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終于扭虧,但距離盈利還很遠
出品/消費最前線
撰文/江心白
隨著線下家電大賣場的沒落,加上蘇寧本身多元化轉型失敗、投資屢次失利,讓這位曾正面“宣戰”京東的巨頭,輝煌一去不復返了。
有媒體統計過,從2014年以來,蘇寧連續九年時間累計虧損高達800億元。
在蘇寧易購發布2024年上半年財報,終于有了一絲好消息。
今年上半年,蘇寧實現十二個季度來的首次單季盈利,第二季度的凈利潤達到1.12億元,不過,總算扭虧的蘇寧依舊開心不起來,因為公司在整個上半年扣非凈利潤為-5.3億元,雖較去年同期收窄73.10%,但距離真正的盈利還有一段距離。
同時,上半年蘇寧易購營業收入為257.83億元,同比下降 24.26%,扭虧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因為業務好轉,而是蘇寧一直在關閉、剝離不良資產與業務。
盡管蘇寧想恢復曾經的元氣有些不太現實,但扭虧的信號出現,總歸給了企業一線希望。
或許,蘇寧還想努力一番。
01
蘇寧的線下基因“覺醒”了?
這兩年,蘇寧似乎有“覺醒”的潛質,最主要的一個表現就是企業終于不再一味執著線上轉型,而是認清自己的線下優勢,開始想要穩住線下基本盤。據悉,從2023年開始,蘇寧就開始肅清線下布局。
對于虧損嚴重的門店,如家樂福進行大規模關閉。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家樂福一共關閉106家門店,算上之前的關閉數量,家樂福只剩下41家,累計門店面積縮減63.56萬平方米。
如果按照家樂福巔峰時期的門店數量計算,蘇寧幾乎砍掉了九成門店。
同時,蘇寧開始大力扶持可供加盟的零售云。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蘇寧的零售云新開800多家門店,截止今年一季度,零售云加盟店總數高達10756家。就目前來看,蘇寧想重整線下的決心重大。
這其中的緣由不得不提。
蘇寧不可否認,如今的自己早已無法與京東、阿里、甚至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爭輝,調查顯示,國內線上家電零售市場里,京東占比高達36.5%,蘇寧只有8.7%。今年618大促,京東在家用電器的份額達到60%。
蘇寧與京東們硬杠線上的意義其實不大。
反之,蘇寧的線下優勢倒是可圈可點。與線上匱乏的流量相比,蘇寧在線下的家電零售市場有著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豐富的運營經驗、多年的供應鏈積累、與依舊信奉蘇寧購物體驗的忠實消費群。時至今日,蘇寧仿佛也意識到線下才是企業的基本盤,據悉,2024年,蘇寧計劃進攻下沉市場,并開出3000家門店。
從某種角度看,蘇寧重返線下的舉動不失明智。公開資料顯示,蘇寧在改造、升級一些大型門店,這些大店無論在消費群體上,還是客單價上都高于其他普通門店,甚至連毛利率都提高了1.62%。
更關鍵的是,線下的重新布局也為蘇寧線上戰略找到了一定的“落腳點”。此前,蘇寧開始接觸直播帶貨、本地生活、即時配送等電商玩家新打法,6月份,線下一部分門店銷售有超過18%是來自抖音引流。
然而,蘇寧想要重回曾經在線下市場的地位,也要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家電行業線下大店正在悄然崛起,這一點不止蘇寧意識到了,京東也不甘示弱。今年6月份,34家京東自營大店開業或者升級,這些店的經營面積普遍在萬平米之上,有的甚至超過了5萬平方米。
無獨有偶,小米之家也在此賽道布局。據悉,小米之家聯合了京東MALL、京東之家、京東家電專賣店在內的全國超2萬家京東線下門店,以及超萬家小米之家線下門店,共同深挖家電線下渠道。
這對蘇寧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更何況,蘇寧當前的線下節奏有些紊亂,正在不斷關店、開店、再關店、再開店的迷惘里掙扎。數據顯示,2021年,蘇寧的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開店數量為132家,關閉505家;2022年,新開店59家,關店463家。
2023年上半年,又關閉了196家店,又開店數量為55家……其他業態的線下門店也基本在開了關,關了開。當然,從傳統零售時代起家,蘇寧藏在骨子里的“線下基因”似乎是天生的。
可時至今日,這份“天賦”還能否再次發揮,需要一段時間來驗證。
02
去哪里尋找“家庭消費”?
蘇寧重新去到線下排兵布陣,還有一個關鍵的目的:蘇寧想從家電產品零售商,逐漸轉向為家庭場景提供解決方案的零售“服務”商。這兩年,“家庭消費”成了蘇寧在財報、會議、公開場合的高頻詞。
從蘇寧披露的一些數據來看,家庭消費的確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業績活力。今年8月份,蘇寧與央視財經發起“煥新家”直播專場,累計曝光超2069萬次,售券超4萬張,消費者線上買券,門店消費,同時間段,蘇寧家電家居送裝一體完成率超99.8%。
誠然,家庭場景的落地意味著消費者在蘇寧,將從單臺家電消費朝多臺家電消費邁進,從而使得蘇寧實現家電多品類、多品牌的組合銷售,也能間接提高客單價與運營效率。只不過,當前年輕人對房地產與婚姻的興趣越來越少,蘇寧要去哪里撬動“家庭消費”?
