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賠300萬!資生堂狀告多家化妝品公司
出品/青眼
作者/小朱
處于“變革進行時”的資生堂中國,正在“悄然”發力知識產權保護。
近日,青眼從人民法院公告網獲悉,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資生堂中國)以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糾紛為由,將廣州聚以匯商貿有限公司(下稱:聚以匯商貿)、廣州市雅氏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廣州雅氏)等多個法律主體告上法庭,并向它們提出賠償300萬元等訴訟請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訴訟涉及資生堂旗下屢被“仿冒”的知名防曬品牌安熱沙,而300萬元的賠償訴求,則或是資生堂入華以來最高的侵權索賠金額之一。
資生堂中國提出五項訴求
法院公告稱被告“下落不明”
前不久,根據人民法院網刊登公告顯示,因原告資生堂中國與被告聚以匯商貿、廣州雅氏、日究社株式會(廣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日究社)、深圳市御仲堂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御仲堂貿易)、張某音、李某、廖某迎、黃某巧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糾紛一案,資生堂中國為此向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提出五項訴求。
▍截自人民法院公告網
青眼梳理發現,多項訴求的核心均圍繞資生堂旗下品牌ANESSA(安熱沙)商標遭遇侵權展開。例如,資生堂中國請求法院判令八被告停止對其有一定影響的ANESSA“小金瓶”防曬系列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及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具體包括停止生產、委托他人生產、銷售和原告有一定影響的ANESSA“小金瓶”防曬系列商品名稱、包裝、裝潢近似的侵權產品、銷毀庫存等。
另外,資生堂中國還請求法院判令八被告停止侵害其第11115855號注冊商標使用權,具體包括但不限于:停止生產侵權產品、停止銷售侵權產品、關閉侵權鏈接和店鋪、停止許諾銷售侵權產品、銷毀庫存等。
根據天眼查商標查詢平臺顯示,11115855號商標名稱為“ANESSA”,由株式會社資生堂于2012年6月申請,國際分類為3類日化用品商標,當前狀態為商標已注冊,許可使用期限至2026年3月。
▍1115855號商標使用許可備案公告
與此同時,資生堂中國要求被告消除侵權影響,并賠償經濟損失。根據公告顯示,資生堂中國請求判令八被告在《瑞麗服飾美容》、《時尚芭莎》等知名媒體及天貓平臺首頁上發表公開聲明,消除對其侵權行為的影響,并對八被告的侵權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判令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和為制止被告侵權行為支付的合理費用合計300萬元。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此次被告主體涉及化妝品產業鏈多個環節,例如分別成立于2014年、2017年的聚以匯、御仲堂貿易涉足批發業,在2021年成立的日究社企業類型則為零售業,而廣州雅氏則立足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成立時長超16年。另據廣州雅氏1688店鋪主頁顯示,廣州雅氏為OEM/ODM一站式貼牌代加工源頭廠家,可加工面膜、個護、潔面等諸多品類,聲稱擁有十余款特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36批次不符合規定化妝品通告中,廣州雅氏生產的雅氏美白保濕防曬霜因未檢出產品標簽及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標示的防曬劑4-甲基芐亞基樟腦被通報。
前述公告還指出,“因你(被告)下落不明,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之規定,向你公告送達起訴狀副本……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自本公告發出之日起,經過三十天即視為送達!
