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家親李金華關于學習胖東來的心得感悟
3月13日-17日,由聯商網主辦的2023中國超市周在許昌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的超1000家超市企業及超3000位與會嘉賓共赴美好之路。大家之所以齊聚許昌,主要是為一家企業而來,那就是零售界的傳奇——胖東來。
作為聯商東來商業研究院的學員企業,青海一家親此次派出了強大的高管團隊赴許昌學習。在參觀了胖東來的門店,聽了東來哥的專場分享之后,青海一家親總經理助理李金華感觸頗深,并將自己的學習心得與感悟整理成文。
以下為李金華的學習心得與感悟全文:
伴著陽春三月的習習春風,一家親一行人來到許昌,參加主題為“美好之路”的中國超市周,終于有機會現場學習零售業多位“大佬”級人物的分享,尤其是有幸聆聽于東來先生的演講,內心無比激蕩!加之得以前往胖東來多個商場參觀學習,親身感受胖東來的各個細節、服務理念和文化氛圍,對胖東來因何成為超市行業、乃至零售行業的標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一個人想要進步,一定要走出去,去見更高的山,去向更優秀的榜樣學習。個人認為,學習除了去看、去感受,更重要的是“學習-反思-總結-改變”這個路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旦失去反思和總結、改變,學習的意義將不復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思考,略有所得,現將個人的一點學習心得做如下簡述:
一、“愛與自由”的文化基因——發自內心的喜歡與真誠
蘇軾在晚年曾說過一個詞語叫做“著力即差”。著力即差,并不是說努力就不好,而是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了那么一點點。當你往一個錯誤的方向努力時,反而會越來越糟。就好比手中的沙子,你握得越緊就會漏得越多,越使勁越抓不住,直至流失殆盡。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們越努力越適得其反。比如,晚上失眠睡不著覺的時候,越是努力讓自己睡著,就越睡不著。再比如你參加一次考試,一場比賽,如果太過用力,太在意那個結果,太過糾結,反而會影響自己的發揮,反而不如平時表現得出色。
著力即差,蘇軾的意思是太過用力就落了下乘,著力即差并不是說不努力,而是順其自然,恰到好處。同樣一件事情,別人踮起腳尖就能達到的高度,你拼盡全力卻望塵莫及,這只能說明,這件事情并不是你所擅長和熱愛的,如果一件事是你喜歡和擅長的,那么你越努力就會越得心應手,做的時間越久就越有成就感。
我曾經從事了幾年的工程檢測行業,事實證明,在不喜歡的事情上,越努力就會越痛苦,越努力就會越迷茫,后來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選擇大于努力!選擇你最擅長的方式,做你最熱愛的事情,這才是人生活出自我、實現價值的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和熱愛,曾仕強稱之為天命,我的理解是天賦,盡快找到它,并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不遺余力,最終迎接你的,將是不一樣的人生!因為喜歡和熱愛才會讓自己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并且樂此不疲地為之奮斗,追求精益求精,這樣才能成就專業,才能生出“匠心”,才能為他人為社會創造價值!
再回胖東來倡導的“發自內心的喜歡高于一切”——真誠地面對內心、釋放自己的天性,跟蘇東坡的“著力即差”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盡快找到它,并選擇一條屬于它的賽道,堅持耕耘,盡情馳騁,定能活出精彩人生。
二、“利他”與“價值”——用戶體驗思維
工作中、生活中,或是對待愛情,人們總傾向于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很多時候是刻板地從自我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比如,“我努力工作了,我覺得自己做的還不錯啊,就應該拿到我自己理想中的報酬”“我是為你好,所以你得按照我想象中的方式來適應我”“我那么愛你,對你付出那么多,你為什么還一直挑我的毛病,為什么不理解我?”......
這里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自我感覺良好”,我們總愛狹隘地以為做出了自己覺得還不錯的那部分,就應該享受自己心目中“應得”的理想待遇,可是現實往往是,你做的那部分,是不是對方想要的?你若想拿到不錯的報酬,需要讓老板體會到你在幫他解決問題;你若想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就需要讓客戶感受到你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他們帶來放心的服務與產品;你若想擁有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就需要理解對方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廂情愿地“對對方好”......
