量的優化空間,特別是企業管理團隊對待員工的方式,內部人冷暖自知;顧客,只是從員工的表情,體察企業變革的力度。
而企業老板的覺醒以及覺醒后打造的“尊重、信任、認可、鼓勵、幫助”工作機制,今天仍是稀缺,也是一種更為重大的「調改」,“以人為本”,始終是商業最大的命題。
此外,調改「當前」不完美沒關系,但「未來」會不會更好?是什么決定未來好或不好?這應當是每個零售老板需要「走心」的終極問題。
我們總說一切需要時間,但時間通道里,某些要素決定著企業走向的偏移量。我們以為改了就是為用戶創造了增量價值,事實上這是一種傲慢,也是種落后;而增量的創造和持續的成長,有時要從更廣闊的社會側去理解「商業的意義」,特別是在轉型期。
如果“美好”成了底層基因,短期的財務困難事實上只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每家店花多少錢、關店損失多少,內部都很清晰;而如果底層土壤優秀,將「認知進步」和「能力成長」放到“概率”視角下,未來終將上揚。
我們要追求的,首先是“高層意愿”,堅定遵循“王道”和“幸福”的底層邏輯,躬身入局,零售今天的“人貨場”邏輯都進階了,所以,店必須要“改”;其次,用“大道”牽引進步和生長,行業的閃光點可以兼收并蓄,但“企業和員工是不是越來越輕松”,這是原則。
所有的企業都是生命體,有足夠的韌性和調節能力,但調改不應該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到重來,橫向反復折騰,而是縱向打樁挖井。所以,我們沒辦法期望胖東來一學就會,一學就成;用底座思維、成長思維、概率思維更恰當。
此外,業界還有學習奧樂齊的、學習山姆的、學習日系精益服務的,還有自我生長的如天虹超市sp@ce3.0,“好”,有豐富多彩的特征,但對調改來說,內核大道歸一。
如果調改是一場革命,正確的道路才剛剛起步,中國零售越來越向內質演進;我們也必須承認:“道”越偉大,“能力”就越敦實,“成就”越偉大。
02
尋找底層價值真諦
2025年上半年,走出上海的奧樂齊終于在行業迎來了折扣業態的最大聲量,無錫首店打破了其系統首日銷售記錄,此后兩地的新店,繼續迎來爆發。
另一標桿是盒馬NB,通過不斷下沉,大幅邁向華東市場,近半年時間拓店近百家,截至年中,門店總數近300家。
兩大折扣品牌的態勢,進一步激勵許多傳統零售企業加大折扣業態。2024年底,聯華富德在杭州開出了首店,2025年上半年陸續開出幾家折扣店;6月28日,中百集團首家折扣店——麗都國際小百惠折扣店煥新開業;6月底,物美超市宣布改造北京六家門店為折扣店并啟用新品牌“物美超值”,門店將針對“品質過硬、極致低價和空間煥新”三方面進行改造;而7月12日,貴州合力超市集團旗下“惠民折扣店”首店在貴陽萬科麓山社區正式開業,從現場看,“奧樂齊和盒馬”影像明顯。
此外,沃爾瑪在深圳前海新德家園小區新開了一家面積約500㎡的社區小店,對標盒馬、奧樂齊表現同樣十分明顯。奧樂齊,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全球連鎖精選平價超市”,在中國終于“真正”有了越來越多的擁躉。
還有零食折扣店,2月份,鳴鳴很忙集團其首次推出“省錢超市”模式,在零食之上,新增百貨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雞蛋等多元化產品,增設鮮食和低溫凍品專區,并推出自有品牌;萬辰集團繼來優品省錢超市與好想來省錢超市后,也推出了“全食優選”,增加低溫飲品、凍品、水果、現制烘焙。
關于折扣店,未來的主力地位將是市場必然。只是奧樂齊從來不說自己是“折扣店”,而是“平價超市”,其背后,是企業文化發心的巨大區別。“自牌鼻祖”“長期主義”“好品質 夠低價”“本土化”“極致效率”“讓利消費者”“控制成本”等一系列詞匯,是企業基因中的概念表達。
而許多企業投身折扣賽道,為的是繼續生存、尋找空間、流行跟風或做做看,底層的價值觀決定著組織效率,更加決定企業在折扣賽道上的未來。
特別是一些企業,本身還有其他業態,當你綁定了“折扣”二字并力求打造“低價”心智的時候,你非折扣業態的品牌定位會怎樣?未來“折扣”業態泛濫時,你的“二階價值”又在哪里?
