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落幕、“好價節”開啟,淘天在想什么?
來源/一刻商業
作者/麥卡
至今舉辦了11屆的雙12,將不再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
11月24日,淘寶宣布將今年的雙12促銷活動正式調整為“年終好價節”(下文稱“好價節”),折扣力度、商品規模等促銷策略也有所改變。
雙12誕生之初,曾因與雙11間隔時間短,且緊接著還有圣誕、元旦節等大促,而受到關注與討論。經過十一年的發展,消費者已經熟知這一節日的優惠力度和方式,雙12的存在感則在線上由熱轉冷,在線下等更多場景釋放出來。
自年初阿里進行了史上最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各業績集團的發展重心也緊跟著改變。淘天喊出“低價”口號,不再以GMV為重,轉而強調價格力、多層級策略,以此契合當下市場環境、撬動消費心智。
隨著雙12大促落幕,以“年終好價節”取而代之,淘天又一次“造節”,并通過強調其在低價優惠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吸引消費者下單、提升銷售額。
更早之前,淘寶也曾在今年618期間針對中小商家推出專屬營銷通道“淘寶好價節”,還曾將“淘寶好價”放入APP首頁、取代其它頻道的入口位置。除此之外,淘寶還加大了對低價商品的供給,今年成立中小企業發展中心,將對中小商家、低價供給的扶持提升到了戰略高度。
這一次,想借助“好價節”在低價市場做出一番成績,成為了淘天破局的新策略。
01
雙12落幕,雙11不再需要“綠葉”
最初雙12的設立,是為了覆蓋雙11所忽略的市場,補充雙11沒承載完的消費需求。
但也因為平臺價格戰、商家內卷、消費者搶購,已經集中在雙11所占據的黃金時段輪番上演,所以各方對雙12的關注度較小,折扣優惠和營銷推廣的力度也弱于雙11。
更多時候,雙12在線上的存在感減少,逐漸在線下領域,如餐飲、美容美發、菜場等場景中釋放活力。與此同時,在線上領域,雙12更多時候是扮演著一個幫助商家解決庫存堆積的角色,當雙11已經滿足秋冬季節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商家則會在雙12進行庫存產品的銷售。
如今隨著雙11戰線的一再延長,不再需要雙12充當綠葉了。
為了尋求更多增長機會、更長的時間窗口,這些年雙11戰線經歷了數次延長。
2020年,雙11選擇推出兩撥售賣期,大促時間延長3天;2021年,雙11將預售開啟時間提前至晚上8點,消費者不必深夜搶購;2022年,雙11新規出爐,將活動時間延長至27天,活動結束后還有兩天返場促銷。
在大促的整體時間表設計中,留給雙12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最終取消也并不令人意外。
雙12取消、好價節取代的好處在于,中小商家和消費者可以在雙11結束后,直接備戰年終大促,包括好價節、雙旦禮遇季等,在元旦、新年等節點滿足消費者選購年貨、禮品等產品的需求。
本質上,購物節是電商平臺釋放需求的工具,而在互聯網流量紅利期結束后,各大平臺的購物節的擴張速度減緩,面臨不同程度的流量危機。
電商平臺不想一直受困于流量增長放緩,便需要推動618、雙11、年終購物節等渠道的影響力提升,來帶動平臺聲量和業績增長。
而消費者對618、雙11的關注度和新鮮度逐漸減弱之時,淘天可以依靠好物節這一新事物,在電商市場拓展出新的空間。
02
“好價節”,和雙12相比有何不同?
