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入場,快遞業(yè)仍然沒有新故事
來源/有數DataVision
作者/張澤一
極兔在招股書中披露了一則數據:在頭部品牌里,極兔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快遞公司。
這也不是極兔吹牛,這個數據是中國郵政部發(fā)布的,極兔也沒搞什么掐頭去尾的騷操作,它投訴率事實上就是最低的。
消費者投訴快遞公司無非幾種情況,送太慢、不上門或者包裹寄丟了,總的來說就是服務品質問題,在這塊,極兔顯然做的還不錯。
想讓快遞小哥盡心盡責的每天送幾百件快遞可不容易,隔壁純自營的京東,甚至需要集團老大劉強東天天出來高喊“都是兄弟”才頗有成效,一般快遞公司都是集團管加盟商,加盟商管小哥,客戶投訴你魯迅,跟我周樹人有什么關系?
極兔能把投訴率降到如此之低,還得歸功于它獨特的模式:區(qū)域代理制。
區(qū)域代理:被“淘汰”的二級加盟制
快遞業(yè)的經營方式過去大致分為兩種,純直營的順豐,和加盟制的通達系。
而極兔的區(qū)域代理模式和通達系有些類似,同樣是篩選合格加盟商作為代理,并轉嫁部分成本。但不同之處在于,這些代理擁有更大的管轄權:如果說通達系的加盟商就是家門口驛站的老板,那么極兔的代理商就是管轄一整個省份所有極兔驛站的總經理。
在這一模式下,極兔代理商對于自己的管轄范圍擁有極大的掌控權和自主權,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擴張:通達系加盟商是經過總部篩選,而極兔只篩選區(qū)域代理商,這些區(qū)域代理可以自行篩選其管轄范圍內的“驛站老板”。
2)定價:通常快遞公司擁有兩種價格,一種是總部給加盟商的報價,報價和成本之間的差額構成了公司的利潤;另一種是加盟商給寄快遞的客戶報價,這一報價和總部價格之間的價差,構成了加盟商的利潤。
但極兔模式下,價格很可能會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極兔總部給代理報價、代理給其管轄下的“驛站”報價、驛站給客戶報價。
這一模式來源于步步高系的慣例——鼓勵體系內加盟商成為區(qū)域代理,在出錢出力協(xié)助總部擴張網絡之后,也會獲得豐厚回報,甚至被總部收編,由于區(qū)域代理負責網點擴張和管理,許多快遞從業(yè)者認為這就是已經被通達系淘汰的「二級加盟制」。
相較于集團總部,區(qū)域代理們更像地方軍閥,對于手下的加盟商往往擁有更強有效的管控力度和更清晰的獎懲手段,也就更便于把控服務品質。
從結果來看,這一模式最大的優(yōu)勢,還是在于迅速擴張。
極兔最大的“區(qū)域代理”:百世快遞
區(qū)域代理本質上就是手下?lián)碛写罅堪ňW點、快遞員、倉庫等等快遞資源的一個個體。
換言之,對極兔來說,最優(yōu)質的的區(qū)域代理,其實就是破產的快遞公司。
2021年10月29日,百世集團正式脫離快遞業(yè)苦海,將旗下快遞業(yè)務打包賣給極兔,此時的百世快遞,是一家年包裹量85億件、網點數量約5.5萬個的頭部快遞公司。
與之類似,收購順豐無力經營的豐網也是同理。在區(qū)域代理模式下,極兔能夠迅速整合其收購獲得的資源,以實現(xiàn)快速擴張的目的。
收購不代表1+1=2
據極兔招股書所述,其包裹量自2021年12月8日起開始合并百世快遞中國業(yè)績。也就是說,2022年全年包裹量才是完成整合百世后的情況。
但相比于2021年,2022年極兔中國包裹量僅增長了37億件,而收購前光百世就有85億件包裹。
這更像是極兔消化了曾經百世的訂單,而不是百世為極兔帶來了增量。
同時,極兔并沒能完全吸納百世的點位,2021年百世擁有約5.5萬個網點,但到2022年極兔的招股書中,卻只剩下了2萬出頭。
在點位上,極兔和頭部快遞公司仍有差距,而這種規(guī)模上的差距,最終導致了更高的單票成本。
一單虧4毛
剛交表的極兔在招股書中點破了自己的發(fā)家密碼:2022年極兔在中國每一件快遞,虧損6美分(約0.43元);過去三年累積虧損近19億美元。
從單票收入來看,極兔其實并沒有和其它幾家有太大差距,甚至比行業(yè)老大中通還要多一塊錢。