我們常常會感覺,許多企業還沒有從過去發展思維的坑里爬出來,什么都想做,什么流行做什么。可能起步很重要,但是否有邏輯的起步?折扣,不能變成特價、壓榨或自殘。
當然,任何“流行”都蘊含著“紅利”,只是新零售十年已經用海量血淋淋的現實說明,戰略的成功一在于回歸本質的“樸素價值”,二在于篤定,踐行“長期主義”,是企業慎重選擇的結果,不是簡單的跟隨趨勢。
所以,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宣揚“折扣”業態的時候,我們反倒建議企業真正的去“折扣化”,轉而向用戶真正傳遞“好品質 夠低價”的價值,通過深度的價值鏈做功,“平價”或“質價比”,才是真正的正念基因。
2025年,許多企業發布了陽光供應鏈的戰略,零售的供應鏈革命進入深水區,全面換擋,未來可期。
03
打造自己的良性邏輯
2025年,即時零售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從節后開始,三家零售巨頭開啟了外賣大戰,暑期更是進入補貼巷戰階段。隨著政府部門的約談,后續補貼大戰可能會有所減弱,但競爭的種子已經埋下,對實體零售的沖擊可能無法避免。
本質上,這是兩種商業維度的競爭。
如同過去新零售階段的影響一樣,拿今天的超級平臺與大量實體零售比,雙方在經營體量、運營技術、零售效率、抗風險能力等方面早已不在同一個檔次。平臺有數據霸權、流量霸權和資本優勢,今天為尋求增量,更是親自下場做實體。美團小象、快樂猴項目、京東七鮮,還有積累很久的盒馬NB,而通過淘寶閃購、美團閃購、京東秒送鏈接更多的前置倉及閃電倉實體。
而大量的實體,今天總體的經營技術還是二維的。“新零售”已死,但平臺零售已成“灰犀牛”。
即時零售,很多是大平臺劃定的游戲。“殺死你,與你無關”,《三體》中,高級文明對低級文明的毀滅局面,在今天的零售市場依然存在。
而超級平臺們沖擊的,不是搶走實體店的全部用戶,而是有更高的頻率和更大的概率,抬高實體店的生死線:原本你的店25萬/天還可以微賺一些,但現在分流你到20萬,你就虧了;再分流一些,現金流也負了。
可以預見,隨著大平臺即時零售的推進,還將有一批實體店會倒下。商業,將繼續實現品牌和代級替換。
而從“新零售”階段走過我們會發現,應對超級平臺的勢能沖擊,現有實體唯一的方式,就是用一套高效自洽的良性邏輯,把企業的品牌口碑打造好;然后在“好”的邏輯下,做自己的生態或自建“近場零售”體系。
誰能抵抗超級平臺的即時零售沖擊?他們的樣子或許就是我們進階答案。
而目前看,最佳的方式是“胖東來模式”,它用先進的文化和科學的管理體系,驅動了員工、顧客、供應商等全生態的正向勢能;其次是山姆和奧樂齊的方式,對“員工好”沒那么極致,但圍繞高“商品”價值建立了良性的、強勢能的生態體系,事情做到極致,也即為“道”。
此外,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已經成功的樣子,而應對平臺沖擊和實體內卷,商業可能并沒有什么“策略”和“奧秘”,以真誠堅定地把公認的理念「做深做實做細」,零售企業可能就是要用點滴慢功夫,澆筑“長期主義”。
你必須打造自己的良性邏輯。
04
要用商品說話
2025上半年,有很多企業調改,有很多企業擴張,也有如鮮風生活、華豫佰佳、淘小胖、成山農場躍成標桿,他們接手的物業,大部分都不是新建的,但為什么新玩家就能有好的生存表現?