青眼調查了解到,資生堂入華以來曾多次因產品遭侵權發起訴訟。2008年,資生堂中國因相關企業在字號和產品包裝上使用了與“資生堂”、“SHISEIDO”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標志及商標,將多家中國公司等主體告上法院,要求賠償相關損失480萬元。2022年,資生堂又因CPB外觀設計專利遭侵權為由,將浙江美人計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告上法庭。
國內外品牌密集“開火”
假冒行為屢屢誤傷品牌
資生堂中國此次訴訟,可謂是今年美妝品牌集體“維權”的縮影。
青眼注意到,今年以來,無論是國際巨頭還是國內品牌,都向侵權行為密集“開火”。例如,今年7月,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下稱:雅詩蘭黛公司)在一樁涉及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的案件中勝訴,起因源于其旗下悅木之源產品被侵權,隨后將商標侵權方、被控侵權產品經營者、生產方告上法庭。
法院判定,被告未經雅詩蘭黛公司許可擅自使用其有一定影響商品的包裝裝潢相近似的標識,造成與商品相混淆,具有攀附商品聲譽、為自已謀取商業機會的主觀惡意,并構成不正當競爭,對被告方的商標侵權部分頂格適用了5倍的懲罰性賠償,最終判被告方共賠償雅詩蘭黛公司1057萬元,這也成為近年來化妝品行業罕見的千萬級賠償案件。
同樣,日化巨頭寶潔也在中國市場向侵權行為持續“開火”。據天眼查顯示,僅今年以來,廣州寶潔有限公司作為原告,相關侵害商標權糾紛就已超過800起訴訟。
另外,上海家化、廣州藍月亮、阿道夫等國產品牌同樣深受商標被侵權的困擾。例如,上海家化、廣州藍月亮同樣作為原告,分別面對六神、藍月亮商標被侵權的情況,今年以來共起訴了超600家便利店、商超等。
對此,有業內人士直言,“國內外美妝日化品牌商標維權之戰已然打響,而‘集體開火’的背后,更多的是品牌的無奈”。
青眼注意到,如今,商標侵權抑或假冒產品,不僅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造成品牌的經濟損失,甚至品牌聲譽也會被“誤傷”。
例如上文中的防曬品牌安熱沙,作為屢被假冒的熱門品牌,安熱沙曾多次被抽檢不合格。然而,經資生堂中國公司以及涉事當地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均發現不合格產品并非安熱沙正規產品。
無獨有偶,國貨品牌薇諾娜近期也出現在相關不符合規定化妝品通告中,隨后貝泰妮發布官方聲明,經云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該企業未生產或者進口過該批次抽檢不符合規定產品。
面對美妝品牌屢被侵權與假冒的困境,相關監管部門也在積極查處相關違法行為。就在今年,安徽省宣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稱,該市市監部門與公安部門聯合偵查,成功破獲了一起特大非法網絡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化妝品案,涉案貨值金額達2.5億元,這是今年以來,最大的一起網絡制售假化妝品案件。
首個國家級化妝品維權中心運行保護知識產權仍需全社會合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提到的,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于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青眼注意到,化妝品侵權與假冒現象之所以屢禁不絕,除了其背后的巨大利益驅使外,目前企業、平臺、各地監管部門仍未形成真正的合力,未對造假現象形成全覆蓋的法網也是重要原因。
在去年上海兩會期間,自然堂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娟玲就曾提交《關于加強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推動美麗健康產業發展的建議》,直言“不少偽劣的化妝品搖身一變頻頻侵權,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嚴重影響堅持原創、致力研發的行業風氣,危害并制約了化妝品產業的正常健康發展!
陳娟玲指出,光靠企業有限的力量難以真正鏟除假貨,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幫扶企業在打假維權上取得突破,“政府部門積極指導企業開展前期調查取證和案件分析,幫助企業聯系當地執法力量,促成案件順利偵辦;加強開展對企業的以案釋法,使企業及時掌握打假維權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規、政策精神和執法尺度。”
“打假這件事,近些年來很多品牌都在做。但目前感覺造假的事件少了很多,反而侵權的案件越來越多,這幾年基本都沒怎么聽說造假的事了!睂τ趪鴥然瘖y品知識產權維護現狀,上海某新銳品牌創始人則對青眼表示。
在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鄧剛看來,“這兩年來,專利法、商標法中的相關侵權判罰金額顯著提高,體現了立法層面對于商標保護的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青眼也注意到,近年來,地方監管部門對于侵權假冒化妝品現象也采取新動作,使得化妝品侵權空間將進一步縮減。
今年8月,全國唯一一家面向化妝品領域的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上海奉賢(化妝品)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正式運行,核心業務包括對所有企業開放的知識產權糾紛快速維權、商標業務、海外知識產權指導等服務。
▍上海奉賢(化妝品)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 圖源:“上海奉賢”公眾號
而在上月,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HR赫蓮娜的標志性商標“HELENA”、“赫蓮娜”與“HR”,成功入選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第十五批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下稱:《名錄》)。該《名錄》旨在遏制商標侵權行為,重點保護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但易被侵權假冒的注冊商標,為品牌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后盾,此前歐萊雅、美寶蓮、蘭蔻、YSL等商標均已入該名錄。
面向未來,“打擊侵權與假冒化妝品”仍是化妝品全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同時也需要國家、平臺、企業、品牌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夠讓知識產權真正得到尊重,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