2023年,蘇寧的家電銷量主要增量區出現在裝修、婚戀、畢業、換新、以及下沉市場。其中,下沉市場成了蘇寧推進家庭消費的主要區域。事實上,無論是對婚姻的向往,還是房產消費,下沉消費群體的話語權都日益提高。
智研咨詢調查顯示,一二線城市的單身一族占比要遠高于五環外城市,單身人士分布最多的前八位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長沙、南京和武漢。反觀下沉市場,曾在一二線城市吃香的婚禮堂已在五環外快速擴張。
至于房產方面,黑蟻資本的研究顯示,縣域居民60%有自有住房,30%住在父母的房產中,僅6%有租房需求。在自有房產中,全款購買占58%,父母出資購房、建房的占43%。這就導致下沉市場的家電需求陡增。
回望2023年,家電大盤的增量基本出現在五環外。奧維云網(AVC)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大家電下沉市場零售額同比增長13.5%。五線市場由于新增普及性需求占比高,2023年上半年,國內縣級市場空調零售額同比增長17.63%。
相比之下,一、二、三、四線市場的空調零售額同比增幅分別僅為8.38%、6.27%、6.78%和5.28%。蘇寧對家庭消費場景的渴望,注定了品牌要走向下沉之路,這兩年,蘇寧也不止一次表示要加強對空白縣鎮、空白商圈的覆蓋。
但從去年開始,消費市場上的各行各業都在積極走向五環外,僅在家電領域,除了蘇寧這類零售商,頭部家電企業們包括海爾、美的、格力、海信、TCL,以及方太、格蘭仕、九陽……都開始將目光鎖定鄉鎮經銷商。
去年,不少家電品牌的促銷主場直接放到鄉鎮村一級的市場上。可想而知,整個家電下沉渠道已人滿為患,蘇寧的壓力激增,發展空間也必然被壓縮。
此外,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對價格格外敏感,這也要求蘇寧要在供應鏈上實現升級,但就目前來看,蘇寧對供應鏈的把控未必游刃有余,從旗下的專供產品來看,今年上半年蘇寧的專供產品銷售占比也只達到了 25.6%,較2023年只提升1.6%。
2024年,蘇寧為未來的再次崛起設置了諸多目標,但能否得償所愿,還要看其本身的市場驅動力。畢竟時過境遷,蘇寧早已不是原來那個蘇寧。
03
“吃一塹”真能“長一智”嗎?
回憶蘇寧的過往,大概有兩件事導致了這家巨頭企業從云端跌落泥潭。第一件是從2012年就開始的價格戰,彼時的蘇寧志得意滿,面對國美、京東的威逼毫無懼怕,反而不斷拉長價格戰的時間線,導致其毛利一再被沖擊。
第二件事則是財大氣粗的投資。
2015年,阿里以283億的投資成為蘇寧的第二大股東,此后的蘇寧一路砸錢跨界,涉及的領域包括不限于地產、物流、電競、體育……這些投資非但沒為蘇寧帶來有利的收益,還成為拖垮巨頭的累贅。
調查顯示,2018~2021年,蘇寧電器的資產負債率直線上升,分別為55.78%、63.21%、63.77%、89.66%。而今,蘇寧是否從當年的經驗里吸取了教訓?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于蘇寧的生死。
先看價格戰。
蘇寧想要逃離價格戰的掣肘似乎有些困難。就在前兩年的618,蘇寧又故技重施,在大促期間承諾家電、手機、電腦等類目至少比友商低10%左右。事實上,當整個消費市場都在玩低價策略時,蘇寧早已騎虎難下。
電商平臺對于性價比的追求早已眾所周知。《2023年中國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網購用戶選擇網站看重的諸多因素中,“價格優惠度”赫然排名第一。這意味著,許多不想卷的平臺已無選擇的余地。
家電領域這邊更是將促銷進行到底,以空調為例,奧維數據顯示,2024年截至6月9日,國內空調市場,線下渠道均價下降2.04%至4222元;6月3日至6月9日,國內線下、線上空調的價格分別同比下降10.42%至4043元,以及下降8.89%至2631元。
電視也是,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2024年6月份的100英寸的液晶電視比1月份的均價,近乎下降了一半,小米、海信甚至推出了七八千的價位。如此背景下,蘇寧不得不繼續跟進價格戰。
然而,在十幾年前,蘇寧或許還能憑借低價刷一把熱度,世殊事異,當前的低價策略其實遠沒有曾經的效力了。火奴數據發布的618消費者報告顯示,有618期間購物計劃的消費者中,73.4%的消費者認為,當電商平臺普遍注重低價,不存在某個平臺一定便宜的情況。
換而言之,平臺很難再聚攏起一定的群體忠誠。這是包括蘇寧在內的所有零售玩家最苦惱的事,它們拼命想要討好消費者的樣子宛如一拳打在棉花上。
再看投資。
今時今日,蘇寧仍然放不下買買買的偏好。此前有一則數據統計,蘇寧曾在三年內并購案例近10起,戰略投資金額超500億元。今年上半年,蘇寧財報扭虧也是因為投資,細看下來,蘇寧對中國聯通所作的證券投資收益近3億元。
此外,蘇寧持股比例30%的江蘇蘇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利潤44.75億元,直接改善了蘇寧的收益局面……眼看投資吃到甜頭,想要蘇寧放棄這一步戰略,恐怕不太現實。
蘇寧,還是原來的蘇寧,這是連巨頭自己都不想承認的一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