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麥當勞“叫賣”3年無果 丹尼斯放棄接盤
3月7日,本報曾刊發《麥當勞叫賣“河南麥當勞”》一文,獨家報道了麥當勞(中國)計劃出讓河南區特許經營權的消息。但昨日大河報記者獲悉,洋快餐大佬遭遇出嫁難,在麥當勞出讓河南區特許經營權的談判桌上,丹尼斯百貨、名門置業均選擇了退出,一度傳聞“半路逆襲成功”的河南祥記潮汕燕翅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記餐飲)則干脆表示“沒聽說過這事兒”。
麥當勞在鄭州市的一家門店
至此,河南麥當勞“叫賣”3年無果,這或令麥當勞(中國)出讓河南區特許經營權的計劃再度延后。
■最新消息
“麥叔河南擇婿”,丹尼斯名門置業放棄“定親”
昨日,丹尼斯、名門置業兩家公司高管均向本報確認,已放棄接盤“河南麥當勞”。
3月7日,本報曾刊發《麥當勞叫賣“河南麥當勞”》一文,獨家報道了麥當勞(中國)出讓河南區特許經營權的計劃。
麥當勞(中國)的計劃是,要將既有的河南公司門店資產與經營權,以及該品牌未來在河南市場20年的投資權與收益權,一并打包出售。初步預估價格起點在2億元左右。當時,丹尼斯與名門置業均認為自己有獲勝的大概率。
僅隔4個月,曾有意“聯姻”麥當勞的丹尼斯和名門置業均放棄了“婚約”。
名門置業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資金缺位是公司放棄競購的主因。接觸到該項目后,公司曾一度考慮融資。但上半年國內政策調控,推高了融資成本與難度,最后只得放棄。
“公司的最終決定也充分權衡了‘河南麥當勞’的經營現狀、投資回報率,以及對手的競標實力。”上述人士坦言,丹尼斯的資金實力、既有零售門店數量、自持物業規模及商業運作團隊,是名門置業無可企及的。
此說法似乎鋪墊了“丹尼斯即將取勝”的故事。
但事與愿違,其后丹尼斯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來自丹尼斯內部的聲音是——集團董事會對投資“河南麥當勞”項目未達成共識。
“集團‘最高層’并不認可接盤麥當勞是個‘合適生意’,這或導致丹尼斯在主業發展上‘分心’。”丹尼斯百貨某高層認為,丹尼斯雖然傳統零售業做得好,但并不意味著駕馭“速食連鎖”會絕對成功。更何況,丹尼斯已設定的十大發展項目,每宗項目的投資額都在10億元以上。
上述人士一并否認了外界猜測丹尼斯放棄接盤是因洽購價格。丹尼斯百貨某高層透露,丹尼斯曾獲麥當勞的示好,“較其他競標者可得到較大價格讓步”。
兩大熱門“選手”相繼“退賽”,其后祥記餐飲“6月簽約”的緋聞曾一度盛傳。有業內人士透露,上月麥當勞曾與祥記餐飲高層有過溝通,祥記餐飲或有可能“接盤”。
但昨天,祥記餐飲公關部否定了傳言,“不可能,沒聽說過這事兒”。
■新聞回顧
“河南麥當勞”叫賣3年,一波三折
兩家實力派豫企的撤出,或對麥當勞出讓河南區特許經營權的效率產生深度影響。近日,記者聯系麥當勞(中國)特許加盟部,所得答復是“無法回答”。
據消息人士透露,截至2012年末,“河南麥當勞”銷售額約2億元,處于盈利狀態。但持續拓展新店會攤薄整體利潤,當前凈利潤率或不高于一般超市(約5%)。當然,不排除有虧損門店。
“至少在2010年,麥當勞就已著手出讓‘河南麥當勞’。”省內某商業咨詢管理公司高管稱,該公司曾向麥當勞提交過單店特許經營申請,這與當前麥當勞計劃將河南省餐廳及市場20年經營權一票打包出讓的方案有著本質區別。這意味著,在過去3年,麥當勞對河南市場的操盤態度發生過重大變化。
3月4日,麥當勞(中國)向本報確認,確有計劃在河南啟動特許經營,對河南市場,麥當勞將執行“發展式”特許經營方案,這區別于粵、蜀、蘇等省正在執行的“傳統式”特許經營方案。
對“傳統式”特許經營業務,麥當勞傾向于個人投資者,“200萬元起開家麥當勞”,在一些城市早已家喻戶曉。而“發展式”,則是以市或省下轄分公司為合同主體尋求整體“打包”出讓。麥當勞對此披露極為謹慎,即便其在滇、湘兩省已有成功先例,但合作內容秘不外宣。
緣何對不同省份做不同的“出讓”方式?
