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冷思考:傳統電商平臺遲暮,大廈將傾?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無名
12月12日,一個尤為特殊的日子,朋友圈為之沸騰,但原因并非因“雙12”,而是一個特殊時期產物的告一段落——通行碼成為歷史。而這種懸殊對比更使本已無聲的雙12更顯落寞,恰如某網購鐵粉的突然驚詫:“呀!今天是雙12啊?!”一般,她的驚訝并不在于是否是雙12,而是雙12竟會低調得如此悄無聲息。
一、傳統電商遲暮,大廈將傾?
事物的發展大多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只是一旦發展到極致,則開始向反方向背道而馳。無疑,電商已然走過拐點,開始走入物極必反的循環。主要原因及證據有三:
1、存量觸頂,增量難尋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其中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最高,達99.7%。如果再結合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綜合分析可基本確認一條推論:
電商用戶量已然觸頂,增量難尋。
2、零和博弈,拼命內卷
但蛋糕是相對有限的,尤其在經濟下行時期,因此博弈形式將愈發趨向于“零和”。與此同時,由于各大電商平臺內容大同小異且愈發同質,所以競爭不過是在“更加拼命地內卷”,換言之即拼價格。當競爭轉向最為直白的價格比拼之時,結局不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互相消耗,難有贏家。
3、不再新鮮、“美人遲暮”
這才是最為致命的一點:曾幾何時,電商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是時尚與潮流的先鋒,是年輕生活方式的象征,而如今呢?它成為了一種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購物方式,甚至其對中老年人的粘性比年輕人還大。而這又意味著一種對年輕客群的驅離——不由想到微信時代重燃生命力的QQ,其重生原因竟是“00后為了躲開父輩”,這僅僅是想要自己的私密空間嗎?非也,獨樹一幟本就是年輕人的追求,而“獨”是區別于父輩,而不是同齡人。
所以,當電商愈發成為中老年人的主場之時,就是年輕客群的快速離場之日。美人最怕遲暮時,想想曾經的超市、百貨、精品百貨,哪個不是如此?這是規律,電商逃不了,MALL也一樣。
在這三大主要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加之大政方針全力支持實體的頂層設計下,傳統電商平臺乃至整個電商行業的沒落勢不可擋。
二、直播為傳統電商平臺敲響了喪鐘?
有人說“直播救了傳統電商平臺”,私以為不然且截然相反——
首先,傳統電商平臺的直播化不是創造,而是不得不為。當短視頻時代來臨、5G登場、抖音橫空出世且一騎絕塵,不踏入直播賽道意味著落后,而落后預示著淘汰,恰如當年手淘之于網淘,如出一轍;
其次,直播電商實則打破了娛樂與購物的最后壁壘,恰如傳統電商打破了時間、空間之于購物的限制一般。與出現需求再到電商平臺購物相比,邊刷短視頻邊購物無疑更加“潤物細無聲”。一個是由需求而產生的行為,另一個是在游逛過程中產生的需求與行為,如何可比?這與曾經的線上電商之于線下實體、mall之于百貨何其相似?風水輪流轉,終于到了傳統電商巨頭們品嘗一下當年實體遭受過的滋味了。
再次,直播實則顛覆與重構了電商邏輯:傳統電商核心在于平臺,而直播核心則是主播-個體;之前是在平臺上找貨,現在是看主播賣什么;之前一個類目各有top,現在一個主播應有盡有……個體成為核心,各平臺爭奪個體,平臺依附于個體,邏輯發生質變。
因此,直播重塑了電商,但卻為傳統電商平臺敲響了喪鐘。
三、傳統電商的終途預測
萬物同源,故殊途同歸。就像曾經的大賣場、百貨等那樣,走向衰敗的平臺大多有以下幾個共性走勢——
1、“殺雞取卵”。因為增量難尋、存量難守,所以業績難保,那么核心就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但須明白:商業是逐利的,不逐利的商業是有問題的,更何況電商本就是最為逐利的資本的傀儡。當衰退開啟,資本必然急于榨取最大價值,而平臺則為了證明自己還可以不得不拼命展現“賺錢能力”,其表現則是拼命要利潤,代價則是殺雞取卵,用未來換當下;
2、批量獻祭、擊鼓傳花。隨著利潤要求的水漲船高與愈發脫離實際,屠刀逐漸刀刃向內,減員增效成為了首選。此時最危險的莫過于中高層,且層級越高越危險,因為之于“增效效果”而言,一個中高層相當于十數個甚至數十個基層員工。所以中高層只能更加搏命式的“搞業績”,但由于逆勢增長本就脫離現實,因此勢必愈發“不擇手段”,結果進入“擊鼓傳花”階段。想想百貨后期,是否一模一樣?
3、頂層下場收割。到了大勢已去、積重難返、病入膏肓之時,頂層登場榨取最后價值,其手段一般是“左手倒右手”,比如轉為“自營類供應商”為主,但供方其實并不屬于平臺,而是獨立公司;
4、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再之后就是怎么收場了,當下曾經的兩大家電巨頭其實已展示了兩種收場方式——要么成功賣身,當個富家翁;要么盲動暴雷,難以收場。
所以業界有言“投、融、管、退”中最難的是“退”,因為退不好,可是會出大亂子的。個體如此,企業亦然。
四、怎么辦?
當下不缺提問題者,缺的是解決問題者。所以我也試著談幾點緩解之道——
1、每臨大事有靜氣,越到此時越不可躁動、盲動、沖動。想想當下的國美吧,如果不是前首富出獄后的盲動,怎會如此潰敗?
2、企業如個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無論何時何地,自強不息永遠是脫困核心,低谷與至暗時刻也是試金石與磨刀石。勿忘孟老夫子所言的“強者法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方能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人如此,企業亦如此;
3、順勢而為。世間成功者實質只是順應規律或暗合規律,失敗者往往逆規律而行。所以不在于什么努力與否,如若逆著規律,那么越努力越倒退,所以不可強為、不可自以為是,應順應規律而為,即順勢而為。規律是什么?答案在于實踐,要務實與謹慎的實踐,而不是盲動與躁動的實踐。
結語
有生有死、有起有落、有興有衰,這才是自然法則,一切皆有因果、一切皆是必然。馬老板早就悟透此道,故才定下101年的企業目標。所以不必執著,反而不執才能見道、見道方能順勢而為。當生則生,該退則退,才是真正大智慧。望有啟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