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邊上的大商超,快要黃了
來源/Tech星球
作者/楊曉鶴
李女士住在北京的九龍山地鐵站附近,已經快有20年的時間。
這里最早的大商超是大中電器,2004年家樂福雙井店開業,綜合商業中心合生匯則是在2017年開業。
相比如今合生匯的人聲鼎沸,家樂福雙井店則人煙稀少。忍受了過于老化的設施,甚至忍受洗手間還有積水,就連習慣了在家樂福購物的李女士,也是十分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近期,家樂福購物卡被限制消費,外界甚至傳言可能倒閉,李女士也不得不趕緊來把購物卡消耗掉。
2月16日,李女士在家樂福已經大規模清空的貨架上,轉悠尋找可購買的物品,“卡里還有幾千塊,倒也不多,尋思買點折扣商品都花光呢。”
2月16日,家樂福雙井店的賣場
實際上,家樂福的這波危機,正是源于家樂福對購物卡的限購政策,很多店鋪內貨架上的商品,都提示會員卡不可購買。引發消費者對這家大商超,是不是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猜測。
而家樂福也確實在渡劫,1月28日,遼寧省大連市億合城購物中心下達清店通知,因存在嚴重違約行為,將回收商場里的家樂福超市商鋪。此后,北京、上海、大連多地的家樂福,曝出存在交不起租金等經營問題,不少地方也已經關店。
曾經生意紅火的大商超,如今的日子都不好過,不光是家樂福一家商超出現經營問題,2022年家樂福關閉了61家門店,聯華超市則關閉了198家,永輝超市關閉了28家。不僅全國連鎖的大商超面臨困境,就連深耕湖南的步步高等區域商超,也在2022年關閉了27家。
掙扎求生中的大商超
Tech星球近日走訪了家樂福雙井店、四惠店等門店,都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大面積撤出貨品。
而向家樂福員工詢問是否要閉店時,員工的統一回答是要做轉型升級。對于購物卡限購的事情,給的回復也是3月31日可以恢復使用。
以家樂福雙井店為例,據Tech星球了解,雙井店確實不是倒閉,要做一定的調整。一位員工告訴Tech星球,該門店要把3樓的家樂福百貨撤掉,全面變成蘇寧電器。相當于只留2層的家樂福,3層原本只占一小部分的蘇寧電器,擴大為整層。對于為何做此調整,該員工回答:“附近賣電器的不多。”
但并不是所有家樂福門店都有雙井店這種優勢位置,能讓家樂福收縮存活,蘇寧電器擴張經營。不少店鋪的前景堪憂,位于四惠的家樂福已經將冷藏庫清倉熄燈、衣服店打包裝走。
不僅是北京地區,家住武漢光谷的李明從年前就發現,家門口的家樂福不景氣,春節后發現整個武漢的家樂福門店都在清理貨架,他預測一部分店鋪也許難以在3月末復活。
而為了不讓消費者蜂擁消費家樂福卡,造成資金擠兌,家樂福把不少商品調高了價格。譬如,一款常見的藍月亮洗衣液2.9公斤售價為86.9元,在電商平臺京東上的售價為58元;一提心相印的2000克卷紙要59.9元,而京東上只要29元。
這也讓李女士十分生氣,“現在外面的黃牛,都在4折收購家樂福卡,都這光景了,家樂福限購就算了,不限購的東西還漲價。”
相比家樂福還在掙扎中求生,今年2月,華潤萬家直接關閉了北京知春路店,這家門店占地幾千平米。在虧損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華潤萬家在北京、山東等地不斷關店。曾經的“超市一哥”,即使在房租上有華潤置地提供的優惠政策,也抵御不過閉店的潮水。
而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家樂福、聯華超市、紅旗連鎖、永輝超市、京東七鮮等34家超市企業,在2022年關閉門店超過680家。
Tech星球制圖
大商超行業利潤比較薄,即便行業發展最好的沃爾瑪,最高的毛利率也只有25%左右,凈利率則僅有5%,大多數商超的毛利率則在10%-15%左右,永輝、永旺、中百等上市的商超企業則還在虧損。
微薄的利潤,使之難以抵御新零售的變革浪潮。過去3年中,疫情導致的經營暫停、社區團購帶來的沖擊、社區便利店風起云涌,每一件看似不致命的行業變革,都讓大商超的經營狀況傷筋動骨。
在2022年,聯華超市關閉198家 ,永輝超市市值跌去800億,家樂福的生存境況艱難,這些標志性事件,無疑是大商超行業頹勢的注腳。
轉型反成“催命符”?