在看了山姆、奧樂齊及大量“胖改”店后我們發現:最重要的還是用商品說話。
2025年,盒馬在下沉市場開店,我們又有了一個明顯的發現,對比當地傳統的超市,商品讓“年輕人”喜歡成了關鍵。
但這還是結果,企業還是要構建與時俱進的基因:為什么年輕人喜歡?
大部分調改后客流迅速回落的門店,核心都是商品力未調整到位。許多宣揚達到胖東來商品結構的80%,但顧客感知還差很遠。在失去胖東來符號價值的情況下,可能結構不是問題,內容是問題。同理,那些“XXX”同款,商品樣子合格,但價值消費者并不買單。
所以,我們還是要圍繞商品力,講持續優化的故事。
在商品力方面,奧樂齊和天虹同時推出的“健康標簽”和“小份包裝”,從定義上,可算是零售業商品發展的好樣板。他們讓“健康”這一概念,有了可認知、可掌控和可拆解的現實確定,可能也會推動“健康”從奢侈消費變成基礎剛需,結合國家有關商品安全政策的不斷推動,實體商超的商品群,或將迎來真正的代級更替。
商業需要理念,更需要把理念轉換成實際可操作的經營策略和經營技術。
總之一句話,你一定要變!并且,要變,請徹底一點!
05
最寶貴的還是真誠
2025年上半年。變化眾多,除了各種技術,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態勢,就是理念價值。
我們并非說你一定要“胖改”,而是說你用什么和用戶溝通?今天,除了“便宜”,你所傳達的道德理念和情緒價值更打動人。
這讓我們再次想到胖東來的維權及京東進駐外賣市場的風評,其背后,折射的是流量商業與倫理人情的對撞,越是真正踐行美好的社會理念,越有輿論的優勢。
所以,當經濟進入存量的困難階段,除了技術創新,可能我們更加需要社會化理念,對員工、對顧客、對環保、對公益、對倫理,真正有知行合一的貫徹。
請一定相信,今天的互聯網下很難有秘密,那些在概念上投機取巧、偷奸耍滑的伎倆,總有一天要曝在陽光下,所以,請務必“真誠”,務必“有愛”。
近年來,因為胖東來,“基層福祉”成零售的核心理念,你做或不做,全社會都有了錨點,員工心底一定會比較,顧客也有一桿秤。
所以,對員工好一些,員工對顧客好一些,也會更加專業,然后顧客會對企業好一些,企業盈利也會高一些,由此進入良性循環。
許多企業講要追求“好員工”和“好顧客”,我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員工好”和“對顧客好”,前者是結果,后者是過程。
我們總需要一些偉大的“意義”,從而讓我們走出過去的壓力和迷茫,不是因為現實變了,而是因為在理念世界,零售維度創造了空間。
寫在最后
此外,行業里還有些資本整合、閉店退出、人才流動,本質上算不得什么大事。對企業來說,有生存和轉折質變概率的,才算是。
我們也常想,行業萬事萬物,跟“我”有什么關系?
其實大部分沒什么關系,只是一種話題談資。何況,哪怕很多人的親身經驗都是真的,但他們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結論,也很可能是錯的。
但文字和事件背后藏著我們的期待與聯想,每個企業、每個人心里都藏著一個獵奇嘗新的渴望:醍醐灌頂的思想和立竿見影的方法。
但停下來我們會發現,只有自己是“救世主”,找到自己的階梯,才是當下最踏實的回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