但在成本這邊,極兔和通達系沒法比了。
終端點位的差異最終帶來了更高昂的成本。擁有5萬個點位的百世2021年前三季度單票虧損在0.14元左右,而只有2萬出頭的極兔單票虧損卻是0.43元。
極兔不講武德
價格戰(zhàn)依舊是快遞業(yè)的主旋律。
提供電商快遞的主力軍,電商商家們自身都處于微利狀態(tài),大多還得提供包郵服務,選快遞公司自然是哪家便宜選哪家,基本沒有其它變量。
價格壓倒一切,如何提供低價也就成為了所有電商件快遞公司亙古不變的議題。
早年通達系的思路,是擴大規(guī)模,通過規(guī)模效應降低成本。簡單來說一個快遞員一個小區(qū)送一單也是送,送一百單也是送,后者顯然成本更低。
這種不惜一切擴大規(guī)模的思想發(fā)展到極致,就變成了價格戰(zhàn),也就有了CPI逐年上漲,但快遞單票價格卻在逐年下降的奇觀。
10個月,日均包裹破2000萬
曾有機構做過一項測算,對電商快遞件來說,在每天業(yè)務量不足500萬票時,單個包裹運輸成本大約在1-2元之間;而當每天業(yè)務量超過2000萬票時,這個成本就能下降到0.6-0.9元之間。
因而誕生了快遞業(yè)“2000萬生死線”的說法,快遞公司只能不斷擴張越過這道生死線,才能夠生存下來。
三通一達分別用了16-25年時間不等,而極兔只用了10個月。
快遞大洗牌
2021年10月29日,百世集團正式脫離快遞業(yè)苦海,將旗下快遞業(yè)務打包賣給剛剛殺入這個市場的“新”玩家,極兔。
百世創(chuàng)始人周韶寧寫了一封內部公開信,并稱"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可周總內心多少也會有點疑問:誰會在這個時候進中國搞快遞?
今年6月16日,極兔快遞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中的極兔,已然是中國市占率第六的快遞公司。
當時市場上的分析師們都認為:這意味著新玩家入場成本越來越高,中小玩家紛紛出局,行業(yè)競爭烈度會有所下降,6家公司會緩慢地向3家寡頭的終局演進,就是所謂的“6進3”。
分析師們只說對了一半,從2015年算起到賣身前的五年半時間里,百世累計虧損額高達75億元,不光真把自己卷死了,順手帶走了一大批同行,四通一達+順豐在內的六大巨頭誕生了第一位出局者。
然而到今天,快遞業(yè)卻變成了“三通一達+極兔+順豐+菜鳥京東”八大巨頭的格局。
相對于極兔這個依舊用著價格戰(zhàn)打市場的原始人,菜鳥早就掏出了激光劍。它不再把自己叫做快遞公司,轉而取了個新名字“物流服務”。其核心主旨,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程序或設備,提高包裹各個運輸環(huán)節(jié)中的效率,以降低成本。
比如曾今菜鳥就幾乎沒有快遞員,它只負責建設高度智能化的倉庫、研發(fā)一套基于算法的配送程序,并把這些作為服務出售給通達系和菜鳥驛站的加盟商們。
通達系徹底淪為給菜鳥交稅的佃農。一方面,菜鳥本身背靠阿里,掌握了淘系電商件資源,誰敢不合作?另一方面,菜鳥本身提供的確實是快遞界最高效解法,誰不用誰就落后于行業(yè)。
等于說菜鳥又逼著快遞業(yè)開始打一場名為“數智化”的戰(zhàn)爭,6月28日晚,菜鳥宣布推出自營快遞業(yè)務“菜鳥速遞”,堪稱給快遞公司們打了一個樣板間,主打半日達、當次日達、送貨上門和夜間攬收等服務,對此,網友們的評價是:
當年教通達系不送貨上門的是你,今天你自己又要送貨上門了?
參考資料
[1] 各公司財報、招股書
[2] 順豐業(yè)績說明會現(xiàn)場直擊:面對巨額虧損,王衛(wèi)不只是做了一個道歉, 上海證券報
[3] 快遞行業(yè)深度報告:行業(yè)格局加速演變,壁壘加固聚焦龍頭, 山西證券
[4] 菜鳥“吞下”通達系, 新熵
[5] “通達系”百萬快遞員生存狀況調查,財經十一人
[6] 電商快遞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華創(chuàng)證券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