溝通、教育等問題很多時候也是如此,要先放棄自我為中心,而是轉換思維到對方關注什么上面來。因為無論是老板還是顧客花錢,都是期待對方提供自己想要的服務或產品;而愛情中,對方也是期待能獲得被認可、被理解、被照顧的“情緒價值”或者是生活條件上面被滿足的“物質價值”。“大道至簡”其實就是如此,站在對方的位置,考慮對方的訴求,為對方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做事之“道”。
說到這里,胖東來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當你逛商場的時候,你希望商場是什么樣的環境和服務?當你選購商品的時候你希望知道商品的哪些信息?當你有疑問的時候你希望商場的工作人員怎么幫你解決?當你買到不滿意的商品的時候,你希望售后是怎樣的服務...... 所有的細節他們都考慮到了,并且幾乎完美地給出了答案。因此,當我們換位到“客體”的角度思考的時候,我們往往更容易知道工作的重點是哪里了——即“你自己期待感受到的是什么體驗,你就按那個方向去做”。
毛主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實也是這種“客體體驗”思維:不要總關注自己做了什么,而是要看老百姓需要什么、認可什么,多聽他們的心聲。總理李強在記者會時說“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也是告訴我們要重視調研調查,關注問題的根本,關注百姓的關切,問題反而容易迎刃而解。當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他人”為中心的時候,用“利他”的思維做事,反而最終會“利己”。
說到自己的工作,比如我們公司做文化宣傳,做微信公眾號,做線上推廣,或者是日常工作,就可以用這種思維考慮問題——“如果我是顧客,我期望你的公眾號有什么內容輸出?我憑什么關注你”“如果我是顧客,我會選擇在你的線上商場購買推廣商品么,有什么優惠和便利?”“我在自己的崗位上,我期望我能給這個部門解決哪些問題,給公司、給其他人提供哪些幫助?”這不僅僅是“利他”的思維,更是我們做事的“價值”所在:利他、為他人解決問題了,讓這個社會更美好了,其實就是在做價值。很多人搞錯了方向和順序,要么南轅北轍,耽誤了時間、努力錯了方向;要么用自以為是的“小聰明”誤了自己、也辜負了別人的信任。稻盛和夫曾說:利他!凡是事事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事情總會出奇的順利,內心也平靜和充實。利他是一種品質。關注對方需求,考慮對方利益,不以自我為中心,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信任與合作關系。
三、健康與自由——我們奮斗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活
記得上學的時候,就曾記過這樣一句美國諺語--“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它的意思是:只工作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我們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更美好的生活、也自我實現,而很多人迷失在了掙錢、不斷掙錢、掙更多的錢的欲望或者想一直往前沖的拼命當中,忘卻了自己,也忽略了健康、忽略了家庭、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平靜。而人的一生中,只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最久的人,其次是自己的家人,如果忽略了健康、家庭和精神世界的充裕和寧靜,一個人難免是孤獨的,孤獨的人很難快樂,而快樂往往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一代梟雄曹操也曾感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人這一生如白駒過隙,特別是中國人,幾乎是在奮斗中度過一生,年輕時為了房子車子,中年時為了孩子和父母,年老時終于有了點時間,卻沒有了好的身體,一輩子就這么匆匆過去。中國人重視家庭,很多時候是為了家庭、家族活著,這種家國情懷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但卻很悲壯,我們很少為自己而活,去享受自己這個獨一無二的生命,讓它是快樂且自由的。
就像胖東來說的“幸福是一種狀態而非心態”,可能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心的強大,但我們獲得幸福卻不僅僅是因為心態,因為我們不能靠內心想象的幸福滿足自己,我們也需要切身感受到每一刻現實中的幸福,比如感受到放松、感受到舒適、感受到自足這種幸福的狀態。我們在工作中獲得薪酬,也要在生活中找到自我,在有條件的時候一定要釋放自己,釋放天性,讓自己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快樂。
四、學習與改變——終身學習思維
上段提到的那句美國諺語--“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其實還有下半句,“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s Jack a mere boy.(盡玩耍,不學習,聰明孩子沒出息)”。凡事都要辯證的看待,學習和玩樂同樣如此。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若沒有終身學習的思 維,終將被社會淘汰。最近看到人工智能的突然崛起,比如 chatGPT-4可以大幅度提高人的辦公效率,很大程度上代替很多基礎的工作,諸如整理文檔、編寫及修改程序代碼、智能繪圖等等,頓時覺得,不斷學習、讓自己時刻處在時代的前沿有多么的重要!因為有時候某些科技的出現是劃時代的,而時代拋棄一個群體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意思大概是一個人只有不斷地讀書、行路,博學多聞,拓寬視野,然后經常反思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斷地接近智慧,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動,避免犯錯。而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處理好“知行合一”,“在知中行,在行中知”,通過學習提高認知,通過認知指導自己的行動,再通過行動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水平,然后繼續修正、提高認知,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始終跟得上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以上是個人赴胖東來學習的一點感悟,更多的是對事物底層邏輯的思考,由于個人認知水平有限,不免有淺顯和偏頗之處。學習是個“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過程,我會以此鞭策自己,不斷學習、深入思考,在公司使命“學習·改變·傳播一家親”的指導下,為公司做出自己的那份價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