與雙12不同,淘天正試圖將“好價節”打造成最關鍵也最盛大的大促節點,并以此強調平臺的低價心智吸引更多消費者。
“好價節”的低價心智就藏在名字里。過去一年,在淘寶強調性價比和中小商家的重要性時,“好價”二字構成了單個頻道、營銷通道的名字,因此多次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中。
與“好價節”名字類似的“淘寶好價節”,在今年618期間登上淘寶APP首頁。該頻道是針對中小商家的專屬營銷通道,主要圍繞性價比需求,頻道中充斥大量以日常生活用品、零食為主的低價產品,在618大促期間美團提供近百萬件1元商品,也吸引了許多下沉市場用戶。
同期,“淘寶好價”也取代了曾經的聚劃算、有好貨頻道,同樣瞄準低價心智,匯聚百億補貼、1元專區、限時秒殺等板塊,多數品類的產品都來源于白牌。
無論是取消雙12、推出“好價節”,還是將APP首頁重要入口替換成低價頻道,都是淘寶瞄準低價策略、塑造消費心智的一部分。
從雙12到好價節,名字改了,方向和規則也變了。此前淘寶表示,相較于雙12大促,本次好價節折扣力度、商家規模、商品規模都將大幅度提升。
雙12不曾以商品折扣為宣傳方向,好價節卻通過相應規則以保證商家的折扣力度。
據官方招商信息,平臺要求報名參加的商家通過活動前后(約覆蓋1個月)最低標價和最低券后價檢驗,以保障促銷期間的價格為短期內最低。
雙12服務的是以旗艦店為代表的大商家,好價節打出低價牌,瞄準的是主角即中小商家。
為提升商家規模,信息顯示,好價節針對國內各大產業帶中小商家,協助其在淘寶平臺能夠迅速做出爆款商品、提高銷售額。在今年618期間,淘寶曾針對參加“好價節”的中小商家提供了流量補貼、運營托管、AI智能提效等輔助。
好價節正在成為淘寶推進低價策略、吸引中小商家的新武器。
03
淘天繼續變革,低價仍是“殺手锏”
不久前的阿里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吳泳銘首次作為集團CEO出席會議,并進一步明確淘寶天貓的業務優先級。圍繞用戶為先,淘寶有三個堅持:堅持做“萬能的淘寶”,堅持消費分級與價格力策略,堅持互聯網消費平臺的用戶價值定位。
對于產品競爭力問題,吳泳銘認為,淘寶要堅定地做綜合性平臺,滿足最大消費者群體的多層次需求以提高購買頻次。這是淘寶天貓在今天的競爭格局下保持增長的選擇。淘寶還將執行一個APP內的多層次市場策略與價格力策略。
“雙12”改名為“年終好價節”,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棋。淘寶官方也提到,淘寶舉辦年終好價節,是對好價節的延續和加碼,而好貨、好價讓消費者買得更實惠,也為各類商家創造更大的增長機會。
這一切都是因為淘天正迫切希望以“低價策略”、“消費分級”的方式挖掘更多發展空間。
毫無疑問的是,盡管阿里已經成長為一個巨型公司,橫跨電商、云計算、本地生活等多領域,但作為核心業務的淘天集團,每一項重大決策都與阿里的發展方向息息相關。
11月16日,阿里巴巴發布2024財年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在報告期內的營收約為2247.90億元,凈利潤約為266.96億元。其中,淘天集團在報告期內貢獻營收約976.54億元,同比增長4%,占總營收的43%
淘天仍是阿里的主要營收來源,但從同比增速來看,其以4%排在倒數第二,僅高于云智能集團。
同時,財報中寫道:“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3%,主要由于商家廣告投資意愿增強,部分被淘寶和天貓的線上GMV(商品交易總額)輕微下降所抵消。”
圖/阿里官網
當下的淘天還需要更多的業務發展動能,以“用戶為先”的目標,通過價格因素,促進用戶增長,再帶動商家增長和生意增長,才能讓淘天的業績保持更穩健的增長。
淘天要做的是,在消費心智改變時,巧借東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9.3%的受訪年輕人表示,他們的消費觀念在這2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購物時更加注重質量,而不是沖動的跟風。95.3%的受訪年輕人感到,現在的青年在消費方面已經不同以往,變得更加“精明”了。
價格因素極其重要的同時,產品質量也因理性消費趨勢變得不可忽視。淘天在強調的“低價”,不是一味的價格戰,而是建立在性價比上的“低價”。
今年以來,淘天通過壓縮物流成本、低價供給、商家扶持等方面,以達到低價、品質、速度之間的平衡。如壓縮物流成本方面,淘工廠在距離源頭工廠最近的地方設立產地倉,保證商品生產后第一時間進入配送。
從好價節代替雙12,到淘寶強調多層次市場和價格力策略,都顯示出淘天求變的急切性。
這一思路背后,不是為了吸引用戶而一味卷低價,而是將更多精力和資源投入到扶持中小商家、提升商品供給質量和效率,以此在電商市場掌握更多話語權,這才是淘天所希望看到的走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