有知情人士稱,從收益角度看,整區域經營權打包轉讓,顯然不及單店溢價更高。但從中國區全盤考慮,將豫、滇、湘等省列入“發展式”特許經營,是因麥當勞對該市場投資發展精力跟不上。更何況,較國內一線市場,河南區整體收益率偏低。
■深度分析
出讓經營權,洋巨頭的美好計劃
放棄“河南麥當勞”,丹尼斯、名門置業各有“內情”。
但鄭州豐匯商業咨詢管理公司董事長顧春強認為,“這門生意‘劃不來’,才是兩家公司的心里話。”“河南麥當勞”的盈利能力是次要的,“漢堡包的價格漲不過燴面”才是決定性因素。這是“洋快餐”市場細分的結果,更是麥當勞在新品研發效率、國內市場占有率上能力偏弱的結果。
“本月初,星巴克北京國貿店因物業方漲租而‘入不敷出’選擇關店走人。”顧春強借此例子解析說,麥當勞在華加速推進特許經營的動機,是充分衡量了國內經濟環境發生的變化,人工、物業租金快速上漲,與其市場定位、產品結構、盈利能力形成了差距。
“買下麥當勞”要花多少錢,似乎是衡量投資麥當勞價值的關鍵。省內某置業公司人士稱,曾與名門置業溝通接盤“河南麥當勞”的成本。除2億元起拍價外,仍需數億元做啟動資金。此外,還將面臨“物業租賃權轉讓”、“員工身份轉換”等諸多風險。即便以2億元成功競標,依其當前盈利水平,收回投資或需7年以上。對一房企而言,2億元用在主業投資,7年或可賺上幾倍。
“麥當勞的‘發展式’特許經營權,或是在找一個更大的‘打工仔’。”上述人士稱,麥當勞特許經營權有一攬子游戲規則。看似接盤方掌握了麥當勞門店的經營權,但門店賣什么、怎么賣、每年開幾個店、店怎么開,還是麥當勞說了算。更重要的是,麥當勞不但利用了接盤方的地緣資源稟賦實現發展,更完成實業投資套現,成功轉嫁經營風險,并且能繼續跟隨接盤方得到盈利分紅。
■揭秘幕后
真實的麥當勞是餐企也是“房企”
這是麥當勞在進入河南市場13年后,首次將其真實經營業務結構做全面亮相。
“麥當勞首先是一家出售特許經營權和房地產的企業,其次才是賣漢堡的。”有麥當勞內部人士解讀,在全球80個國家,它有超過3萬家店,其中特許經營的餐廳占比高達75%。
在上世紀50年代,麥當勞在美國成功探索了這一經營模式。而支撐這一經營模式的有兩個核心:其一,作業流程標準化;其二,品牌不斷增值。2012年,其品牌估值超千億美元。憑借其閃光的品牌威望,麥當勞得以在全球各地投資,獲得了大量的低價土地或黃金街區的商鋪。因而在全球大連鎖零售業,麥當勞可謂是特許經營模式的開山鼻祖。
2009年后,麥當勞明顯加快了中國區“特許經營權”業務。但客觀來看,其在國內的“發展式”特許經營權出讓并不順利。如湖南,該省大型商企友誼阿波羅也一度與麥當勞兩情相悅,最終被一珠寶商持盤。而云南,則由當地一餐飲企業接盤。
“在中國,它會符合高端餐企的胃口。”有人士稱,受“限制三公消費”影響,中高端餐企被迫轉型,但賣鮑魚的改賣燴面,不一定有絕勝把握。如借麥當勞平臺,既獲得相對穩定盈利,還可由此洞察中低端消費市場,今后更可借此開發自有中低端餐飲連鎖品牌,一舉兩得。
麥當勞方面也有人士稱,實力派企業接盤意愿低,實力較弱的企業麥當勞又不愿給,這讓麥當勞落地河南區特許經營業務頗為尷尬。麥當勞曾寄望在2013年年底看到結果,但計劃的暫時“擱淺”或將讓麥當勞的美好愿望暫時無法實現。
。ù蠛訄 記者楊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