不少人將家樂福今天的局面,歸因于收購方蘇寧公司出現了經營問題。
但實際上,在蘇寧2019年收購家樂福的前一年,家樂福的年度虧損就達到了5.78億元。境況艱難的蘇寧,讓家樂福失去輸血機器,家樂福出現這波危機或是源于此。而從家樂福的掙扎求生記中,或許可以一窺大商超面臨今天困難局面,背后的諸多原因。
1995年圣誕節,起源于法國的家樂福,在中國開出了第一家大型超市。此后,很多企事業單位發放家樂福購物卡,成為一種時髦的消費形式。時間來到2013年,家樂福中國開始面臨本土商超品牌以及互聯網電商的夾擊,家樂福總部試圖尋求出售家樂福中國業務。
出售未果,面對如火如荼興起的電商沖擊,家樂福也開始了一場自我革命。
2015年12月,家樂福網上商城APP上線,當時覆蓋了全國18個城市。也是在那一年,京東以43億元收購了永輝10%的股份,永輝與京東到家保持了深度合作。從那時開始,大商超就不再是一件純線下的業態。
2018年以后,拼多多的百貨商品,能做到9.9元包郵,都對大商超的生意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對傳統商超的致命一擊,其實還是2019年的社區團購。
對于大商超來說,基本模式是“生鮮引流,百貨賺錢”,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等重磅社區團購玩家,攜帶海量補貼資金入場,瞬間吸走了很多社區流量。導致大商超人流量下降,如果社區團購熱潮還持續幾年,將會加速大商超的閉店速度。
外加“新零售”帶來的概念沖擊,大商超已經深刻意識到線上線下融合的重要性,不斷迭代APP、上線小程序。除此之外,家樂福還對蘇寧收購后帶來更多的線上線下融合寄予厚望。
但從結果來看,蘇寧試圖打造的蘇寧易購、家樂福、蘇寧小店零售版圖并不成功。一位前蘇寧戰投員工告訴Tech星球,蘇寧本打算投資還處于創業早期的T11大商超,但后者單店8億元的估值太貴,后蘇寧選擇收購家樂福,在家樂福中設置兒童娛樂、餐飲區,復制T11模式。同時,蘇寧電器則進一步融入家樂福。蘇寧改造了家樂福的線下,但家樂福的線上卻沒有帶來大改觀。
對比其他大商超的數字化轉型來看,一位華潤萬家接近管理層的人士告訴Tech星球,華潤的線上占比為20%,公司今年會對線上發力。而上市的永輝超市,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線上銷售額達 116 億元,同比增長 16.35%,占比 16.4%。
最多五分之一的銷售比例,雖然線上救不了大商超的命,但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增量。這時候急于救命的家樂福,又學起山姆的會員店模式。
近兩年,山姆和Costco憑借會員店模式,在國內風生水起,過去一年在國內新開5家店。家樂福在2022年連開了3家會員店,辦理會員年卡的同時,即分12期送無門檻消費券,每張30元,這意味著如果購買了年費258元的會員卡,家樂福還給你102元。甚至有零售行業人士調侃稱,家樂福做會員店,已經相當于給消費者發錢。
但這次危機的起源,也是多家門店對家樂福卡的限購。后期家樂福擴張會員店,勢必會受到此次事件的影響。
能否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無論家樂福們如何嘗試各種轉型,傳統商超的底色都難以改變,那就是貨架模式。
“大商超還是賺供應商的錢,進場費決定商品的擺放位置,通過賬期賺取供應商的錢。他最值錢的是貨架。”上述華潤萬家人士說道,相比盒馬和山姆等超市的商品擺放,更講究消費者喜好,家樂福們更在意的是供應商。
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盒馬鮮生等新零售商超的自營商品占比較高。“大商超的利潤率都很低,盒馬的自營率能達到25%,只有自營的利潤率高點”,一位盒馬員工介紹說,盒馬很多領域都做了自營產品。
而對于家樂福來說,全國統一提升自營比例并不是那么容易,那得不斷試錯和建設供給鏈路。而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連鎖超市經營情況報告(2022)》顯示,超市百強企業平均擁有自有品牌商品 SKU 數近千個, 銷售占比僅為 4.7%。
為了扭轉危機,近期在家樂福“開創50天”內部會議上,家樂福中國執行總裁張奎進一步明確家樂福“近場零售服務商”的戰略。覆蓋附近社區3-5公里的即時零售,將成為家樂福最重要的救命稻草。
根據華潤的數據顯示,剛剛接入不到一年,美團和京東的即時零售占線上銷售超過50%。即時零售的增長確實很快,永輝在2022年的業績預告中也提到,公司花費7億元打造的零售云即將上線,這些都對即時零售場景有較大的助益。
但無論大商超怎樣做精細化調整,天生的劣勢無法避免。根據《2022 連鎖超市經營情況報告》顯示,大型超市坪效(即門店每平方米每年創造的銷售額)最低,為 1.36 萬元/平米;社區超市坪效最高,達 1.87 萬元/平米。超市坪效 1.38 萬元/平米,較上年下降 1194 元/平米。這意味著面積越大坪效越低,距離消費者也越遠。
當消費者對逛大商超的幸福感越來越低時,大商超天生的問題,導致其不可避免走向衰落,這不是家樂福和永輝們不夠努力,而是時代變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