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制茶司全國首店:賣完咖啡后,同仁堂又看上茶飲生意
老字號同仁堂又跨界了,這次瞄準了茶飲賽道。
2月28日,老字號同仁堂在杭州開出首家名為“制茶司”的茶飲店(以下簡稱制茶司),主打“東方草本哲學,自然養身之茶”。近日,《聯商網》對其進行了實地探訪。
中藥元素依舊是標配
制茶司位于杭州市濱江區中贏國際一層(江暉路1248號),正對佰佳旺連鎖餐飲店,周邊不乏一點點、蜜雪冰城這類茶飲品牌。門店營業面積約80平米,門頭LOGO是以綠色制作的“制茶司”,店內“北京同仁堂”則以紅色為主色調,相互映襯。
門店整體空間以清晰的線條感作為整個格局規劃的基礎,左邊是點單區以及茶飲制作區,右邊則是座位區。簡潔輕盈的開放式不對稱結構搭配綠色文字和草本圖案符號使整個空間更年輕化。
《聯商網》注意到,店內飲品客單價14-24元,目前擁有的27款茶飲大多融入了中藥元素,例如主推款“熬夜水”中含有整棵鮮人參,“膠原玫瑰鮮乳”中除了玫瑰花瓣還有枸杞桃膠。
另外,店內還陳列著一些零售商品,均是北京同仁堂的產品,如桂花荔枝蜜桃烏龍、金桔檸檬菊花茶等。通過在茶飲店售賣商品,將更多養生產品帶給年輕人。
同仁堂跨界上癮?
實際上,這并非是同仁堂首次跨界飲品。在2020年7月,同仁堂在北京東二環開出了知嘛健康咖啡店,主打養生咖啡、黑枸杞拿鐵、山楂陳皮美式、紅景天椰香可可等,所有飲品因含有中藥元素,迅速在網絡上躥紅。
按照同仁堂2020年規劃,知嘛健康未來一年要在北京布局300家店,其中社區店、購物中心店、寫字樓店各開100家。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知嘛健康的開店數量遠未達到預期。
知嘛健康門店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如今,咖啡業務擱淺,同仁堂又看上了茶飲生意,開出“制茶司”,不過,目前僅在杭州開了首家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聯商網》,該店正在試水階段,在現有門店穩定發展之后,再計劃開啟分店。
有意思的是,近日另一家老字號狗不理跨界咖啡賽道也引發了行業熱議。
再往前看,中石化、中石油相繼做起“易捷咖啡”、“好客咖啡”;創建于1864年的“老字號國潮”正廣和做“咖啡洋行”;237歲的老字號中藥店“童涵春堂”也在國潮養生茶飲店推出咖啡產品;老字號北冰洋在北京大興區開了第一家茶飲店“北平制冰廠”………
雖然老字號們頻頻跨界,但目前并沒有跑出一家比較成功的茶飲和咖啡品牌。僅僅在營銷上博了個眼球,在行業內并未掀起太大的波瀾。
網友評論狗不理咖啡 數據來源:微博評論、大眾點評
能從茶飲行業突圍嗎?
如今,茶飲賽道已成為新消費市場的焦點。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6年之后,茶飲品牌投融資活動開始頻繁,2016年有10起,2017年增至15起,2018年-2020年分別有16起、10起和12起,2021年上半年達到15起。從融資金額來看,近兩年屢創新高,2020年披露金額達17.03億元,首次突破十億元大關;2021年上半年披露金額達53.42億元。
但隨著資本的熱捧,茶飲行業近年來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門檻低且回報率高是很多年輕人把開奶茶店作為創業首選的最大因素。然而,根據第一財經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奶茶店數量將達到48萬家,而活過1年的奶茶店,僅占18.8%,也就是8成的奶茶店都將倒閉。毫無疑問,茶飲市場已漸成紅海。
而幾家茶飲的頭部品牌日子也并不好過。
2月8日,“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發布公告稱,預計2021年經調整凈虧損為1.35億-1.65億元。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凈虧損分別為0.66億元、0.39億元、2.02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3億元。據財經網報道,奈雪的茶上市首日開盤報價18.86元,較19.8元的發行價低開4.75%。總市值約323.47億港元。截止3月4日收盤,數據顯示,奈雪的茶總市值僅97.76億港元,已跌去了7成。
此外,近期“喜茶告別30元”登上微博熱搜,喜茶顯然也在過去的發展中,察覺到了消費者認知中所存在的某些“刻板印象”,想通過主動調價去改變當下面臨的困境。
同時,另一家網紅茶飲品牌“茶顏悅色”也正經歷陣痛期,陷入閉店、內訌、漲價的風波中。
我們必須正視一點,茶飲行業仍然面臨諸多困境,比如各類成本的持續攀升。不過,從整體來看,雖然市場內卷嚴重,但前景依舊看好。
《4000億增量背后的品類創新機會——2021中國茶飲市場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茶飲市場規模達4033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率7.2%,預計到2025年,茶飲市場總規模將達到7645億元。
究竟“制茶司”能否憑借養生這一概念闖出一番天地呢?我們將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